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9%[24] - 2021年度营业收入128,830.78万元,同比增长13.49%[66][74]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12.88亿元,同比增长13.49%[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99%[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573元/股,同比下降26.97%[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07%,同比下降3.26个百分点[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95%[24]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17,343,874.29元,环比增长200.6%[27]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432,066.09元,环比增长1050.2%[27] - 扣非净利润第四季度达78,941,631.17元,环比增长1112.5%[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35,899,438.45元,同比增长16.00%[102] - 管理费用62,014,651.76元,同比增长25.61%[102] - 财务费用3,203,853.63元,同比增长99.94%[102] - 研发费用77,071,461.28元,同比增长26.43%[102] - 研发投入金额85,743,967.04元,同比增长28.97%,占营业收入比例6.66%[110] 各业务线表现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收入64,871.33万元,同比增长17.59%[66]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收入6.49亿元,占总收入50.35%,同比增长17.59%[85]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营业收入6.487亿元,同比增长17.59%[88] - 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收入40,957.44万元,同比增长23.83%[66] - 核工业及特殊环境智能装备系统收入4.1亿元,占总收入31.8%,同比增长23.83%[85] - 核工业及特殊环境智能装备系统营业收入4.096亿元,同比增长23.83%[88] -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收入23,002.01万元,同比下降8.99%[66] -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收入2.3亿元,占总收入17.85%,同比下降8.99%[85] -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营业收入2.300亿元,同比下降8.99%[88] -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销售量334套,同比下降11.87%[88]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生产量240套,同比下降24.76%[88] - 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库存量1695件,同比增长28.51%[92]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7.45亿元,占总收入57.81%,同比增长31.36%[85] - 东北地区收入3236万元,同比增长20.05%[85]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为1.389亿元,占比10.78%,同比增长7.07%[88]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为2760万元,同比下降30.37%[88] - 西北地区营业收入为2.667亿元,占比20.70%,同比下降9.34%[8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33.00%[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578.8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33.00%[66] -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第四季度为417,313,595.25元[27] - 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累计-281,525,133.99元[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33.00%,从2020年的-1.02亿元改善至2021年的1.36亿元[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5.48%,从2020年的13.24亿元增至2021年的17.94亿元[11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45.39%,从2020年的1.61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8809.69万元[113] 资产和负债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3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7%[24] - 公司2021年末资产总额达321,632.14万元,同比增长24.37%[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9%[24] - 所有者权益总额164,026.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9%[66] - 存货同比增长60.99%,从2020年的7.63亿元增至2021年的12.3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8.71个百分点至38.23%[120]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04.10%,从2020年的3.29亿元增至2021年的6.7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8.14个百分点至20.85%[120]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18.84%,从2020年的3.55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2.8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4.76个百分点至8.95%[120]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41.70%,从2020年的1.55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9010.00万元[120] 研发与创新 - 研发经费投入8574万元,新增专利申请47项,专利授权36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78] - 研发人员数量133人,同比减少20.36%,研发人员占比20.98%[108]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8,672,505.76元,资本化率10.11%[110] - 航天仿真测试业务占新产品研发成本40%以上[42] - 轩宇空间研发的宇航级高性能处理器及相关芯片在国家宇航型号得到大面积应用,实现替代进口突破[56] - 多渠道筹措研发资金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144] -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优势[152] 子公司表现 - 公司子公司轩宇空间在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领域位居行业前列,技术国内领先[46] - 公司子公司轩宇智能已确立核工业箱室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装备总体(包)方地位,在核工业领域具备市场知名度和用户粘性[49] - 子公司轩宇空间总资产13.90亿元,净利润1.06亿元[139] - 子公司轩宇智能总资产9.20亿元,净利润3,037.58万元[139] - 子公司康拓信息总资产7,632.17万元,净利润162.52万元[139] - 轩宇空间顺利完成国家重大宇航型号地面仿真测试保障任务,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定[51] - 轩宇智能具备特殊行业定制方案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具备先发优势[52] - 轩宇空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北京市示范资质[78] 政策与市场环境 - 铁路业务板块受益于《"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政策支持[38] - 微系统产品需求增长受国产化自主可控政策驱动[45] -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48] - 到2035年,中国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48] - 核电建设预计每年稳步推进6至8台机组[48] - 公司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业务持续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地位[51] - 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价格和毛利率下降风险[153]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161]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监事2名[163] - 公司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162] - 公司指定巨潮资讯网和《证券时报》为信息披露指定渠道[167]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68] - 公司资产与股东资产严格分开业务体系完全独立[169] - 公司人员独立高管及财务人员未在控股股东单位兼职[170] - 公司财务部门独立运营设有独立银行账户和核算体系[171] - 公司机构独立拥有独立生产经营场所和职能部门[172] - 董事殷延超期末持股7,607,600股[179] - 副总经理公茂财期末持股4,586,400股[179] - 董事监事及高管期末持股总数12,194,000股[183] - 原董事王梓郡于2021年11月18日因工作变动离任[183][184] - 原财务总监殷延超于2021年11月18日因工作变动离任[183][184] - 原监事彭勃于2021年12月28日因工作变动离任[183][184] - 董事长夏刚任期至2023年9月28日[176] - 副董事长袁利任期至2023年9月28日[176] - 董事邵文峰任期至2023年9月28日[176] - 董事蔡田2022年1月26日新任[179]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丁诚(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和殷延超(董事、常务副总经理)[190][198] - 公司监事会成员包括龚红莲(监事、财务处处长)、许秀峰(监事、审计部总经理)和张益(职工监事、总工程师)[195]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副总经理公茂财和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曹昶辉[198] - 公司独立董事包括梁上上(法学教授)和宋建波(会计学教授)[194] - 公司职工监事包括刘鸿瑾(副总经理)[196] - 公司董事蔡田于2022年1月26日任职[191] - 公司监事龚红莲于2022年1月26日任职[195] - 公司总经理丁诚于2020年9月29日任职[190] -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殷延超于2020年9月29日任职[190][198] - 公司在岗职工634人,其中博士23人,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职称62人[79]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8%,平均年龄35岁[79] - 公司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员工28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240人[73] - 合理控制管理人员占比并提升专业化水平[145] 募集资金使用 - 2019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5.97亿元,截至2021年末累计使用5.17亿元,尚未使用8689.65万元[124] - 顺义航天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2.36亿元,截至2021年末累计投入1.90亿元,投资进度73.46%[125] - 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金额为14,555.74万元,完成进度100%[127] - 补充标的公司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金额为18,209.82万元,完成进度100%[127] - 募集资金总投资额为80,082万元,实际投入59,659.62万元[130] - 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项目5,990.18万元,后续完成置换[133] - 特种机器人研发及能力建设项目投资额7,050万元,实际投入1,084.89万元[127] - 智能微系统模块研发及能力建设项目投资额6,000万元,实际投入841.28万元[127] - 武器装备控制系统部组件研发项目投资额6,750万元,实际投入879.36万元[127]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贡献非经常性损益6,901,994.25元,同比增长78.9%[3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影响净利润6,502,017.76元[33]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8.64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67.09%[9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864,288,447.7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67.09%[101]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679,651,623.14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2.76%[10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397,210,615.81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1.33%[101] 未来展望与战略 - 推进顺义产业园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146] - 加快杭州子公司成立注册形成北京杭州两地产业布局[146] - 及时准确全面分析财经数据并强化多维度财经管控[146] - 增大高毛利自主研发产品及服务业务比重[153] - 推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保障毛利率[153] - 关联交易可能影响独立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151] 生产能力与资质 - 轩宇空间具备年产智能测试仿真系统集成产品400套的生产能力[71]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防务智能装备等行业[62] 股东回报 - 公司以7.18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0元(含税)[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1号9层,邮政编码100190[19]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3.54%[175]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已发布[193][200] - 资产减值损失为329.8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2.41%[114]
航天智装(30045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