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7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9%[27] - 营业利润105,095.06万元同比增长9.18%[60] - 2021年营业收入701,842.55万元同比增长2.55%[60] - 2021年营业收入为7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66]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9.36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30]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低季度[3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53.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8%[67] - 毛利率为23.71%,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67] - 财务费用为4963.0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03%,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减少[80] - 研发费用为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4%[80] - 销售费用为8795.7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01%[80] 各地区表现 - 国内销售收入为42.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2%,占总收入60.34%[66] - 国外销售收入为27.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83%,占总收入39.66%[66] 各业务线表现 - 车载业务占比达到总体业务的1/3以上[63] - 公司为国际前五大智能可穿戴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包括Apple、Sumsang、Fibit、华为和华米[173] - 公司独供蔚来ET7中控屏和理想ONE中控屏[169] - 公司新能源客户群体和出货量占比不断提升[169] - 公司已实现3D车载曲面盖板量产,销售占比不断提升[169] - 公司高端NB、PAD模组客户包括联想、华硕、华为、DELL、HP等[50] - 手机触控显示模组客户包括OPPO、VIVO、华为、小米、SHARP等[50] - 公司为meta提供90%以上Quest2头显模组[170] - 公司取得多个3D车载项目定点,框架协议累计金额达数十亿元[174] - 减薄产能位居中国大陆首位,产能始终处于紧张状态[170] - 公司具备量产折叠屏用UTG相关产品的能力[170] - 公司为Meta提供90%以上Quest2头显模组,并独供PICO NEO系列头显模组[178][182] - 公司已实现车载3D曲面盖板批量出货并推动HUD组件研发量产[180][184] - 子公司东信光电UTG量产进度加快,G3.5代线电子纸项目建设推进中[184] - VR显示模组业务持续投入,公司已成为全球元宇宙硬件核心供应商[178][18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52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实用新型419件[51] - 正在申请专利196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实用新型83件[51] - 公司获得多个3D车载项目定点,订单金额达数十亿元[51] - 公司G4.5代产线已实现全部量产[51] - 公司面板减薄可薄化至单面0.1mm[55] - 超薄玻璃可减薄至30μm用于可折叠盖板[55] - 公司已获得IATF16949:2016等多项体系认证[55] - 公司在触控显示关键器件领域积累了20余年的专业生产经验[55] - 已成立芜湖东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可折叠玻璃和相关器件研发制造销售[63] - 东信光电已获得国内主要头部品牌客户的项目定点[63] - 公司具备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等技术[63] - 公司研发方向包括玻璃基Mini-Led背板Micro-Led模组和部件等前沿技术[63] - 研发人员数量2021年达到1,583人,较2020年1,519人增长4.21%[84] - 研发投入金额2021年为3.2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57%,较2020年2.68亿元增长19.9%[87]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2021年为1,945万元,资本化率6.05%,2020年无资本化[87]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2021年为36.9%(584/1583),2020年为25.0%(380/1519)[87] - 公司建设IDC数据级机房并升级自动化设备提升工业互联网能力[18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12%[27]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9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3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1年为11.44亿元,较2020年16.14亿元下降29.12%[8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1年为-12.74亿元,较2020年-4.47亿元扩大184.98%[8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021年9.19亿元,较2020年2.89亿元增长217.66%[88][9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021年21.93亿元,较2020年7.36亿元增长197.82%[88][9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1年为-1.50亿元,较2020年-3.70亿元改善59.57%[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21年为-3.03亿元,较2020年7.31亿元下降141.46%[90] 资产与投资 - 资产总额为115.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1%[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3%[27] - 货币资金减少至14.0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5.01%至12.16%[96] - 应收账款增至17.9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45%至15.51%[96] - 在建工程增至9.7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26%至8.39%[96] - 报告期投资额13.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09%[103] - 智能穿戴项目累计投入11.54亿元,项目进度达93.83%[105] - 募集资金总额23.97亿元,累计使用23.06亿元,变更用途比例2.74%[107][109] - 受限资产总额2.22亿元,包括质押应收账款1.12亿元及票据保证金等[102] - 中大尺寸轻薄型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为29,420万元,累计投入29,800.23万元,投资进度101.29%[110] - 中小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为84,800.21万元,累计投入85,358.07万元,投资进度100.66%[110] - 触控显示模块一体化项目—智能穿戴项目累计投入115,414.18万元,投资进度93.83%[110]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调整后投资总额为237,220.21万元,累计投入230,572.48万元[113] - 中小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3,889.33万元,累计实现效益13,792.69万元,未达预计效益[110] - 中大尺寸轻薄型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10,424.85万元,累计实现效益27,757.48万元,达到预计效益[110] - 公司2018年12月终止中小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并停止投入募集资金[113][141] - 公司2016年将中大尺寸项目投资金额由79,420万元调减至29,420万元[133] - 公司2016年将中小尺寸项目投资金额由41,365.48万元调增至84,800.21万元[135] - 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50][152] - 中大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已投入自筹资金8,817.16万元[153] - 中小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已投入自筹资金3,293.76万元[153] - 两个触控显示项目合计投入自筹资金12,110.92万元[153] - 智能穿戴项目已投入自筹资金22,841.68万元[153] - 截至2021年底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8,000万元[155] - 中大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实际投入29,800.23万元,投资进度101.29%[156] - 中小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实际投入85,358.07万元,投资进度100.66%[161] - 中小尺寸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实现效益-3,889.33万元,未达预计效益[161] - 公司两大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合计实现效益6,535.52万元[161] 其他收益与损失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600.04万元人民币[3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29%,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27] - 参股公司比克动力经营情况较上年度明显好转[60] - 投资收益为3341.85万元,占利润总额3.15%,主要来自联营企业投资收益[92] - 资产减值损失为5410.61万元,占利润总额-5.11%,主要来自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等[92] - 其他收益为7884.70万元,占利润总额7.44%,主要来自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9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上游原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面临原材料涨价风险[8] - 公司进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面临外汇汇率变动风险[7] - 公司应收账款一直占比较高存在应收账款风险[5] - 公司商誉由投资并购累积形成存在商誉减值风险[10] - 公司持续加大信息系统投入和建设通过先进系统管控风险[7] - 公司采用集团化经营模式从采购销售生产实现集团化管理[10] - 公司要求客户按合同履约并通过担保等措施减少应收风险[7] - 公司通过供应链条将原材料涨价因素进行有效传导[10] - 公司使用货币掉期等避险工具防范汇率波动风险[7] - 公司通过自动化设备自制降低设备采购金额并提升采购质量和效率[56] -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公司持续加大催收力度并强化信息系统投入进行风险预警[188] - 公司进出口业务以美元结算,面临汇率波动风险,采用缩短报价周期及时结汇等措施防范[188] - 上游原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通过供应链传导涨价因素并提前锁定资源[188] - 商誉由投资并购累积形成,若被收购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可能计提减值[188] - 技术更新风险存在,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公司坚持"四个面向"研发方向保持竞争力[188] - 全球疫情未彻底消退,可能短期影响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发展[188] - 公司持续加大环境治理投资,重点进行安全环境隐患排查和废水废气排放检测[187] - 公司修订《公司章程》等文件,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平台[195] - 第六届董事会设11名董事含4名独立董事,超过总数三分之一[196] - 报告期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3次临时股东大会,均规范召开[195]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197] - 第六届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名[197] - 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基本年薪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薪酬制度[199] - 指定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为公司信息披露的指定网站[199] - 指定《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中国证券报》为公司定期报告披露的指定报刊[199] - 审计委员会下设独立的内审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200] - 公司治理状况与法律法规不存在重大差异[200] - 子公司东莞德普特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扰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中小尺寸项目效益[113] - 公司车载业务占比将达到总体业务的一半及以上[184]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2021年新车型搭载车载中控彩色屏比例超过74.6%[41] - 2021年新车型搭载触控液晶屏的比例超过67.9%[41] - 2020Q1中国搭载联屏化+多形态化方案的乘用车销量近7万辆同比增长6.1%[41] - 2021Q2 VR头显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36.4%[41] - 2021年全球VR虚拟现实产品出货量约936万台同比增长68.6%[41] - 预计2024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超4000万台4年复合增长率达65%[41] - 2021年全球智能可穿戴产品总出货量约2.32亿台同比增长20.2%[41] - 10英寸以上大屏显示器出货份额从2018Q2的9.1%升至2020Q3的52.9%[41] - 新势力车型中尺寸大于12英寸仪表盘占比高达56%[41] - 新势力车型中尺寸大于15英寸的中控屏幕占比达到45%[41] - 车载显示市场预计从2020年48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191亿美元和2030年428亿美元[174] - 单车显示屏面积从目前约300平方厘米预计增长至2025年超过1600平方厘米和2030年约3352平方厘米[174] - 折叠屏手机市场预计2022年出货量达1700万部,2020-2021年分别为280万部和560万部[178] - 全球AR/VR硬件市场规模2025年超3500亿元,2020-2025年VR和AR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1.5%和47.8%[178] - 消费级AR/VR应用市场规模不低于296亿元,企业级应用市场规模不低于931亿元[178] - UTG原材主要供应商为肖特和康宁,采用0.1mm及以上原玻减薄技术[178][181] 利润分配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454,887,088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10]
长信科技(300088)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