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91.5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1%[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74.3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10%[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20元/股,同比增长30.80%[2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25,664.22万元,同比增长15.07%[69] - 公司2021年营业利润为5,070.90万元,同比增长42.68%[69]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91.53万元,同比增长30.81%[69] - 公司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774.31万元,同比增长53.10%[69] - 营业收入合计12.57亿元同比增长15.07%[8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26%,同比上升2.20个百分点[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2021年6,195.63万元,同比增长46.99%,主要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增加[98] - 管理费用2021年6,981.43万元,同比增长31.27%,主要因职工薪酬增长及社保减免政策到期[98] - 研发投入金额为61,956,286.43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3%[101]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47.01%,从42,149,368.76元增至61,956,286.43元[101] - 压力容器业务材料费2021年成本6.91亿元,占营业成本72.98%,同比增长8.80%[94] - 管道管件业务材料费2021年成本5,528.53万元,占营业成本81.33%,同比增长4,131.99%[94] - 钛制品业务2021年成本降为0,所有成本项同比减少100%[94] 各业务线表现 - 化工行业收入10.95亿元占比87.17%同比增长21.87%[88] - 新能源行业收入7271.49万元同比增长220.28%[88] - 管道管件收入8072.07万元同比增长757.20%[88] - 压力容器销售量20655.98吨同比下降2.25%[90] - 管道管件销售量568.45吨同比增长592.47%[90] - 压力容器毛利率18.23%同比增长1.68个百分点[89] - 直销模式毛利率18.39%同比增长1.61个百分点[89] - 公司是国内特材非标装备制造领域涉及特种材料品种最全、应用面最广的头部企业[35] - 公司制造的多个大型特材化工核心装备均为国内首制实现多项零的突破[35] - 公司承接多项世界级大型PTA、MMA、PDH、大炼化项目成套设备制造[35] - 公司强势进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领域市场[35] - 公司研制的大型高压反应釜设备打破行业垄断成为华友钴业、宁波力勤等重要供应商[35] - 公司在大型重型特材装备制造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位列行业第一梯队[51] - 公司在PTA、PDH、MMA等化工装备领域斩获多个重大项目核心成套装置设备订单[51] - 公司产品覆盖石油化工、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并成功开拓美国、德国等国际市场[57] - 公司配合完成"蛟龙号"潜水器钛合金框架维修,开发舰船用大型结构件及深潜器装备[59] - 公司深耕PTA、MMA、PDH等化工装备领域,并拓展ABS树脂、动力电池及光伏新能源领域[56] - 公司被多次评为优质供应商,与中石化、西门子、拜耳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57] - 公司承接海南逸盛年产250万吨PTA项目装置核心设备订单,其中高压精馏塔单台设备超1250吨[72] - 公司承接中石化仪征化纤年产300万吨大型PTA项目成套核心设备订单[72] - 公司承接海伦石化年产300万吨大型PTA项目主反应器订单[72] - 公司与浙江逸盛新材料签订塔器等设备重大销售合同总金额40,180万元,累计已履行金额39,140.86万元,本期确认销售收入4,500.52万元[91] - 公司与浙江逸盛新材料签订压力容器等设备重大销售合同总金额28,256万元,累计已履行金额27,697.57万元,本期确认销售收入7,773.62万元[92]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6.4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1.25%[95] 各地区表现 - 国外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48.78%[88] - 国内收入11.44亿元占比91.06%同比增长7.97%[88] 研发和技术能力 - 报告期内研发经费超过6,000万元[6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61][62] - 报告期内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61] - 报告期内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61] - 公司掌握40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特材装备制造技术[60] - 公司开展自主研发项目23项,结题19个[74][76]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76] - 公司共拥有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76] - 研发人员数量为161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2.58%[100]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减少1.83%,从164人降至161人[100]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大幅增加66.67%,从21人增至35人[100] 生产和运营能力 - 公司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6-12个月[51] - 公司配备起重设备70多台,最大起吊能力达1,000吨[64] - 公司拥有各种自动或手工焊机及焊接辅机等近400台套[64] - 公司利用ERP系统实现财务与销售采购生产仓库一体化管控[81] - 公司开展特种金属高端装备焊接工业互联网项目实现焊接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81] - 公司完成9项取换证及13项体系外审[76] - 公司订单量饱满,产能进一步释放创历史新高[77] - 公司合同订单充足且任务量饱满,按约定完成的设备量较上年增加[5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化工行业处于顺周期,带动大型特材高端装备市场需求增长[54] - 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备需求成为市场重要引擎[55] - 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性增长带动高压反应釜等核心装置需求[121] - 光伏产业成为可再生能源增速第一领域[121] - 国防现代化推动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空间扩大[122] - 清洁能源行业景气度提升带动核电及太阳能设备需求[123] - 模块化集成化成为压力容器行业发展趋势[124] - 行业向高技术大规模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124] - 装备智能化成为化工行业绿色制造基础[125] - 业务一体化趋势简化客户采购流程降低成本[127] - 公司计划通过订货、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全过程的增效争创行业高水平[134] - 公司强化招标管理以降低原材料采购、外协、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环节的成本[135] - 公司持续加强两金管理,强化两金预警机制,积极探索应收账款保理[135] - 公司加快通州湾超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实现万吨级自有码头港池并形成新产能[133] - 公司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各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与数字化流程再造手段加快现有业务数字化转型[134] - 公司加快精品车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场景的高质量TSN内网建设和焊接数字化系统平台开发[132] - 公司坚决稳住传统优势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拓展光伏、天然气、太阳能、动力电池等新能源及环保领域市场空间[131] - 公司按月对回款进行系统分析,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保证回款比例,并加大陈欠款清理力度减存量控增量[131] - 公司持续完善营销绩效考核体系,开展关键指标量化考核以提高项目中标率[130] - 公司提升技术骨干人员收入,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力度以激发技术团队活力[132] - 公司采取分级管理应收账款并强化清欠考核,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催收[144] -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开拓军工、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市场[141] - 改革薪酬体系和完善激励机制以提高核心人才待遇,稳定人才队伍[145] - 加强市场风险预警能力,研究行业政策变化趋势以降低宏观风险影响[141]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06.2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66%[21]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9亿元人民币[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1.66%,从54,961,492.99元降至32,062,270.81元[1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长31.53%,从566,987,541.83元增至745,730,392.78元[1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增长39.38%,从512,026,048.84元增至713,668,121.97元[102][10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改善235.21%,从-18,163,084.59元转为24,558,814.26元[10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73.61%,从27,655,268.81元增至48,012,467.53元[10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062,270.81元,净利润为52,915,337.82元,差异为-20,853,067.01元[10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41,482,427.62元,占总资产比例7.58%,较年初增加3.04个百分点[108]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496,990,867.12元,占总资产比例26.63%,较年初增加4.95个百分点[108]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401,178,094.72元,占总资产比例21.50%,较年初增加7.58个百分点[108]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348,329,178.21元,占总资产比例18.67%,较年初增加2.66个百分点[108] - 存货期末余额582,328,690.43元,占总资产比例31.20%,较年初下降2.67个百分点[108] - 资产总额为18.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9%[21]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 -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包括山西华鑫海贸易有限公司[13] - 公司法定代表人吴丕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义忠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姚毅对财务报告真实性负责[4]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52] - 董事会设9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154]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7次董事会[156] - 监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含2名职工代表监事[157]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7次监事会[158] - 高级管理人员设4名含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1名[159] - 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开展2020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148] - 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部配备专职人员独立开展审计工作[16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2.80%[168]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2.88%[168]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7.75%[168]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均为0股[169] - 公司所有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获授予股票期权[169] - 公司所有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本期无股份增持或减持[169] - 公司财务独立设有独立财务部门及核算体系[167] - 公司资产独立拥有完整技术专利商标设备及房产[166] - 公司业务独立具备产供销体系及独立经营场所[165] - 公司人员独立高管未在控股股东关联企业任职[166] - 公司董事王俭因工作原因于2021年10月28日辞去董事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171] - 职工监事曹先博减持股份1000股[171]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总计1000股[171] - 2021年3月18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换届导致5名董事、监事及高管任期届满离任[173] - 2021年3月18日公司新增选举2名独立董事及3名非独立董事[173] - 2021年3月18日公司新聘任高管1名[173] - 2021年10月28日1名董事因工作原因离任[173] - 2021年12月23日补选1名非独立董事填补空缺[173] - 现任董事长高颀自2011年5月持续任职超10年[173] - 副董事长李向军自2008年10月持续任职超13年[174] - 总经理吴丕杰自2018年7月任职并自2019年1月起兼任董事[175] - 新任董事陈战乾2021年12月就任同时任宝钛集团副总经理[176] - 董事季为民自2006年4月持续任职超15年[178] - 蒋建华女士自2016年12月26日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80] - 周春松先生自2020年9月15日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82] - 杨秀云女士自2021年3月18日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83] - 耿爱武先生自2014年4月16日起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185] - 李金让先生自2008年10月起担任公司监事[186] - 任建新先生自2011年8月起担任公司监事[187] - 蒋鑫涛先生自2021年3月18日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188] - 程航先生自2021年3月18日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189] - 公司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共4名,包括吴丕杰、刘鸿彦、刘义忠和张民[190][191][192] - 刘义忠自2020年1月13日起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191] - 高颀在股东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党委委员和副总经理[194] - 李向军在股东单位山西华鑫海贸易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194] - 季为民在股东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济师和总经理专务[194] - 陈战乾在股东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194] - 耿爱武在股东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企业管理运行部主任和监事[194] - 李金让在股东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监管总监[194] - 任建新在股东单位山西华鑫海贸易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19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未受证券监管机构处罚[19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216.24万元[197] - 总经理吴丕杰税前报酬为66.57万元,占高管总报酬的30.8%[197] - 副总经理刘鸿彦税前报酬为46.87万元,占高管总报酬的21.7%[197] - 总会计师刘义忠税前报酬为45.77万元,占高管总报酬的21.2%[197] - 独立董事蒋建华与周春松税前报酬均为8.17万元[197] - 独立董事杨秀云税前报酬为5.25万元[197] - 2021年度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包括6次第五届董事会会议[198][199] - 董事长高颀参加全部7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出席3次,通讯出席4次[200] - 副董事长李向军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6次,占比85.7%[200] - 独立董事蒋建华、周春松均以通讯方式参加6次董事会,各占比85.7%[200] 其他收益和损失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93.22万元人民币[27] - 信用减值损失11,375,376.47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1.92%[106] - 固定资产折旧27,365,528.61元[104] - 投资收益-347,813.2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0.67%[106] - 其他收益3,982,859.80元,主要为政府补贴,占利润总额比例7.67%[106] 风险因素 - 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可能导致公司营销订单不稳定和经营业绩下降[139] - 国家化工、电力、新能源等产业政策若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影响公司订单获取与执行[139] - 新冠疫情反复可能导致国际汇率波动、海运费用上涨及生产进度延迟等不利影响[140] - 应收账款因生产周期长且金额持续增长,回收风险加大,可能增加坏账损失和资金成本[143] - 公司订单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导致垫付款和保证金增加,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风险[143] - 核心人才流失风险较高,行业竞争加剧使技术密集型人才流动市场化[145] - 公司承接多为成套设备大额合同订单,存在客户行业市场政策变化或财务状况导致项目暂停终止风险[146] - 公司存在因客户质量要求提高或订单交货期集中导致产品质量和延期交货问题风险[14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5]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均为南京市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景明大街15号(邮政编码211178)[17] -
宝色股份(30040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