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道氏技术(300409) - 2022 Q4 - 年度财报
道氏技术道氏技术(SZ:300409)2023-04-25 16:00

2022年公司经营业绩情况 - 2022年公司经营业绩波动,因上半年钴镍产品价格波动大,钴金属产品3月起单边下滑,产品销售单价下滑但采购成本高,对部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 - 2022年营业收入68.62亿元,同比增长4.46%[1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18.94万元,同比下降84.66%[18]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34.91万元,同比下降117.36%[18]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17.03亿元,同比增长46.47%[18]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4.12亿元,同比增长20.48%[18]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8.55亿元、18.70亿元、15.62亿元、15.76亿元[19]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1亿元、1.05亿元、-1.25亿元、-0.65亿元[19]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424.31万元[19] - 公司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个税返还[20] - 公司不存在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情形[21] - 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686212.98万元,同比增长4.4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618.94万元[5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8.62亿元,同比增长4.46%[55] - 制造业收入68.62亿元,占比99.99%,同比增长4.46%;其他收入29.96万元,占比0.01%,同比下降7.69%[56] - 锂电材料收入39.44亿元,占比57.47%,同比增长4.27%;陶瓷材料收入14.08亿元,占比20.53%,同比下降5.62%;碳材料收入7.30亿元,占比10.64%,同比增长27.34%;其他收入7.79亿元,占比11.36%,同比增长8.09%[56] - 国内地区收入53.99亿元,占比78.69%,同比下降2%;海外地区收入14.62亿元,占比21.31%,同比增长38.04%[56] - 制造业毛利率为16.35%,同比下降6.99%;陶瓷材料毛利率为25.16%,同比增长4.47%;锂电材料毛利率为9.00%,同比下降12.94%;碳材料毛利率为19.06%,同比下降6.34%;其他业务毛利率为35.11%,同比增长0.59%[56][57] - 国内地区毛利率为14.68%,同比下降7.12%;海外地区毛利率为22.51%,同比下降8.84%[58] -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未达30%[56] - 公司制造业产能626,000,在建产能108,000,产能利用率61.95%,产量387,797[60] - 主要陶瓷材料产能440,000,产能利用率73.4%,产量323,086[60] - 主要锂电材料产能114,000,在建产能63,000,产能利用率23.8%,产量27,127[60] - 主要碳材料产能40,000,在建产能45,000,产能利用率60.3%,产量24,130[60] - 陶瓷材料销售量337,624吨,同比增1.88%;生产量323,086吨,同比降5.58%;库存量29,317吨,同比降33.23%[62] - 锂电材料销售量24,146吨,同比降17.58%;生产量27,371吨,同比降7.32%;库存量5,421吨,同比增212.72%[62] - 碳材料销售量24,781吨,同比增86.37%;生产量24,130吨,同比增63.12%;库存量2,286吨,同比降1.66%[62] - 2022年制造业原材料成本5,089,003,994.33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8.66%,同比增14.60%[64] - 2022年制造业人工费用126,207,703.08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20%,同比增59.41%[65] - 2022年销售费用7374.17万元,同比增加18.65%;管理费用2.70亿元,同比减少15.34%;财务费用1.33亿元,同比增加32.49%;研发费用3.00亿元,同比增加21.21%[67] - 2022年投资收益 -12,128,908.1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21.76%,营业外收入5,069,008.44元,占比9.09%,营业外支出13,203,598.73元,占比23.68%[76] - 2022年末货币资金1,538,389,499.22元,占总资产比例13.14%,较年初比重增加0.56%[76] - 2022年末应收账款1,602,756,118.53元,占总资产比例13.69%,较年初比重减少2.98%[76] - 2022年末存货2,145,665,156.87元,占总资产比例18.33%,较年初比重减少3.45%[76] - 2022年末固定资产2,651,189,046.01元,占总资产比例22.65%,较年初比重增加6.95%[76]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JIANA HK LIMITED盈利16.07%,金额为1,024,248,511.78元[7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合计231,399,995.95元,较期初增加10,580,000.00元[79]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947,521,277.60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80] - 报告期投资额为2,111,718,616.56元,较上年同期的1,156,695,537.76元增长82.56%[81] 公司分红情况 - 公司以2023年4月24日总股本581,666,921股为基数,派发现金股利29,083,346.05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4] - 2021年度公司以578,995,581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5元,合计派现28,949,779.05元[194] - 2023年拟以581,666,921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5元,合计派现29,083,346.05元[196]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96] 公司未来规划 - 未来公司将拓展供应渠道、优化供应链管理、精细化管理库存控制采购成本与规模,改善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定价策略适应价格波动[2] - 未来随着战略规划推进,锂电材料业务市场份额将逐步递增[29] - 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为主赛道,推动业务向新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转型升级[48] - 公司坚持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为主赛道,加快三元正极产业布局,推进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剂规模化和产业化[110] - 公司积极加快布局钠电池等新技术研发,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与产业链生态伙伴合作[110] - 公司专注新材料产业,涵盖碳材料、锂电材料和陶瓷材料三大领域,按五年(2021 - 2025)发展战略规划前进[110] - 公司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吸引和培养人才,扩大员工规模[111] - 公司将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应对经营和投资风险,如原料采购保持合理库存[111] - 公司优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和产品合格率[111] - 碳材料板块推进兰州基地建设,在建2.5万吨石墨化加工产能[111] - 锂电材料板块推进刚果(金)基地产能扩建和印度尼西亚基地建设[111] - 公司推进可转债发行,为扩张计划筹措资金[111] - 公司加强研发创新,碳材料聚焦高端少壁管和硅基负极,锂电加大单晶、高镍产品迭代[111] - 公司深化与现有客户战略合作,开拓新客户,锂电材料开展国际销售[111] 行业市场情况 - 202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920GWh,同比增长69.5%,中国出货655GWh,同比增长100%,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接近2500GWh[22] -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占锂电池总量比例为74.5%,国内动力电池出货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储能电池出货130GWh,同比增长1.7倍,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出货超1700GWh[22] - 2022年动力电池领域导电剂市场炭黑占比约65%,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占比24%,预计2025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占比达58%[23] - 预计2025年碳纳米管导电剂在储能领域占比达35%[23] - 2022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86.07万吨,同比增长38.7%,全球总产量100.62万吨,同比增长34.6%,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224万吨,市场规模约2400亿[24] - 2022年1 - 12月全国陶瓷砖实际产量同比降低15.21%,预计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数量为1012家,较2022年减少36家,同比下降3.4%[24] -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680GWh,同比增长超80%,占锂电池比例75%,预计2022 - 2030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23.84%[108] - 2022年动力电池领域导电剂市场炭黑占比约65%,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占比24%,预计2025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占比达58%[110] - 2022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71.8万吨,同比增长71%,预计2025年超200万吨,2021 - 2025年CAGR为29.7%[110] 公司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分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板块,碳材料和锂电材料与新能源锂电池相关且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协同性强[41] - 碳材料业务以格瑞芬为主体,完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扩张经营范围布局石墨化和碳基负极[42] - 碳材料业务加强与大客户合作拓展核心客户,完善产业链提高粉体自供率,推动销售规模并提高利润率[42] - 碳材料产品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在多项前瞻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第四代产品可使导电剂添加量降低30%-50%[42][43] - 碳材料业务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制定月度采购计划,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主要直销给国内外电池厂商[43] - 锂电材料业务以芜湖佳纳为核心平台,设立香港道氏布局海外镍资源[43] - 锂电材料业务主要由广东佳纳开展,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钴盐和电解铜[43][44] - 锂电材料业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景气和市场开拓战略,销售规模持续增长,高镍产品成增长重要动力[44] - 陶瓷材料业务服务现有大客户,拓展战略客户提升市场份额,加大研发投入巩固行业地位[42] - 锂电材料业务主要集中在广东佳纳,生产销售三元前驱体、钴盐、电解铜等产品[45] - 陶瓷材料板块主要产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用于建筑陶瓷行业[45][46] - 2022年陶瓷材料业务受房地产下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46] - 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放松政策出台,行业景气度有望加速修复[46] - 锂电材料业务原材料采购有年度采购和零散采购两种形式[45] - 锂电材料业务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45] - 锂电材料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方式销售[45] - 陶瓷材料业务采购由多部门共同负责,与主要供应商长期合作[46] - 陶瓷材料业务销售以直销为主[47] 公司技术与专利情况 - 公司于2022年将产品线延伸至石墨负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相关生产基地在建设中[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授权专利3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件,正在申请中专利29件[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锂电材料板块已授权专利202件,其中发明专利101件,实用新型专利101件,正在申请专利63件(含3项pct)[2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陶瓷材料板块已授权专利93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正在申请专利9件[31] - 碳材料板块自主开发新型石墨烯制备技术,碳纳米管研发能力居行业前列[48] - 锂电材料板块拥有多个创新平台,专注核心引擎技术开发[48] - 陶瓷材料板块深入研究基础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建立完整产品体系[49] - 少壁碳纳米管研发项目可批量生产,客户小批量导入中,目标是开发管径4 - 7nm、壁数3 - 6层且有优良取向性的产品[68] - 单双壁碳纳米管工艺与设备开发项目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客户评测中[69] - 高结构度碳纳米管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处于小试研发中,目标是使导电阈值比相同管径碳管降低50%以上[69] - 3000吨级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开发项目设备调试中,目标是单个反应器生产量达3000吨/年[69] - 高纯碳纳米管低能耗连续纯化项目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应用评测中,目标是纯化效率提高200%等[69] - 钠电 - 新品NiMn系列已完成产品百吨级试产,客户处于放量测试期[69] 公司客户与合作情况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和陶瓷材料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陶瓷墨水处于国产第一梯队[31] - 公司陶瓷墨水与广东东鹏控股、蒙娜丽莎集团等诸多著名陶瓷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31] - 广东佳纳拥有先进湿法冶炼技术和完整钴盐及三元前驱体生产销售体系,高端钴盐出口量处于行业前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