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23%至7.10亿元[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905.52%至亏损6.54亿元[4] - 营业收入为7.1亿元,同比下降40.23%[5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4亿元,同比下降1905.52%[52] - 营业收入70,967.64万元,同比下降40.23%[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427.40万元,同比下降1905.52%[61]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07亿元人民币[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6.16亿元人民币[24] - 公司2021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4亿元[17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8.89%至1.01亿元[78] - 管理费用同比激增60.83%至1.38亿元[78]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8.91%至1.05亿元[79]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1.74%至2358.17万元[79]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61.16%至5692.94万元[73] - 口罩机及相关设备总成本同比暴跌99.57%至66.92万元[73]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费用分摊5748万元[6]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费用分摊5748万元,较上年增加4348万元[5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96%至5.79亿元[4]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毛利率为31.70%[4]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9.71%至1.17亿元[4]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为5.79亿元,同比下降20.96%[52][53] - 平板显示模组业务毛利率为31.70%,较上年略有增长[53]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收入为1.17亿元,同比下降49.71%[53] - 自动化装备业收入69,370.78万元,同比下降40.82%,占总收入97.75%[66]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收入57,920.94万元,同比下降20.96%,占总收入81.62%[66]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收入11,720.55万元,同比下降49.71%,占总收入16.52%[66] - 自动化装备业毛利率28.63%,同比上升2.30个百分点[68] - 上年口罩机及相关设备业务收入为2.06亿元,本报告期基本无此类收入[53] -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6.94亿元人民币,设备销售收入为11.72亿元人民币[22]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国内主流OLED面板厂商和模组厂商[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缩减汽车动力总成装备业务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模组设备[119] - 公司掌握LCD/OLED/Mini LED/Micro LED等技术[48] - 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目标超过70%[47]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债务、借款等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39.97%至-7628.82万元[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下降43.98%至7.61亿元[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28.82万元,同比下降139.97%[61] - 总资产188,440.63万元,同比下降19.77%[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6,073.38万元,同比下降43.98%[6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288,231.32元,同比下降139.97%[84][8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013,905.77元,同比上升108.44%[84][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155,978.78元,同比下降81.75%[84][85] - 货币资金减少至8.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35%,较年初下降0.49%[90] - 应收账款减少至3.4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8.11%,较年初下降6.09%[90] - 合同资产新增1.2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73%[90] - 存货增加至5.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6.97%,较年初上升7.26%[90] - 商誉大幅减少至1.6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97%,较年初下降22.53%[91] - 短期借款减少至1.4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66%[90] - 应付票据增加至1.6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64%[91] - 合同负债增加至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9.53%[90] - 受限资产总额2.35亿元,其中应收账款质押9782万元、货币资金质押4716万元[93] - 投资额同比下降66.02%至9431.64万元[94] 商誉减值及资产减值 - 对收购鑫三力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62亿元[6] - 对收购九天中创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1.10亿元[6] - 商誉减值计提合计5.72亿元,其中鑫三力4.62亿元、九天中创1.1亿元[53] - 资产减值损失达639,309,526.94元,占利润总额比例95.46%[88] - 商誉减值损失571,880,000元,为主要资产减值原因[88] - 公司商誉主要由收购鑫三力及九天中创形成存在减值风险[12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20%[62] - 研发投入金额达105,514,087.59元,同比增长69.19%[8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4.87%,同比增加9.62个百分点[82][83]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284人,同比增长9.65%[81]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109人,同比增长45.33%[81] 非经常性损益 - 全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业绩补偿收益1.18亿元人民币[28]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123.89万元人民币[27]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10.40万元人民币[27] - 债务重组损益亏损482.13万元人民币[27]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8,010,562.14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7.62%[88]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深圳鑫三力营业收入36,391.30万元同比下降48.01%[113] - 子公司深圳鑫三力净利润-9,998.48万元同比下降308.97%[113] - 深圳鑫三力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35,230.50万元同比下降37.88%[113] - 深圳鑫三力口罩机业务收入仅43.45万元对比上年同期11,812.23万元[113] - 深圳鑫三力摊销员工持股计划费用5,683.45万元同比增加4,299.26万元[113] - 子公司九天中创营业收入30,212.31万元同比增长23.74%[114] - 子公司九天中创净利润-809.33万元同比下降125.53%[114] - 九天中创毛利率由上年同期36.16%下降至27.86%[114] 市场与行业数据 - 2021年中国半导体市场销售额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32] - 2021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4%[34] - 2021年中国大陆新型显示行业设备市场规模达1100亿元人民币[35] -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超过2.81万亿元[39] - 2021年中国手机总体出货量3.51亿部同比增长13.9%[40] - 2021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增长63.5%占比75.9%[40] - 全球中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2021年营收368.7亿美元占比超50%[41] - 全球中小尺寸TFT-LCD显示面板2021年营收252.2亿美元[41] - 2021年中国市场OLED智能机销量1.66亿部渗透率达53%[42] - OLED智能机渗透率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42] - 2021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4%[54] - 2020-2022年OLED产线新增投资额预计超过4000亿元[54]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26,442.155万元,其中超募资金14,442.155万元[97][98] - 截至2021年底,首次公开发行累计使用募集资金及利息29,124.70万元,专户余额为0元[97][98] - 2015年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8,429.12万元,扣除发行费用1,735.88万元[98] - 截至2021年底,2015年非公开发行累计使用募集资金及利息38,485.38万元,专户余额为0元[99] - 2017年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6,818.62万元,扣除发行费用1,181.37万元[99] - 截至2021年底,2017年非公开发行累计使用募集资金及利息47,431.19万元,专户余额为0元[100] - 大连智云自动化生产建设项目投资3,300万元,累计实现效益-2,909.35万元[101] - 3C智能制造装备产能建设项目承诺投资29,514.71万元,实际投资0万元[101] -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比例达56.01%,累计使用金额115,041.27万元[97] - 公司累计募集资金总额111,689.9万元,其中变更用途金额62,562.1万元[97] - 承诺投资项目总投资额88,880.72万元,实际投入60,716.19万元,投资进度68.3%[103] - 收购深圳市九天中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81.3181%股权,投资金额29,547.39万元,已完成100%[10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17,818.62万元,已完成100%[103] - 超募资金投向总额15,758.79万元,实际使用15,761.37万元,完成率100.02%[104] - 自动化生产建设项目收益未达预期,因新能源业务处市场培育阶段及传统业务竞争加剧[104] - 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已结项,经济效益通过间接方式体现无法直接核算[104] - 使用超募资金5,640.1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完成率100%[103] - 使用超募资金3,350万元实施工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实际支出3,352.58万元,超支0.11%[103] - 使用超募资金5,284.29万元收购吉阳科技股权并增资,完成率100%[103] - 对外共同投资设立公司使用超募资金1,484.34万元,完成率100%[103]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人民币28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5] - 公司使用剩余超募资金4007.81万元及部分利息1276.48万元合计5284.29万元收购吉阳科技23.743%股权并增资 持股比例达53.5948%[105] - 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将29514.71万元投入"3C智能制造装备产能建设项目及南方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05]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置换已投入原南方研发中心项目的1327.33万元募集资金[105] - 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投入31714.06万元收购九天中创81.3181%股权 其中募集资金29547.39万元[105] - 公司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由8700万元调整为5200万元 含已投入募集资金624.52万元[105] - 公司对捷云公司增资至1200万元人民币 保持85%持股比例[105] - 公司2010年使用募集资金1912.37万元置换预先投入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的自筹资金[106] - 公司2017年使用募集资金1327.33万元置换南方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106] - 公司2018年使用自有资金1327.33万元置换原募投项目资金并转入新项目[106] - 公司2011年使用超募资金2000万元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并于同年归还[106] - 公司2018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5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并于2019年提前归还[106] - 公司2019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6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并于2020年提前归还[106] - 公司2020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85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已分期归还2.596亿元和2539.63万元[106] - 公司2015年将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剩余募集资金4746.27万元(含利息1246.27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8] - 公司2017年将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节余募集资金2209.19万元(含利息101.65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8] - 截至2021年末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83万元已转入一般户并完成销户[108]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第一大股东谭永良持有40,727,507股,占总股本14.11%[138]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22.39%[139]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19.83%[139]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25.18%[139]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26.57%[139] - 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25.18%[139] - 公司董事会设7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3名[134]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监事[135] - 2021年5月20日通过全景网举办公开业绩说明会[128]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监管要求,无重大差异[137] - 董事长兼总经理师利全持有公司股份24,707,628股,占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的99.99%[141][142] - 董事李超持有公司股份1,000股,占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的0.004%[141][142] - 董事吴双于2021年5月10日因个人原因离任[142][143] - 包锋于2021年6月17日被选举为公司董事[143] - 财务总监王剑阳无公司持股[141] - 独立董事陈勇、李在军、杜鹃及监事谭玉良、邹梦华、张秀敏均无公司持股[141][142]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期末为24,708,628股[142]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丁芸洁无公司持股[14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12人,报告期内实际获得报酬总额为703.8万元[151] - 董事长兼总经理师利全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336.18万元[154] - 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王剑阳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98.39万元[154]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丁芸洁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19.01万元[154] - 监事会主席谭玉良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7.66万元[154] - 监事邹梦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20.2万元[154] - 监事张秀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26.6万元[154] - 独立董事陈勇、李在军、杜鹃各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8万元[154] - 董事包锋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21万元[154] - 董事李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7.61万元[154]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2021年共召开10次会议,审议通过包括为子公司提供抵押担保、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修订治理制度等多项议案[155][156] - 董事会于2021年4月26日审议通过公司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及利润分配预案[156] - 2021年8月23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156] - 董事师利全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10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58] - 董事王剑阳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9次,通讯出席1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58] - 董事李超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10次,出席股东大会4次[158] - 董事陈勇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1次,通讯出席9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58] - 董事李在军应参加董事会10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出席,出席股东大会5次[158] - 董事杜鹃应参加董事会10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出席,出席股东大会5次[158]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董事建议均被采纳[159][160]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82]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83]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83]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83]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83] -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税前利润总额10%或≥资产总额0.5%或≥营业收入总额1%[183] -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税前利润总额5%≤错报<10%或资产总额0.3%≤错报<0.5%或营业收入总额0.5%≤错报<1%[183] -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税前利润总额5%或<资产总额0.3%或<营业收入总额0.5%[
智云股份(300097)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