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3,161,738,769.22元,同比增长24.3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5,159,851.29元,同比增长38.5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99,104,394.92元,同比增长29.61%[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股,同比增长31.67%[23] - 稀释每股收益为0.79元/股,同比增长31.67%[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78%,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2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16,173.88万元,同比增长24.37%[36]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515.99万元,同比增长38.57%[36]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69,910.44万元,同比增长29.61%[36]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161,738,769.22元,同比增长24.37%[66][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515,990元,同比增长38.57%[6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9.53%至11.24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为64.70%[72]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6.98%至1.65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09%至2.06亿元[7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6.87%至1,605万元,主要因存款利息收益增加[79]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059亿元,同比增长28.1%[8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51%,较2020年的6.32%增长0.19个百分点[8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材料板块收入1,045,533,385.80元,占比33.07%,同比增长19.53%[67][69] - 催化材料板块收入417,432,898.12元,同比增长32.18%[67][69] - 生物医疗材料板块收入694,939,838.71元,毛利率62.33%[69] - 其他材料板块收入1,003,832,646.59元,同比增长30.39%[67] - 公司MLCC粉体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32] - 公司电池隔膜涂敷用氧化铝、勃姆石等产品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发展[32] - 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带动蜂窝陶瓷载体需求量大幅提升[32] - 公司牙科材料业务面临国产替代机遇,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90%[33][34] - 控股子公司国瓷康立泰在陶瓷墨水市场处于领先地位[34] - 公司电子浆料业务营业收入和利润显著增加[42] - 公司子公司国瓷金盛在高端陶瓷球加工技术取得突破,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35] - 公司子公司深圳爱尔创新材料是国内光通信陶瓷套管生产头部企业[35] - 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装机增长带动车用陶瓷球及陶瓷球轴承需求增长[35] - 蜂窝陶瓷载体全球市场由美国康宁和日本NGK垄断,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技术突破并大规模量产的厂商[43] - 碳化硅DPF项目完成国六产品全系列开发并具备量产能力[43] - 铈锆固溶体国际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44] - 氧化锆瓷块和玻璃陶瓷等牙科材料海外市场开拓效果显著,营业收入稳步增长[45] - 为满足光通信陶瓷套管市场需求,公司积极扩大产能并进行设备自动化改造[47] - 催化蜂窝陶瓷载体销售量同比增长60.41%至1,341万升,生产量同比增长73.52%至1,520万升,库存量同比增长167.29%至286万升[71] - 生物医疗板块销售量同比下降11.06%至1,847吨,生产量同比下降11.26%至1,790吨,库存量同比下降25.15%至171吨[71] - 建筑材料销售量同比增长30.37%至40,435吨,生产量同比增长38.02%至41,736吨,库存量同比增长121.94%至2,368吨[71] - 王子制陶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净利润1.14亿元[113] - 深圳爱尔创科技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净利润1.50亿元[113] - 公司重点发展锂电池隔膜涂敷用氧化铝和勃姆石为基础的新能源业务[117] - 公司持续推进MLCC粉体材料和蜂窝陶瓷载体等募投项目扩产及产能释放[117] 各地区表现 - 境内收入占比75.55%,达2,388,694,249.87元,同比增长27.37%[68][69] -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90.91%,达2,874,358,925.95元[68][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提议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和精密陶瓷事业部以拓展新业务并提升产品附加值[9] - 公司面临技术开发风险包括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及市场匹配风险[2] - 募投项目存在因价格下滑、成本上升或产能未消化导致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3][4]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毛利率下降[5] - 应收账款金额持续增加存在因客户经营困难导致无法回收的风险[4][6] - 兼并重组带来商誉风险若被收购企业经营恶化可能造成减值影响当期损益[7] - 公司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双轮驱动战略拓展利润增长点但面临整合挑战[4][7] - 公司加强CBS精益管理以降低经营风险并持续推出新产品[9] - 上市十年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9][10] - 公司MLCC介质材料产能将达15,000吨/年,原募投项目2,500吨/年基础上新增2,500吨/年[39] - 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产能计划三年内逐步扩充至3万吨/年[41] - 公司勃姆石产能计划三年内逐步扩产至10万吨/年[41] - 公司组建精密陶瓷事业部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117] - 公司设立新能源事业部聚焦绿色低碳和新能源业务发展[117][122] - 公司推行PD战略目标管理体系替代单一KPI考核指标[118] -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不断增加但已足额提取坏账准备[128] - 公司主要客户为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大型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128] - 公司实施内生式和外延式双轮驱动发展战略[129] - 并购重组带来商誉减值风险若经营恶化将影响当期损益[130] - 公司每年聘请第三方进行商誉减值测试[130] - 公司计划使用1.5亿至3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120] - 公司计划将勃姆石扩产项目变更为募投项目以满足下游客户增长需求[117] - 公司通过原材料集中采购和绑定关键供应商控制采购成本[127] 研发和技术创新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授权75项,包括发明专利53项和国外专利授权8项[48] - 公司开展改善活动超过90次,形成近百项优秀改善课题[50] - 累计收集和落实600余条合理化建议[50] - 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累计培养33名工具黑带教练和41名工具绿带教练[50] - 基层管理人员中培养111名卓越班组长[50] - 公司培养新材料专业工程技术人才217人[52] - 公司培养技能人才高级工131人、技师27人、高级技师5人[52] - 公司与21所院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2] - 公司积累水热技术、配方技术等七大核心技术[60] - 公司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平台认证[60] - 公司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项目开发体系[60]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5.40%至742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8.68%[81] 生产和质量管理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53] - 公司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质量标准[57] - 公司全面实施集团+子公司的垂直化质量管理架构[61] - 公司应用APQP、FMEA、SPC、MSA、PPAP等质量工具实施预防式质量管理[61] - 公司将在东营地区10个能耗管控点升级监控设备强化数据获取和实时监控[122] - 公司已建成涵盖EHR、OA、SFS、LIMS、SRM、CRM及ERP等系统的IT共享中心[121] 现金流和投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1,844,677.35元,同比下降25.94%[23] - 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32.81万元,第四季度改善至3.19亿元[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5.94%至5.718亿元[96][9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43.36%至22.107亿元[9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激增497.59%至27.996亿元[9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304.61%至32.562亿元[9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36.10%至7.013亿元[9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23.80%至6.716亿元[96] - 报告期投资额5.61亿元,较上年同期1.69亿元增长232.82%[104] - 募集资金总额8.22亿元,本期使用4.56亿元,尚未使用金额3.28亿元[107] - 资产受限总额4.1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受限1.35亿元(银行承兑保证金),长期股权投资受限1.90亿元(松柏投资借款)[103] - 超微型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为80.52%,累计投入金额1.61亿元,报告期实现效益799.38万元[108][110] - 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仅2.52%,累计投入金额574.63万元[108] - 汽车用蜂窝陶瓷制造项目投资进度42.79%,累计投入金额7275万元,报告期实现效益2726.82万元[108][11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已100%完成投资,金额2243.033万元[108]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承诺投资总额8.22亿元,累计投入金额4.64亿元[108] - 公司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支付募投项目资金并等额置换,累计置换金额7652.72万元[109] - 汽车用蜂窝陶瓷制造项目变更实施地点,原定2022年6月30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108][111] - 超微型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调整投资规模并变更实施地点,预计2023年5月31日完成[108][111] 资产和负债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7,878,786,719.57元,同比增长30.77%[23]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743,129,732.42元,同比增长14.97%[23] - 货币资金增加至19.0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9.42%升至24.21%,增长4.79个百分点,主要因专项借款与股权款增加[99] - 应收账款增至12.34亿元,但占总资产比例从16.72%降至15.66%,减少1.06个百分点[99] - 存货增至7.0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8.19%升至8.96%,增长0.77个百分点[100] - 固定资产增至12.61亿元,但占总资产比例从18.17%降至16.00%,减少2.17个百分点[100] - 在建工程增至2.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56%升至2.90%,增长1.34个百分点[100] - 其他非流动负债新增6.9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00%升至8.78%,主要因专项借款与股权款[10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02亿元,本期购买金额27.14亿元,出售金额26.6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4.5万元[101][106]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报告期内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34] - 董事会设9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135] - 报告期内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136] - 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代表监事[136] - 报告期内召开7次监事会会议[136]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8.99%[141]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08%[141]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0.71%[141] - 董事长张曦持股232,736,041股[142] - 董事兼总经理张兵持股21,158,082股[142] - 董事兼副总经理司留启持股16,438,506股[142] - 董事兼副总经理宋锡滨持股14,636,502股[142]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许少梅持股2,382,573股[142]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期末持股总数287,351,704股[142] - 独立董事盛利军于2021年6月28日因个人原因离任[143][14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报酬总额为754.88万元[153] - 董事长张曦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6.4万元[154]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肖强自2016年1月起担任财务总监[149]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许少梅自2016年1月起担任现职[149] - 常务副总经理霍希云自2021年2月起担任现职[149] - 监事温长云在北京臻赢利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并领取报酬[151] - 监事潘成祥在山东富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并领取报酬[152] - 董事傅北曾在山东昇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至2021年2月[151] - 公司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未受证券监管机构处罚[152] - 公司高管团队包含多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人员[146][149]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总额为754.88万元[155]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包括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至二十二次会议[156][157] - 所有董事本报告期董事会出席率100%,无缺席或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58] - 独立董事盛利军实际参会5次(应参会5次),其中以通讯方式参会4次(占比80%)[158] - 独立董事李济东实际参会2次(应参会2次),现场出席和通讯方式参会各1次[158] - 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161] - 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年度财务决算、内部控制评价等关键财务事项[161] - 审计委员会确认公司财务报表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财务状况[161] - 公司董事未对有关事项提出异议,所有建议均被采纳[159][160] - 监事会主席温长云持有公司股份,其他监事及高管持股情况详见薪酬数据[155] - 公司内部控制获标准无保留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保持有效[181] - 公司治理开展专项自查并修订《公司章程》等制度[182] - 公司发现《公司章程》第132条存在与《公司法》不符情形,已计划修订删除该条款[180]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78]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79]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79] 员工和薪酬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3927人,其中生产人员2639人占比67.2%,技术人员742人占比18.9%[165] - 员工教育程度中本科及以上770人占比19.6%,大专1289人占比32.8%,高中及以下1868人占比47.6%[165][166] - 母公司在职员工1913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2014人[165] - 销售人员283人占比7.2%,财务人员60人占比1.5%,行政人员203人占比5.2%[165] - 公司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2人[165] - 薪酬政策包含管理序列、技术序列等5大类15级薪酬标准[166]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与在职员工数量一致为3927人[165] - 公司报告期内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73] 分红政策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0元(含税)[8]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总股本1,003,810,338股,合计派发现金100,381,033.80元[169]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要求且决策程序完备[170] - 公司处于成长期阶段,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要求为20%[171]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72] - 现金分红总额为110,039,497.70元(含税),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100%[172]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1,000,359,070股[172]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1,754,448,428.38元[172] 子公司和投资活动 - 公司设立深圳爱尔创新材料(注册资本3,000万元)及海南国瓷新材料(注册资本1,000万元)等子公司[73][74] - 全资孙公司深圳爱尔创口腔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5万美元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
国瓷材料(30028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