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盛轴承(300718) - 2022 Q2 - 季度财报
长盛轴承长盛轴承(SZ:300718)2022-08-26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5.3亿元,同比增长6.01%[2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1%至5.3亿元[58]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32%至3.89亿元[5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69.25万元,同比下降15.16%[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098.92万元,同比下降18.87%[2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下降16.13%[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7%,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2.48万元,同比下降140.36%[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同比下降140.36%至-402.48万元[58] - 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32.67%至2471.65万元[5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9.99%至33万元,主要因汇率稳定[5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09.87%至-891.63万元,主要因设立吉盛新材料公司购置设备及理财产品现金流入减少[5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37.20%至-5,151.99万元,因吸收少数股东投资使现金流出减少[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516.36%至-6,348.23万元[59]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51.47%至485.23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收入[59]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激增1,205.03%至468.72万元,系未到期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59] -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44%至11,171.19万元[61] - 净利润从0.93亿元降至0.78亿元,下降15.8%[164] - 研发费用从0.19亿元增至0.25亿元,增长32.7%[16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31元降至0.26元,下降16.1%[16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从0.92亿元降至0.78亿元,下降15.2%[16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至3.94亿元,营业成本同比微增0.6%至2.92亿元[16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5%至2081.9万元,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2%至1878.9万元[167] - 净利润同比下降11.7%至8229.1万元,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8.7%至1118.8万元[16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402.5万元,同比下降140.4%[17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09.9%至-891.6万元[17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7.2%至-5152.0万元[172]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2.4%至4.59亿元[170] - 投资收益保持稳定为2043.6万元,同比微降4.8%[16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增长1205.2%至468.7万元[16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7.6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41.01%[17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0.0%至6115.8万元[17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32%至3.89亿元[58] - 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32.67%至2471.65万元[5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9.99%至33万元,主要因汇率稳定[58] - 研发费用从0.19亿元增至0.25亿元,增长32.7%[16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5%至2081.9万元,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2%至1878.9万元[167]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8.7%至1118.8万元[16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44%至11,171.19万元[61] - 子公司长盛技术营业收入为4.32亿元,净亏损127.82万元[81] - 子公司长盛塑料营业收入为2,818.26万元,净利润795.72万元[81] - 子公司长盛精密营业收入为4,022.37万元,净亏损343.68万元[81] - 子公司吉盛新材营业收入为6,926.47万元,净利润116.36万元[81] 各地区表现 - 外销市场集中在德英意法等国占比未披露[8] - 公司外销市场集中在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典、韩国、土耳其、印度、美国等地[82] - 产品销往全球包括欧洲、日韩、北美等地区[5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影响公司经营业绩[5] - 主要原材料铜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毛利率[6] - 出口业务以欧元美元计价结算面临汇率波动风险[7] - 产品被列入中美贸易战加税清单[8] - 技术人才引进不足可能影响研发创新能力[9] - 原材料采购以人民币结算与外汇收入存在货币错配[7] - 自润滑轴承产品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周期性行业[5] - 公司生产使用铜材钢材高分子材料[6] - 主要原材料铜材价格所占比重较高,采购价格参考上海有色网电解铜现货价格[84] - 出口业务以欧元、美元计价结算,原材料采购以人民币结算[8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2年1-6月挖掘机总销量143,094台同比下降36.1%[39] - 挖掘机国内市场销量91,124台同比下降52.9%[39] - 挖掘机出口销量51,970台同比增长72.2%[39] - 2022年1-5月全球汽车销量3,099万台同比下降12%[40] - 5月中国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31%[40] - 2022年1-6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40,892.8亿元同比下降4.2%[41] - 汽车制造业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5.5%[41] - 2022年上半年汽车产量1,211.7万辆同比下降3.7%[41] - 汽车销量1,205.7万辆同比下降6.6%[41] - 乘用车单台自润滑轴承使用量超100件[40] - 上半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42.7亿吨,同比下降2.2%[42] - 公路货运量完成177亿吨,同比下降4.6%[42] - 水路货运量完成41亿吨,同比增长4.5%[42] - 2021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额89.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3%[42] - 模具进口总额14.6亿美元,同比下降8%[42] - 模具出口总额74.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9%[42] - 通用机械行业1-3月工业总产值231.53亿元,同比增长11.12%[45] - 通用机械行业1-3月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5.16%[45] - 通用机械行业1-3月利润总额22.19亿元,同比增长3.03%[45] 公司技术与研发 - 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24项[47] - 研发团队共108人,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56] - 主持或参与制定35项滑动轴承国家标准[51] - 公司拥有17套德国全自动轴承成型设备[52] - 通过IATF16949等6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55] 公司资产与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16.7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48%[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3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45%[27]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3.93个百分点至3.81%,因理财到期资金减少[64] - 存货规模同比增长2.61个百分点至13.63%,因新增子公司吉盛新材料[6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1.93个百分点至27.08%,因期末理财产品持有量减少[64] - 货币资金减少至6365.57万元,较期初下降50.1%[15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53亿元,较期初减少5.3%[157] - 应收账款增长至2.58亿元,较期初增加5.2%[157] - 存货增长至2.28亿元,较期初增加25.5%[157] - 短期借款增长至2702.99万元,较期初增加50.0%[157] - 应付账款减少至8816.75万元,较期初下降13.9%[15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3.36亿元,较期初下降1.5%[157] - 少数股东权益增长至9292.13万元,较期初大幅增加68.7%[157] - 货币资金从年初7.38亿元减少至1.35亿元,降幅81.7%[16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4.73亿元略降至4.53亿元,减少4.2%[160] - 应收账款从2.56亿元降至2.20亿元,减少14.1%[160] - 应收款项融资从50万元大幅增至999万元,增长1897.9%[161] - 长期股权投资从0.89亿元增至1.62亿元,增长81.7%[16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3.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178][181] - 其他综合收益当期减少7.10万元,累计余额为-10.63万元[178][181] - 资本公积增加591.12万元至3.30亿元,主要来自股本投入[178][180] - 未分配利润减少2633.52万元至6.03亿元,主要因利润分配1.04亿元[178][180] - 少数股东权益增加3785.79万元至9292.13万元[178][18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2.48万元,同比下降140.36%[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同比下降140.36%至-402.48万元[5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09.87%至-891.63万元,主要因设立吉盛新材料公司购置设备及理财产品现金流入减少[5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37.20%至-5,151.99万元,因吸收少数股东投资使现金流出减少[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516.36%至-6,348.23万元[5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402.5万元,同比下降140.4%[17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09.9%至-891.6万元[17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7.2%至-5152.0万元[17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0.0%至6115.8万元[172]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2.4%至4.59亿元[17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7.6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41.01%[17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04亿元,其中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1.04亿元[17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271.29万元,较期初下降82.60%[174] 投资与理财活动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85.23万元[31] -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1497.88万元[31] - 报告期投资额同比下降13.00%至91,750.64万元[68] - 公司委托理财总额为71,116.69万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42,000万元,券商理财产品29,116.69万元[74] - 未到期委托理财余额为35,295万元,其中银行理财7,500万元,券商理财27,795万元[74] - 公司委托理财无逾期未收回金额且未计提减值[74] - 公司报告期未进行衍生品投资[77] - 公司报告期未进行委托贷款[78] -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及股权[79][80]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6,111,143股,比例从43.38%降至37.85%[133]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16,906,352股,比例从56.62%升至62.15%[133] - 股份总数增加795,209股,达到298,017,209股[133] - 董事监事高管本年度有限售条件股份总计减少13,884,018股[135] - 股东朱三有首发前限售股减少2,227,500股于2022年4月8日上市流通[136] - 高管戴海林增持500股,其中375股成为有限售条件股份[136] - 股权激励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新增795,209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36] - 按新股本298,017,209股摊薄计算,2021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5203元[139] - 孙志华期初限售股88,303,335股,本期解除限售12,395,249股[140] - 陆忠泉期初限售股5,011,875股,本期解除限售1,245,769股[140]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006名[143] - 第一大股东孙志华持股比例为33.96%,持股数量为101,210,781股[143] - 第二大股东孙薇卿持股比例为14.95%,持股数量为44,550,000股[143] - 第三大股东褚晨剑持股比例为4.98%,持股数量为14,850,000股[143] - 第四大股东陆晓林持股比例为4.48%,持股数量为13,365,000股[143] - 第五大股东曹寅超持股比例为2.99%,持股数量为8,910,000股[144] - 第六大股东王伟杰持股比例为2.14%,持股数量为6,382,500股[144] - 第七大股东嘉善百盛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2.02%,持股数量为6,014,250股[144] - 第十大股东中国银行-富国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99%,持股数量为2,950,000股[144] - 孙志华与孙薇卿、褚晨剑及嘉善百盛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144] - 副总经理戴海林增持500股,期末持股47.26万股[147] - 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未发生质押股份比例超80%的情形[147] 公司治理与承诺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孙志华、陆晓林自愿锁定股份承诺期限为36个月[103]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首次上市持股数量的20%[103] - 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103] - 董事及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的25%[103] - 股东孙薇卿股份锁定承诺期限为5年(2017年11月6日起)[104] - 孙薇卿锁定期满后减持需提前5个交易日提交计划[104] - 公司董事曹寅超等锁定股份承诺期限为5年(2017年11月6日起)[104] - 所有披露承诺事项均处于正常履行中状态[103][10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和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05]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首次公开发行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105]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将回购全部新股并按发行价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106] - 公司承诺若因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直接经济损失[106] - 离职董事及高管半年内不得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105] - 股东减持价格不得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105] - 违规减持需在10个交易日内回购股票并自动延长锁定期3个月[105]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督促发行人履行新股回购义务[106] - 招股说明书虚假陈述被认定后将启动先行赔付机制[106] - 股东减持若违反承诺需将所得收入归发行人所有[10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对招股说明书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107] - 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107] - 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放弃履行赔偿承诺[10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以不公平条件输送利益或损害公司利益[107] - 承诺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并严格执行公司相关制度[107] - 承诺不动用公司资产从事与职责无关的投资消费活动[107] - 承诺将薪酬安排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07] - 承诺支持员工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107] - 承诺若违反上述事项将在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公开说明[107] - 相关承诺自2017年11月6日起长期有效且处于正常履行中[107] - 公司董事孙志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不通过任何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09] -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相关承诺正常履行中,承诺期五年[109]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关于稳定股价措施的承诺正常履行中,承诺期长期[108] - 公司激励对象承诺若信息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将返还股权激励全部利益[108] - 公司承诺不为激励对象获取限制性股票提供任何财务资助[109]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所作股价稳定承诺自2017年11月6日起长期有效[108]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