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9%[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4%[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2%[4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8.79%[4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29元/股,同比增长22.41%[4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4%,同比增长0.81个百分点[43] - 资产总额为3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9%[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4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93,587.49万元,同比增长3.29%[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326.45万元,同比增长22.44%[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358,119.02万元[64] - 负债总额为42,970.73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2.00%[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14,561.64万元[6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2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4%[64] - 营业收入合计935,874,939.76元,同比增长3.29%[71] - 整体毛利率47.63%,同比增长0.74%[71]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9.3587亿元,同比增长3.29%[72] - 营业成本为4.9010亿元,同比增长1.85%[72] - 研发费用1.6911亿元,同比增长7.62%[79] - 财务费用为-3169.74万元,同比变化26.03%,主要因存款利息减少[79] - 研发投入金额为169,114,627.77元,同比增长7.62%,占营业收入18.07%[7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69亿元,同比下降168.79%[117][1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4亿元,同比下降463.12%[117][11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61.84万元,占利润总额8.75%[120] - 存货跌价损失1044.73万元,占利润总额-6.25%[120] - 报告期投资额达7.29亿元,较上年同期84.55万元大幅增长86,173.71%[12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9%[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4%[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2%[43] - 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96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4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93,587.49万元,同比增长3.29%[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326.45万元,同比增长22.44%[64] - 营业收入合计935,874,939.76元,同比增长3.29%[71] - 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收入577,472,249.70元,同比增长6.52%,占总收入61.70%[71] - 智能化业务收入110,518,652.16元,同比增长135.37%,占总收入11.81%[71] - 集成电路收入245,404,180.76元,同比下降21.74%,占总收入26.22%[71] - 国内收入897,259,592.31元,同比增长1.66%,占总收入95.87%[71] - 国外收入38,615,347.45元,同比增长64.82%,占总收入4.13%[71] - 直销收入704,315,282.45元,同比增长16.89%,占总收入75.26%[71] - 经销收入231,559,657.31元,同比下降23.71%,占总收入24.74%[71]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9.3587亿元,同比增长3.29%[72] - 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收入5.7747亿元,毛利率51.84%,同比提升6.37个百分点[72] - 智能化业务收入1.1052亿元,同比增长135.37%,但毛利率下降28.74个百分点至28.67%[72] - 集成电路收入2.4540亿元,同比下降21.74%[72] - 销售量同比下降13.35%至2.3697亿只/颗,库存量同比激增246.23%至9677.23万只/颗[7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23.95%,其中关联方客户占比9.47%[77][7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4.9010亿元,同比增长1.85%[72] - 研发费用1.6911亿元,同比增长7.62%[79] - 财务费用为-3169.74万元,同比变化26.03%,主要因存款利息减少[79] - 研发投入金额为169,114,627.77元,同比增长7.62%,占营业收入18.07%[7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8.88%,最大供应商占比26.20%[7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集成电路业务在白色家电和健康医护领域保持业绩良性增长[56] - 公司完成1款专用模拟集成芯片多个客户端量产和1款专用模拟集成芯片功能性能迭代[56] - 公司医疗专用2款微控制器芯片在多家品牌客户实现量产和销售[56] - 公司完成2款芯片分别用于低压和高压电机驱动应用方波系统和矢量控制系统客户端推广[57] - 公司完成新一代扫地机器人自动巡回充电无线模组技术支持和客户导入[57] - 公司完善32位芯片产品的家电解决方案近50余款[57] - 公司可视化编程软硬件系统进入客户端推广[57] - 公司基于新一代8位微控制器架构指令集进入C编译器软件测试阶段[57] - 公司持续升级质量管理体系以符合标杆客户质量要求[57] - 上海微电子采用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运营,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销售[58] - 公司芯片销售通过直接销售与渠道经销两种模式进行[58] - 载波科技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提供从表计到主站系统的全方位解决方案[59] - 公司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之一[59] - 完成国家电网2022版集中器开发送检和中标供货,采用1GHz主频4核中央处理器搭配1GB内存和8GB数据存储器[59] - 完成国家电网公司III型专变采集终端(2019标准)送检取证[59] - 完成国家电网公司ECU专变采集终端(2019标准)送检取证[59] - 完成海外DCU功能完善及小批量试点,支持DLMS/COSEM协议[59] - 完成智能配电监测终端开发,支持多种下行及上行协议[59] - 完成能效管理终端开发,可通过GPRS、Ethernet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59] - 双模通信覆盖总用户量超过13万户,分钟级采集成功率高达99.6%以上[61] - 完成国网HPLC+HRF双模芯片研发并通过国家电网芯片级互联互通认证[61] - 完成G3联盟FCC Hybrid及CENELEC-A Hybrid双模平台全球首款认证[61] - 完成Wi-SUN射频芯片方案认证并取得Wi-SUN联盟证书[61] - 完成协议转换器产品开发,支持国网HPLC互联互通标准[60] - 完成智能量测开关开发并获第三方机构型式试验报告及3C认证[60] - 完成四款电力智能传感器开发(RS485温湿度/液晶温湿度/无线温湿度/无线接收装置)[60] - 完成光伏数据传输单元开发,采用CAT1通信实现无线传输[61] - 完成微网控制器开发,支撑微电网稳定经济运行[60] - 完成能源路由器开发,支持交直流混合微网电能管理[60] - 智能制造板块配置9条印制电路板组装生产线,其中2条为自动化生产线[64] - 公司围绕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业务进行产业链布局[65] - 智能化业务以电力线载波通信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为基础支撑平台[65] - 国网HPLC双模系统项目进入量产阶段,相比单模系统大幅提高采集效率并扩大新业务应用范围[80] - HPLC双模分钟级采集项目处于批量试点阶段,目标实现全台区分钟级数据采集[81] - HPLC双模深化应用项目处于研发阶段,物理拓扑识别成功率目标95%以上,停电上报完整率目标99%以上[82] - 南网双模系统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旨在解决电力线宽带受衰减和干扰问题[82] - G3双模系统项目进入量产阶段,研发符合G3标准规范的PLC和RF双模通信系统并通过联盟认证[84] - Wi-SUN系统项目处于小批验证阶段,旨在提升系统网络性能并完成产品化开发[85] - 低成本PLC芯片项目处于原型机测试阶段,支持sunspec联盟相关标准[85] - 面向IoT的PLC芯片项目进入量产阶段,符合IEEE 1901.1标准和SILA联盟规范[86] - 国家电网2022版集中器已完成开发、送检和中标供货,满足2022年采购标准[96] - 智能量测开关已完成开发发布和试点,在冀北电商化招标中中标并完成批量供货[98] - 公司已完成产品发布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完成应用试点,包括RS485温湿度传感器、RS485液晶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和无线接收装置[100] - 能效管理终端已获取中国电科院全性能试验报告及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并完成产品发布和实际工程项目应用试点[100] - 多功能仪表已获取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委托试验报告,并在多个项目中实际应用,完成产品发布并形成批量供货[101] - 协议转换器已获取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委托试验报告,完成产品开发、试点和批量供货[102] - 低压费控一体化装置已获取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的检验报告,并在甘肃完成小型专变用户现场试点,完成产品开发和试点[102] - 能源路由器已获取广州广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评中心出具的软件测试报告,并在东软载波胶州产业园区安装试点,完成产品开发和试点[103] - 采集终端备电系统(BPS)已获取青岛质研院第三方型式试验报告,包括EMC检测报告和环境检测报告,并在实际环境中完成试点调试,完成产品开发和试点[103] -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并进行功能的迭代升级,实现各子系统信息互通和实时监管所有设备状态及业务情况[104] - 智慧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并运用到学校,从领导驾驶舱视角展现校园内的运行数据,全面感知校内人事物的数据信息[105] - 智慧医院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通过医疗辅助系统对医院的分诊导引、移动查房、护理呼叫等业务实现智能化管理[108] - 公司产品包括智能集中器用于采集载波表电能参数及网络管理[12] 各地区表现 - 国内收入897,259,592.31元,同比增长1.66%,占总收入95.87%[71] - 国外收入38,615,347.45元,同比增长64.82%,占总收入4.13%[71] - 公司全资三级子公司台湾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运营[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具有庞大产业规模效应和应用场景创新能力[47] - 国家电网建设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广域泛在、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48] - 智能配电网和智能用电网作为国家电网数字化升级重点对象,业务将进一步融合[48] - 新一代智能用采、中低压配电侧设备智能化、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业务将继续发展[48] - 从智能电网转型升级到能源互联网,行业细分领域技术复杂度呈现爆炸性增长[48] - 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技术产品服务迭代改变生活方式[49] - 智能化技术要素(传感器、芯片、软件等)经过磨合迭代已发展成熟[49] - 集成电路产业逆全球化趋势下,产业链各环节国产替代是公司面临的机遇[47] -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渐完整,设计到封测基本打通,与国际先进工艺差距逐渐缩小[47] - 传统中低端芯片向高端高新芯片加速转换,国内企业在5G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形成竞争压力[47] - 公司围绕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两大领域布局,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132]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到2030年达到12亿千瓦以上[136] - 电网投资将向配用电侧倾斜,配用电侧投资占比持续上升[135] - 数字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投资力度加大,智能化信息化领域投资占比预计大幅上升[135] - 公司具备从芯到云的产业布局,提供智能配电+智能用电+微电网完整解决方案[136] - 公司研发新一代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模组系统,兼容国内国际标准[133] - 公司推进高性能边缘计算芯片研发和量产,用于能源路由器和智能化网关[134] - 公司加强配电自动化终端、能源路由器等产品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136] - 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132][137] - 公司优化白色家电、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134] - 公司2023年将加大研发投入,围绕芯片、软件、终端、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布局,提供全方位、低成本、差异化整体解决方案[138] - 公司2023年将加强集成电路板块对外销售业务,提升产品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份额[138] - 公司2023年将稳定和发展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市场,满足国家电网需求,持续研发新一代智能用采、中低压侧配电智能化终端和综合能源服务[138] - 公司2023年将完成国家电网2022标准集中器、ECU专变终端(2022标准)、III型专变终端(2022标准)及智能融合终端的开发及送检取证工作[139] - 公司2023年将基于成熟G3双模通信和Wi-SUN无线通信技术方案,完善海外DCU产品开发及深化应用功能,打造全自动AMI海外集抄系统[139] - 公司2023年将完成分布式光伏监测感知终端、三相导轨式电能表、智能开关、分支线路监测终端等产品开发[139] - 公司2023年将拓展新能源应用相关产品开发,包括EMS智能控制柜、光伏组件速断系统、储能变流器等新产品[139] - 公司2023年将继续开展光伏和储能衍生产品和系统研究开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微电网、数字配电、能效管理产品和方案供应商[139] - 公司面临原材料涨价风险,晶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上升,降低毛利率水平[139] - 公司面临销售价格下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单价下降[139] -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逐步增加[141] - 商誉减值风险可能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产生较大不利影响[142] - 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网、南网及智能电表企业[141] - 应收账款回收效率提高且风险已进一步控制[141]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模式和研发管理机制[141] - 电力行业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公司主营业务[141] - 智能化市场发展速度存在不确定性[141] - 公司对高素质管理人员需求将大幅增长[141] 公司子公司和投资结构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5]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浙江东软载波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东软载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 - 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山东东软载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智能科技业务[5] - 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包括香港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海交大昂立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 - 公司全资三级子公司台湾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运营[5] - 公司参与投资青岛连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5] - 公司参与投资佛山市澜海瑞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5] - 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营业收入3.92亿元,净利润2466万元[128] - 子公司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营业收入2.05亿元,净亏损1579.89万元[128] - 参股公司山东电工智能科技营业收入1.16亿元,净利润548.38万元[129] - 公司对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累计出资额达100,000万元人民币[130] - 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2,101.6716万元人民币[130] - 山东东软载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元人民币[130] - 公司持有山东电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从35%增至50%[131] - 广东东软载波智能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已投入2,000万元[131] - 香港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增资600万美元,已完成140万美元变更登记[131] - 上海微电子以5,380.94万元人民币竞得上海交大昂立生命科技100%股权[131] - 浙江东软载波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持股60%[131] - 台湾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新台币42,587,696元[131] - 北京智惠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1,000万元[130] 技术和研发 - 公司业务涉及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通过载波调制实现电网节点数据传输[7] - G3-PLC标准通过现有电力线网络实现高速远程通信,跨越变压器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并支持IPv6[16] - IEEE802.15.4g标准适用于智能
东软载波(300183)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