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31.9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亿元,同比下降58.88%[24] - 基本每股收益-0.2896元/股,同比下降58.86%[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29%,同比下降10.70个百分点[2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1.9%至1.7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56亿元减少0.82亿元[177] - 净亏损扩大62.4%至1.6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03亿元[17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达1.25亿元,较去年同期0.78亿元扩大58.9%[179]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823元恶化至-0.2896元,降幅达58.9%[180]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16.7%至0.82亿元,去年同期为0.98亿元[181] - 母公司净利润亏损0.31亿元,较去年同期0.22亿元扩大38.9%[183] - 综合收益总额为-179,711,088.91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137,199,496.42元[191] - 2021年同期未分配利润为189,602,969.32元,与2022年同期亏损形成鲜明对比[197] - 综合收益总额为负37.07百万元,与正78.38百万元形成对比,净影响为负82.08百万元[199] - 未分配利润为负109.08百万元[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40.05%至9068.62万元,因收入下降所致[70]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7%至1.17亿元[70] - 营业成本大幅下降40.1%至0.91亿元,去年同期为1.51亿元[17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4%至1.06亿元,去年同期为0.93亿元[177] - 支付给职工现金3.129亿元,同比增长25.3%(从2.498亿元)[1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3亿元,同比改善26.63%[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26.63%至-2.03亿元[7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3.02亿元,较去年同期3.15亿元下降4.0%[18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029亿元,同比改善26.6%(从负2.766亿元)[18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695.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从正6455.95万元)[18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17.85万元,同比增长144.6%(从2665.01万元)[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8160.76万元,同比减少66.1%(从2.405亿元)[187]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4.418亿元,其中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占比59.3%达2.621亿元[188]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1067.04万元,主要来自处置子公司收益867.04万元[188][189] - 母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1.54亿元,同比增长81.2%(从8500万元)[189] - 母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现金9900万元,同比增长108.9%(从4740万元)[189] - 收到的税费返还821.86万元,同比增长70.9%(从480.98万元)[1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15.5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7.19%[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9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1.86%[24]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9.25个百分点至5.97%[79]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68个百分点至10.98%[79] - 合同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8个百分点至19.7%[79] - 货币资金从年初的2.54亿元减少至9260.5万元,下降63.6%[170] - 应收账款从年初的2.54亿元增至2.65亿元,增长4.5%[170] - 存货从年初的1.46亿元增至2.01亿元,增长37.9%[170] - 合同资产从年初的1.58亿元减少至1.11亿元,下降29.9%[170] - 公司总资产从167.01亿元下降至155.00亿元,降幅7.2%[171][172] - 货币资金从1.01亿元大幅减少至1658.07万元,降幅83.5%[173] - 短期借款从1.05亿元增加至1.70亿元,增幅61.9%[171] - 长期股权投资从3.78亿元减少至3.45亿元,降幅8.7%[171] - 未分配利润从7818.49万元转为亏损4634.20万元[172] - 合同负债从2.49亿元增长至3.05亿元,增幅22.7%[171] - 应收账款从1.42亿元小幅增加至1.47亿元,增幅3.3%[173] - 开发支出从1281.52万元增加至1979.98万元,增幅54.5%[171]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5.28亿元下降至4.85亿元,降幅8.2%[176] - 流动负债从8.97亿元增加至9.35亿元,增幅4.2%[171][17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97,308,572.52元,较期初减少176,366,733.80元(下降约22.8%)[191][19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90,125,876.78元,较期初减少137,084,343.01元(下降约21.8%)[191][196] - 未分配利润为-46,342,028.98元,较期初减少124,526,887.83元[191][196] - 资本公积增加115,153.41元至92,367,640.57元(增长约0.12%)[191][196] - 其他综合收益为12,827,157.67元,较期初增加12,981,706.75元[191][196] - 少数股东权益为107,182,695.74元,较期初减少39,282,390.79元(下降约26.8%)[191][196] - 2021年同期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07,674,986.71元,显著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197] -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82.14百万元,其中股本430.00百万元[200] - 资本公积为66.82百万元[200] - 盈余公积为26.93百万元[200] - 专项储备为595.84千元[200] - 其他综合收益为148.72百万元[20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定制软件及IC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13%至8336.61万元,毛利率56.6%[72][73] - 系统集成及硬件收入同比下降41.65%至2917.68万元,毛利率28.57%[72][73] - 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5.63%至2271.41万元,但毛利率下降20.66个百分点[72][73] - 公司作为国家医保局信息化平台五个核心系统的重要承建商[33] - 公司累计承建21个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37][43] - 公司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14个省级数智化人社项目建设[40] - 公司智能客服产品已落地2个部级、20多个省级应用[40] - 公司承建的国家医保APP和医保电子凭证于2019年11月正式上线[37] - 公司2019年中标国家医保局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中的五个核心子系统[37] - 公司承建的省级医保信息平台中云南、甘肃、海南等5省已通过初验,新疆、河北完成终验[43] - 公司医保业务包含17个省级公共服务系统、10个省级信用评价系统及4个省级核心业务系统等模块[43] - 公司中标安徽省居民服务一卡通一期项目[45] - 公司中标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集成平台及互联互通四甲项目[46] - 公司中标福清市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甲项目[46] - 公司承建人社部养老金第三支柱信息平台项目[49] - 公司完成人社部金保二期业务联网监测系统扩建等5个开发项目验收[49] - 公司承担部级大数据项目4个省级大数据项目8个地市级大数据项目3个[50] - 公司英才邦培训平台入围11个省份人社线上培训平台[50] - 公司电子培训券业务在广东安徽福建等地落地[50] - 公司中标福州市民卡有限公司智能化制相系统设备项目[51] - 公司签约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自助服务系统项目[51] - 医院统一支付平台聚合银行、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支付渠道,为医院收费窗口、自助机、医生诊间、住院、线上门户等服务渠道提供统一支付场景[52] - 信用就医服务允许患者根据信用分情况与医疗机构签约“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并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52] - 福建省某省属医院上线医院统一支付平台、医院医保移动支付平台、医院电子卡多码协同平台,实现患者仅用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就诊、缴费、医保结算全流程就医服务[53] - 福建省某三甲医院正式上线“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新模式,融合政府信用分、支付宝芝麻信用、招商银行一网通等信用渠道,患者开通服务后直接免去门诊就医过程中的所有缴费环节[53] - 福建省某省属医院互联网医院成为全国首家基于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医保在线结算的互联网医院,参保患者可通过医保在线结算诊疗费及药品[53] - 人脸识别产品支持全年龄段、复杂环境人脸身份核验,提供人脸检测、活体检测、人脸比对、戴口罩人脸比对、证照提取、照片清洗、实人认证等一体化身份认证解决方案[54] - 智能客服系统为公共服务窗口提供7×24小时高效智能对话服务,毫秒级响应速度,对话准确率高,有效解决问题[54] - 医学知识图谱由千万级实体库和亿级关系链组成,涵盖疾病、症状、药品、诊疗服务等多个实体库,为医保基金监管、智能问诊、在线诊疗、医学核保等场景提供底层数据支撑[54] - 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归集人社各类业务数据、公共服务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外部共享数据,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形成一体化业务运行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54] - OCR+NLP产品专注商保行业需求,对体检报告、病案首页、出入院小结、医疗费用结算单、医疗发票等单据进行结构化识别,实现业务场景智能化信息录入和精准结构化[55] - 公司重点围绕医疗保障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为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订制式一体化产品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57] - 公司通过承接项目销售产品和提供技术服务获取收入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降本增效[57] - 公司深度参与国家医保局信息化核心平台国家卫健委大数据工程国家老龄委老年服务平台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国家级数字化生态建设[57] - 公司全程参与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医共体建设三明医改模式建设和福建医保改革[57] - 公司拥有产品子公司销售和区域分公司销售两个层次的业务销售体系[59] - 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政府相关部门医院银行等国有社会服务机构客户业务[59] - 公司针对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参保单位参保人群主要通过商务洽谈方式获取业务[59] - 部分子公司正积极探索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渠道提供互联网营销[59] - 公司有效融合应用软件系统卡业务智能终端等产品体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服务模式[61] - 公司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基建技术为创新驱动融合互联网+优势[61] - 公司人脸识别引擎算法在国际测试中准确率超过99.8%[63] - 智能客服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及100多个城市[63] - 智能客服承载全国医保互联网服务咨询量占比67%以上[63] - 医保特色联盟链与蚂蚁金服合作建设[67] - 与字节跳动、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开展合作[67] 各地区表现 -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并进入全面落地应用阶段[33] - 国家医保APP实名用户超2亿,医保查询服务接入29个省[42] - 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授权量超12亿,覆盖31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80万家定点医药机构[42] - 医保电子凭证支持或参与移动支付中心建设省份共29个,其中14个省已上线[4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详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十节[3] - 研发投入费用化金额未披露但存在显著增长[2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93%至1.74亿元,主要因疫情影响项目实施与验收延缓[70] - 新冠疫情导致地方财政资金紧张造成部分项目招投标延期[95] - 公司实施弹性费用管控措施要求费用增幅不超过收入增幅[95] - 公司面临5G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风险[96] - 公司通过核心技术团队持股及专利保护措施防范技术泄密风险[97] 子公司和投资活动 - 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易联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0日设立[14] - 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易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25日注销[14] - 易康吉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5月12日变更为海南保啦全资子公司[14] - 公司控股子公司宁夏易联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26日注销[14] - 云链科技于2022年3月24日新设立[15] - 上海通达易于2022年6月15日完成注销[15] - 报告期投资额21,772,180.80元,较上年同期4,449,912.47元增长389.27%[83] - 出售福建省星民智联科技25%股权,交易价格387.5万元,贡献净利润119.85万元[90] - 子公司广州易联众睿图净利润11,013,789.19元,占合并净利润比例超10%[93] - 子公司易康吉保险经纪净利润6,915,858.68元,占合并净利润比例超10%[93] - 子公司易联众民生(厦门)科技净利润29,226,661.52元,占合并净利润比例超10%[93] - 厦门易联众易惠科技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232,492.52元,净利润16,555,974.31元[94] - 福建易联众医疗信息子公司营业收入69,341,986.28元,净利润8,855,207.57元[94] - 福建易联众保睿通信息科技子公司营业收入156,897,839.89元,净利润23,929,572.01元[94] - 易联众通达易(厦门)信息科技子公司营业收入28,872,934.96元,净亏损968,927.17元[94] - 易联众健康科技子公司营业收入12,165,728.30元,净利润366,038.46元[94]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权收购及设立投资新增5家子公司包括厦门好吉光信息科技和广西易联众科技等[94] - 控股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取得厦门佰易、厦门好吉光控制权[130] - 全资子公司医控公司转让易方科技52%股权确认为关联交易[131] - 对控股子公司易达迅教育科技进行减资[130] - 控股子公司对外投资购买股权[131] - 公司不再持有福建易联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股权[146] - 公司不再持有福建省星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股权[145]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持股5%以上股东西藏五维累计减持190.01万股,占总股本0.44%[144] - 西藏五维现持有公司股票2149.99万股,占总股本4.99%[144] - 持股5%以上股东微医控股持有公司股票4120万股,占总股本9.58%[145] - 独立董事郭小东辞职,乔红军补选为独立董事[142]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262股至53,479,271股,持股比例保持12.44%不变[150]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3,262股至376,520,729股,持股比例保持87.56%不变[150] - 股份总数保持430,000,000股不变,变动后总股本结构维持100%[150] - 股东张曦持有52,261,237股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16.21%[152][154] - 股东黄文灿持有1,216,684股限售股,未发生变动[152] - 股东赵研限售股减少450股至1,350股[152] - 股东孙中海限售股全部解除2,812股[152] - 微医控股有限公司持有41,200,000股流通股,持股比例9.58%[154] - 西藏五维持股21,499,900股,报告期内减持1,900,100股[154] - 张曦持有股份中65,938,125股处于质押状态[154] - 控股股东张曦质押股份融资1.8亿元用于置换前次股份质押借款[158] - 厦门麟真贸易有限公司持股3.81%共计1638.4万股,其中1638万股处于质押状态[155] - 西藏五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999%已非5%以上股东[156]
ST易联众(300096)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