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瓷电子(00303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中瓷电子中瓷电子(SZ:003031)2022-08-23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6.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2%[2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2%至6.33亿元[40] - 公司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6.33亿元,同比增长27.62%[43] - 公司2022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6.33亿元,同比增长27.6%[1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4.1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45%[20] - 净利润为77.94百万元,同比增长37.44%[1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96.5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7%[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股,同比增长37.04%[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同比增长37.04%[15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69%,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9.83%至4.55亿元[40] - 营业成本为455.04百万元,同比增长29.84%[157]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5.04%至8544.93万元[40] - 研发费用为85.45百万元,同比增长35.02%[157] - 营业总成本为561.70百万元,同比增长28.98%[157] - 财务费用变动-150.24%主要因汇率变动致汇兑收益增加[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通信器件用电子陶瓷外壳收入占比74.45%达4.71亿元[41] - 通信器件用电子陶瓷外壳产品营业收入为4.71亿元,同比增长25.22%[43] - 消费电子陶瓷外壳及基板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32.60%至9505.21万元[42] - 消费电子陶瓷外壳及基板产品营业收入为9505.21万元,同比增长132.6%[43] - 汽车电子件收入同比下降36.72%至3244.98万元[4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通信器件外壳、无线功率器件外壳、红外探测器外壳、大功率激光器外壳、声表晶振类外壳、3D光传感器模块外壳、5G通信终端模块外壳、氮化铝陶瓷基板、陶瓷元件、集成式加热器[30] - 通信器件用电子陶瓷外壳包括光通信器件外壳、无线功率器件外壳、红外探测器外壳[31] - 消费电子陶瓷外壳及基板包括声表晶振类外壳、3D光传感器模块外壳、5G通信终端模块外壳、氮化铝陶瓷基板[32] - 汽车电子件包括陶瓷元件、集成式加热器、车用检测模块[33] 各地区表现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4.48%至1.26亿元[42] - 境外市场营业收入为1.26亿元,同比增长44.48%[43]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5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80%[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5.80%至1000.51万元[4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1百万元,同比下降85.80%[16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为1009.18万元同比改善103.20%[4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9百万元,同比改善103.20%[16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95.77百万元,同比增长8.90%[16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3.66百万元,同比下降30.56%[162]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405.00百万元,同比下降2.41%[161]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余额为1.2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01%,较上年末下降1.15个百分点[47] - 应收账款余额为2.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77%,较上年末上升3.55个百分点[47] - 货币资金从年初1.26亿元降至1.24亿元,减少1.7%[152] - 应收账款从1.73亿元增至2.60亿元,增长50.5%[152] - 存货从2.59亿元增至3.11亿元,增长20.0%[15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35亿元降至1.85亿元,减少21.2%[152] - 应付票据从4210万元大幅增至1.85亿元,增长339.8%[153] - 固定资产从3.57亿元降至3.42亿元,减少4.4%[153] - 在建工程从1.39亿元增至1.64亿元,增长18.1%[15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11.29亿元增至11.85亿元,增长4.9%[154] - 总资产为17.6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4.37%[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92%[20] 募集资金使用与投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为3076.56万元,同比增长112.86%[51] - 消费电子陶瓷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39亿元,项目进度41.83%[53] - 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4.85亿元,实现投资收益724.9万元[58] - 公司2020年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37,302.77万元[60]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4,629.91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39.2%[60][61] - 消费电子陶瓷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进度41.83%,累计投入13,934.82万元[61] - 电子陶瓷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仅6.42%,累计投入226.2万元[61]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达99.97%,累计投入468.89万元[61]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3,812.49万元,其中18,500万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60][62]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843.51万元并于2021年5月完成置换[62] - 报告期内无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63] - 委托理财发生额23500万元,未到期余额18500万元[125] - 委托理财资金来源于募集资金[125] - 委托理财无逾期未收回金额[125] - 委托理财无计提减值金额[125] 非经常性损益和政府补助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20.25万元人民币[24]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影响净利润1197.64万元人民币[25] - 公司投资收益为241.25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3.07%[45] 股东结构和股份变动 - 公司总股本从149,333,333股增至209,066,666股,增幅40.00%[130][131]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共增加股本59,733,333股[130][131] - 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从112,000,000股增至139,588,148股,但持股比例从75.00%降至66.77%[130] - 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从37,333,333股增至69,478,518股,持股比例从25.00%升至33.23%[130] - 国有法人持股数量从83,110,486股增至116,354,680股,持股比例保持55.65%[130] - 其他内资持股数量从28,889,514股减至23,233,468股,持股比例从19.35%降至11.12%[130] - 控股股东中国电科十三所无偿划转4,986,629股至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32] - 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131] - 中电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解除限售12,294,180股[134] - 限售股份变动后控股股东河北半导体研究所持股增至96,880,615股[13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3,355名[137]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持股46.34%,持有96,880,615股普通股[137] - 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9.31%,持有19,474,066股普通股[137] - 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8.23%,持有17,211,852股普通股[137] - 石家庄泉盛盈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7.00%,持有14,627,537股普通股[137] - 合肥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持股4.12%,持有8,605,930股普通股[137] - 电科投资间接持有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5.00%股权[138] - 电科投资间接持有中电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0.00%股权[138] - 中电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持有无限售条件普通股17,211,852股[139] - 自然人股东陈高文持有无限售条件普通股1,699,600股[139] - 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合计持股从497万股增至695万股,增持199万股[141] - 公司股本从1.493亿股增至2.091亿股,增幅40.0%[165][169] - 资本公积由7.056亿元降至6.459亿元,减少8.5%[165][169] - 盈余公积从0.888亿元增至1.378亿元,增长55.1%[165][169] - 未分配利润由1.856亿元增至1.922亿元,增长3.5%[165][16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从11.294亿元增至11.849亿元,增长4.9%[165][169]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0.779亿元[165] - 利润分配中提取盈余公积0.490亿元[166] - 对股东分配股利0.224亿元[166] -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0.597亿元[166] - 2021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0.355亿元[170]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为1,064,451,509.22元[173]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373,027,677.73元[177] - 2021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总股本增至149,333,333股[178] - 2022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总股本增至209,066,666股[178] - 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中国电科十三所持股85%[175] - 2019年整体改制时以净资产48,195.20万元折合8,000万股[176] - IPO发行价格15.2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07,200,005.09元[177] - 2020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转增4股并派现2.6元[178] - 2021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转增4股并派现1.5元[178] 股份锁定承诺和减持安排 - 中国电科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间接持有的股份[82] - 中国电科十三所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持有的股份[83] - 股份锁定承诺履行期限至2024年1月3日[82][83]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锁定期将自动延长6个月[82][83] - 电科投资、中电国元股东股份锁定期限至2024年1月3日[84] - 泉盛盈和股东股份锁定期限至2024年1月3日[85] - 中电信息股东股份锁定期限至2022年1月3日[85]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付花亮等股份锁定期限至2024年1月3日[85] - 公司监事赵东亮股份锁定期限至2024年1月3日[86] - 中国电科间接持股锁定期限至2024年1月3日[86] - 若上市后6个月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84][85][86] - 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84][85] - 所有股份锁定承诺均正常履行[84][85][86] - 股份锁定承诺起始日期均为2021年1月4日[84][85][86] - 中国电科十三所锁定期于2024年1月3日届满[87][88] - 电科投资与中国电国元锁定期于2024年1月3日届满[88] - 泉盛盈和锁定期于2024年1月3日届满[90] - 付花亮、张文娟、邹勇明、梁向阳、董惠、周水杉等高管锁定期于2024年1月3日届满[90] - 所有股东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87][88][89][90] - 股东减持需提前三个交易日公告[87][88][89][90] - 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为减持窗口期[87][88][89]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87][88][89][90] - 高管离职后六个月内不得减持公司股份[90] - 所有减持行为需严格遵守证监会[2017]9号文及深交所实施细则[87][88][89] - 公司监事在任期内及离任后6个月内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总数的25%[91][92] 关联交易和财务往来 -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金额为1612.8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为5.86%[112] - 关联交易总额为1612.86万元[113] - 与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存款业务期初余额7670.97万元,期末余额5272.82万元[117] - 与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存款业务本期存入金额47243.01万元,取出金额49641.16万元[117] - 与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贷款业务授信总额50000万元,实际发生额17120.24万元[117]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108]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09] - 公司所有承诺均按时履行[107]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10] - 半年度无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计划[7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导致的财务风险[67] - 疫情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67] 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 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9.48mg/m³,排放总量4.15吨[76] - 氯化氢排放浓度5.6mg/m³,排放总量1.44吨[76] - 颗粒物排放浓度5.2mg/m³,排放总量0.34吨[76] - 铬酸雾排放浓度0.009mg/m³,排放总量0.002吨[76] - 氰化氢排放浓度未检出(ND),排放总量0吨[76] - 报告期无环境行政处罚记录[78] - 排污许可证延续申请于2022年3月完成[77] - 公司建立了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至2022年10月7日[80] - 公司于2010年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注册号为01219E20747R3M[80] - 公司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符合SA8000:2014标准及RBA准则[79] - 公司设立无视频监控区意见箱收集职工意见[79] - 公司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处理职工诉求[79] - 公司与相关方签订社会责任协议并实施CSR评价考核[79] 会计政策和金融工具 - 公司属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电子陶瓷产品[179]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186] -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87] - 现金等价物需满足期限短(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四个条件[188] - 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9]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92]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等[19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转入当期损益[194]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损失转入留存收益[19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损失及股利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96] - 为消除会计错配可指定金融资产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别[196] - 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19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97] - 其他类别金融负债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197] - 交易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98] - 可指定金融负债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消除会计错配[198] - 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99] - 其他金融负债主要按摊余成本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200] - 财务担保合同按损失准备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孰高计量[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