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视源股份(002841) - 2020 Q3 - 季度财报
视源股份视源股份(SZ:002841)2020-10-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61.92亿元,同比增长6.81%[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24.36亿元,同比下降4.34%[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3亿元,同比增长1.67%[3]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4亿元,同比下降0.65%[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82%至61.92亿元[34] - 净利润同比增长1.35%至8.66亿元[3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同比增长1.66%至8.63亿元[36]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24.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5%[41] - 净利润为14.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7%[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5%[43] - 基本每股收益为2.1655元,同比下降0.95%[44] - 综合收益总额为14.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44]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0%至8.56亿元,对比上期27.63亿元[45]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94.0%至4474.77万元,对比上期7.44亿元[4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75%至45.97亿元[3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25%至2.52亿元[35] - 财务费用实现净收益7571万元主要得益于5587万元利息收入[35] - 营业总成本为109.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7%[41] - 研发费用为7.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9%[42] - 销售费用为6.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43%[42] - 财务费用为-9409.78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08.11%[42] - 利息收入为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6%[42]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68.8%至2602.84万元[45] - 财务费用变动-108.08%至-9409.78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及汇兑损益增加[1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达到139.7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0.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7.4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6.83%[3] - 货币资金增加66.31%至66.04亿元,主要因银行理财到期、短期借款及净利润增加[1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70.71%至4.41亿元,主要因银行理财产品到期[11] - 短期借款激增931.42%至11.83亿元,主要因票据融资贴现及银行短期借款增加[11] - 应付账款增长87.54%至34.93亿元,主要因公司策略性备货[11] - 存货增加52.72%至21.89亿元,主要因策略性备货[11] - 债权投资增长231.54%至16.58亿元,主要因大额存单增加[11] - 资产总计从997.34亿元增长至1,397.45亿元,增幅40.1%[28][30] - 非流动资产合计从240.97亿元增至383.10亿元,增长59.0%[28] - 债权投资从5.00亿元增至16.58亿元,增长231.6%[28] - 固定资产从9.49亿元增至12.78亿元,增长34.7%[28] - 应付账款从18.63亿元增至34.93亿元,增长87.5%[28] - 流动负债合计从39.84亿元增至68.37亿元,增长71.6%[29] - 短期借款从1.15亿元增至11.83亿元,增长931.3%[2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9.29亿元增至67.44亿元,增长36.8%[30] - 未分配利润从31.49亿元增至40.62亿元,增长29.0%[30]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11.29亿元增至22.44亿元,增长98.8%[31]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4.31%至31.58亿元[33] - 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14.59%至35.94亿元[33] - 货币资金期初余额为39.71亿元,执行新准则后未发生调整[55] - 公司总负债为49.54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99.73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约为49.7%[59]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0.19亿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9.29亿元人民币[59] - 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39.84亿元人民币,其中应付账款为18.63亿元人民币,占比约46.8%[58] - 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为9.70亿元人民币,其中应付债券为7.70亿元人民币,占比约79.3%[58][59] - 公司货币资金为11.29亿元人民币,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3.55亿元人民币,合计占流动资产约92.8%[60] - 公司预收款项调整为合同负债,金额为8.50亿元人民币,变动幅度为100%[58] - 母公司应收账款为4030.71万元人民币,其他应收款为6286.92万元人民币[60]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2.91亿元人民币,占非流动资产约71.1%[61] - 母公司应付债券为7.70亿元人民币,与合并报表数据一致[62] - 母公司资本公积为9.01亿元人民币,未分配利润为31.49亿元人民币[59][62]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1.37亿元人民币[63] - 未分配利润为12.47亿元人民币[63] - 盈余公积为2.68亿元人民币[63]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为58.99亿元人民币[63]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5亿元,同比下降35.13%[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35.13%至18.26亿元,主要因销售收入减少及策略性备货增加[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92.81%至-1.37亿元,主要因理财产品到期[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8.26亿元,同比下降35.1%[48][4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37亿元,对比上期净流出19.05亿元[4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84.4%[5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31.45亿元,同比下降7.1%[4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9.58亿元,较上期35.12亿元下降72.7%[5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8.62亿元,较上期5743.45万元增长1401.5%[5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51亿元,较上期-12.46亿元改善120.2%[5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05.98万元,较上期8.09亿元下降99.7%[5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41亿元,较期初11.26亿元增长98.9%[5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07亿元,较上期27.91亿元下降96.2%[51]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期为5608.19万元,较上期3.31亿元下降83.1%[52] - 投资支付的现金本期为23.82亿元,较上期20.46亿元增长16.4%[52]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本期为5773.68万元,较上期6.88亿元下降91.6%[5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6.01亿元,较期初增长69.4%[50] 投资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 - 投资收益大幅增长1169.59%至7431.64万元,主要因股权处置收益及大额存单收益增加[1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29亿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6281.74万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709.87万元[4][5] - 投资收益同比下降89.3%至7286.61万元,对比上期6.82亿元[45] - 所得税收益为1854.87万元,对比上期所得税费用1731.03万元[46] 募投项目及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为9.2608965475亿元[19]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8,873.10万元[19] - 2020年初至报告期末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467711亿元[1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募集资金未使用金额为5.521119亿元(其中募集资金5.17269亿元,专户利息0.348429亿元)[19] - 高效会议平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791991亿元,投资进度53.52%[20] - 家电智能控制产品建设项目累计投入0.458283亿元,投资进度17.60%[20] - 智慧校园综合解决方案软件项目累计投入1.474365亿元,投资进度93.32%[20] - 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投入0.363567亿元,投资进度21.03%[20] 金融工具及衍生品投资 - 公司衍生品投资初始金额为7593.33万元人民币[17] - 衍生品投资报告期实际损益金额为-5.16万元[17] - 衍生品投资类型为人民币掉期交易,投资金额占期末净资产比例为0.00%[17] - 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无涉诉情况[17]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情况[15] -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发生额7.4亿元(银行理财产品)[22] 其他重要事项 - 关联方授权许可费收入为498.71万元/年,授权期限5年,总金额2493.55万元[14]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涉及639名激励对象,解除限售股票数量为132.8925万股[14] - 视源转债触发赎回条款,转股价格为74.97元/股,触发条件为收盘价不低于97.46元/股[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18%,同比下降9.00个百分点[3] - 基本每股收益为2.1655元/股,同比下降0.95%[3] - 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63] - 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63] - 未对前期比较数据进行追溯调整[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