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册资本与股本变更 - 公司于2021年6月1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注册资本由14,400万元变更为20,160万元[21] - 公司以144,0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2.24元现金,每10股转增4股,分红后总股本增至201,600,000股[140] - 公司总股本由144,000,000股增加到201,600,000股,有限售条件股份从62,320,721股变为83,888,093股,占比从43.28%降至41.61%;无限售条件股份从81,679,279股变为117,711,907股,占比从56.72%升至58.39%[163] - 公司以2020年12月31日总股本144,0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2,256,000元(含税),现金分红占当年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0.07%[164][168] - 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164][168] - 公司注册资本由14,400万元变更为20,160万元[164][167] - 2021年4月26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166] - 2021年5月18日,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等相关议案[164][166] - 2021年6月1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完成公司2020年度的权益分派,送转股股份和现金红利到账日均为2020年6月11日[164][167][168] - 2021年6月16日,公司完成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164][167] - 公司以总股本144,0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2.24元现金,每10股转增4股,分红后总股本增至201,600,000股[18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331,944,766.79元,上年同期278,256,637.68元,同比增长19.29%[2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08,880.53元,上年同期92,983,668.99元,同比减少29.66%[2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0,514,446.95元,上年同期72,568,124.81元,同比减少16.61%[22]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8,226,107.08元,上年同期-8,888,279.82元,同比减少1,005.12%[2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3244元/股,上年同期0.4612元/股,同比减少29.66%[22]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0.3207元/股,上年同期0.4612元/股,同比减少30.46%[22]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2%,上年同期9.17%,同比减少3.45%[22]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751,589,755.03元,上年度末1,481,570,275.60元,同比增长18.23%[22]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41,300,883.01元,上年度末1,109,377,413.15元,同比增长11.89%[22]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331,944,766.79元,同比增19.29%[66] - 本报告期营业成本177,271,084.08元,同比增39.69%[66] -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51,032,705.62元,同比增35.64%[66] -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23,524,556.97元,同比增39.69%[66] - 本报告期财务费用 -4,688,963.25元,同比降61.60%[66]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5,736,353.86元,同比增61.60%[6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193,299,636.67 元,较上年减少 -159.54%[67] - 投资收益为 993,855.51 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1.27%,主要为理财产品收益,不具可持续性[70] - 货币资金本报告期末金额为 319,771,918.61 元,占总资产比例较上年末减少 17.84%,主要系支付募集资金项目投资款及投资理财款所致[72] - 应收账款本报告期末金额为 470,315,667.13 元,占总资产比例较上年末增加 2.05%,主要系销售收入增加,期末未结算应收账款增加所致[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购买金额为 420,000,000.00 元,出售金额为 200,000,000.00 元,期末数为 220,000,000.00 元[74] - 报告期投资额为 517,522,556.22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56%[76] - 募集资金总额为 59,729.44 万元,报告期投入 18,067.16 万元,累计投入 25,783.12 万元,累计变更用途比例为 45.10%[78] - 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期末余额为 22,148,804.47 元,保函保证金期末余额为 13,175,622.89 元,合计 35,324,427.36 元[75]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60,596,157.4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50%[193] - 本报告期末货币资金319,771,918.61元,较2020年末的534,776,162.44元减少[198] - 本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220,000,000.00元,2020年末无此项[198] - 本报告期末应收票据25,967,212.45元,较2020年末的6,976,806.63元增加[198] - 本报告期末应收账款470,315,667.13元,较2020年末的367,397,306.99元增加[19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流动资产合计13.62亿元,较上期11.58亿元增长17.58%[19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合计3.90亿元,较上期3.23亿元增长20.52%[19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资产总计17.52亿元,较上期14.82亿元增长18.23%[19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流动负债合计3.08亿元,较上期3.57亿元下降13.72%[2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合计2.02亿元,较上期1.48亿元增长36.47%[2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负债合计5.10亿元,较上期3.72亿元增长37.10%[200] - 公司合同资产为3029.59万元,较上期1978.93万元增长53.09%[199] - 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为1187.61万元,较上期494.99万元增长140.04%[199] - 公司在建工程为1.87亿元,较上期1.22亿元增长53.36%[199] - 公司应付债券为1.88亿元,上期无此项目[200]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21.21[2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 41,000.00[26]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 993,855.51[26]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 4,614,622.70[26]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 108,700.15[26] - 所得税影响额为 863,723.57[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 4,894,433.58[26] 产品生产相关 - 公司生产的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型号为 Φ100mm~Φ1500mm[33] - 2014 年公司许可生产板式橡胶支座(承载力 4902KN)、盆式支座(承载力 30MN)、球型支座(承载力 30000KN)[37] - 2018 年公司许可生产板式橡胶支座(承载力 4902KN)、盆式支座(承载力 60MN)、球型支座(承载力 60000KN)[37] - 公司产品生产合格率超90%,采用的产品标准高于国标,保证了隔震产品高质量[59] - 2018年12月前产品采用云南地标,极限剪应变统一规定为400%,剪切性能单个试件测试值偏差允许值为±15%,一批试件平均测试值偏差允许值为±10%,一般建筑抽样检验不少于总数20%,重要建筑不少于50%,特别重要建筑100%检验[58] - 2018年12月1日新行业标准实施,公司按其要求生产;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云南新地标将极限剪切变形要求由400%提高到450%[59]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我国陆地7级以上地震占全球陆地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41%的国土、一半以上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45] - 2016年9月云南省要求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特定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2017 - 2018年公司承接项目、签订合同数量及金额大幅增长[51] - 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通过,9月1日起施行,要求特定项目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51] - 减隔震行业处于成长期,受政策影响大,未来市场前景广阔[47][51] - 减隔震技术在8度/9度区分别减少钢材使用量20%、30%左右,渗透率每提高10%,可实现降碳1047万吨/年以上,助力我国建材业减排近1%/年[52] - 我国计划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52] - 2017年全国新开工房屋减隔震建筑工程2042栋,公司已发货的在建减隔震建筑为615栋,占比30.12%[54] - 2018年度全国新开工减隔震工程1783栋,公司已发货的在建减隔震建筑为740栋,占比41.5%[54] - 2017年公司在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市场的占有率为30.12%左右[54] -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2021年5月12日落地,9月1日起施行,相关区域减隔震市场需求形成及公司市场份额有不确定性[91] - 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滑和市场占有率下降风险[93] - 行业市场规模增大,新竞争者增加,公司产品价格可能下跌影响未来经营[96] 公司销售与收款政策 -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客户主要为业主方、施工方及少量经销商,部分业务涉及招投标程序[43] - 公司设置按供货进度分步收款政策,对重点客户经审批可执行单独信用政策,并适时调整[44] 公司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 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2014年专题项目《减隔震工程质量检测研究》,参与编制的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 - 2018)于2018年12月1日实施[48] - 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周福霖工作站,拥有诸多技术和研发人员[55] - 公司主编了云南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标准》等[56] - 公司参与修订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56] - 公司正在参编建筑行业标准《建筑摩擦隔震技术规程》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建筑减隔震技术规程》等[57] - 公司累计已编在编的减隔震技术标准35部,其中国家标准2部、行业标准5部、协会标准5部、地方标准21部、企业标准2部[57] 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 - 公司将开发计算软件或方法计算减隔震产品经济效益,整理案例分析长期效益[49] - 公司将与有影响力设计院、大房地产开发商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50] - 公司在多个省份设立办事处,推广云南省内成功经验到全国[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隔震产品生产营业收入为 260,584,881.89 元,同比增长 10.92%,营业成本为 142,673,705.34 元,同比增长 32.75%,毛利率为 45.25%,同比减少 9.89%[68] - 减震产品生产营业收入为 69,292,772.94 元,同比增长 60.06%,营业成本为 34,500,961.66 元,同比增长 78.08%,毛利率为 50.21%,同比减少 4.54%[68] 募集资金使用与项目投资 - 减隔震制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承诺投资31,606.8万元,累计投入4,140.59万元,投资进度88.67%[81] - 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调整后投资26,936.96万元,累计投入8,760.54万元,投资进度32.52%[81] - 新建
震安科技(300767)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