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余国科(300722) - 2022 Q4 - 年度财报
新余国科新余国科(SZ:300722)2023-04-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407亿元,同比增长16.17%[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39万元,同比增长6.84%[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601万元,同比增长10.15%[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30万元,同比下降13.24%[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94%,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股,同比增长9.38%[25] - 2022年营业收入34074.86万元,同比增长16.17%[79] - 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33423.33万元,同比增长17.84%[79] - 2022年利润总额7406.62万元,同比增长6.32%[7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39.04万元,同比增长6.84%[79] - 2022年研发投入3362.75万元,同比增长8.93%,占主营业务收入10.06%[80]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530.16万元,同比下降13.24%[82]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3907.22万元,同比增长20.10%[82]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8377.06万元,同比增长29.83%[82] - 2022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07.19万元,同比增长25.53%[8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0.67万元,同比减少94.93%[8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307.86万元,同比减少26.05%[83] - 2022年营业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16.17%[85] - 防雹增雨火箭弹销售量42348枚,同比增长38.00%[87] - 发射架销售量248台,同比增长57.96%[88] - 销售费用1291.08万元,同比增长1.30%[95] - 管理费用3497.96万元,同比增长7.02%[95] - 研发费用3362.75万元,同比增长8.93%[95] - 研发投入金额3362.75万元,较2021年增加275.60万元,增幅8.93%[10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3.24%至5530.16万元,主要因购买商品、支付职工薪酬及税费增加[101][10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暴跌94.93%至0.67万元,因处置固定资产收回现金减少[101][102] - 信用减值损失达407.85万元,占利润总额-5.51%,主要因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04] - 报告期投资额同比减少66.06%至498.31万元[107] - 国科特装2022年营业收入3282.26万元,同比增长11.49%[124] - 国科特装2022年净利润153.57万元,同比下降1.10%[124] - 南京国科2022年营业收入1572.82万元,同比下降16.29%[125] - 南京国科2022年净亏损236.67万元,同比下降202.56%[1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环比)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8495万元,环比下降9.37%[27]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7万元,环比下降47.52%[2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军品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5.43%,毛利率下降3.91个百分点[86] - 销售费用1291.08万元,同比增长1.30%[95] - 管理费用3497.96万元,同比增长7.02%[95] - 研发费用3362.75万元,同比增长8.93%[9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军品收入2.13亿元(占营收62.58%),同比增长16.27%[85] - 民品收入1.21亿元(占营收35.51%),同比增长20.72%[85] - 公司军用火工品覆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及战略支援部队等军事装备需求[48] -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近1000个县(区)气象部门[49] - 公司具备年产5万发人工影响天气增雨防雹火箭弹的生产能力[49] - 公司人影作业设备业务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火箭发射架与作业车配套销售新需求[72] - 公司中标单价较高的火工系统产品研制任务,实现军品从单元产品向系统集成产品转变[56] - 公司中标新余市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工程项目和吉安市气象局"耕耘"项目等数字化项目[57] - 公司开发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指挥车,报告期内和2023年1月各中标一个系统项目[57] - 公司拓展智慧环测、智慧水务等数字经济新业态[128] - 公司在人影和气象观探测软硬件结合领域开拓新市场,积极争取气象保障工程项目[134] - 公司发展战略以军用火工品、人工影响作业装备、气象环境监测设备及服务为核心[139] - 公司致力于发展两用技术产品和服务,军品重点开发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新型产品[140] - 重点开发信息化可寻址集成式起爆系统等军用火工系统[141] - 开发新型人工影响天气燃爆器材及作业设备[141] - 发展智慧气象智慧环测等数字经济新业态[141] - 推进特种器材生产线建设项目扩大军品研制生产能力[142] - 加快军民品新产品开发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143] - 年产200辆人工影响天气用特种车辆建设项目正在实施[149] - 特种车辆生产资质正在积极申请中[149] 研发与创新能力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3362.75万元,同比增长8.93%,占主营业务收入10.06%[73] - 公司军品在研产品400余个品种,民品在研产品100余个品种[70] - 公司2022年完成军品设计定型或技术鉴定21项,进入设计定型或技术鉴定阶段16项[73] - 公司组织开展军品科研新产品项目200余项,两用技术及民品在研项目40项[73] - 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77项[75] - 公司累计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99项[75] - 研发的56毫米增雨防雹火箭弹车载式自动8轨B型发射架已完成样机并正在进行测试改进[98] - 研发的60/700毫米烟条60管A型卧式地面催化装置已完成样机并正在进行测试改进[98] - 20管车载式弹药转运箱产品已在全国各省市县推广销售并正根据客户意见优化[98] - 10管车载式弹药转运箱已完成样品制造下一步将进行参数和性能检测验收[98] - 人影火箭弹专用安全管理系统完成初样机测试并通过中国气象局上海气象装备保障中心验收[98] - 密码管理器完成初样机测试并通过中国气象局上海气象装备保障中心验收[98] - 数码火箭发射装置安全锁定器完成初样机测试并通过上海物管处样机验收[98] - 智慧高新项目的数据采集中心、数据共享中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模块已全部开发完成并部署至政务云[98] - 智慧高新项目相关硬件均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准备验收工作[98] - 与郑州气象局签订车辆采购合同后续将在全国推广[98] - 研发人员数量102人,较2021年增加2人,增幅2.00%[100] - 研发人员占比14.33%,较2021年微增0.03个百分点[100] - 30-40岁研发人员49人,较2021年增加6人,增幅13.95%[100] - 50岁以上研发人员11人,较2021年增加2人,增幅22.22%[100]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88人,较2021年增加3人,增幅3.45%[100]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19人,较2021年减少1人,降幅5.00%[100]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30人,较2021年减少4人,降幅11.76%[100] - 41-50岁研发人员12人,较2021年减少2人,降幅14.29%[100] - 本科以下学历研发人员14人,较2021年减少1人,降幅6.67%[10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连续三年增长,分别为9.87%(2020年)、10.53%(2021年)、11.58%(2022年)[101] - 研发投入保持R&D占比9%以上[14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国防支出预算比2022年增长7.2%[43] - 行业技术存在代际差距:公司以第二代和第三代火工品为主,军事强国已发展至第四代并向第五代演进[47] -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正从地面作业向空基作业转变,催化剂播撒方式由线性向立体播撒转型[47] -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投入减少,对公司地面作业发射架及火箭弹产品造成不利影响[46] - 火工品行业竞争加剧,长城军工拟划转兵器集团、南岭民爆将军品纳入重点发展方向[45] - 竞争对手中天火箭2022年增雨防雹火箭弹获得年产10万发的安全生产许可[46] - 人工影响天气竞争对手中天火箭2020年上市影响行业格局[128] -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中天火箭2022年增雨防雹火箭弹获得年产10万发的安全生产许可[138] - 公司军品业务面临挑战,主要军工产品为火工品,受制于军工固有配套关系及管理体制[136] - 国家层面加大以飞机作业为主的空基人工影响天气力度,地面作业投入相对减少[138]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3家火工品企业及研究所重组成立北方特能集团,整体实力大为加强[137] - 长城军工划转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控股,成为新的军工央企,集团旗下将有2家火工品企业[137] - 公司民品面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改变的挑战,市场开发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138] - 兵器集团下属企业已成功开发具有壳体自毁技术的防雹增雨火箭弹[138] - 同行业竞争对手天火箭上市使人影领域竞争加剧[146] - 军用火工品同行企业加大投入提高产能[146] - 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展速度快于预期[152] - 空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速度比预计更快[152] - 竞争对手新型防雹增雨火箭弹产品表现超预期造成市场风险[152] 政策与法规环境 - 国务院2022年4月印发纲要要求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发展高性能增雨飞机等新型装备[53] - 中国气象局2023年1月印发"播雨"减灾行动计划(2023-2025年)[53] -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52] - 2022年中央军委发布《军队装备试验鉴定规定》共11章56条[51] - 2022年中央军委发布《军队装备采购合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共6章35条[51] - 江西省力争5年左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核心产业占比超10%[54] - 国务院2020年出台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意见[131] - 中国气象局2021年颁布十四五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132] - 2023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同比增长7.2%[12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3年营业收入目标比2022年增长10%以上[147] - 2023年利润总额目标比2022年增长6%以上[147] - 公司属两用技术企业,将培育新经济增长点[127] - 严格控制两金占用以防范财务资金风险[149] - 公司通过收购南京国科提升软件研发实力,形成协同效应提高盈利能力[66] - 公司军品销售采取直销模式,主要通过全国军品订货会和招标获取订单[62] - 公司民品销售参照中国气象局协议供货价格,通过竞争性谈判和投标获取订单[68] - 公司人工影响天气防雹增雨火箭弹许可产能与主要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71] - 2023年公司主要化工原材料面临较大涨价风险[154] - 公司产品包含火工品具有固有安全风险[153] - 扩产项目投入产出与预期效益存在差距[155]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2017年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4648亿元[113] - 截至2022年末募集资金项目累计投入1.2977亿元,其中2022年度投入973.92万元[114]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实际投资5034.67万元,达到调整后投资总额的90.67%[116]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际投资2811.18万元,达到计划投资总额的69.75%[116] - 补充流动资金实际投入2661.57万元,超出计划投资总额的1.71%[116] - 2021年将剩余募集资金2254.9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14] - 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期末余额为197.33万元[114] - 募集资金累计产生理财收益和利息收入781.64万元[114]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2022年实现效益688.48万元[116]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于2019年12月2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16] -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研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14,647.81万元[117] -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研发项目实际投资金额为12,977.17万元[117]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实际投资金额为973.92万元[117]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117] - 公司缩减原扩产项目规模并将2,447.66万元募集资金转投研发项目[117] - 调整后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预计年税后利润为1,233.23万元[117] - 调整后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19.90%[117] - 原扩产项目预计年税后净利润为1,985.18万元[117] - 原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23.46%[117] - 超募资金金额为1,153.48万元[117]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金额为11,409,080.62元,后以募集资金全额置换[118]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结余资金7,503,273.94元转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18]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结余资金15,046,171.49元转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18] - 公司曾授权使用不超过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2017年)[118] - 现金管理授权额度后续调整为9000万元(2018年)、7000万元(2019年)、6000万元(2020年)[118]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实际投入5034.67万元,投资进度90.67%[120] -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研发项目实际投入2469.75万元,超原计划100.90%[120] - 研发项目资金来源为变更原募投项目未使用资金2447.66万元[120] - 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超承诺金额44.75万元,系现金管理收益及利息收入[118] - 研发项目实际使用金额超承诺金额22.09万元,系现金管理收益及利息收入[118]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额为5552.73万元[15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江西省军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 - 公司董事会成员共9名,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独立董事3名(会计专业、法律专业、行业专家各1名)[161]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代表[162] - 报告期内修订了包括《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二十项内控制度[162] -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制定《投资管理制度》和《落实董事会重要职权工作方案》的议案[160]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4个专门委员会[161] - 公司资产与控股股东完全独立,不存在资产被占用情况[166] - 高级管理人员未在控股股东及其控制企业担任除董事、监事外的职务或领薪[167] - 公司财务人员未在控股股东及其控制企业兼职[167] - 公司信息披露指定网站为巨潮资讯网,指定报刊为《证券时报》[163]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监管要求,无重大差异[164]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0.27%[172]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0.05%[173] - 董事长金卫平期初持股1,135,942股,期末持股1,233,252股,期间增持112,114股,减持14,804股[174] - 董事兼总经理袁有根期初持股795,160股,期末持股863,277股,期间增持78,480股,减持10,363股[174] - 董事黄勇持股数量为49股[175] - 董事颜吉持股数量为1,058股[175] - 董事杨超持股数量为0股[175] - 独立董事雷恒持股数量为63股[175] - 独立董事熊进持股数量为0股[175] - 独立董事廖义持股数量为0股[175] - 副总经理刘爱平持股数量为1,499股[176] - 副总经理王璞持股数量为0股[176] - 副总经理何光减持后持股数量为390.57股[176] - 报告期内公司无董事、监事离任及高级管理人员解聘情况[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