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7.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0.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93%[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22.6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69.87%[17]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7.96亿元,同比增长1.28%[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0.38万元,同比下降44.93%[6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722.60万元,同比增长269.87%[6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7.96亿元,同比增长1.28%[8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最高,达6.52亿元人民币[19] - 第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高,达6262.45万元人民币[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4%,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为2.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77%[65] - 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比重为49.40%,同比增加2.52个百分点[95] - 研发投入金额为2.65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77%[101] -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当期净利润比重为50.51%[10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主营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海达数云技术主营三维激光测量产品开发[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主营海洋探测技术研发[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中铭高科信息主营测绘测量仪器销售[11] -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链相关软硬件产品[45] - 公司形成全方位全空间高精度定位产业布局[44] - 公司重点发展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业务[46] - 公司航空测量业务实现飞行平台+载荷+软件+行业拓展全产品线布局[48] - 海洋探测业务涵盖多波束测深仪等多款自主技术产品线[48] - 安全监测业务聚焦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地质环境等行业的应用[49] - 北斗高精度智能应用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三大领域[50] - 主营产品包含北斗高精度定位装备和时空信息解决方案两大体系[53] - 高精度定位产品线覆盖"海陆空天、室内外"全空间领域[66] -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载高精度定位天线出货量突破10万套[71] - 安全监测业务机会增长迅速符合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政策[74] - 监测云系统应用于塞尔维亚波尔铜矿项目[77] - 海洋业务推出iBeam 8140浅水多波束等国产化产品[78] - 与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部门签订五年战略合作协议[79] - 北斗高精度定位装备收入10.65亿元,占营业收入59.31%,同比增长7.73%[89] - 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收入7.31亿元,占营业收入40.69%,同比下降6.86%[89] - 北斗高精度定位装备营业收入为1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3%,毛利率为50.39%[92] - 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营业收入为7.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6%,毛利率为38.27%[92] - 销售量同比增长13.19%至65,653台,生产量同比增长29.27%至68,871台[93] - 公司业务包括自动驾驶车载高精度、灾害监测、特殊机构领域及北斗移动应用[146] - 公司产品体系包括北斗地基增强系统CORS和星基增强系统业务[147] - 公司产品涵盖海洋声呐和工业级激光雷达,具备国产化优势[147] 各地区表现 - 海外业务覆盖87个国家,设有12个分支机构[67] - 国内收入16.36亿元,占营业收入91.13%,同比下降2.27%[89] - 国外收入1.59亿元,占营业收入8.87%,同比增长61.45%[89] - 国外市场营业收入为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45%,毛利率为59.64%[92] 销售模式表现 - 直销收入13.38亿元,占营业收入74.54%,同比下降2.90%[90] - 经销收入4.57亿元,占营业收入25.46%,同比增长15.88%[90] - 经销模式营业收入为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8%[9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2年公司经营策略为聚焦主业优化管理稳健经营提升综合竞争力[133] - 传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业务经营目标为实现稳步持续增长[133] - 北斗高精度智能应用业务经营目标为规模化应用实现快速发展[134] - 公司保持产品研发高比例投入作为长期战略性方针[135] - 重点投入激光雷达车载高精度定位惯性导航星基增强系统海洋声呐等技术研发[135] - 整合供应链管理体系降本增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137] - 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应收存货管理确保现金流合理循环[138] - 公司面临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141] - 公司面临核心人才流失风险[143] - 国际地缘政治及新冠疫情对业务市场拓展存在影响风险[144] 现金流和投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4.41%[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73亿元,降幅384.41%[6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5亿元,同比下降384.41%[10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14万元,同比下降260.18%[10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7.32%[10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418亿元,同比增长631.67%[103] - 公司完成定向增发6093.19万股,发行价8.37元/股,募集资金净额5.01亿元[83] - 产业投资基金规模1.25亿元,专注于北斗应用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82] - 公司投资3000万元增资乐摇摇信息科技,2310万元投资晶科电子[81] - 报告期投资额为105,102,750.00元,上年同期为88,524,334.00元,同比增长18.73%[114] -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50,062.63万元,本期已使用22,227.58万元,已累计使用22,227.58万元[11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约为28,678.51万元,其中本金27,835.05万元,利息843.46万元[119] - 基于时空智能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项目承诺投资24,186.36万元,本期投入4,136.05万元,累计投入4,136.05万元,投资进度为24.41%[122] - 高精度GNSS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15,117.56万元,本期投入91.53万元,累计投入91.53万元,投资进度仅为0.61%[122]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18,000万元,本期投入18,000万元,累计投入18,000万元,投资进度达100.00%[122] - 基于全要素网格的社会治理平台项目承诺投资35,181.07万元,但本期和累计投入均为0元[122] -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006亿元,远低于原计划的9.248亿元[124] - 调减基于时空智能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相应增加自有资金投入[124] - 取消基于全要素网格的社会治理平台项目的实施[124]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法定代表人廖定海[14]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分层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153]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设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下设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155] - 公司第五届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名,对公司重大事项、财务状况及董事、高管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156] - 公司优化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配套出台人才管理办法及核心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积极性[157] - 公司指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和网站,通过电话、邮箱、传真、互动易等多渠道与投资者互动[159]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7.74%[165]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9.68%[166]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7.71%[167] - 董事长廖定海期末持股数为140,281,000股,较期初减持14,883,000股[168] - 董事廖文持股50,790,696股,计划减持7,441,000股(占其持股的14.65%),减持后持股43,349,696股[169] - 董事兼总裁李洪江持股54,000股,计划减持13,500股(占其持股的25%),减持后持股40,500股[169] - 董事兼副总裁黄宏矩持股154,750股,计划减持38,688股(占其持股的25%),减持后持股116,062股[169] - 原副总裁欧阳业恒持股126,650股,已全部减持完毕[169] - 原副总裁杨晓娟持股84,650股,已减持21,125股(占其持股的24.95%),减持后持股63,525股[170]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合计持股206,376,476股,报告期内累计减持22,523,963股(占总持股的10.92%),减持后总持股183,852,513股[170] - 报告期内共有4名高管离任:欧阳业恒(届满)、陈秀兰(届满)、杨晓娟(个人原因)、李刚(个人原因)[170][171][172] - 报告期内新聘任廖建平为副总裁,梁芷瑜被选举为监事[172] - 董事长廖定海自2022年1月起不再兼任总裁,由李洪江接任总裁职务[174] - 财务总监黄宏矩同时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17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税前报酬总额为793.8万元,其中独立董事报酬为24万元[181][182] - 董事兼总裁李洪江税前报酬为94.27万元[182] - 董事兼副总裁及财务总监黄宏矩税前报酬为128.91万元[182]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陈锦鸿税前报酬为101.43万元[182] - 副总裁应晓伟税前报酬为82.9万元[182] - 副总裁廖建平税前报酬为14.41万元[182] - 监事会主席黄曼萍税前报酬为15.9万元[182] - 监事梁芷瑜税前报酬为9.73万元[182] - 离任副总裁李刚税前报酬为122.25万元[182] - 离任副总裁杨晓娟税前报酬为112.45万元[182]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04月07日审议通过《2020年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184]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04月07日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184]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04月07日审议通过《2020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核销资产的议案》[184]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04月27日审议通过《关于调整为下属子公司提供授信担保的议案》[184]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04月28日审议通过《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185]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21年08月20日审议通过《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185]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2日审议通过《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的议案[185]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0日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暨关联交易的议案》[186] - 报告期内全体董事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11次,无缺席或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87]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且董事建议均被采纳[188][189]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4次会议审议财务决算及资产减值等议案[190][19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及高管薪酬议案[192] 研发和知识产权 - 研发采用前瞻性预研集中研发和产品线研发三种模式[54] - 新增知识产权221项,其中专利78项、软件著作权134项、商标9项[65]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553项,包括专利486项、软件著作权923项、商标144项[65] - 设立北京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三大研发中心[71] - 建设完成满足IATF16949及ISO26262标准的车规生产基地[71] - 新车规生产基地满足IATF16949及ISO26262标准[51] - 车载高精度传感器已完成多款智能汽车产品量产和定点测试[51] - 自动测量机器人可实现自动目标识别跟踪和测距测角[52] - 公司建设完成车规级生产基地,达到IATF16949及ISO26262标准[57] - 中标中国联通定位系统建设工程项目采购份额50%[72] - 中标测绘科学研究院装备购置项目站点数257座覆盖8省份[72] - 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6] 子公司表现 -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1930.45万元[128] - 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2748.78万元[128] - 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1454.58万元[128] - 深圳中铭高科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收入同比下降39.55%至1.85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89.92%至686.18万元[130] - 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收入同比下降34.71%至2.03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8.12%至3711.60万元[131] - 深圳全球星电子有限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738.65万元[129] - 广州中海达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净亏损为7739.01万元[129]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29] - 产业核心产值(芯片、器件、软件等)达1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占总产值32.11%[29] - 卫星导航关联产值达27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占总产值67.89%[29] - 超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超30000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及1400艘公务船舶应用北斗系统[30] - 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达1.7万套,同比增长超200%[31] - 202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68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占GDP总量0.7%[34] - "十三五"期间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3.9%[34] - 森林防火领域部署北斗终端超15000台/套,公安巡逻领域部署超12100台/套[31] - 北斗铁路行业示范工程推广终端近8000台,10万只集装箱安装北斗定位终端[30] - 国际民航组织验证通过北斗三号全球系统189项性能指标[32] - 2025年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达80%[40] - 2025年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40] - 2030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将从20%提升到75%[42] - 2026年将成为自动驾驶产业分水岭[42] - 2023-2025年将出现L4-L5量产落地和变现[42] - 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商业化应用[40] - 2020年L1-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40] 生产运营 - 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依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5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40.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9%[1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19%[17] - 货币资金增至6.7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64%[109] - 应收账款增至11.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7.94%[109] - 合同负债降至1.645亿元,同比减少2.91个百分点[10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51,104,020.76元,期末数降至0.00元,本期出售金额为51,104,020.76元[11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投资初始成本12,800,000.0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700,000.00元,期末金额为14,760,000.00元[117]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金融资产初始成本5,000,000.00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5,000,000.00元,期末金额降至0.00元[117] 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744,169,06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4] - 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条件包括年度或半年度可分配利润为正值且现金流充裕[200] - 现金分红需满足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正值[200] - 现金分红需审计机构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 - 公司原则上每年年度股东大会后进行一次现金分红[200] - 董事会可提议中期现金
中海达(300177)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