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总股本为23,840万股[5] - 公司主营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运营服务,产品包括水质、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907,815,016.67元,较2020年增长17.24%[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615,539.50元,较2020年下降2.55%[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6,770,123.20元,较2020年下降4.42%[20]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522,398.43元,较2020年下降54.89%[20] - 2021年末资产总额2,331,900,092.82元,较2020年末增长0.41%[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13,206,665.58元,较2020年末增长7.01%[20]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12,495.39元[25]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9,092,852.98元[25] - 2021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26,381,056.00元[25]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7,845,416.30元[26]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78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4%[58]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61.55万元,同比下降2.55%[58] - 2021年环境监测系统收入515,798,535.86元,占比56.82%;运营服务收入324,156,932.38元,占比35.71%;软件开发收入14,120,030.41元,同比增长154.23%[67] - 2021年华中地区收入281,945,344.67元,同比增长57.33%;东北地区收入44,147,635.80元,同比增长319.78%;华南地区收入133,552,246.20元,同比下降21.54%;西北地区收入4,011,844.70元,同比下降78.56%[67] - 2021年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成本509,077,728.75元,毛利率43.92%,较上年同期下降5.07%[69] - 2021年环境监测系统营业成本261,372,611.98元,毛利率49.33%,较上年同期下降5.01%;运营服务营业成本193,859,616.57元,毛利率40.20%,较上年同期下降3.81%[69] - 2021年华中地区营业成本160,623,951.64元,毛利率43.03%,较上年同期下降11.85%;华北地区营业成本104,752,206.61元,毛利率38.88%,较上年同期下降3.48%[69] - 2021年仪器仪表制造业销售量5,943台/套,同比增长29.96%;生产量5,085台/套,同比增长10.57%;库存量1,991台/套,同比下降31.56%[70] - 库存量较上年度下降31.56%,主要系项目已完工交付的仪器设备增加所致[70] - 2021年仪器仪表制造业材料成本2.04亿元,占营业成本40.10%,同比增15.67%;人工成本及费用3.05亿元,占比59.90%,同比增39.57%;合计5.09亿元,同比增28.89%[73] - 2021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9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1.77%,关联方销售额占比0.00%[74] - 2021年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5520.81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6.40%,关联方采购额占比0.00%[75] - 2021年销售费用6097.07万元,同比增20.95%;管理费用3834.41万元,同比增7.32%;财务费用 - 1068.59万元,同比降73.74%;研发费用6525.38万元,同比增25.98%[77]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7.95亿元,同比降10.38%;流出6.93亿元,同比增4.94%;净额1.03亿元,同比降54.89%[81]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37.81亿元,同比增82.14%;流出36.93亿元,同比增55.41%;净额8798.26万元,同比增129.28%[81]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1.47亿元,同比增243.00%;净额 - 1.47亿元,同比降243.0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327.76万元,同比增137.24%[81] - 投资收益2638.1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9.10%,主要系银行结构性存款到期理财收益,不具可持续性[83] - 信用减值损失-1484.94万元,占比-5.12%,主要系计提应收账款等坏账准备,具有可持续性[84] - 其他收益4053.10万元,占比13.99%,主要系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及政府补助,具有可持续性[84] - 2021年末货币资金5.85亿元,占总资产25.08%,较年初比重增加1.79%[86] - 2021年末应收账款3.74亿元,占总资产16.05%,较年初比重增加3.91%[8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9.90亿元,期末8.28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0[8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初始投资成本9.90亿元,期末金额8.28亿元,累计投资收益2638.11万元[94] - 2019年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9.28亿元,本期已使用0.996亿元,累计使用6.33亿元[95]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3.25亿元,其中2.70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95][9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环境监测系统盈利模式分安装调试和直接交付两类,成本含仪器制造、系统集成等[32] -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成本含人工和硬件,以工作量等因素综合定价[32] - 运营服务根据设备情况和地区定价,成本含零部件、试剂等,还探索新运营模式[33] - 采购原材料含标准化和非标准化零部件,已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33] - 生产根据订单和销量规划,软件由研发中心负责,部分设备预先生产保有库存[33] - 销售模式为直销,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通过招投标,企业客户以商务洽谈为主[34] 行业政策与市场需求 - 2021年生态环境政策密集出台,环境监测设备市场需求持续旺盛[35] - 到2025年,生态环境部目标基本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36] 公司技术与研发成果 - 公司率先实现100余项水质指标自动监测,单条检测线日分析样品超500个[36] - 全自动水质检测AI实验室日检量达500个样品以上,已建成北京、武汉、重庆、合肥等多个检测中心[44] - XRF法颗粒物无机元素监测仪对轻金属元素检测精度达1%以内[44]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专利231项,其中发明82项、实用新型135项、外观设计14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项[45] - 公司牵头建设的“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成为首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45] - 公司先后获批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45] - 公司主持的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参与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均通过综合绩效评价[45] - 公司牵头完成的“水质自动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达国际领先水平,获2021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5] - 基于环境智能监管新基建的数据服务体系创新与示范应用项目获批为湖南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45] - 公司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为拓展相关业务奠定基础[45] - 公司自主研制FID、MS等核心检测器,实现GC - MS联用,应用于大气VOCs自动监测[44] - 公司颗粒物组分监测及臭氧前驱体组分系统可实现PM2.5、PM10、VOC等污染物百余项指标的组分监测[53] - 公司大气碳排放监测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场景,结合大数据平台可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碳排放总量统计及控制提供决策支撑[53] - 公司率先实现100余项水质指标的自动监测[60] - 公司在北京、武汉、合肥等地布设的无接触实验室智能水质检测线,单条检测线日分析样品能力超500个[60] - 公司自主研制FID、MS等核心检测器,实现GC - MS联用,应用于大气VOCs自动监测[62] - 公司研制的铊水质自动分析仪性能可媲美ICP - MS分析仪[62] - 公司开发的全自动水质检测AI实验室日检量达500个样品以上,已建成多个检测中心[62] - 公司研制的XRF法颗粒物无机元素监测仪对轻金属元素检测精度达1%以内[62] - 2021年末公司拥有专利231项,其中发明82项、实用新型135项、外观设计14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项;参与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监测方法13项[63] 公司业务开展情况 - 2021年公司在长江干流开展水质自动巡测,覆盖2688公里、监测60余项污染指标,获取近30万条水质监测数据[46] - 2021年公司完成19个省份60余条河流/流域的水质普查工作,白洋淀流域整体水质提升至Ⅲ类[46] - 2021年公司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参与中科院 - 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水质检测自动化实验室建设[61] - 2021年公司在长江干流开展水质自动巡测,覆盖2688公里、监测60余项污染指标,获取水质监测数据近30万条;完成19个省份60余条河流/流域的水质普查工作;白洋淀流域整体水质提升至Ⅲ类[65] - 2021年公司在长江干流开展水质自动巡测,覆盖2688公里,监测60余项污染指标,累计获取近30万条水质监测数据[169] - 2021年公司完成19个省份60余条河流/流域的水质普查工作,在白洋淀流域构建系统,整体水质提升至Ⅲ类[169] - 2021年公司响应多起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9月为全运会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数据,10月参与西藏水环境监测科考,助力昆明完成大会环境质量应急保障工作[170]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变动 - 2021年9月3日新设全资子公司武汉力合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9月起纳入合并范围[73] - 程立于2021年8月24日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126] - 蒙良庆于2021年9月24日因职务调整辞去监事职务,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26] - 李安强于2021年9月17日被股东大会选举为监事[126] - 罗祁峰于2021年12月9日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126] - 李雷于2021年12月30日被股东大会选举为董事[126]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901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59人,在职员工合计960人,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1099人,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人[149] - 公司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55人、销售人员91人、技术人员136人、财务人员11人、行政人员105人、现场技术人员562人[150]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及以上420人、大专450人、大专以下90人[150] 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 - 报告期内公司建立规范治理结构,各机构和人员规范运作,治理状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116] - 公司在资产、业务、人员、财务、机构等方面与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完全分开[117] - 公司资产与股东资产严格分开,独立运营,对资产有完全控制和支配权[118] - 公司人员独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均专职在公司工作并领薪[119] - 公司财务独立,设立独立财务部门,有完整会计核算体系,独立纳税和决策[120] - 公司机构独立,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与关联方机构设置及运作相互独立[121] - 公司业务独立,拥有独立研发、采购、销售及管理系统,自主经营[122] - 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情况[123] - 公司不存在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情况[124] - 2021年公司召开了六次董事会会议,分别于4月23日、4月28日、8月19日、8月30日、9月24日召开[138] - 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7日召开,第九次会议于2021年12月14日召开[139] - 董事张广胜、邹雄伟、侯亮、文立群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7次,现场出席7次[140] - 董事聂波、肖海军、蒋星睿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7次,现场出席6次,通讯出席1次[140] - 董事刘爱明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7次,现场出席5次,通讯出席2次[140] - 董事罗祁峰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6次,通讯出席6次[140]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均被采纳[141][142] - 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6次,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3次,提名委员会召开会议2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会议4次[144][14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65]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全文于2022年04月22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非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
力合科技(300800)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