Workflow
凯龙高科(300912)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凯龙高科凯龙高科(SZ:300912)2023-04-25 16:00

商用车产销数据 - 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2] - 2022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17] - 2022年货车产销分别完成277.8万辆和28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4%和32.6%[17] - 2022年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0.7万辆和40.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9%和19.2%[17] - 2022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公司销售量受此影响下滑[37] 财务坏账与分红政策 - 公司已于2019年度财务报表中对与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的债权计提50%的坏账准备,2022年将对剩余50%债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3] - 公司计划2022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3]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620,811,526.66元,较2021年减少25.05%[1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74,213,944.75元,较2021年减少116.25%[1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6,422,754.72元,较2021年减少1,859.58%[10]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552,520,776.13元,较2021年末减少15.02%[10]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91,654,610.14元,较2021年末减少25.73%[10] - 2022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21,812,651.20元,2021年为9,572,314.61元[1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36,239,026.96元,2021年为2,816,366.14元[13]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7,866,418.46元,2021年为11,599,464.23元[13] - 2022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1,722,446.79元,2021年为2,666,199.35元[13] - 2022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2412358.71元,所得税影响额3955122.12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30741.32元[14] - 2022年销售费用为30,389,099.35元,同比减少38.65%;管理费用为62,208,930.72元,同比减少31.90%;财务费用为9,796,101.26元,同比增加371.92%;研发费用为97,963,851.69元,同比减少30.27%[40] - 2022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7,158,918.0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5.14%,主要系动力新科、晶晟股份股票市场价值波动所致[46] - 2022年资产减值 -13,901,754.62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66%,主要系对部分国六产品计提存货跌价损失等[47] - 2022年末固定资产655,258,006.65元,占总资产比例42.21%,较年初的424,612,826.33元、23.24%增加18.97%,系募投项目陆续转固[51] - 2022年末在建工程47,283,051.10元,占总资产比例3.05%,较年初的191,988,085.72元、10.51%减少7.46%,系募投项目陆续转固[51] - 2022年末短期借款329,533,631.53元,占总资产比例21.23%,较年初的199,468,227.08元、10.92%增加10.31%,系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增加信用借款[5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59,342,335.27元,本期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5,999,320.00元,期末数为87,794,791.98元[55][56] - 受限资产合计117,243,260.76元,包括应收账款47,422,897.82元、货币资金42,121,090.36元、应收款项融资27,048,137.26元、应收票据651,135.32元[56] - 证券投资合计最初投资成本69,999,317.18元,期初账面价值88,953,710.0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7,429,623.32元,期末账面价值51,524,086.74元[58] 分季度营业收入数据 - 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50,822,516.08元、122,171,955.71元、117,386,053.46元、130,431,001.41元[11] 公司业务产品相关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大类300多个品种[21] - SCR系统主要运用于国五和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车以及国五和国六标准的柴油轻卡[22] - DOC+DPF产品主要运用于国五、国六标准柴油轻卡和国四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22] - DPF系统主要运用于再用车改造[22] - 新能源CNG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主要运用于国六标准的天然气重卡[22] 大气污染治理业务数据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减少25.05%;大气污染治理业务收入6.21亿元,占比99.98%,同比减少24.99% [36] - 2022年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收入6.06亿元,占比97.55%,同比减少25.12%;尾气净化节能系统收入1508.36万元,占比2.43%,同比减少19.43% [36] - 2022年内销收入6.20亿元,占比99.93%,同比减少24.80%;外销收入41.92万元,占比0.07%,同比减少87.25% [36] - 2022年大气污染治理业务销售量11.50万套,同比减少42.44%;生产量13.37万套,同比减少37.80%;库存量3.47万套,同比减少22.13% [36] 公司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92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19名,承担国家、省级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1项,制定行业标准19项,获授权专利286项(发明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1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项 [33] - 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9项行业标准,其中11项SCR标准、5项DPF标准、2项催化剂载体标准和1项汽车行业标准[18] - 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尾气后处理的企业之一,国四、国五、国六首台套自主研发的后处理产品均诞生于此 [29] - 公司建成核心零部件完整产业链,是内资里鲜有的在柴油机领域全产业布局的技术性企业 [28] 公司荣誉 - 公司2021年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二等奖 [30] 公司业务合作与壁垒 - 公司在国六、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领域与众多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在船舶实验测试业务方面也建立了合作关系 [32] - 后处理产品匹配过程需1.5 - 2.0年,配套后与主机厂和整车厂形成稳固关系,公司主导产品存在较强公告壁垒 [31] 成本与销售占比数据 -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直接材料2022年金额为481,875,828.31元,占营业成本比重75.30%,同比减少0.76%;尾气净化节能系统直接材料2022年金额为11,424,098.32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79%,同比增加0.79%[38]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387,786,193.49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62.46%[39]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50,528,717.36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5.19%[40] 研发项目进展 - 国六电控喷嘴开发已批量投放三一和上柴的国六和非道路市场,正在进行东轻发ZD25机型的台架/整车试验[40] - 气冷式SCR反应装置系统开发市场验证已完成[40] - 重结晶碳化硅DPF开发产品已开发完成,并实现了批量生产[40] - 基于PLC的船用SCR系统开发已完成,可根据客户边界要求系统匹配[40] - 柴油机国七排放双喷射后处理控制和匹配正进行零部件开发工作[40] 研发人员与投入数据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192人,较2021年的288人减少33.33%,占比19.24%,较2021年的22.00%下降2.76%[42]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97,963,851.69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5.78%,2021年分别为140,491,044.11元、16.96%[42] 现金流量数据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03,346,813.82元,较2021年的1,080,127,355.43元减少34.88%,净流量为 -216,422,754.72元,较2021年的12,299,714.50元减少1,859.58%[43]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32,531,546.33元,较2021年的521,786,771.41元减少74.60%,净流量为12,987,487.26元,较2021年的 -301,667,449.82元减少104.31%[44]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44,010,000.00元,较2021年的244,001,761.77元增加40.99%,净流量为117,014,016.79元,较2021年的 -63,066,774.80元减少285.54%[44] 募投项目数据 -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扩能项目本报告期投入104,603,992.02元,期末累计投入179,785,486.57元,进度82.23%[57] - 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报告期投入104,624,144.50元,期末累计投入4,357,501.30元,进度92.59%[57] - 年产200万升柴油机排气细微颗粒物PM/PN净化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本报告期投入31,204,923.51元,期末累计投入83,464,875.01元,进度72.58%[57] -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扩能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6,864.46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21,864.46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0,460.4万元,累计投入17,978.55万元,进度82.23%[62] - 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1,300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11,30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 -435.75万元,累计投入10,462.41万元,进度92.59%[62] - 年产200万升柴油机排气细微颗粒物PM/PN净化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总额6,500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11,50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3,120.49万元,累计投入8,346.49万元,进度72.58%[62] - “年产200万升柴油机排气细微颗粒物PM/PN净化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1500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3120.49万元,截至期末实际累计投入8346.49万元,投资进度72.58%[70] - “年产200万升柴油机排气细微颗粒物PM/PN净化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2023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本报告期实现效益为0[70] 募集资金使用与变更 - 2020年首次公开募集资金总额44,664.46万元,本期已使用13,145.14万元,累计已使用36,787.45万元,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11,500万元,占比25.75%,尚未使用8,360.98万元[59][60] - 2022年4月28日公司将5000万元原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扩能项目”的募集资金,变更用于子公司凯龙蓝烽“年产200万升柴油机排气细微颗粒物PM/PN净化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64] - 2021年12月10日公司同意使用不超过1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22年12月8日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65] - 2022年12月9日公司同意使用不超过4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3000万元[6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节余募集资金(含利息)1490.62万元,占项目投入募集资金额的比例为13.19%[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将3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500万元进行现金管理,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