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93%至16.35亿元[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93%至7426.47万元[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1.43%至6593.44万元[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18.39%至-2132.02万元[16]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7.32%至25.74亿元[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60.93%至15.29亿元[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61%[16] - 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6.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93%[38]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426.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93%[3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6.35亿元,同比增长26.93%[54] - 安防类产品收入为11.92亿元,占总收入72.9%,同比增长26.66%[54] - 非安防类产品收入为4.07亿元,同比增长26.11%[54]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29%至3623万元[54] - 境外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26.97%,毛利率29.31%[57] - 安防类产品销售量增长34.83%至1417万台,生产量增长43.64%[58] - 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1.35%,从2020年的10,682,098.97元增至2021年的17,235,512.42元,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及员工薪资调整[6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5.06%,从2020年的66,735,364.17元增至2021年的103,479,083.97元,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及员工薪资调整[6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9.88%,从2020年的18,775,177.10元降至2021年的13,165,882.66元,主要因汇兑损失减少[6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61%,从2020年的118,243,840.83元增至2021年的149,707,134.90元,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员工薪资调整及引入技术人才[6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6%,与2020年的9.18%基本持平[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118.39%,从2020年的115,932,625.07元降至2021年的-21,320,224.33元,主要因采购支付增加[6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313.10%,从2020年的-72,186,601.01元降至2021年的-298,202,317.32元[6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激增6,965.12%,从2020年的9,122,335.34元增至2021年的644,504,064.83元[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幅增长556.71%,从2020年的49,334,378.26元增至2021年的323,981,549.47元[67]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7.82%,从2020年的499人增至2021年的538人,研发人员占比从28.99%提升至30.39%[6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13.10%[6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6965.12%[6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上升556.71%[68]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13.18%增至24.40%[71]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从19.24%降至12.55%[71] - 存货金额增加至4.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5.59%[72] - 投资收益1075万元,占利润总额13.17%[69] - 资产减值损失-2293万元,占利润总额-28.08%[69] - 报告期投资额5500万元,同比下降30.77%[7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500万元[73] - 对联电基金投资本期亏损为-392,000.99元人民币[78] - 对联芯基金投资本期亏损为-267,357.58元人民币[79] - 两项基金投资合计亏损为-659,358.57元人民币[79] - 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426.47万元[162] - 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3.04亿元[162]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157.82万元[162] 成本和费用 -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83.39%达10.52亿元,同比增长21.05%[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镜头市场销量为4.25亿件[26] - 全球AR/VR行业融资并购金额556.0亿元,同比增长128%[30] - 中国AR/VR行业融资并购金额181.9亿元,同比增长788%[30] - 全球VR头显出货量1110万台,较2020年增长66%[30] - 全球AR出货量57万台,较2020年增长44%[31] - 公司AR/VR出货量近5万台[31] - 预计2025年全球车用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达462亿美元,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0.7%[33] - 预计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增长至4532.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4.55%[35] - 2020年全球车载镜头出货量1.1亿件[33] - 研发投入连续多年占公司营业收入近10%[39] - 拥有光学相关核心有效专利757项包括157项境内发明专利和10项美国发明专利[40] - 变焦镜头实现全工序自动化大幅降低人力成本[43] - 超长焦镜头变焦对焦速度提升十倍以上解决行业抓拍痛点[39][49] - 车载镜头及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工序自动化生产[43] - 与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等行业龙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2] - 在安防领域保持大倍率光学变焦和高清镜头市场主导地位[41][47] - 公司将进一步夯实光学领域技术基础并加大光电产品研发投入[94][95] - 公司2022年将通过新型显示和智能驾驶实现业绩增长[95] - 公司将继续巩固高端安防镜头的领先地位并扩大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95] - 公司计划突破毫米波雷达产品在国内车厂的配套[95] - 公司将持续从产品技术、器件技术、加工技术、工艺技术四个维度实现关键技术突破[96] - 公司将利用募投资金增加高端实验仪器、研发软件和生产设备的投入[96] - 公司将持续推动全方位的成本改善并提高自动化覆盖率[97][98]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区收入占比66.42%达10.86亿元,同比增长25.59%[54] - 境外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26.97%,毛利率29.31%[5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通过外汇套期保值等措施规避汇率利率波动风险[43]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下滑风险主要受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影响[99] - 公司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和经营挑战[101]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龚俊强、邱盛平、肖明志三位自然人[11]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梁绮丽,证券事务代表为朱洪婷[1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实际支付薪酬总额为579.58万元[138] - 董事长龚俊强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04.96万元[139] - 副董事长邱盛平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72.27万元[139] - 董事、总经理李成斌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7.12万元[139] - 独立董事梁士伦、周建英、吴建初各自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77万元[139] - 监事会主席潘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35.19万元[139] - 副总经理聂亚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7.31万元[140] - 副总经理王浩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1.84万元[140] - 副总经理肖明志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4.27万元[139] - 财务总监郭耀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29.48万元[140]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会议6次[150] - 公司董事龚俊强、邱盛平、李成斌、王志伟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9次,现场出席2次,以通讯方式参加7次[146] - 公司董事梁士伦、周建英、吴建初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7次,现场出席2次,以通讯方式参加5次[146] - 公司董事沙重九、李文飚、肖明志、江绍基、刘麟放、王晋疆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2次,均以通讯方式参加[14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5次、4次或1次,其中刘麟放、王晋疆未出席股东大会[146] - 公司无董事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146]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47] - 公司董事对重大治理和经营决策提出意见并被采纳[149] - 审计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及202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等议案[150] - 审计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议案[150] - 公司2021年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发生重大变动,共10人因任期届满或辞职离任[122][123] - 公司于2021年3月17日完成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团队换届选举[124] - 监事张旺华因个人原因于2021年7月31日辞职离任[122][123] - 新任财务总监郭耀明于2021年3月17日就任[123] - 新任总经理李成斌具有中兴通讯高管任职背景[128] - 公司独立董事周建英拥有理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并曾担任光电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29] - 独立董事吴建初拥有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及中国注册税务师证书[130] - 监事会成员潘华现任公司营业部经理及全资子公司联合汽车营业部总监[131] - 副总经理肖明志曾担任凤凰光学(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课长及公司消费事业部经理[132] - 副总经理梁绮丽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及独立董事任职资格[132] - 副总经理王浩曾担任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开发技术部部长及生产技术部部长[132] - 副总经理聂亚华曾担任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134] - 财务总监郭耀明取得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及中国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证书[134] - 龚俊强在股东单位正安县中联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且不领取报酬[134] - 王志伟在股东单位光博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且不领取报酬[134] - 公司已完成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工作[183] - 控股股东承诺不可撤销地避免与公司同业竞争[200] - 控股股东保证控制的其他经营实体不开展与公司相同或类似业务[200] - 公司对新技术新产品享有优先受让和生产权利[200] - 公司对控股股东及其他经营实体出售的相关资产享有优先购买权[200] - 优先购买权行使决策期为接到通知后三十天内[200] - 公司业务拓展后控股股东及相关实体需通过5种方式退出竞争[200] - 控股股东承诺违反承诺将承担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及索赔责任[200] - 承诺函在控股股东期间及离职后三年内持续有效且不可变更[200] 投资和融资活动 - 收到联汇基金所投项目分红款1485万元人民币[46] - 公司聘请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为郭晋龙、张永德[15] - 公司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间至2023年12月31日[15] - 公司对联电基金投资额为250,000,000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41.67%[78] - 公司对联芯基金投资额为300,000,000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20.00%[79] - 2017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98,400,000元人民币,已累计使用298,650,600元人民币[80] -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67,154,800元人民币,本期使用35,262,400元人民币[80] - 截至报告期末尚未使用的2021年募集资金为431,892,400元人民币[80] - 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2021年募投项目金额为35,262,400元人民币[83]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及发行费用共计36,891,200元人民币[84] - 高端光电镜头产品智能制造基地扩建项目累计投入20,556.55万元,完成调整后投资总额20,530.00万元的100.13%[86] - 高端光电镜头项目累计实现效益1,724.92万元,本报告期实现效益520.31万元[86] -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建项目累计投入9,308.51万元,完成调整后投资总额9,310.00万元的99.98%[86] - 新型显示和智能穿戴项目本报告期投入3,526.24万元,累计投资进度仅8.99%[87] - 偿还银行贷款项目本报告期及累计投入均为0,投资进度0%[87]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调整后投资总额76,555.4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33,391.34万元[87] - 高端光电镜头项目因疫情及地点变更影响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达到可使用状态[87] - 公司2020年将部分募投项目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7] - 2021年3月公司决议将募投项目结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7] - 所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发生可行性重大变化[87]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2021年募投项目金额为人民币3526.24万元[88]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共计3689.12万元[88] - 2017年募投项目节余募集资金2019.69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8] - 高端光电镜头产品智能制造基地扩建项目预计建成后第三年达产100%[89] - 公司通过中山市联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上海铁大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62%股权[93] - 公司通过广东联电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有股权投资业务41.67%权益[93] - 董事长龚俊强持股从24,173,568股增至63,397,349股,增幅162.5%[119] - 总经理李成斌持股从50,000股增至190,000股,增幅280%[119] - 副总经理梁绮丽持股从0股增至70,000股[120] - 副总经理王浩持股从50,000股增至140,000股,增幅180%[120] - 副总经理郭耀明持股从0股增至40,000股[120]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导致股份变动[119] - 龚俊强股份锁定承诺期限至2024年12月30日[196] - 南海成长于2021年3月15日完成股份减持计划[197] - 君联和盛分别于2021年3月16日和11月19日完成股份减持计划[198] - 如招股说明书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将依法回购全部新股并按市场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购回公开发售股份[199] - 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问题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99] 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中山联合光电制造有限公司总资产6.3亿元,营业收入13.5亿元,净利润534万元[92] - 主要子公司中山联合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净亏损1328万元,净资产为负1302万元[92] - 主要子公司武汉联一合立技术有限公司净亏损1857万元[92] - 参股公司中山联合光电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净利润820万元[93]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审议通过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118] - 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涉及限制性股票授予及解除限售事项[121] - 公司实施3次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中长期人才保留手段[156] - 2021年修订《薪酬管理制度》,采用工资结合股权激励的多样化薪酬组合[156] - 注销2017年股权激励计划股票期权共计63.88万份[164] - 回购注销2017年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51.25万股[164] - 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于2020年12月完成登记[166] - 2022年4月审议通过2020年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解除限售期条件成就议案[168] - 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0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权益授予议案[169] - 2021年10月2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2020年激励计划相关事项及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条件成就议案[170] - 2022年4月23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0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行权期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条件成就议案[170] - 2021年8月20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管理办法议案[171] - 2021年9月9日股东大会批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72] - 2021年9月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议案[173] - 2021年11月8日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完成授予登记并上市[173] - 2022年4月23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
联合光电(300691)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