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93.48万元,同比下降68.52%[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55亿元,同比下降3.91%[4] - 公司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1.25万元,同比改善48.51%[18] - 公司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566元/股,同比下降68.54%[18] - 公司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3%,同比下降2.77个百分点[18] - 公司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838.43万元[18]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55亿元,较2020年的2.66亿元下降3.9%[19] - 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2.9万元,环比由盈转亏[21]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64.7万元,较2020年3171.0万元下降66.4%[2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55,273,349.77元,同比下降3.9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34,834.62元,同比下降68.52%[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12,509.62元,同比上升48.51%[61] - 基本每股收益0.0566元,同比下降68.54%[61]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2.55亿元,同比下降3.91%[73] - 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3.48万元[194] - 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1.25万元[19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44,598,126.89元,占营业收入17.47%,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56][67] - 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从86.78%上升至89.02%,同比增长2.24个百分点[81] - 新能源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6.1%(从87.19亿元增至118.66亿元)[8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5.64%至1914万元,主要因合并报表范围变更[8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5.13%至4459.81万元,主要因合并报表范围变更[85] - 财务费用变动显著,从-208万元变为-353万元,同比上升69.66%[85] - 电力行业总成本增长13.9%(从26.62亿元增至30.31亿元)[80] - 其他电源业务总成本下降29.8%(从3271万元降至2295万元)[81] - 轨道交通业务成本在2021年未列示,2020年总成本为2277万元[81] - 研发投入金额为44,598,126.89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7.47%,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87] 各业务线表现 - 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33.82%,占总收入65.91%[73] - 电力行业收入4851.29万元,同比增长7.78%,占总收入19%[73] - 其他电源业务收入3851.33万元,同比下降27.69%,占总收入15.09%[73] -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售量7.20万台,同比增长28.24%[77] - 电力行业销售量4.68万台,同比增长4.45%[77] - 新能源汽车行业毛利率22.77%,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76] - 电力行业毛利率37.52%,同比下降3.09个百分点[76] - 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为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其他电源产品[36] - 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包括直流充电核心部件及成套系统,用于新能源公共汽车、出租车、物流车等车辆快速充电[38] - 电力操作电源产品应用于电力、通信、冶金、化工、石油等行业,作为变配电系统组成部分[40][41] - 其他电源产品包括通信电源、电动汽车车载电源模块、逆变器电源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力等行业[43] - 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推出低压大功率充电电源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62] - 公司获得合肥地铁4号线、深圳地铁12号线直流照明设备供货合同[62] - 公司开展细分领域电池PACK业务并组建外销团队拓展海外市场[62] 各地区表现 - 华南片区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40.88%,占总收入46.89%[73] 现金流和资产状况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99.59万元,同比下降7.50%[18]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3538.0万元,环比大幅改善[21] - 公司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9.88亿元,同比增长6.70%[18] - 公司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29亿元,同比增长1.24%[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995,931.12元,同比下降7.50%[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634,298.83元,同比改善79.61%[9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8,353,055.85元,同比下降79.32%[90][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1,647,731.23元,同比改善122.97%[90] - 货币资金从年初13.36亿元增至年末14.3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由14.42%微增至14.52%[9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达10.80亿元,本期购买54.64亿元且出售53.58亿元,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3.95万元[96][101] - 固定资产从年初1340万元大幅增至年末1.88亿元,占比由1.45%升至19.05%,主要因英可瑞科技楼转入[94] - 在建工程从年初1.61亿元减少至年末3755万元,占比由17.42%降至3.80%,因科技楼转入固定资产[94] - 长期借款从年初1798万元增至年末3178万元,占比由1.94%升至3.22%,用于科技楼建设[94] - 合同资产从年初187万元增至年末401万元,占比由0.20%升至0.41%,因应收质保金增加[94] - 其他应收款从年初5507万元大幅减少至年末219万元,占比由5.95%降至0.22%,因收回股权转让款[94] - 递延收益从年初64万元增至年末674万元,占比由0.07%升至0.68%,因收到政府补助[94] - 报告期投资额8.26亿元,较上年同期7.77亿元增长6.31%[99] - 资产受限总额1.23亿元,含货币资金8246万元(结构性存款及保证金)及应收票据2054万元[97][98] -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8,500万元[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结余19,375.76万元[103][104] - 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5,100.00万元[103][104] - 募集资金账户存储余额为14,275.76万元[103][104]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及保本理财产品余额14,000.00万元[103][105] -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55.90%累计投入13,137.2万元[107] -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研发中心项目投资进度19.27%累计投入1,444.94万元[107] - 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累计投入7,547.77万元[107] - 募集资金累计使用总额22,129.91万元[103][107] - 报告期内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比例为0.00%[103][107]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余额为5100万元[109] - 公司募集资金结余19375.76万元[109] - 募集资金账户存储余额为14275.76万元[109]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及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14000万元[109] - 公司购置约7592.39平方米土地用于募投项目实施[108] - 公司于2019年2月取得深圳南山留仙洞联合总部用地[108] - 公司于2020年4月取得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产业用地[108]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2.04亿元[194] - 公司存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上海基地等重大在建工程项目[194] 其他收益和损失 - 2021年政府补助收入为337.0万元,较2020年728.6万元下降53.8%[25] - 2021年理财产品利息收入为347.6万元,较2020年239.5万元增长45.1%[25] - 其他收益8,293,579.72元,占利润总额189.28%[92] - 资产减值损失-4,514,550.51元,占利润总额-103.03%[92] - 信用减值损失2,308,080.84元,占利润总额52.68%[92] 研发投入和人员 - 研发人员115人,占员工总数25.5%[56] - 研发人员数量115人,同比下降34.66%,占比25.50%[87] -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为0%,连续三年无资本化支出[87]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深圳市英可瑞直流技术有限公司净亏损466.71万元[113] - 子公司深圳市英可瑞直流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129.81万元[113] - 子公司深圳市英可瑞直流技术有限公司净资产23.43万元[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2年经营目标包括按新制定的年度经营计划达成年度收入指标并推动战略性研发项目结项[116] - 公司计划推进通讯电源产品、双向变流充电产品、液冷充电产品的系列化研发并推出新一代产品[117] - 公司针对轨道工程车用动力电池PACK领域将按计划完成小批量生产及交付[118] - 公司募投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0年4月25日调整为2020年10月25日[121] - 公司再次将募投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0年10月25日调整为2021年12月31日[122] - 公司2022年将大力推进IPO募投项目建设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提前布局产能规划[122]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成本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组成部分[124] - 公司产品毛利率受上游电子原材料、包装材料等价格上涨直接影响[124] - 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行业已进入行业洗牌加剧阶段[125] - 电力操作电源产品行业处于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客户更加关注产品稳定性[125] - 公司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投入使用扩大产能[130] - 公司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和加强催收考核[128] - 公司生产模式涉及外协加工以降低生产成本[130] -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网下属公司及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企业[127] - 公司2017年11月上市后管理跨度增大面临管理风险[129] - 公司研发聚焦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技术以保持核心竞争力[126] - 公司针对原材料制定生产和采购供需预期以保障供应链[130] - 2022年计划加强骨干员工培训及培训体系建设[183]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60%[31] - 2021年末全国充电桩保有量261.7万台,同比增长70.1%[31] - 2021年末车桩比为3:1,较2015年7.8:1显著提升[31] - 公司所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行业受益于新能源政策,市场前景广阔[30][33] - 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产品技术革新和自主研发,产品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轨道交通等领域[35]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通合科技和中恒电气等公司,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35] -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配套订单式生产,利于客户资源管理和技术交流[51] - 国家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目标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车桩比1:1[52] -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52]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2021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4次临时股东大会[134] - 公司董事会设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135] - 公司监事会由3名成员组成含1名职工代表监事[136]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9.57%[148] - 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9.57%[148]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9.33%[148] - 公司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7.69%[148] - 公司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7.31%[148] - 董事长兼总经理尹伟持股数量增加646.62万股至7,112.84万股,因利润分配转增股份[150]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邓琥持股增加110.96万股至1,220.58万股,减持38.62万股[150] - 董事刘文锋持股增加113.48万股至1,093.26万股,减持155.05万股[150] - 监事会主席何勇志持有公司股份2,997,216股,其中包含299,722股限售股和720,000股转增股份[151] - 董事吕有根持有公司股份2,426,144股,其中包含242,614股限售股和2,667,758股转增股份[15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股份92,916,185股,其中包含9,252,995股限售股和2,657,688股转增股份[152] - 报告期内因任期届满导致5名董事及3名监事离任,包括独立董事周辉强、陈立北、黄云及非独立董事陈京琳、吕有根[152][154] - 2021年12月董事会换届选举新增董事刘文锋、杨光辉及独立董事吴红日、净春梅、刘晨[153] - 2021年12月监事会换届选举新增监事王胜东[153] - 原监事兼副总经理聂建华因任期届满离任,但仍保留公司任职[154] - 董事长尹伟兼任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17年10月31日起任职[155]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邓琥历任公司开发工程师、供应链经理,现任副总经理[155] - 董事刘文锋现任电源事业部总监,曾担任公司监控产品线总监[155] - 公司董事杨光辉在聚创新能源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自2018年6月15日起[156][164] - 独立董事吴红日在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投行部员工自2021年3月1日起[158][164] - 独立董事吴红日同时在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164] - 独立董事净春梅在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财务运营部副部长自2019年9月1日起[159][164] - 独立董事刘晨在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律师自2009年9月1日起[159][164] - 监事会主席何勇志在深圳市华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兼总经理自2021年4月30日起[160][164] - 未在公司担任实际岗位的外部董事津贴标准为人民币7.2万元/年(税前)[166] - 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人民币7.2万元/年(税前)[166]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按行业市场标准及实际岗位确定[166] - 公司第三届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经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65] - 报告期内公司支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362.64万元[167][168] - 董事长兼总经理尹伟获得税前报酬44.7万元[167] - 董事吕有根获得最高个人报酬62.36万元[168] - 4名离任董事(陈京琳、周辉强、陈立北、黄云)各获得报酬7.2万元[168] - 监事会主席何勇志获得报酬40.28万元[168] - 财务总监孙晶获得报酬31.91万元[168] - 副总经理聂建华获得报酬34.19万元[168] - 报告期内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169][170] - 董事吕有根对《外派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提出异议[173] - 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业绩豁免等议案[175] 员工结构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451人,其中母公司411人,主要子公司40人[180] - 生产人员数量为227人,占员工总数50.3%[180] - 技术人员数量为115人,占员工总数25.5%[180] - 销售人员数量为52人,占员工总数11.5%[180] - 行政人员数量为31人,占员工总数6.9%[180] - 品质人员数量为12人,占员工总数2.7%[180] - 财务人员数量为8人,占员工总数1.8%[180] - 采购人员数量为6人,占员工总数1.3%[180] - 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1人[180] - 公司员工总数45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5人占比5.5%,本科学历102人占比22.6%,大专学历92人占比20.4%,大专及以下学历232人占比51.4%[181] - 报告期内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并实施公平绩效考核机制[182] 利润分配和分红政策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元[4] - 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总股本143
英可瑞(30071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