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昌达(30027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华昌达华昌达(SZ:300278)2022-04-22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1.545亿元,同比增长34.66%[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31.51万元,相比2020年亏损5.852亿元实现扭亏[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09亿元,较2020年亏损5.692亿元收窄20.78%[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股,相比2020年-0.41元/股实现盈利[17] -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21.450亿元,较2020年15.919亿元增长34.66%[1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第三季度大幅增长94.5%至9.07亿元[20]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扭亏为盈达2.35亿元,环比增长403.3%[20]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34.66%[45][48] - 营业利润为0.96亿元,同比增长117.98%[4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3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45]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34.66%[52]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31.51万元[144] 成本和费用 - 管理费用2.25亿元,同比增长66.27%,主要因重整费用增加[59] - 财务费用1.89亿元,同比增长33.45%,因融资成本上升[59] - 研发费用2876.72万元,同比下降59.04%[59] - 仓储物流外委外包成本6.30亿元,同比增长24.67%,占营业成本32.39%[54] 业务线表现 - 仓储物流业务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140.87%[46] - 汽车行业服务业务收入9.95亿元,同比下降8.60%[45] - 仓储物流行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140.87%,占总收入53.28%[49][51] - 汽车行业收入9.95亿元,同比下降8.61%,占总收入46.17%[49][51] 地区表现 - 境外收入19.02亿元,同比增长77.99%,占总收入88.28%[49][52] - 境内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52.48%,占总收入11.72%[49][5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52.21万元,相比2020年1.864亿元由正转负[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显著,第二季度为正值8766万元,第四季度转负420万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至-37,522,122.17元,同比减少120.13%[7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增长至278,952,303.91元,同比增加83.17%[7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下降48.60%至12,823,342.72元[7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资产总额为31.347亿元,较2020年末26.700亿元增长17.40%[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150亿元,相比2020年-3.129亿元实现转正[17] - 货币资金增加至780,396,874.78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81个百分点至24.90%[72] - 短期借款清零,同比减少16.58个百分点,因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72][73] - 长期借款大幅减少至2,331,165.94元,同比下降13.15个百分点[73] - 合同负债增至597,602,946.36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26个百分点至19.06%[73] - 存货增加至518,930,041.65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72个百分点[72] - 资产受限总额达497,084,279.24元,含货币资金冻结45,496,292.84元[73] - 2017年债券募集资金50,000万元已基本使用完毕,剩余8.36万元[77] 非经常性损益 - 全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达4.85亿元,主要受债务重组收益56.9亿元驱动[24] - 债务重组产生重大收益56.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24] - 政府补助金额同比大幅下降88.4%至574万元[24] - 企业重组费用支出4314万元[24] - 与正常经营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损失3435万元,同比收窄40.4%[24] 研发活动和项目进展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2项,软件著作权7项[42] - AGV整车装配研发项目已完成设计工作 后续进行样机试制 旨在解决多车型自动化共线生产瓶颈问题[60] - 双位式堆垛机研发完成设计 进入验证阶段 通过双载货台独立升降控制提升立体库出入库效率[61] - 转轨式堆垛机研发完成设计 进入验证阶段 通过轨道扩展技术减少设备数量以降低客户投入成本[61] - 自动合装系统完成3D搭建与布局设计 进入项目验证 采用整体式自动工艺提升装配效率与柔性化程度[61] - 自主导航堆垛机完成样机试制 正在场内调试 通过多层叉取技术实现单次多料箱搬运以提升拣选效率[61] - LF-180-12J无人机完成软件设计与仿真测试 具备验证条件 目标实现12机战术编队飞行能力[62] - LF-180-4J无人机完成双机与四机编队飞行能力测试 需继续验证 目标实现稳定舵机编队控制[62] - LT065001-V-A液晶屏国产化项目完成硬件选型与PCB设计 旨在通过器件替换实现产品替代[62] - LT065-ES-C串口液晶屏完成原理样机生产 正在进行功能测试 目标实现全进口器件国产化替代[62] - ZXZ-003综合显示组合完成硬件调试与80%软件设计 正常环境下功能正常 目标替代原有产品[62] - 通用智能滚装设备完成方案及结构电气设计,待完成产品鉴定以获取新订单[63] - WETRON产品在汽车焊装车间应用研究于2020年4月立项,2020年底完成首台样机设计,2021年进行项目验证[63] - 夹具库Catia集成系统二次开发于2020年6月启动,2021年4月完成并已应用于实际项目[63] - 矿石筛网自动化焊接系统于2021年1月立项,12月制造出首台样机,2022年进行应用验证[63] - LED工业组态屏软件开发于2021年1月立项,10月制造出首台样机,2022年进行应用验证[63] - 电动机定子旋变智能测量系统于2021年4月立项,9月完成系统搭建,12月完成设计并应用于实际项目[64] - 基于AB PLC的焊装夹具程序自动生成工具于2021年10月立项,12月完成总体方案设计,计划2022年6月完成设计并进行应用验证[64] - 基于AB PLC的电动气缸在焊装夹具中的应用于2021年10月至12月完成总体方案设计,计划2022年4月至7月完成设计并进行应用验证[64] - 电机转子同时压装前端盖与轴承的压装系统于2021年1月立项,12月完成,2022年进行项目验证[64] - 可快速更换的电机磁钢取料机构于2021年1月立项,12月完成,2022年进行项目验证[64] - 全自动电机插磁钢装置于2021年12月完成研发[65] - 多品种筛网柔性智能焊接系统于2021年12月完成研发[65] - 气缸推动的连杆夹紧机构可降低气缸使用成本[65] - 纯机械结构二级翻转定位工装可替代伺服马达降低成本[66] 研发投入和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至102人,同比下降30.61%[67] - 研发人员占比降至7.91%,同比下降5.96个百分点[67] - 研发投入金额为2876.7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9.03%[6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1.34%,同比下降3.05个百分点[67]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69人,其中硕士6人[67] - 30-40岁研发人员75人,占研发团队73.53%[67] 子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为10.2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5.0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8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2098.73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211.08万元人民币[82] - 子公司注册资本为1.73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15.43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4.55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9.02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7603.21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6470.51万元人民币[82] - 另一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为8044.29万元人民币,净资产为-323.64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188.49万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1158.89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264.85万元人民币[83] - 2021年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5826.52万元[144] 管理层讨论和战略指引 - 公司计划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发展相结合的方式重回工业4.0领军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头企业地位[84] - 公司2022年目标为化解“*ST”影响并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十四五末重回行业头部品牌之一[85] - 公司2022年经营战略定位为坚守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立足解决方案集成业务规模化和关键标准产品自主化[86] - 公司2022年以“销售最大”和“经费最小”为导向,扩大优势行业市场占有率并拓展新兴行业[86] - 公司计划将销售部门组成集团销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拓展,采购部门建立集团采购中心增强议价能力,研发部门协同建立研发中心锁紧前瞻技术[88] - 公司2022年将改善职业发展通道和绩效激励机制,分为专业技术类、管理类、通用类和项目管理类四类路径[87] - 公司2021年产品战略转型目标为解决方案类、标准化类和新产品类营收各占总营业收入三分之一[86] - 公司2022年将重点推进标准化工作包括项目工时和质量标准[89] - 公司通过比价采购和共同供应商体系控制采购成本[89] - 公司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应对毛利率下降风险[93] 风险因素 - 公司2021年面临毛利率下降风险因疫情影响和市场竞争加剧[92] - 公司债务重整计划已成功但现金流仍紧缺面临流动性风险[93] - 公司2021年因行业低迷和流动性紧缺采取收缩战略导致人才储备不足[92] - 公司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对未来1至2年经营情况产生波动[91] - 公司智能装备产品需求受宏观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影响[91] 公司治理和股东会议 - 公司2021年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95] - 公司2021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3次临时股东大会[98]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6次监事会会议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100]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0.69%[104]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53%[104]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2.47%[104]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1.69%[104] - 2021年出资人组会议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9.73%[105]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02] - 公司2021年共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128] - 审计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议年度报告及季报[134][135]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核董事监事薪酬情况[135] - 提名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完成董事及董事会秘书补选[134] - 监事会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36] 董事、监事及高管信息 - 董事陈泽持有公司股份5,921,638股[106] - 董事胡东群减持815,500股后持股2,446,558股[106] - 董事易继强减持60,000股后持股195,000股[106] - 董事华家蓉持有限制性股票487,500股,其中227,500股已回购注销,剩余260,000股[107] - 监事李洪杰持有限制性股票22,000股,其中14,000股已回购注销,剩余8,000股[108] - 职工监事郝影持有限制性股票11,000股,其中7,000股已回购注销,剩余4,000股[108] - 董事华家蓉因个人原因于2021年3月24日辞去董事、副总裁及董事会秘书职务[108] - 独立董事戴黔锋因任期满六年于2021年2月18日提出辞职,实际履职至2021年3月12日[108] - 陈泽先生自2022年4月起担任公司副董事长,2019年7月起任公司总裁[109] - 胡东群先生自2014年10月起担任公司副总裁,2022年4月前担任公司董事[110] - 窦文扬女士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及董事会秘书[110] - 易继强先生自2021年3月12日至2022年4月担任公司董事[111] - 公司董事白俊峰自2010年10月起担任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112] - 公司董事史秋悦曾于2014年8月至2020年5月担任绫致时装SELECTED品牌中国区线上业务经理[112] - 独立董事卢雁影为会计学教授,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包括黄石东贝电器和精伦电子[113] - 独立董事徐立云自2006年3月起在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担任教授[113] - 独立董事孔德周2020年12月取得独立董事资格证书,现任巴士在线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14] - 新任董事长杨松柏具有30余年财务与预算管理、审计与风险管理经验[115] - 董事胡春虎2019年4月至今担任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风控经理[115][116] - 董事李金昊现任深圳市高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16] - 独立董事严本道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17] - 独立董事姚毅2018年到2021年曾担任蓝思科技(300433)独立董事[118] - 新任首席财务官解群鸣于2022年1月26日就任[122] - 董事长陈泽因违规事项于2020年11月13日被深交所通报批评[124] - 董事陈泽、胡东群全年参加10次董事会,出席率100%[130] - 董事窦文扬报告期内未参加董事会会议[130] 高管薪酬和激励 - 公司2021年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为300.36万元[126] - 董事兼副总裁胡东群税前报酬最高为79.33万元[126] - 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5-6万元/年(孔德周5万/卢雁影6万/徐立云6万)[126] - 离任独立董事戴黔锋领取报酬1万元[126] - 外部董事白俊峰在股东单位领取报酬(0元从公司获取)[122][126] - 职工监事郝影获得税前报酬24.1万元[126] - 董事兼总裁陈泽税前报酬为46.9万元[126] 员工构成和培训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1289人,其中母公司18人,主要子公司1271人[137] - 生产人员709人,占比55.0%;技术人员415人,占比32.2%;行政人员100人,占比7.8%[138] - 本科及专科学历员工541人,占比42.0%;专科以下学历715人,占比55.5%;硕士及以上学历33人,占比2.6%[138] - 公司采用岗位职级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员工职业发展评估体系[139] - 2021年公司累计组织和开发160多培训课程模块,总培训时数高达3万多小时[140] 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 - 公司2021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2021年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67,061.72万元[144] - 2021年末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86,859.77万元[144] - 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44] 股权激励和股份变动 - 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调整为53,420,000股[147][148] - 2018年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4.5元/股[147] - 2019年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1,130,000股[148] - 2019年解除限售限制性股票23,463,000股[149] - 股权激励计划第一期解除限售23,463,000股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流通[150] - 2019年10月30日回购注销1,280,000股限制性股票 总股本由598,463,412股减少至597,183,412股[151] - 2020年决定回购注销21,467,000股限制性股票因2019年业绩未达解除限售条件[151] - 2021年3月16日完成回购注销21,467,000股 总股本由597,183,412股减少至575,716,412股[152] - 2021年决定回购注销7,210,000股限制性股票因2020年业绩未达解除限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