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兴环保(00302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同兴科技同兴科技(SZ:003027)2023-04-19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财报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下是严格按照主题分组的结果,每个主题下仅包含单一维度的信息,并保留了原始关键点及其文档ID引用。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2年营业收入为9.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2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33%[19] - 公司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0.53%[5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26.20%[52]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17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总额642.53百万元,同比增长8.50%,其中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占比99.89%[66] - 烟气治理设备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长302.16%,达350.51百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14.72%升至54.55%[67] - 烟气治理工程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2.51%,为157.91百万元,占比从71.12%降至24.58%[67] - 催化剂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3.14%,达132.25百万元,占比从13.69%提升至20.58%[6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96%至51.54百万元[7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36%至56.33百万元[70] - 财务费用同比变化97.01%至-9.92百万元,主要因现金管理利息收入增加[70] 各业务线表现 - 烟气处理设备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336.73%[60] - 催化剂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42.06%[60] - 烟气治理工程收入2.14亿元同比下降67.32%[60] -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毛利率31.35%同比下降5.01个百分点[62] - 公司完成验收项目41个同比增长约100%[57] - 承担设计项目50项同比增长38.90%[55] - 低温SCR脱硝催化剂设计产能4000立方米,产能利用率达165.19%,在建产能12000立方米[43] - 公司推出钢铁烧结低温催化剂合同能源管理业务[40] - 公司具备CCUS业务设计、制造、施工总承包能力[37] - 公司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产品中试放大实验[101] - 公司具备CCUS设计制造施工总承包能力 开展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技术攻关[102] - 公司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降低钢铁企业烧结环保运行能耗[10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为5633.35万元,同比增长15.36%[7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0%,较上年增加0.77个百分点[72] - 研发人员数量143人,同比增长9.16%[71][72] - 申请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55]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60余项[32] - 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累计专利达166项[43][46] - 公司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制备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4] - 超低温脱硝催化剂可在150℃低温稳定运行,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46] - 公司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建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0]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68%[1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187.88万元,同比上升115.52%[73][7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9亿元,同比上升666.16%[73][7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79亿元,同比上升156.29%[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2亿元,同比下降382.68%[73] 资产与负债结构变化 - 2022年末总资产为2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9%[1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03亿元同比增长6.14%[52] - 货币资金从年初5.44亿元增至7.3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4.02%提升至27.17%,增长3.15个百分点,主要因筹资活动现金流增加[80] - 应收账款从年初3.52亿元增至4.9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5.54%提升至18.46%,增长2.92个百分点,因客户回款进度放缓[80] - 固定资产从年初1.78亿元增至4.1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7.86%大幅提升至15.52%,增长7.66个百分点,主要因募投项目转固[80] - 在建工程从年初1.26亿元降至0.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5.59%降至1.05%,减少4.54个百分点,因完工项目转固[80] - 存货从年初1.41亿元降至0.9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6.24%降至3.65%,减少2.59个百分点,因项目周转速度加快[8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0.63亿元,较期初2.36亿元减少,本期购买2.46亿元,出售4.21亿元[81]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1.29亿元,较期初0.76亿元增加,本期购买2.32亿元,出售1.80亿元[81] - 受限资产总额2.07亿元,包括货币保证金0.32亿元、应收票据质押1.11亿元及应收款项融资质押0.63亿元[82] 募集资金使用 - 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8844.58万元[91] - 2022年度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11281.98万元,累计使用66119.03万元[91] - 截至2022年末募集资金专户余额9611.21万元,理财专用账户4174.40万元[91] - 募集资金累计获得利息收入356.29万元,理财投资收益703.76万元[91] - 募集资金将用于低温脱硝设备生产基地、烟气治理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主营业务相关项目[190] - 低温脱硝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进度为37.59% 累计投入5074.47万元[94] - 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生产线项目投资进度100% 累计投入16047.02万元 实现效益492.47万元[94] - 烟气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项目投资进度69.55% 累计投入3581.95万元[94] - 合肥运营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进度69.48% 累计投入6344.34万元[94] - 补充营运资金投入35071.25万元 完成进度100%[94]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9611.21万元 理财产品专用结算账户4174.40万元[94] 利润分配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32,419,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00元,总股本132,539,000股,共计派发现金股利39,761,700元[155] - 现金分红总额为3310.48万元,占可分配利润的7.93%[158] - 每10股派息2.5元,总股本基数为1.324亿股[158] - 可分配利润总额为4.174亿元[158]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于2022年5月26日实施完毕[156] - 利润分配预案不包含送红股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58]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且决策程序完备[157] - 公司未进行股份回购或其他方式现金分红[158] 管理层与治理 - 董事会设9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113] - 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监事[114] - 董事及高管合计持有限制性股票34万股,其中报告期内新授予10.2万股[163] - 公司建立完善的员工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116]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监管要求无重大差异[117] - 审计委员会2022年度召开5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财务报告、预算报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149]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2年度召开3次会议,审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除限售条件等事项[150] - 战略委员会2022年11月7日审议通过投资新建环保低碳装备制造基地项目[150] - 提名委员会2022年度召开2次会议,审议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149] - 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与经营成果相结合[163] - 2022年共进行5次投资者关系活动[106][107]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7.84%[121]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6.28%[121]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 董事长郑光明持股数为0股[122] - 副董事长朱宁持股数为13,937,550股[122] - 董事兼副总经理解道东持股数为12,066,282股[122] - 董事郎义广持股数为8,196,745股[122] - 监事会主席李岩持股数为1,534,977股[122] - 财务总监汪沛持股数为100,000股[122] - 副总经理吴伟持股数为120,000股[122]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期末持股总数减少120,000股至36,600,554股[122] - 公司董事朱宁先生自2011年1月起担任董事并于2022年2月转任副董事长[126] - 公司董事解道东先生自2011年1月起担任董事兼副总经理[126] - 公司董事郎义广先生自2011年1月起担任董事并于2017年6月转任项目经理[127] - 公司董事吕文彬先生自2020年6月起担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127] - 公司董事梅诗亮先生自2018年10月起担任董事并兼任多家投资机构管理合伙人[128] - 公司独立董事刘桂建先生自2017年6月起担任独立董事[129] - 公司独立董事孙方社先生自2017年6月起担任独立董事[130] - 公司独立董事汪金兰女士自2017年6月起担任独立董事[131] -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安忠义先生于2022年4月到任[135] - 公司财务总监汪沛先生于2021年6月到任[137]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533.82万元[143] - 公司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7.14万元(含税)[141] - 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光明获得税前报酬60.24万元[143] - 副董事长朱宁获得税前报酬52.99万元[143] - 财务总监汪沛获得税前报酬52.89万元[143] - 常务副总经理安忠义获得税前报酬50.66万元[143] - 董事兼副总经理解道东获得税前报酬50.44万元[143] - 董事兼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吕文彬获得税前报酬47.33万元[143] - 副总经理吴伟获得税前报酬49.16万元[143] - 副总经理郑勇获得税前报酬37.44万元[143] 人力资源 - 公司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790人,其中生产人员502人,技术人员122人,行政人员101人,销售人员47人,财务人员18人[152]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大学以上学历229人,大专学历131人,中专/高中学历90人,其他340人[152] - 公司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814人,较在职员工数量多24人[152] - 公司母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人[152] 风险因素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可能导致公司盈利水平降低[104] - 应收账款规模扩大可能带来坏账损失风险[104] - 毛利率下滑风险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04] - 技术迭代风险可能冲击公司现有产品[104] - 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公司持续发展[105] - 信用减值损失1998.35万元,占利润总额-13.02%[78] - 应收账款减值损失是信用减值主要原因[78] 行业背景与政策 - 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标准为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³、35mg/m³、50mg/m³[12] -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要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³、35mg/m³、50mg/m³[12] - 其他污染源超低排放标准中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不高于150mg/m³[13] - 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1] - 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31] - 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31] - 全国已有超60%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1] - 全国仅215家企业获环境工程设计专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甲级资质[33] 技术与资质 - 公司采用SCR脱硝技术通过催化剂使还原剂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生成氮气和水[12] - 公司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在180℃~300℃温度范围内具有高脱硝性能[12] - 公司半干法脱硫技术包括喷雾干燥工艺(SDA)和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CFB)[13] - 公司烟气治理工程采用EPC模式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12] -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32] - 公司持有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甲级资质等15项行业许可证书,有效期至2023-2026年不等[45] 子公司与投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北京方信立华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安徽方信立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马鞍山方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2] - 北京子公司实现净利润7728.89万元 营业收入30822.79万元[98] - 马鞍山方信低温SCR脱硝催化剂项目预计2023年二季度达产[43] - 报告期投资额1.40亿元,较上年同期4.35亿元下降67.79%[84] 套期保值业务 - 套期保值保证金955.61万元[82] - 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初始投资金额3551.95万元,报告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1.84万元[88] - 报告期有效套期金额4.64万元,无效套期金额0万元[88] - 套期保值业务实现盈利151.84万元,未出现意外风险[88] - 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未使用募集资金[88][91] - 独立董事认可套期保值业务符合监管规定,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89] - 公司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89] 内部控制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00%[166]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0%[166]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影响≥合并营业收入的3%或≥合并资产总额的3%[166]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合并营业收入的1%≤错报影响<3%或合并资产总额的1%≤错报影响<3%[166]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损失≥合并资产总额的3%[166]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合并资产总额的1%≤损失金额<3%[166] - 公司报告期内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66] - 公司报告期内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66] - 公司承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以降低财务风险[192] - 公司保持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并强化预算和额度管理[192] 承诺事项 - 郑光明、朱庆亚、朱宁、解道东、郎义广、李岩、张锋股份限售承诺正常履行中,锁定期至2024年6月17日[186][188] - 曾兴生、蒋剑兵股份限售承诺已履行完毕,锁定期至2022年6月17日[186] - 郑光明、朱庆亚、朱宁、解道东、郎义广、李岩、张锋股份减持承诺正常履行中,期限至2026年6月17日[188] - 曾兴生、蒋剑兵股份减持承诺正常履行中,期限至2024年6月17日[188] - 安徽高新金通安益二期等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减持承诺正常履行中,期限至履行完毕为止[188]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IPO稳定股价承诺正常履行中,期限至2023年12月17日[188]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且对发行上市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将在证监会认定违法事实后30日内启动全部新股回购[190] - 新股回购价格将不低于股票发行价并根据派息、送股、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相应调整[190]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郑光明、朱庆亚)承诺依法赔偿因招股说明书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的损失[190] - 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承诺对因制作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导致投资者损失先行赔偿[190] - 实际控制人郑光明和朱庆亚承诺避免同业竞争[194] - 实际控制人承诺关联交易遵循公允原则并规范披露[194] - 公司承诺若违反填补回报措施将依法承担补偿责任[192] - 所有承诺截至报告期均处于正常履行状态[194] - 所有相关承诺自2020年12月18日起长期有效且处于正常履行状态[190]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