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下降5.7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16万元,同比下降59.29%[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944.78万元,同比下降1105.78%[21] - 基本每股收益0.0556元/股,同比下降59.27%[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0%,同比下降2.84个百分点[21]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95.0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74%[36] - 营业利润为1,031.54万元,较上年减少59.29%[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16万元,较上年减少59.29%[36]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4%至3.24亿元[42]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7%至3.24亿元(2021年半年度:3.44亿元)[135] - 净利润同比下降29.2%至665.15万元(2021年半年度:938.91万元)[136]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9.3%至381.16万元(2021年半年度:936.26万元)[136] - 基本每股收益下降至0.0556元(2021年半年度:0.1365元)[137] - 母公司净利润转亏为-1782.63万元(2021年半年度盈利1471.72万元)[139][14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负1782.64万元[153] - 2021年同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471.76万元[15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4.11%至2.4亿元[42]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84%至1733.34万元[42]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4.1%至2.40亿元(2021年半年度:2.80亿元)[135][13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至1733.34万元(2021年半年度:1622.37万元)[136]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8.4%至3.71万元(2021年半年度:235.39万元)[136]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735.38万元(2021年半年度:-193.02万元)[13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20.60万元,同比上升6902.34%[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6902.34%至5920.6万元[4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39.9%至1.841亿元[14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6.9%至3.15亿元[1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5920.6万元[14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恶化至-1.266亿元[14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至1.111亿元[1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109.7%至1.449亿元[142]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90.9%至6621.4万元[143]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2亿元[144] - 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1亿元[144]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同比增长109.1%至9606.9万元[144] 资产和负债结构变化 - 总资产9.3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7.2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7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57%[21]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93,021.27万元,较期初减少7.28%[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67,517.76万元,较期初增长0.57%[36]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31个百分点至16.76%[48]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下降8.13个百分点至24.09%[48]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0.44个百分点至11.94%[48] - 公司货币资金从年初134,905,407.12元增至155,904,377.77元,增长15.6%[1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71,944,400.64元降至58,628,345.37元,减少18.5%[128] - 应收账款从323,231,744.61元降至224,046,845.09元,减少30.7%[12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从60,000,000元增至160,000,000元,增长166.7%[129] - 短期借款从15,020,059.93元增至111,075,780.83元,增长639.4%[129] - 应付账款从172,864,424.25元降至71,336,059.72元,减少58.7%[129] - 总资产从1,003,229,882.15元降至930,212,682.22元,减少7.3%[129]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42,732,058.26元增至107,104,249.72元,增长150.6%[132]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175,766,625.65元增至225,577,185.50元,增长28.3%[133]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222,344,475.25元降至204,518,210.61元,减少8.0%[134] - 未分配利润从241,333,694.24元增至245,145,246.12元,增加3,811,551.88元[146][14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671,366,083.11元增至675,177,634.99元,增加3,811,551.88元[146][147] - 少数股东权益从22,624,359.36元减少至20,845,139.20元,减少1,779,220.16元[146][147]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693,990,442.47元增至696,022,774.19元,增加2,032,331.72元[146][147] - 2022年6月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47亿元,较期初减少0.15%[154] - 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减少1782.64万元至2.05亿元[153][154] - 2022年6月末资本公积为3420.98万元,较期初增长3.4%[154] - 2021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36亿元[155] 业务线表现 -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30.25%至3612.22万元[44] - 电信增值服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5.29个百分点至26.36%[44] - 子公司浙江欣网卓信营业收入3760.64万元[63] - 子公司万隆通讯营业收入1.33亿元[63] - 子公司万隆通讯净利润2026.48万元[63] 投资和资产处置活动 - 出售东莞英脉通信51%股权产生投资收益1304.23万元[37] - 非经常性损益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3,087,407.81元[2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955,779.34元[26]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1,033,449.99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13,259,394.28元[26] - 其他类资产初始投资成本为7194.44万元[52] - 报告期内购入资产总额为3.26亿元[52] - 报告期内售出资产总额为3.36亿元[52] - 累计投资收益为103.34万元[52] - 委托理财发生额为3.08亿元[56] - 未到期委托理财余额为4536.43万元[56] - 出售英脉通信51%股权产生投资收益1304.23万元[63] - 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至1407.57万元(2021年半年度:188.26万元)[136] - 公司参与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总规模增至805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出资由1亿元人民币增至2亿元人民币[103] 股东和股权结构变化 - 千泉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48112万股,持股比例21.59%,成为第一大股东[101] - 公司控股股东立安民投资办理部分股份质押[104]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10,198,734股至23,448,057股,持股比例从19.31%升至34.17%[109] - 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0,198,734股至45,165,943股,持股比例从80.69%降至65.83%[109] - 境内法人持股通过股份转让新增14,811,200股,持股比例达21.59%[109][111]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4,612,466股至8,636,857股,持股比例从19.31%降至12.58%[109] - 千泉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4,811,200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1.59%[111] - 股份转让于2022年1月25日完成过户,涉及许梦飞原持有13,722,800股[110] - 付小铜新增限售股6,458,191股,限售期至2023年7月25日[112] - 海南立安民投资新增限售股4,773,148股,限售期至2023年7月25日[112] - 杭州千泉科技新增限售股3,579,861股,限售期至2023年7月25日[112] - 许泉海解除限售2,130,560股,期末剩余限售股8,522,240股[112]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杭州千泉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5.22%,持有3,579,861股[118]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雷骞国(境内自然人),变更日期为2022年1月25日[119] - 原实际控制人许泉海持股比例为15.48%,持有10,620,400股,报告期内减持32,400股[115][117] - 第二大股东付小铜持股比例为9.41%,持有6,458,191股,报告期内增持5,369,791股[115] - 第三大股东海南立安民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6.96%,持有4,773,148股,其中质押4,770,502股[115] - 股东许梦飞(许泉海之女)持股比例为3.56%,持有2,443,700股,报告期内减持13,722,800股[115]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孙珏持股984,600股(1.43%),通过信用交易账户持有[116]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徐立勋持股913,300股(1.33%),通过信用交易账户持有93,300股[116]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括杭州千泉科技、付小铜和海南立安民投资合伙企业[115][116] - 公司董事许泉海期末持股10,620,400股,较期初减少32,400股[117]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以总股本68614万股为基数,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5股,转增308763万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994903万股[105] - 公司股本为68,614,000.00元[146][147] - 股本总额保持6861.4万元不变[153][154][155][156] - 公司注册资本为6861.4万元,总股本6861.4万股[158] 公司治理和人事变动 - 报告期内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雷骞国[20] - 报告期内9名董事监事高管因个人原因离任[73] - 报告期内新增任命7名董事监事高管[73][74] 利润分配政策 - 公司不进行现金分红、送红股及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半年度计划不进行利润分配及资本转增[75] - 本期利润分配减少4,960,000.00元[149] 风险因素 - 出口业务占比较大但面临汇率波动风险[65] - 公司通过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汇率风险[66]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24]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41.15%[72]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41.20%[72]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41.29%[72] - 报告期未发生环保行政处罚[79]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84]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85]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87]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88]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重大担保情况[99] - 公司与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签署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领域战略合作协议[102]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母公司及6家子公司[159] -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相关规定[160] - 公司采用公历年度会计期间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64] - 报告期特指2022年1-6月期间[164] - 公司营业周期确定为12个月[165]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66]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流动性强易转换低风险投资[176] - 企业合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证券初始确认金额[171]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172] - 子公司非控股权益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173] - 外币业务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即期汇率折算 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7] - 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8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且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未偿付本金利息的支付[18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资产 且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利息支付[18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所有未归类为前两类的金融资产 以及为减少会计错配指定的金融资产[183]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8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及利息支出计入当期损益[18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终止确认或摊销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88] - 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外汇合约 货币汇率互换 利率互换及外汇期权等 以签订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并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193] - 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经济特征风险不紧密相关且可单独计量时 需从混合工具中分拆作为单独衍生金融工具处理[193]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等五类项目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196] - 预期信用损失是以发生违约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加权平均值[197]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处于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97]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处于第二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97] - 金融工具已发生信用减值处于第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97] - 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97] -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涵盖金融工具整个预计存续期内所有可能违约事件[198] - 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是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一部分[198] -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考虑的最长期限为公司面临信用风险的最长合同期限[199]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始终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200]
万隆光电(300710)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