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软载波(300183)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东软载波东软载波(SZ:300183)2022-04-22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9.06亿元,同比增长3.48%[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下降28.03%[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下降32.94%[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4.18%[2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33%,同比下降1.92个百分点[28] - 资产总额为34.11亿元,同比增长5.36%[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51亿元,同比增长1.36%[28]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607.38万元,同比增长3.48%[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334.72万元,同比减少28.03%[73] - 公司资产总额341,101.91万元,负债总额34,857.41万元,资产负债率10.22%[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05,135.29万元[73] - 基本每股收益0.288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3%[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2.45亿元同比增长124.18%[104][10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61%至6171.81万元[106]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82] - 研发投入金额为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3%,占营业收入17.34%[7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43%至5436.1万元,2020年为5629.1万元[9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9.93%至1.13亿元,主要因工资薪金、折旧和中介费用增加[94] - 财务费用为-4285.2万元,同比微增1.06%[9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93%至1.57亿元[94] - 研发投入金额达1.5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7.34%[103] - 商品采购成本4801.2万元,同比增长48.35%,占营业成本9.98%[89]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2000.7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为1790.79万元[33] - 投资收益640.52万元占利润总额4.11%[107] - 资产减值损失1508.34万元主要来自商誉减值[10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01亿元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5.23万元[111] - 报告期投资额同比下降99.53%至84.55万元,上年同期为1.8亿元[11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12.7亿元,累计投资收益396.13万元[114] - 金融资产报告期内购入金额12.7亿元,售出金额10.7亿元[114] - 金融资产期末金额2.01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5.23万元[114] 成本和费用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43%至5436.1万元,2020年为5629.1万元[9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9.93%至1.13亿元,主要因工资薪金、折旧和中介费用增加[94] - 财务费用为-4285.2万元,同比微增1.06%[9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93%至1.57亿元[94] - 商品采购成本4801.2万元,同比增长48.35%,占营业成本9.98%[8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专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以电力线为信息传输媒介实现电网节点间数据传输[17] - 公司产品包括载波通信芯片,具备调制解调功能,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转换[17]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能数据自动采集,支持计量异常监测和用电分析管理[17] - 智能集中器在远程抄表系统中集中采集载波表电能参数,具备数据通信和网络管理功能[17] - 公司遵循DL/T698标准,适用于利用电力线载波等信道的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17] - 高级计量架构(AMI)基于IP地址智能电表,提供实时能耗数据并支持基于价格的能源选择[17] - 配电终端设备(DTU/FTU/TTU)采集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数据,支持故障识别和隔离[17][18] - G3-PLC标准支持IPv6,通过电力线网络实现高速远程通信,具备跨越变压器能力[18] - IEEE802.15.4g标准适用于智能电网超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室外低速抄表[18] - Wi-SUN技术基于IEEE 802.15.4g与IPV6,工作于Sub-1GHz频段,具备高安全性和低耗电特性[18] - 公司形成了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智能化与智能制造的"3+1"产业链布局[50] - 全资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从事芯片设计及销售[52] - 公司BMS项目实现国际一流芯片供应商电量计系列产品国产替代,处于国内同领域芯片领先水平[55] - 公司加大对高精度ADC研发投入[55] - 公司白色家电及电动工具等领域MCU转产量产,预计2022年进入大批量产[55] - 公司完成多款8位/32位微控制器产品工艺升级优化并量产销售[55] - 公司完成扫地机器人自动巡回充电无线模组量产[55] - 公司发布新一代VS-Code IDE,支持IR级指令调度和LTO跳转指令优化编译器[56] - 公司升级质量管理体系以符合标杆客户质量要求[56] - 公司采用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专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销售[56] - 公司芯片通过直接销售与渠道经销两种模式对外销售[57] - 公司为用电信息采集领域提供窄带低速、窄带高速与微功率无线结合的双模融合方案及宽带载波方案[57] - 无线通信方案形成超100万套订单在东南亚市场取得突破[59] - G3方案及1642窄带低速方案在蒙古国非洲等地区形成批量订单[59] - 完成低功耗微功率无线收发机IC芯片RFT5361E开发进入样片测试阶段[60] - 完成能源控制器ECU开发具备计量感知数据采集及边缘计算功能[61] - 完成台区智能终端SCU开发取得国家电网送检合格报告[62] - 完成台区智能监测终端TTU开发实现配电网设备状态智能感知[63] - 完成微电网系统平台及APP开发形成可复制园区试点案例[63] - 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64] - 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招投标方式完成[65] - 在全国大多数省份设有办事处提供属地化服务与技术支持[65] - 公司配置9条PCBA生产线,其中2条为自动化生产线[72] - 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冷热源等基础设备的无人化值守,并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实现节能智控[71] - 水表燃气表读数器项目申请四项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符合IP67防水标准[72] - 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申请两项外观专利四项软件著作权,集成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72] - 多功能网关项目采用PLC技术,申请两项专利,实现室内温湿度照度自动调节[71] - 集成电路业务收入为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4%,占总收入34.61%[82] -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收入为5.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8%,占总收入59.83%[82] - 公司软件及集成电路行业营业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3.48%,毛利率46.89%[84] -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收入5.42亿元,同比下降10.08%,毛利率45.46%[84] - 集成电路产品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46.14%,毛利率47.28%[84] - 软件及集成电路销售量2.73亿只,同比下降8.47%[85] - G3-PLC中继器已实现量产,旨在提升海外通信采集效率[95] - HPLC运维软件已应用于现场运维,可降低人力成本[95] - 低功耗微功率无线收发机IC芯片处于样片测试阶段,符合Wi-SUN标准[95] - 能源控制器ECU已完成开发并取得国家电网送检合格报告[97] - 台区智能检测终端TTU已完成批产,实现配电网设备状态智能感知[97] - 电池管理芯片A201V2已进入量产阶段,适用于小功率锂电池管理[97] - M0微控制器M612处于量产阶段,作为通用32位微控制器主力产品,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99] - M0微控制器M618处于客户送样阶段,作为通用32位微控制器主力产品,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99] - 8位微控制器M201处于量产阶段,作为通用8位MCU主力产品,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99] - 健康医疗用微控制器M909V3处于客户送样阶段,作为健康医疗领域8位MCU主力产品,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99] - 信号收发专用芯片A203V5处于量产准备阶段,为工业IO-Link芯片,产品稳定供货后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99] - 智慧医院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依托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有助于完善产品线并拓展智能化应用市场[99] -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开发并进行功能迭代,运用云计算及数字孪生技术,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有积极影响[101] - 智能菌菇方舱系统已完成开发,通过精准控制温湿度及CO2等参数实现食用菌标准化和智能化生产[101] - 多功能网关项目已量产,采用PLC技术实现智能家居控制,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拓展智能化市场[101] - 水表、燃气表读数器项目已通过应用环境测试,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远程抄表,有助于节省人工成本[101]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应用三大业务板块[127] - 公司围绕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布局新能源业务[129] - 公司自研能源路由器实现微电网数据采集和统一管理[131] - 公司推进宽带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模组系统研发[132] - 公司提供智能配电+智能用电+微电网完整解决方案[135] - 公司2022年将加强集成电路板块对外销售业务并引入更多方案商合作伙伴以提升重点行业份额[137] - 公司2022年将稳定和发展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市场满足国家电网需求并持续研发新一代智能用采和中低压侧配电智能化终端[137] - 公司2022年将加强能源互联网板块海外市场拓展推动东软自动化采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出海[137] - 公司2022年将重点开拓中东东亚东南亚等区域市场完成当地化设计改造及测试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138] - 公司2022年将以智慧医院智慧学校智慧园区智慧小区四大平台为重点带动智能化产品销售[138] - 公司2022年将完成高配集中器开发获取招投标资质参与国家电网招标[141] - 公司2022年将完成智能融合终端SCU开发获取资质参与投标[141] - 公司2022年将纳入ECU专变专变采集终端南网采集终端等产品线提高电力行业影响力[141] - 公司2022年将优化海外DCU原型机打造全自动海外集抄系统借鉴沙特乌兹别克斯坦等项目经验[141] - 公司2022年将持续布局新能源领域产品开发包括能源路由器电能路由器光储一体机PCS等产品[142]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为692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27%,占总收入7.64%[82] - 华南地区收入为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05%,占总收入22.32%[82] - 华东地区收入4.85亿元,同比下降6.00%,毛利率50.05%[84] - 华南地区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37.05%,毛利率47.87%[84] 销售模式表现 - 直销模式收入为6.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8%,占总收入66.50%[82] - 经销模式收入为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09%,占总收入33.50%[8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渐完整,从设计到代工和封测基本打通,半导体设备、材料、EDA软件等逐步完善[41]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国产替代和贴近市场应用创新是未来主旋律[41] -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5G和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高端领域对跨国企业形成巨大竞争压力[41] -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下游产业链整合是未来主要商业模式,形成产品-系统-互联网平台整合[43] - 能源互联网业务中配电和用电环节是改造重点,因覆盖范围大、连接程度高且信息互通不均衡[43] - 国家电网将建设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44] - 智能配电网和智能用电网作为数字化升级重点,业务将进一步融合[44] - 新一代智能用采、中低压配电侧设备智能化等新业务将继续发展[44] -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12亿千瓦以上[134]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公司确认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且董事均出席董事会会议[3][4] - 公司2021年2月25日董事会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及高管,包括董事长崔健、副董事长骆玲、董事兼总经理潘松等9名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164] - 原董事胡亚军任期满离任并于同日被聘任为总工程师[164] - 原董事王辉任期满离任并于同日被聘任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164] - 原财务总监孙雪飞被解聘并于同日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64] - 陈秋华于2021年2月25日被聘任为新任财务总监[164] - 原监事会主席王锐及监事刘大龙、刘嘉任期满离任[164] - 独立董事刘海英、王元月任期满离任[164] - 总经理潘松为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拥有6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69] - 副董事长骆玲同时担任广东南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多项职务[166][167] - 董事蔡剑文现任南海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及佛山市千灯湖创投小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168]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姜省路现任山东蓝色经济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并担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或外部监事[171] - 公司第五届监事会主席李珩现任南海产业集团董事及副总经理并兼任佛山市南海承业投资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172] - 公司总工程师胡亚军曾参与起草三项国家标准包括《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和《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等[173] - 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辉自2010年2月起担任该职位此前在青岛中土畜华林进出口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部部长[173] - 公司副总经理孙雪飞自2000年加入历任财务相关职务2010年2月至2016年11月担任财务总监[174] - 公司财务总监陈秋华拥有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曾任佛山市南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预算财务股副股长[174][175] - 股东单位佛山市澜海瑞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五名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包括骆玲吴玉贤蔡剑文李珩和常兰萍均不领取报酬津贴[175] - 骆玲在广东省粤科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任期从2014年7月8日至2021年2月1日不领取报酬津贴[175] - 骆玲在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自2018年4月2日起任职并领取报酬津贴[175] - 骆玲在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18年9月29日起任职不领取报酬津贴[175] - 公司董事骆玲在广东澜海瑞芯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澜海瑞升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等12家关联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或董事职务[177] - 公司董事吴玉贤在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副总经理[177] - 公司董事吴玉贤在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77] - 公司董事蔡剑文在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职务[179] - 公司董事蔡剑文在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副总经理[179] - 公司董事林冬娜在睿住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179] - 公司董事林冬娜在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79] - 公司董事林冬娜在珠海市睿住住工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179] - 公司董事林冬娜在广东睿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职务[179] - 公司董事林冬娜在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职务[179]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22.58万元[185] - 董事长崔健税前报酬总额为145.93万元[185] - 董事兼总经理潘松税前报酬总额为244.53万元[185] - 总工程师胡亚军税前报酬总额为94.29万元[185]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辉税前报酬总额为74.41万元[185] - 副总经理孙雪飞税前报酬总额为85.11万元[185] - 财务总监陈秋华税前报酬总额为43.32万元[185] - 监事于骞税前报酬总额为7.31万元[185] - 独立董事张利国、梁文昭、姜省路每人税前报酬均为4万元[185] - 离任监事会主席王锐税前报酬总额为13.28万元[185] - 公司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865人,其中母公司358人,主要子公司507人[197] - 员工专业构成:技术人员551人(占63.7%),销售人员103人(占11.9%),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