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5.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9%[9] - 营业收入增长19.89%至5.264亿元,因疫情后生产经营恢复正常[22] - 营业收入从4.39亿元增长至5.26亿元,同比增长19.9%[80]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85亿元,同比增长17.7%[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7.2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微降0.95%至437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7.23万元,同比下降0.95%[82] - 营业利润下降28.80%至288万元,尽管收入增长但利润收缩[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5.79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5.78%[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5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5%,与上年同期持平[9] - 母公司净利润为102.15万元,同比增长0.86%[86] - 综合收益总额为-339.57万元,同比改善74.1%[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增长42.88%至2006万元,因疫情后研发进度恢复正常[19] - 研发费用从1404万元增加至2006万元,增长42.9%[80] - 研发费用为1240.16万元,同比增长25.4%[86] - 财务费用为-316万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331万元超过利息支出[80] - 财务费用为-274.44万元,同比减少78.8%[86]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3265.18%至-243万元,因应收账款减值增加[20] - 信用减值损失为-242.96万元,同比扩大326.6%[8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4.78万元,同比下降86.6%[82]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472.91万元,同比改善71.6%[8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恶化8.58%至-1.821亿元,因外协款及保证金支付增加[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扩大8.6%至-1.82亿元[9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5%至5.99亿元[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23.9%至8.02亿元[90]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5.1%至4.14亿元[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恶化83.02%至-2.932亿元,因理财产品赎回减少及处置子公司尾款收入缺失[2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扩大83.1%至-2.93亿元[91] - 母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73.6%至6104万元[9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7.2%至5.04亿元[91]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同比下降41.5%至3.53亿元[9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46.90%至5.345亿元,主要因集中支付外协款项、员工年终激励及新增银行理财产品[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2.472亿元,增幅100%,因新增银行理财产品投资[18] - 应收票据增长254.66%至363万元,因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增加[18] - 应收账款从2020年底的7.37亿元略降至2021年3月31日的7.33亿元[72] - 应收账款从4.91亿元增加至5.37亿元,增长9.3%[77] - 应收账款余额保持稳定为7.37亿元[97] - 存货从2020年底的2.69亿元增加至2021年3月31日的3.00亿元[72] - 存货从2.24亿元增加至2.46亿元,增长9.8%[77] - 合同资产从2020年底的7789万元减少至2021年3月31日的5644万元[72] - 其他应收款从2020年底的2933万元增加至2021年3月31日的4285万元[72] - 应付账款从2020年底的5.65亿元减少至2021年3月31日的4.62亿元[73] - 合同负债从2020年底的5963万元增加至2021年3月31日的6923万元[73] - 合同负债从5157万元增加至5785万元,增长12.2%[78] - 流动负债从8.41亿元下降至6.80亿元,减少19.2%[74] - 总资产为23.9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6.27%[9] - 资产总额从2020年底的25.51亿元减少至2021年3月31日的23.91亿元[73]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25.51亿元下降至2021年3月末的23.91亿元,减少6.3%[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23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微降0.02%[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基本持平,为17.24亿元[75] - 公司货币资金从6.31亿元减少至3.84亿元,下降39.2%[77] - 货币资金从2020年底的10.07亿元减少至2021年3月31日的5.35亿元[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0年底的0元增加至2021年3月31日的2.47亿元[72] 新租赁准则调整 - 公司总资产从255.08亿元增加至255.94亿元,增长860.67万元[98][99][100] - 流动资产减少46.96万元至21.39亿元[98] - 非流动资产增加907.63万元至4.20亿元[98] - 使用权资产新增907.63万元[98][102] - 租赁负债新增428.46万元[99][102]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新增432.21万元[99][102] - 预付账款减少46.96万元[102] - 负债总额增加860.67万元至8.52亿元[99] - 所有者权益保持17.07亿元不变[100] - 调整源于新租赁准则实施,确认租赁负债现值428.46万元[102]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12月31日的2,265,751,267.45元调整至2021年1月1日的2,267,745,324.01元,增加1,994,056.56元[106] - 流动资产合计减少207,626.42元,从1,475,350,956.15元调整至1,475,143,329.73元[105] - 非流动资产合计增加2,201,682.98元,从790,400,311.30元调整至792,601,994.28元[105] - 使用权资产新增2,201,682.98元[105] - 预付款项减少207,626.42元,从10,217,620.11元调整至10,009,993.69元[105]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新增1,186,517.67元[106] - 租赁负债新增807,538.89元[106] - 非流动负债合计增加807,538.89元,从837,859.00元调整至1,645,397.89元[106] - 负债合计增加1,994,056.56元,从700,840,633.46元调整至702,834,690.02元[106] - 所有者权益合计保持不变,为1,564,910,633.99元[107] - 预付款项因新租赁准则调整减少46.96万元[97] 研发项目进展 - 5G软采解码性能提升300%以上[25] - 接入华为OLT设备共计1711台开展例行巡检[24] - 物联网天线已开始小批量供货[25] - 5G核心网智能运维项目预计2021年8月完成开发[24] - 物联网质量分析平台预计2021年6月完成开发[24] - 基于5G移动通信网络应用基站天线项目预计8月份具备量产能力[25] - 基于通信环境综合信息采集研发项目预计2021年8月完成开发[25] - 基于5G能力开放的SON技术研发项目预计2022年6月完成[25] - 基于5G及物联网的解码与NFV数据采集产品研发项目预计2021年12月完成研发[25] - NFV数据网关性能指标超过规范要求20%以上[26] - NFV数据网关功耗指标超过规范要求40%以上[26] 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8434.86万元占采购总额比例21.74%[26] - 最大供应商Jasper Technologies采购额2696.89万元占比6.95%[26]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2.69亿元占销售总额比例46.42%[27] - 最大客户中国联通销售额7129.77万元占比12.31%[27] - 第二大客户爱立信销售额6835.25万元占比11.80%[27] 委托理财和贷款 - 委托理财未到期余额2.47亿元[35] - 公司投资保本型结构性产品金额总计251.5百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50%至3.35%之间[36] - 公司确认投资盈亏金额总计为475,993.99元,均为不含税金额[36] - 公司对深圳市倍泰健康测量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委托贷款总额为172.8百万元,利率在4.35%至5.23%之间[38] - 倍泰健康委托贷款中50百万元贷款实际收回本金0元,产生利息收益2,187,083.33元[38][39] - 倍泰健康另一笔20百万元委托贷款实际收回本金0元,公司已提起诉讼要求偿还本金及罚息[38][39] - 倍泰健康50百万元贷款(2018年5月)实际收回本金4百万元,产生损益196,541.67元[38] - 公司对广西宜通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委托贷款总额8百万元,利率均为5.65%,实际收回本金0元[38] - 公司对广东曼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委托贷款3百万元,利率5.65%,实际收回本金0元[38] - 倍泰健康28百万元贷款(2019年9月)实际收回本金28百万元,产生损益1,920,670元[38] - 倍泰健康多笔小额贷款(1-2.2百万元)部分收回本金,累计产生损益175,495.56元[38] - 倍泰健康逾期未归还委托贷款本金5000万元及年利率4.45%的利息[40] - 倍泰健康2019年度偿还委托贷款本金400万元及利息196,541.67元[40] - 公司累计向倍泰健康发放委托贷款16,900万元,逾期未收回13,300万元且已全额计提减值[40] - 公司累计向广西新联发放委托贷款800万元,逾期未收回800万元且已全额计提减值[42] 倍泰健康并购及诉讼 - 公司收购倍泰健康100%股权交易对价为10亿元人民币[44] - 公司以1.7亿元出售倍泰健康100%股权给珠海横琴玄元八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41] - 公司实际控制人提供3400万股上市公司股票作为差额补偿担保[41] - 方炎林合同诈骗案一审被判退赔公司损失上限为7.695872亿元[45] - 方炎林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50] - 法院责令方炎林退赔公司损失,追缴总额以人民币769,587,200元为限[50][51] - 倍泰健康原法定代表人方炎林通过财务造假手段实施合同诈骗[51] - 睿日投资、齐一投资原负责人方炎林因合同诈骗罪已被判刑[51] - 倍泰健康资产并购过程中存在财务造假行为[51] - 法院追缴犯罪所得发还公司作为被害单位[50][51] - 法院判决追缴方炎林犯罪所得7.70亿元[64] - 倍泰健康原股东方炎林因违反承诺被判合同诈骗罪,追缴及退赔总额达人民币7.695872亿元[56] - 方炎林被判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犯罪所得发还宜通世纪[56] - 需追偿业绩补偿款上限7.70亿元[32] 业绩承诺与补偿 - 倍泰健康2016年业绩承诺净利润不低于4,600万元[61] - 倍泰健康2016-2017年累计业绩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1,100万元[61] - 倍泰健康2016-2018年累计业绩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9,800万元[61] - 倍泰健康2016-2019年累计业绩承诺净利润不低于31,100万元[61] - 业绩承诺方违反2016-2019年累计净利润承诺[61] - 方炎林承诺服务期为60个月(5年),若主动离职需按补偿公式支付现金补偿[56] - 补偿金额计算公式:离职时年薪×10×(60-实际服务月数)/12[56] - 李培勇同样承诺服务期60个月,若违反需支付年薪相关补偿金[58] - 承诺人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宜通世纪或倍泰健康相同或竞争业务[56] - 违反竞业禁止承诺的所得收入归倍泰健康所有[56] - 承诺人需遵守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协议等劳动合同义务[58] - 提供虚假经营信息或侵占公司财产将视为严重违约行为[56][58] - 承诺期限自2016年9月30日起生效[56][58] - 相关承诺方于2016年9月30日作出长期履行承诺[50][51] 股东承诺与违规 - 公司股东方炎林和李培勇因违规质押股份违反承诺被追究责任[53] - 股东方炎林持有公司股份31,347,667股并同意延长锁定期至业绩承诺期满[53] - 违反承诺需支付赔偿金人民币3亿元且需赔偿公司全部损失[53] - 李询承诺在倍泰健康任职至少60个月否则需支付现金补偿[53] - 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离职时年薪乘10乘(60减实际服务月数)除12[53] - 李询承诺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公司相同或类似业务[53] - 李询因涉嫌隐瞒债务和合同诈骗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立案侦查[53] - 公司调整剩余现金对价支付时间至业绩承诺期满后[53] - 标的股份锁定期内分红留存公司待承诺履行完毕后支付[53] - 送红股或转增股本所获股份同样适用锁定及分红安排[53] - 方炎林违反关于不存在行政处罚及诉讼的承诺声明[50] - 方炎林违反关于资产权属及补偿责任的重组承诺[50] - 方炎林违反关于信息真实性及完整性的声明与承诺[51] - 方炎林违规质押21,280,000股股份[60] - 李培勇违规质押3,070,000股股份[61] - 方炎林承诺2018年9月30日前解除违规质押但未履行[60][61] - 李培勇承诺2018年9月30日前解除违规质押但未履行[61] - 违规质押行为违反资产购买协议约定[61] 其他重要事项 - 获得政府补助84.48万元人民币[10]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7,156户[13] - 公司未分配利润亏损15.26亿元存在长期无法分红风险[33] - 公司全资子公司出资3125万元参与投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占比25%[48] - 公司关联资产管理计划减持2,880,095股股份[48]
宜通世纪(300310) - 2021 Q1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