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震安科技(300767)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震安科技震安科技(SZ:300767)2022-03-20 16:00

利润分配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以202,170,726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每10股转增2股[4] - 2021年度利润分配以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20217072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8195365.34元(含税),每10股转增2股[186][187][190] - 可分配利润为531504360.85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88] 年度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670,326,977.95元,较2020年增长15.48%[1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464,864.70元,较2020年减少45.58%[1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0,363,688.26元,较2020年减少40.87%[17]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82,850,177.85元,较2020年减少251.62%[17]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4337元/股,较2020年减少45.60%[17] - 2021年稀释每股收益0.4334元/股,较2020年减少45.63%[17]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01%,较2020年减少8.47%[17] - 2021年末资产总额2,064,268,096.15元,较2020年末增长39.33%[1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84,844,011.13元,较2020年末增长15.82%[17]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032.70万元,同比增加15.48%,净利润8,746.49万元,同比降低45.58%[60]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6.70亿元,较2020年的5.80亿元同比增长15.48%[72] - 2021年研发费用23,898,421.95元,同比增长51.08%[63] - 2021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21,910,120.57元,高于上年同期154.86%[65] - 2021年销售费用9394.49万元,同比增长20.70%;管理费用4746.38万元,同比增长45.34%;财务费用195.93万元,同比增长171.49%;研发费用2389.84万元,同比增长51.08%[83]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40813062.46元,同比减少10.38%;现金流出小计723663240.31元,同比增加49.86%;现金流量净额为 - 182850177.85元,同比减少251.62%[88]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12015895.17元,同比增加9.38%;现金流出小计916574826.61元,同比增加14.21%;现金流量净额为 - 204558931.44元,同比减少34.95%[88]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28697690.01元,同比增加366.78%;现金流出小计166365651.06元,同比增加161.54%;现金流量净额为262332038.95元,同比增加829.24%[88]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125077070.34元,同比减少4436.54%[88] - 2021年投资收益3671969.74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74%;资产减值841893.35元,占比0.86%;营业外收入1847373.10元,占比1.88%;营业外支出407588.12元,占比0.42%[92] - 2021年末货币资金401686700.21元,占总资产19.46%,较年初减少16.64%;应收账款547077575.43元,占比26.50%,较年初增加1.70%[94] - 2021年末存货340655027.39元,占总资产16.50%,较年初增加4.64%;固定资产284650682.50元,占比13.79%,较年初增加5.03%[94] - 2021年报告期投资额为916574826.6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21%[96] 季度关键财务指标数据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134920044亿、1.8059556635亿、1.2815522093亿、2.1022699023亿[20]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951.564142万、3589.323911万、1301.917772万、903.680645万[20]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856.355132万、3195.089563万、1113.576974万、871.347157万[20]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1978.508719万、 - 7844.101989万、2265.931721万、 - 10728.338798万[20] 非经常性损益数据 - 2021 - 2019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94178.26元、 - 257339.58元、 - 39357.64元[23] - 2021 - 2019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924326.87元、18930908.95元、75410元[23] - 2021 - 2019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分别为3671969.74元、4689825.64元、6358173.09元[23] - 2021 - 2019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分别为4658882.70元、5733622.10元、6468560.76元[24] 减隔震技术与行业背景 - 减隔震技术在8度、9度区应用后分别减少钢材使用量20%、30%左右,预计减隔震渗透率每提高10%,可实现降碳1047万吨/年以上,每年助力我国建材业减排近1%/年[28] - 我国计划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及18%,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28] - 国内41%国土、一半以上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公司建立多个销售大区推广经验[44] - 减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破坏,行业发展利于防灾体系建设,政策推动市场扩大[45] - 云南省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加上9度区占总面积的84% [55] - 减隔震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后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116] -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于2021年5月12日落地,9月1日起施行,产业政策或给公司经营及募投项目效益带来不确定性[123] 公司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1年公司工房屋减隔震建筑工程2042栋,2017年已发货在建减隔震建筑615栋,占全国新开工比例30.12%,2018年已发货740栋,占比41.5%[31]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减隔震产品生产基地,产能行业领先[32] - 2017年公司在全国房屋建筑隔震市场占有率为39.21%左右,在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市场占有率为30.12%左右;2018年公司已发货的在建减隔震建筑占全国新开工减隔震建筑栋数比例为41.5%[117]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产品包括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公路桥梁支座等[33][35][36][37] - 公司采购按“以销定采,保持合理库存”原则,结合库存确定采购量,通过多种方式选供应商并考核维护名录[38][39] - 公司生产采用以销定产并保持合理库存模式,根据订单和需求定计划,有委外加工业务[40] - 技术服务模式涵盖项目前期咨询、方案设计、优化、审查及售后安装指导和巡检[41] -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客户为业主方、施工方及少量经销商,部分业务涉招投标[42] - 公司按供货进度分步收款,对重点客户经审批可执行单独信用政策,适时调整收款政策[43] 公司技术标准与研发 - 公司累计已编在编减隔震技术标准37部,其中国家标准2部、行业标准5部、协会标准7部、地方标准21部、企业标准2部[52] - 公司主编的云南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标准》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51] - 公司参与修订的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 118 - 2018)于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47] - 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工作室研发团队和技术工艺成本核算中心,有较强研发和产品制造工艺水平[50] - 公司能为工程项目提供全产业链和全方位整体减隔震解决方案[54] - 弯折型软钢阻尼器研发产品屈服位移为1.0±0.2mm,设计位移为30 - 35mm[84] - 黏滞阻尼墙开发出剪切模量分别为0.392MPa、0.49MPa两种高阻尼胶料[85] - 新型高疲劳屈曲约束支撑实现长度≤5m、100 - 300吨,满足60圈高疲劳性能要求[85]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42人,较2020年的133人增长6.77%[86]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5.49%,较2020年的25.43%下降9.94%[86] - 2021年本科研发人员99人,较2020年的97人增长2.06%[86] - 2021年硕士研发人员41人,较2020年的35人增长17.14%[86] - 2021年博士研发人员2人,较2020年的1人增长100.00%[86] - 2021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80人,较2020年的75人增长6.67%[86] - 2021年30 - 40岁研发人员47人,较2020年的43人增长9.30%[86]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3898421.9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7%,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元[87]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 - 隔震产品收入48,305.99万元,同比增长7.57%;减震产品收入17,645.63万元,同比增长34.76%[60] - 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89,836,036.18元,增幅15.48%,其中云南省内收入减少112,120,004.50元,减幅25.38%,省外收入增加191,647,107.77元,增幅23.86%[61] - 隔震产品生产收入4.83亿元,占比72.06%;减震产品生产收入1.76亿元,占比26.32%;其他业务收入1081.07万元,占比1.61%,同比增长2054.39%[72] - 省内收入2.63亿元,占比39.22%,同比下降29.90%;省外收入3.97亿元,占比59.17%,同比增长93.50%[72] 各业务线生产与库存数据 - 隔震产品生产销售量26687套,同比下降10.50%;生产量30151套,同比下降7.04%;库存量12804套,同比增长37.09%[75] - 减震产品生产销售量56818套,同比增长347.42%;生产量68563套,同比增长432.61%;库存量16533套,同比增长245.30%[75] 各业务线成本与毛利率数据 - 隔震产品生产原材料成本1.8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72.42%,同比增长34.77%;减震产品生产原材料成本6846.15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75.54%,同比增长65.25%[78] - 隔震产品毛利率为41.63%,较上年同期下降10.75%[62] - 隔震产品生产毛利率41.63%,同比下降10.75%;减震产品生产毛利率39.82%,同比下降13.69%[73] 公司资金募集与使用 - 2019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38,380.00万元,实际净额31,606.80万元[66] - 2021年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28,500万元,实际净额27,979.89万元[67] - 2019年首次公开募股资金总额31,606.8万元,本期使用9,551.14万元,累计使用17,267.1万元[104] - 2021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27,979.89万元,本期使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