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75.81亿元,同比增长27.81%[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1亿元,同比增长70.24%[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81亿元,同比增长43.04%[1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758,076.28万元,同比增长27.81%[34]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9,056.98万元,同比增长70.24%[3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75.81亿元,同比增长27.81%[49] - 先进高分子材料营业收入436.71亿元同比增长39.44%毛利率34.42%提升4.25个百分点[52]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收入259.66亿元同比增长93.61%毛利率50.52%提升12.84个百分点[53] - 聚丙烯专用料收入177.05亿元同比下降1.13%毛利率10.81%下降13.74个百分点[53] - 环氧乙烷衍生物收入93.13亿元同比增长17.85%毛利率24.49%下降9.82个百分点[53] - 副产品及其他收入81.10亿元同比增长83.60%因丙烯销量增加[54][55] - 贸易业务收入105.11亿元同比下降9.45%毛利率仅0.46%[5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0.72%至22.97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35.93%升至40.48%[57]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营业成本大幅增长53.72%至12.85亿元,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销量增加[58] - 聚丙烯专用料营业成本增长16.88%至15.79亿元,但制造费用下降2.94%[58] - 环氧乙烷衍生物营业成本增长35.47%至7.03亿元,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增长52.70%[58] - 副产品及其他营业成本激增74.54%至7.11亿元,主要由于丙烯销量增加[58] - 贸易业务直接材料成本下降8.89%至10.46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25.27%降至18.44%[57][58]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7.01%至2.73亿元,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收购合并范围增加[6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8.51%至3.59亿元,主要因收购联泓化学及职工奖金增加[6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EVA产品全年产量13.04万吨,产能利用率107.80%;PP产品产量22.34万吨,产能利用率93.27%[34] - EO产品全年产量13.93万吨,产能利用率96.38%;EOD产品产量17.65万吨,产能利用率111.25%[34] - 光伏胶膜料FL02528全年销售量同比增长约42%[34] - 高弹性EVA鞋材专用料UL01833销量同比增加约86%[34] - 高熔无规共聚PP专用料销量同比增长约12%[34]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销量13.76万吨平均售价20,401.77元/吨[54] - 先进高分子材料库存量1.02万吨同比下降34.62%因需求旺盛调整产销节奏[56] - 特种精细材料销售量22.47万吨同比增长10.09%但毛利率下降11.05个百分点[52][56]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设计产能12.10万吨/年,产能利用率107.80%,在建产能1.8万吨/年[41] - 聚丙烯专用料设计产能23.58万吨/年,新建8万吨/年于2021年12月投产,产能利用率93.27%[41] - 环氧乙烷设计产能14.45万吨/年,产能利用率96.38%[41] - 环氧乙烷衍生物设计产能15.87万吨/年,产能利用率111.25%[41] - 碳酸酯类产品在建产能包括10万吨/年碳酸乙烯酯、5万吨/年碳酸二甲酯、5.26万吨/年碳酸甲乙酯、0.72万吨/年碳酸二乙酯及副产4.36万吨/年乙二醇[41]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设计产能2万吨/年,在建产能2万吨/年[41] - 醋酸乙烯设计产能9万吨/年,在建产能9万吨/年[41] - 聚乳酸设计产能13万吨/年,在建产能13万吨/年,计划2023年底一期投产[41]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564.52亿元占比75.17%同比增长26.62%[50][5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乐观预期2025年达330GW[19] - 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约55GW,乐观预期2025年达110GW[20] - 2021年中国EVA产量100.76万吨,表观消费量205.30万吨,自给率约49%[20] - 2021年EVA光伏胶膜料需求量约80万吨,为第一大应用领域[20] - 中国高端聚烯烃"十三五"末表观消费量约1200万吨,自给率仅41%[20] - 2021年中国PP产量约286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051万吨,自给率约94%[21] - 2021年全球生物基塑料材料年产能241.7万吨,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155.3万吨[21] - 2021年PLA国内产能14.5万吨,占全球产能约32%[21]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50万辆,同比增长近1.6倍[22] - 2021年国内电解液出货量达5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00%[22] - 2021年国内锂电隔膜出货量达78亿平米同比增长超100%[23] - 湿法隔膜占比从2020年71%提升至2021年74%[23] - UHMWPE纤维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2021-2026年[23] - UHMWPE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预计到2025年[23] - UHMWPE进口依存度约70%[23]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46项正在申请专利84项[25] - EVA光伏胶膜料电线电缆料等主营产品处于细分市场领先地位[25] - 公司EVA生产装置采用埃克森美孚釜式法工艺聚焦高VA含量高端产品[27] - PP专用料生产装置采用陶氏化学Unipol工艺[28] - EO生产装置采用美国科学设计公司直接氧化法工艺具有区域优势[29] - 甲醇单耗全年均值降至2.646吨甲醇/吨烯烃[34] - 研发投入27,278.4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60%[35] - 原料煤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21.88%[37] - 甲醇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33.85%[37] - 醋酸乙烯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9.79%[37] - 原料煤下半年平均价格较上半年上涨35.5%至1323.04元/吨[37] - 甲醇下半年平均价格较上半年上涨17.9%至2411.54元/吨[37] - 醋酸乙烯下半年平均价格较上半年上涨16.7%至12130.43元/吨[37] - 原料煤2021年均价较2020年上涨57%[37] - 甲醇2021年均价较2020年上涨35%[37] - 醋酸乙烯2021年均价较2020年上涨127%[37] - 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料煤、甲醇、醋酸乙烯采购均价同比分别上涨57%、35%、127%[16]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比例不适用30%以上标准[38] - 前五名客户销售总额达20.4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6.95%[60][6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18.5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1.64%,其中关联方采购占比11.24%[62] - 公司通过股权收购联泓化学控制约80%甲醇产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93] - 新建年产20万吨乳酸及13万吨聚乳酸项目采用全产业链自主技术[96] - 在建10万吨/年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采用合作开发技术产品收率高能耗低[97] - 规划建设5万吨/年PPC项目采用国际领先超临界聚合工艺二氧化碳质量占比超38%[98] - 2022年计划开发4个系列21个新产品并新增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过12项[99] - 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计划2022年底建成中交[99] - 联泓化学2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9万吨/年醋酸乙烯联合装置项目推进中[99] - 科院生物年产20万吨乳酸及13万吨聚乳酸项目推进中[99][100] - 公司甲醇超过80%自产以降低价格波动影响[100] - 9万吨/年醋酸乙烯联合装置投产后可实现EVA原材料完全自给[100] - 公司进一步提高煤炭长协采购比例以降低采购成本[100] 研发项目进展 - DMTO装置新型催化剂应用开发项目已完成验收,旨在提高双烯收率,提升装置生产效率并降低甲醇加工成本[65] - 一种提高乙烯、丙烯收率技术的研发已完成验收,实现二烯烃含量下降、生焦量下降和切换周期延长,从而提升乙烯和丙烯收率并增加效益[65] - 无规共聚物PPR-M700X产品开发已完成待验收,旨在提升PP专用料韧性和透明度,开发高端奶茶杯聚丙烯产品以切入市场[65] - 透明聚丙烯PPR-M300产品开发已完成待验收,开发用于注射器、整理箱生产的无规共聚物,以扩充高附加值产品品类并提升竞争力[65] - PP装置国产透明剂应用开发项目已完成验收,实现透明剂国产化替代,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加收益[65] - EVA装置高VA含量新产品开发已完成验收,采用釜式法开发差异化新产品并提高熔融指数,以丰富EVA高端料产品结构[66] - PLA复合材料开发已完成验收,开发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瓶盖,拓宽PLA及其改性产品应用领域[66] - 乳液聚合用新型表面活性剂开发在试生产阶段,旨在提高乳化稳定性、降低凝胶率并提升耐水性能,以实现节能降耗和提高市场占有率[66] - 农化用新型表面活性剂开发在小试阶段,开发嵌段聚醚分散抗结晶剂以打破进口依赖,应用于环保水悬浮剂并带来高收益[66] - 日化用新型表面活性剂开发在试生产阶段,开发适用于洗衣凝珠配方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满足去污力要求并提升产品差异化水平[66]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395人,同比增长56.75%[67] - 研发投入金额达2.7278亿元,同比增长67.01%[6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0%,同比上升0.85个百分点[68] 现金流和投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8亿元,同比增长13.11%[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82亿元,同比增长13.11%[6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361亿元,同比扩大273.06%[6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059亿元,同比下降194.91%[6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7.0857亿元,同比下降145.12%[6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22.3759亿元,主要因购买结构性存款及收购子公司[70]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降至18.29%,同比下降6.75个百分点[72] - 存货金额增至6.01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97%[72] - 公司收购联泓化学导致固定资产增加至70.0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57.90%[73]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244.3%至5.39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PP二反改造及EVA管式尾等项目投资[73]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82.5%至24.18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收购联泓化学[73] - 长期借款新增并购贷款达15.83亿元人民币,占总负债13.09%[7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78.93万元人民币[75] - 货币资金中8.40亿元人民币因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保证金受限[76] - 报告期投资额同比激增382.34%达19.36亿元人民币[77] - 收购联泓化学耗资12.03亿元人民币获得82.5%股权,当期投资收益4652.05万元人民币[78] - 收购江西科院生物新材料51%股权耗资1.78亿元人民币[78]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64.2%至20.13亿元人民币,占净资产16.65%[74] - 10万吨/年副产碳四碳五综合利用及烯烃分离系统配套技术改造项目累计投入2.91亿元,项目进度84.63%,累计实现收益3624.18万元[80] - EVA装置管式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累计投入1.49亿元,项目进度58.36%[80] - 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投入6258.67万元,处于筹备阶段[80] - 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投入5689.21万元,项目进度9.79%[80] - 年产20万吨乳酸及13万吨聚乳酸生物可降解项目投入2082.48万元[81] - 报告期内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总投入2.33亿元,累计总投入5.80亿元[81] - 衍生品投资使用自有资金45.88万元,报告期内全部售出实现收益4.81万元[82] - 公司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累计产生收益4.81万元[83] - 2020年IPO募集资金总额16.10亿元,本期使用11.43亿元[84] - 募集资金累计使用11.43亿元,变更用途3.26亿元占比20.23%[84] - 10万吨/年副产碳四碳五综合利用及烯烃分离系统配套技术改造项目承诺投资总额3.44亿元,本报告期投入2.81亿元,累计投入2.81亿元,投资进度81.67%,实现效益2291.33万元[86] - EVA装置管式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55亿元,本报告期投入1.19亿元,累计投入1.19亿元,投资进度46.92%[86] - 6.5万吨/年特种精细化学品项目变更为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变更后拟投入募集资金3.26亿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5689万元,投资进度17.47%[88][89]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总额6.82亿元,本报告期投入6.82亿元,累计投入6.82亿元,投资进度100%[86] - 募集资金先期投入置换金额3.07亿元,已支付发行费用置换金额652.62万元[87]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6亿元,累计购买理财及定期存款13.5亿元,产生收益1534.61万元[87]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6.1亿元,本报告期累计投入11.43亿元[86] - 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决策程序于2021年9月7日经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89] - 特种精细化学品项目因开发周期长、资金使用效率低而终止[89] - 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预计2022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88] 子公司和关联方情况 - 公司控股子公司联泓格润(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新材料业务[5] - 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科院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生物新材料业务[5] - 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超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建材科技业务[5] - 联泓化学(山东)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6.3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3.53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4.9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680.32万元人民币[91] - 江苏联泓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4.2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35.74万元人民币[91] - 联泓化工销售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59.2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79.96万元人民币[91] - 联泓(江苏)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营业利润为293.46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85.42万元人民币[92] - 江西科院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7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2.6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2.35亿元人民币[92] - 江苏超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2.8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130.23万元人民币[92]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联泓格润25%股权[150]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335,568,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2] - 公司法定代表人郑月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蔡文权[2]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均为滕州市木石镇驻地(木石工业园区),邮政编码277500[7] - 公司董事会秘书蔡文权及证券事务代表窦艳朝联系电话010-62509606,传真010-62509250[8]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9] -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91370481689467363U[10] - 公司聘请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审计机构[11] - 公司2021年8月27日完成第二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蔡文权当选董事[111],刘荣光由董事转任监事会主席[111] - 原董事刘荣光、严乐平于2021年8月27日因第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离任[110][111] - 原监事会主席冯玲2021年1月7日因个人原因离任[110][111
联泓新科(00302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