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晓科技(300487) - 2020 Q4 - 年度财报
蓝晓科技蓝晓科技(SZ:300487)2021-04-26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9.2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59%[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28%[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654.15%[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86%,同比下降7.89个百分点[18] - 2020年末总资产为25.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9%[18] - 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5%[18]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77%至9.2亿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87%至4.91亿元,毛利率下降3.24个百分点至46.61%[7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54.15%至260,427,752.05元[91][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7.97%至-58,472,666.30元[91][9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16.83%至-50,206,895.89元[9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79.82%至58,478,988.30元[91][98]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805.59%至4,067万元,主要因外汇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87]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7.92%至2,372万元,因运输费调整计入营业成本[8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2.21%至5,475万元,因新园区投产产业化研发项目增加[87]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下降8.82%[53][5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19.59%[5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0亿元,同比增加3.07亿元[53][55]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水处理及超纯化、资源与新能源、生命科学、系统工程以及海外销售增速强劲[4] - 吸附分离材料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9.6%[54] - 水处理与超纯化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80.14%[55] - 资源与新能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28万元,同比增长26.81%[55] - 吸附分离材料专用树脂收入同比增长9.6%至5.91亿元,系统装置收入同比下降36.74%至2.97亿元[77] - 技术服务收入3249.45万元,占总收入3.52%,同比大幅增长6110.45%[75] - 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69%至1.63亿元,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92%至2.6亿元[79] - 气体脱除类项目订单金额达到5360万元[58] - 海外业务销售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2.69%[62] - 吸附分离业务收入9.201亿元,占总收入99.73%,同比下降8.77%[75] - 吸附材料产品收入5.91亿元,占总收入64.06%,同比增长9.6%[75] - 系统装置产品收入2.966亿元,占总收入32.15%,同比下降36.74%[75] - 国内收入7.6亿元,占总收入82.37%,同比下降14.55%[75] - 国外收入1.626亿元,占总收入17.63%,同比增长32.69%[75] - 其他业务收入250.08万元,占总收入0.27%,同比下降24.65%[7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创新品系如均粒、生科、高端水、乳酸等实现量产并拿下标志性订单[4] - 公司以金属板块、生科、水处理及超纯化、乳酸等为代表的创新品系在示范客户后放量销售[4] - 公司通过大力发展吸附分离技术持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6]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实现多行业覆盖且产品种类不断丰富[6] - 公司产品应用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资源与新能源、食品质量控制、环保、化工和水处理等领域[7] - 公司核心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工业水处理、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方面综合知识[7] - 公司盐湖提锂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包括藏格项目1万吨吸附单元、锦泰项目3000吨整线运营、五矿项目1000吨技术改造[24] - 公司首创性将吸附分离技术应用于果汁行业和头孢类药物生产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并改变行业竞争格局[24] - 公司提镓树脂技术拥有多项专利,结束国内原生镓提取工艺落后局面并带动全面升级[27] - 公司开发CPC分离纯化材料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产品长期垄断[27] - 酶载体技术实现酶法裂解生产7-ACA产业化,降低头孢生产成本[27] - 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产品包括琼脂糖、层析介质等,应用于单抗、重组蛋白、疫苗市场[27] - 公司喷射法均粒技术突破国外垄断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开发超纯水色谱等多个高端品系[28] - 公司均粒阴阳树脂和抛光混床出水指标达ppb级别全面达到国际供应商水平[28] - 公司为行业内唯一提供材料加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8] - 公司吸附分离材料覆盖镓锂铀钴钪铼镍铜金铟等10余种金属提取领域[29] - 公司头孢系列树脂打破国外垄断提供稳定性能优良的医药级专用吸附材料[29] - 公司固定化酶载体突破7-ACA酶法工艺产业化实现里程碑式技术革新[29] - 公司浓缩果汁质量控制系列吸附材料推动国内浓缩果汁深加工产业升级[30] - 公司自主研发喷射法均粒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解决电子级核级超纯水卡脖子问题[31] - 公司LXQ系列废气VOCs吸附分离材料用于中低浓度VOCs分离回收[31] - 公司在离子膜烧碱行业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在国内30余家氯碱企业应用[31] - 公司CO2捕捉材料已开始向欧洲市场提供[43] - 超纯水树脂在半导体和核电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58] - 生物医药领域新车间建设投产,药用粉末树脂及微载体产品形成销售和产业化订单[58] - 环保领域乳酸纯化材料技术已具备规模化销售能力[116] - 均粒品系超纯水树脂生命科学领域疫苗蛋白多肽树脂及二氧化碳捕捉技术为高技术产品开发重点[115] - 生物医药板块新建固相生产车间扩产并开发西药原料药植物提取多肽层析介质疫苗纯化等领域产品[116] 产能与生产情况 - 公司2020年产量达到2.2万吨[4] - 公司2021年计划产量销量互相拉动上升[4] - 公司材料与设备、国内与国外业务产能、市场、创新多头并进[4] - 新建生产线合计产能4万吨/年[50] - 拥有材料合成中试车间6个[50] - 吸附材料销售量同比增长30.81%至20,373.8吨,生产量同比增长26.11%至21,612.14吨[80] - 系统装置产销量同比增长14.06%至73套,库存量为0[80] - 吸附分离材料设计产能40000吨/年[69] - 吸附分离材料产能利用率54.03%[69] - 公司满产后产能超过4万吨[61] - 新建生产线产能超过4万吨/年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品系覆盖最全的优质产能供应商[111] - 高陵新材料产业园成功突破均粒生产技术为切入核电超纯水等行业奠定基础[112] - 鹤壁蓝赛资源化利用设施预计1-2年投入使用将成为国内唯一吸附材料全产业链服务商[11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3%[49] - 研发团队成员148名横跨新材料电气自动控制生物医药等专业[48] - 新申请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PCT国际申请4项[49] - 公司拥有36项发明专利及多项专有技术[4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3%[89] - 研发投入金额为54,747,562.96元[90] - 研发人员数量为148人[90] -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5.55%[90] - 新申请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PCT国际申请4项[59] 国际市场与海外业务 - 公司国际市场业务量占比迅速增大,面临国外疫情变种和反复、国际海运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等风险[8] - 公司实现土耳其色素生产线整线生产安装交钥匙工程[44] - 公司在印度实现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离交设备整线输出[44] - 国际业务覆盖土耳其印度等国家[51] - 公司国际市场业务量占比迅速增大,近期国外疫情变种和反复、国际海运价格一再大幅度上涨、人民币对外币升值、国际政治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海外业务造成影响[120] - 危地马拉甜菊糖整线项目合同金额达数千万,为最大外贸单一订单[62] - 建成工业4.0远程调试中心,完成11个国内外项目远程调试[59] - 远程调试工程案值累计超过5500万元[59] 重大项目与合同 - 藏格锂业项目合同金额5.78亿元,已支付4.91亿元[56] - 公司与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合同总金额为57804.66万元,累计确认销售收入48705.28万元[170] - 公司与青海锦泰锂业有限公司合同总金额为46783.73万元,累计确认销售收入19227.2万元[170] - 公司吸附法技术在氧化铝母液提取金属镓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173] - 公司盐湖提镓技术市场占有率超70%[40] 成本与费用结构 - 主要原材料ST-DVB骨架原材料采购额占比16.72%[67] - 主要原材料AC骨架原材料采购额占比2.92%[67] - 主要原材料碱采购额占比3.61%[67]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68] - ST-DVB骨架原材料下半年平均价格8874.16元/吨[67] - AC骨架原材料下半年平均价格8714.04元/吨[67] - 吸附材料制造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2.59%至9,031万元,其中折旧费用增长249.13%至3,569万元[8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8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0.69%,其中最大客户占比19.81%[84] 资产与投资活动 - 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快速增加,资产折旧摊销随之增加,将加大折旧摊销金额[9] - 随着新建项目投入使用,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快速增加,资产折旧摊销随之增加,将加大公司的折旧摊销金额[121] - 公司报告期内重大股权投资总额为40,750,000元,其中对鹤壁蓝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5,000,000元持股60%[99] - 公司对西安纯沃材料有限公司投资4,000,000元持股40%[99] - 公司对北京北排融拓生态环保投资基金投资21,750,000元持股14.5%[99] - 公司重大股权投资本期投资亏损9,773,575.36元[99] - 高陵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本期投入32,040,392.17元,累计投入414,769,672.63元,项目进度达92.24%[100] - 鹤壁蓝赛项目本期投入34,184,201.06元,累计投入261,643,395.79元,项目进度达85.09%[100] - 公司2019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34,048,700元,本期使用114,036,000元[101] - 募集资金累计使用309,645,300元,尚未使用资金为24,483,200元[101] - 高陵蓝晓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募集资金投资进度达92.69%[103]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本期及累计实现效益均为0元[103] - 公司全资子公司高陵蓝晓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金额为1.23952亿元[104]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余额为1988.02万元[104][105] - 高陵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8.6497亿元净资产7.0671亿元营业收入4.4436亿元净利润5058.86万元[108] - 蒲城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2.1994亿元净资产6878.45万元营业收入1.4509亿元净利润5773.45万元[108] - 公司参与设立生态环保投资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1.5亿元,其中公司认缴出资2175万元(占14.5%)[176] - 公司控股子公司鹤壁蓝赛获股东同比例现金增资2500万元[178] - 公司出资400万元(持股40%)合资成立西安纯沃材料有限公司[179]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回升[4] - 公司主体财务状况持续稳健且现金流充沛[4]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同比增长5.91%至23.69%[94]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同比增长2.78%[94] - 公司成功发行融资1.2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4] - 公司控股股东寇晓康认购定向增发股份339.71万股,认购金额8387.45万元[161] - 公司控股股东高月静认购定向增发股份179.73万股,认购金额4437.55万元[161] - 定向增发总股份数为519.44万股,总认购金额1.28亿元[161] -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蓝晓转债总金额340,000,000元[195] - 累计转股金额232,329,300元,转股比例达68.33%[196] - 尚未转股金额107,670,700元,占比31.67%[196] - 高月静持有可转债247,360张,占比22.97%,为最大持有人[198] - 寇晓康持有可转债169,381张,占比15.73%,为第二大持有人[198] - 转股价格经历三次调整,从初始29.59元/股降至29.22元/股[195] 风险因素 - 公司应收账款数量增加,锦泰项目由公司投资建设,客户分期付款,可能加大货款回收难度[7] - 公司应收账款数量增加,锦泰项目由公司投资建设,客户分期付款,可能加大货款回收难度[119] - 经营规模扩张可能带来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复杂化风险[118] - 下游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厂商加大投入[118] -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118] - 需持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能以满足新兴领域客户需求[118] - 涉及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的诉讼案件金额为981万元[150] - 涉及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诉讼案件金额为1455.6万元[150] - 涉及安徽金冠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诉讼案件金额为187.57万元[150] - 涉及西安洛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诉讼案件金额为624.44万元[150]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受《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25] -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锂、镍、钴等金属需求,加速金属资源开发和回收技术创新[26] - VOCs被列为"十四五"空气质量重点监测指标,有机废气处理吸附材料需求快速增加[26]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进加速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和产品需求[26]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020年达324万辆同比增长43% 中国销量134万辆同比增长12%[39]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2020年约136.3GWh同比增长18% 中国装机量62.9GWh同比增长1%[39] - 全球锂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33万吨LCE增至2025年108.4万吨LCE 年复合增长率25%[39] - 中国原生镓2019年产量357吨占全球95% 消费量262吨占全球49%[40] - 金属镓2020年均价达1130元/kg以上同比增长13%[40] - 中国生物药市场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22.4% 预计2018-2023年达19.6%[40] - 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万亿元[40] - 红土镍矿在全球镍矿供给占比超65%且比例持续提升[39]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镍化进程推动镍需求增长[39] - 中国工业用水市场总量保持在每年1200亿立方米以上[41] - 全球半导体用电子级超纯水市场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41.7亿美元[41] - 2019年植物提取物市场价值约237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16.5%[41] - 我国工业废水市场规模"十三五"末突破1500亿元 2024年有望突破3500亿元[42] - 预计2023年VOCs治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67亿元[42] - 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总额为4688亿美元 同比增长13.7%[41] - 全球半导体用电子级超纯水市场2018~2022年间复合年增长率达8%[4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已实施两次[6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9,987人,披露日前上一月末增至11,628人[187] - 股东寇晓康持股24.05%(5160万股),其中限售股3870万股[188] - 股东田晓军持股15.94%(3420万股),质押215万股[188] - 境外法人JPMORGAN CHASE持股4.46%(956.7184万股),报告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