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8.74亿元,同比下降4.9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下降39.80%[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67万元,同比下降47.04%[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6元/股,同比下降38.46%[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32%,同比下降5.06个百分点[17] - 2021年营业收入为87,438.45万元,同比下降4.94%[69]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55.50万元,同比下降39.80%[69]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9亿元,第二季度增长57.6%至2.50亿元,第三季度下降24.2%至1.90亿元,第四季度增长45.6%至2.76亿元[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为2120.91万元,第二季度大幅增长89.3%至4014.99万元,第三季度下降55.3%至1796.29万元,第四季度增长51.6%至2723.47万元[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为1250.98万元,第二季度增长142.0%至3026.93万元,第三季度下降51.9%至1454.42万元,第四季度增长5.5%至1534.65万元[20] - 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556,615.58元[1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水务营业成本462.2百万元同比增长18.44%[84][89] - 固废处理营业成本127.26百万元同比下降27.22%[84][89] - 销售费用20,292,513.22元,同比增长3.32%[93] - 管理费用72,331,425.02元,同比增长5.14%[93] - 财务费用14,291,657.81元,同比增长8.58%[93] - 研发费用37,842,390.97元,同比增长7.21%[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水务业务收入6.26亿元占比71.55%同比增长7.61%[80] - 固废处理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32.41%,占比从29.03%降至20.64%[80] - 工业水处理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5.32%,占营业收入比重50.06%[80] - 城镇水环境治理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3.34%,占比从18.02%提升至21.49%[80] - 其他业务营业收入27.21百万元同比增长70.28%[84] - 水务营业收入625.6百万元同比增长7.61%[84] - 固废处理营业收入180.5百万元同比下降32.41%[84] - 2021年产业创新平台实现收益约210万元[78] 各地区表现 - 国内收入8.49亿元同比下降6.81%[82] - 国外收入2527.1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92.60%[82] - 国内营业收入849.11百万元同比下降6.81%[84] - 国外营业收入25.27百万元同比增长192.6%[8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用"3+1"发展模式,涵盖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三大主营业务领域[27] - 工业废水处理正从达标排放转向控总量与节水,污水资源化回用及零排放成为新目标[28] -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烟气治理产业向非电市场扩展,注重源头控制碳排量和节能减排[30] - 水务业务聚焦市政及园区提标改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方向,加快河道水体水质提升及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业务开拓[114] - 固危废业务以污泥耦合处理为核心,拓展污泥、垃圾、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耦合处理及土壤修复、餐厨垃圾、危废处理领域[114] - 烟气治理业务扩大半干法脱硫超净排放、窑炉烟气脱硝新技术领域业务量,拓展冶金建材焦化等非电市场[115] - 智慧环保业务整合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技术,打造智慧环保一体化运营平台[115] - 产业创新平台推动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运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并加强高端人才引进[116] - 公司采用内部研发加外部引进消化并举模式,强化协同研发及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117] - 项目运营形成工程EPC加项目运维两大格局,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量降本增效提升资产收益[119] - 资本运作围绕主业进行横向纵向并购,横向整合同行业资质市场纵向关注上游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企业[122]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亿元,同比增长28.56%[17] - 资产总额为27.80亿元,同比增长3.96%[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36亿元,同比增长5.77%[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为271.96万元,第二季度大幅增长1081.7%至3213.80万元,第三季度转为负值-1184.41万元,第四季度大幅改善至9354.21万元[20]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达1627.59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2387.31万元[23]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388.68万元,较2020年的3978.73万元下降14.8%[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7亿元同比增长28.56%[9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7亿元同比下降174.08%[9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86.83万元同比增长127.95%[9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8594.86万元同比下降3456.69%[99] - 净利润1.07亿元与经营现金流差额912.66万元[100] - 资产减值准备2228.12万元影响净利润[100] - 货币资金减少至4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3.39个百分点至1.73%,主要系购买理财产品增加所致[102] - 应收账款为6.26亿元,占总资产22.51%,较年初下降1.56个百分点[102] - 合同资产增长至1.6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23个百分点至5.92%,系建造合同已完工未结算金额增加[102] - 在建工程减少至0.9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58个百分点至3.40%,主要系在建工程完工结转至无形资产[102] - 受限资产总额4.80亿元,其中货币资金677万元、固定资产2647万元、无形资产4.05亿元及在建工程4163万元分别因保证金及抵押贷款受限[103][104] - 现金分红总额33,835,500元,占净利润比例31.75%[169] - 可分配利润为919,125,980.16元[168][169] - 资本公积金余额为44,337,379.25元[169] 业务与项目详情 - 公司已投资建设或承建运营近30个污水处理项目[33] - 深圳污泥处置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2000吨/天[33] - 公司污泥设计处理总规模近300万吨/年[46] - 污泥干化耦合焚烧每年可对应减排约10万吨二氧化碳[46] - 山西焦化脱硫脱硝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49] - 主营业务涵盖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3+1)模式[42] - 水务业务提供从原水处理到零排放全过程服务[43] - 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业务采用CBS模块化装置[44] - 固危废业务包含污泥耦合处理、土壤修复及餐厨垃圾处理[45][47] - 烟气治理业务具备干法/半干法脱硫等超低排放综合技术[49] - 智慧环保业务提供基于物联网和AI的一体化监控平台[50] - 产业创新平台通过股权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51][52] - 平台已集聚高端人才团队近三十个,引进和孵化企业近五十家,拥有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等近五百项[54] - 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水专项等科研项目二十项[61] - 公司拥有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境设施运营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62] - 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环保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火炬江宁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等八项省级以上资质[54]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污水模块化装置(CBS)及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三项重点技术[59] - 平台采用"产业+平台"双翼模式,包含二区三联盟三载体及七大特色功能[53] - 公司通过并购常熟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供环保高端核心设备支持[56] - 公司形成废水处理零排放、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和污泥干化耦合三大特色业务[59] - 联合政产学研单位打造并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0] - 研发平台包含"两站四中心",涵盖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多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1] - 公司在国内投资建设或承建、运营近30个污水处理项目[64] - 污泥耦合处理项目处理规模近300万吨/年[64] - 深圳污泥处置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2000吨/天[64] - 南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示范项目处理能力为6万吨/天[64] - 公司承接了苏州分布式水质净化项目,包含4个站点[71] - 公司承接了盐城大丰土壤修复项目和苏州盛泽填埋场综合治理土壤修复服务项目[72] - 公司承接了山焦炭黑脱硫脱硝、东华能源脱硝、神木信发脱硝、信发石灰窑脱硫等烟气治理项目[73] - 公司客户遍布全国并拓展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63] - 报告期内公司新承接合同额10.03亿元,其中水务8.99亿元(含运营合同额1.80亿元),固废0.58亿元,科技0.46亿元[7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未确认收入合同金额合计37.92亿元,其中水务19.72亿元(含运营合同额9.86亿元),固废处理18.07亿元(含运营合同额17.82亿元),烟气治理0.13亿元[74] - 公司污泥耦合处理项目设计规模近300万吨/年,已在多地投资建设近20个项目[76]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持有专利301项,软件著作权27件,报告期新增专利22项[78] - 节能环保工程类EPC业务期末在手订单62,429.02万元[86] - 节能环保特许经营类BOT业务新增投资额8,500万元[8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1.66百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7.64%[90]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87,968,748.84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0.06%[91] - 最大供应商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额41,000,341.44元,占比4.69%[91] - 污水处理项目包括南京九龙湖水体验证岛银川第七污水处理厂登封旅游新城污水处理厂[120] - 污泥处理项目覆盖南京常熟深圳驻马店镇江等地,重点提升产能单价和设备运行效率[12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高浓盐水零排放技术研究项目目前处于小试阶段[94] - 耐污染反渗透新材料膜研制项目目前处于结题阶段[94] - 硫自养反硝化技术脱氮负荷为1.1-1.5 kg NO3--N/(m³·d),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运行成本较传统异养脱氮分别节约60%和30%以上,占地面积1000-1400m²/万吨[95] - 智能污水净化节水器研发项目目前处于结题阶段,目标实现出水达一级A标准[95] - 管式膜电极技术处理化工废水投资成本低于0.3万元/m³,运行成本低于1.5元/m³,目前处于中试阶段[95] - 化学结晶流化床软化法研发项目针对高盐废水开展可行性研究,目前处于研发阶段[95] - 智慧环保一体化运营平台基于5G和边缘计算技术建设,目前处于结题阶段[95] - 反渗透膜二次开发重点关注国产化耐污染膜技术,涉及膜使用寿命提升[95] - 自养脱氮塔(UAD)技术目前处于小试阶段,适用于低碳氮比污水处理[95] - 污水一体化净水装置研发聚焦占地面积缩减和投资运行成本降低[95] - 管式膜电极装备研发包含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及企业技术标准制定[95] - 新型软化技术研究涵盖水质硬度、温度、pH等多参数工艺影响分析[95] - 公司研发的化学结晶流化床软化法技术旨在实现高盐废水软化药剂减量化和污泥减量化产业化应用[96] - 公司针对印制电路板生产废水的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目标是优化工艺降低处理成本并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96] - 公司市政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计划建立最佳运行条件数据库并通过示范工程实现产业化应用[96] - 公司环境保护设备研发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重点是通过隔音罩设计和散热控制降低设备噪声[96] - 公司环境监测设备研发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涉及无人船水质取样和无人机气体检测设备集成5G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分析[96] - 研发人员数量114人同比减少12.31%[97] - 研发人员占比20.65%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97] - 研发投入金额3784.24万元同比增长7.22%[9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33%同比上升0.49个百分点[97] 子公司表现 - 水务子公司净利润1332万元同比下降33.88%,系水汽集中监控和化学注入系统收入减少[110] - 固废资源子公司净亏损458万元同比恶化123.77%,系污泥耦合处理业务利润减少[110] - 科技子公司净利润22万元同比下降94.84%,系烟气治理项目交付减少[110] - 智慧科技子公司净利润141万元同比增长1094.16%,系软件收入确认增加[111] - 联丰环保子公司净利润93万元同比增长157.62%,系市政污水运营收入增加[111] 风险与挑战 - 某型号碳钢中厚板价格从2021年1月初4610元/吨涨至5月最高6580元/吨,较年初上涨约43%[124] - 营业成本中设备和原材料制造采购成本占比较大,受钢材、铜及化工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124] -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回款周期较长,主要因社会经营压力偏大和总体资金面偏紧[129] - 公司客户主要为各地政府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及大型企业,履约能力较强[129] - 新冠疫情反复风险对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市场营销等环节构成挑战[123] - 俄乌冲突影响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导致进口件价格上升[124] - 环保行业预计释放万亿市场空间,但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日趋激烈[127] 公司治理与股权 - 董事会由8名董事构成,其中包含3名独立董事[134]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2名股东代表监事和1名职工代表监事[135]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相关法规无重大差异[137]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9.53%[140]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9.59%[140] - 董事长王政福期末持股190,985,605股,较期初增加44,073,601股(30.0%)[142] - 董事兼总裁朱来松期末持股10,269,029股,较期初增加2,369,776股(30.0%)[142] - 董事林慧生期末持股30,420,484股,较期初增加7,020,112股(30.0%)[142] - 财务总监张维期末持股390,000股,较期初增加90,000股(30.0%)[142] - 副总裁郭培志期末持股343,525股,较期初减少8,725股(-2.5%)[144] - 副总裁袁劲梅期末持股4,142,001股,较期初减少82,615股(-2.0%)[144] - 董事监事高管合计持股239,457,430股,较期初增加54,132,946股(29.2%)[144] - 公司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独立董事[145] - 董事长王政福为清华大学金融EMBA硕士国家万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45] - 总裁朱来松持有北京大学EMBA学位曾获南京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146] - 财务总监张维为注册会计师兼法律职业资格现任董事会秘书[147] - 独立董事张阳为应用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148] - 独立董事唐后华持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三重资格[148] - 监事会由3名成员组成主席朱士圣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49] - 副总裁郭培志为正高级工程师南京工业大学产业教授[151] - 副总裁张伟曾任江苏联丰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51] - 高级管理人员中包含4名持有EMBA或博士学位的成员[145][146][148][149]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509.15万元[155] - 公司总裁朱来松2021年税前报酬为68.36万元[154] - 公司副总裁张伟2021年税前报酬为65.85万元[154] - 公司副总裁郭培志2021年税前报酬为57.12万元[154] - 公司董事长王政福2021年税前报酬为54.82万元[154] - 公司
中电环保(30017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