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洋股份(002708)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光洋股份光洋股份(SZ:002708)2023-03-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4.8785亿元,同比下降8.2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421亿元,同比下降188.3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654亿元,同比下降100.36%[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760元/股,同比下降184.01%[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81%,同比下降12.33个百分点[21]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4.88亿元,同比下降8.29%[35] - 营业收入为14.78亿元,同比下降8.29%[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88.30%[6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846亿元,同比下降206.15%[2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9%至7919万元[80] - 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比53.9%达7.8亿元[75] - 电子行业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长47.04%[75] - 电子行业能源成本同比激增214.33%[75] - 汽车行业人工工资成本同比增长18.04%至2.15亿元[75] - 研发投入金额增至79,188,538.62元,同比增长25.90%[8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升至5.32%,同比增长1.44个百分点[8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8,464,569.34元,同比下降206.15%[8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轴承业务中燃油车应用占比约80%,商用车应用占比约35%[35] - 轴承产品收入为7.19亿元,同比下降11.21%[67] - 同步器行星排产品收入为4.58亿元,同比下降1.27%[67] - 毛坯加工收入为1.40亿元,同比下降22.95%[67] - 线路板业务收入为4885.06万元,同比下降1.32%[67] - 汽车行业收入为14.29亿元,占营业收入96.06%,同比下降8.37%[67][69] - 电子行业收入为5856.54万元,占营业收入3.94%,同比下降6.40%[67][71] - 报告期内轴承产量8,822万件套,同比下降0.29%[43] - 报告期内轴承销售量8,327万件套,同比下降13.43%[43] - 同步器行星排产量1,109万件套,同比增长3.74%[43] - 毛坯加工产量572万件套,同比下降20.78%[43] - 毛坯加工产量同比下降20.78%至572万件套[44] - 轴承售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6.60%至218万件套[44] - 同步器行星排售后市场产量同比增长45.45%至32万件套[44] - 轴承产能726万件套,实际产量434万件套,产能利用率约59.8%[47] - 同步器行星排销量201万件套,实现销售收入约9259.8万元[47] - 毛坯加工销量192万件套,产生销售收入约8812.5万元[47] - 汽车行业轴承销售量同比下降13.43%至8327万件套[72] - 电子行业软性线路板销售量同比下降23.41%至7519万件[72] - 公司为比亚迪、理想、蔚来等新能源车企提供轻量化零部件[48][49] - 公司配套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轮毂轴承及减速机轴承项目[57] - 世一基地为智能汽车激光雷达、摄像头模组及智能座舱显示研发车载线路板产品[57] - 电子业务板块2023年将扩张,聚焦高端FPCB产品及车载CCS等领域[111] 各地区表现 - 内销收入为13.38亿元,同比下降7.23%[67] - 外销收入为1.50亿元,同比下降16.75%[67] 产能和利用率 - 轴承产品设计产能为12,000万件/年,产能利用率为73.52%[41] - 同步器行星排设计产能为1,500万件/年,产能利用率为84%[43] - 线路板设计产能为17,000㎡/月,产能利用率为33%[43] - 在建轴承产能合计1,133万件/年[41] - 在建同步器行星排产能86万件/年[43] - 在建线路板产能3,608㎡/月[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预计2023-2025年新能源重点配套项目将逐步实现销售收益[57] - 公司计划2023年聚焦国产化替代与新能源市场,扩大国际业务[109] - 公司将推进降本增效措施,优化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111] - 公司面临汽车行业波动风险,可能影响产品销量和价格[111] - 天海同步受传统燃油车产销下滑影响,威海世一受消费电子市场下行影响[107] - 2023年车企降价竞争加剧,成本压力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公司采取降本措施应对[112] - 公司主要直接材料为钢材和钢制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控制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12] - 公司通过仿真设计、轻量化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112] - 中高端轴承产品利润率较高,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盈利能力下降[113] - 国际轴承、齿轮和变速箱市场竞争国内化趋势加剧[113] - 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并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113] - 新产品研发存在产业化及市场接受度不确定性,影响盈利能力[11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2年27.6%上升至2023年35%以上[108] 研发和技术进展 - 2022年新增专利38项(光洋基地26项、天海基地11项、世一基地1项)[54] - 截至2022年底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341项、外观专利6项[54] - 试验中心拥有大型仪器设备90余台,其中进口高精度设备近30台,轴承试验设备60余台[52] - 世一基地掌握10层一次性叠层技术及500mm宽幅大尺寸软硬结合板制造技术[54][55] - 冲压角接触球轴承项目已实施并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82] - 自动变速器球轴承NVH技术研究项目已实施完成[82] - 新能源汽车高速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模拟制造技术项目已实施完成[82] - 高性能涂层对轴承寿命影响研究项目已实施完成[82] -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减速箱高速冲压外圈圆柱滚子轴承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已实施完成[82] - 新能源汽车行驶系统用轮毂轴承单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已实施并进入小批量生产[82] -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传动支撑端防电蚀球轴承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已实施完成[82] - 滚动轴承摩擦润滑及轴向承载能力分析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中 计算结果与试验误差小于10%[82] - DA6AT研发项目中离合器毂已量产 行星架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83] - NST传动半轴新产品技术研发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83]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414人,同比增长6.43%[84] 项目量产和SOP计划 - DQ200 LC9项目已于2023年2月启动量产并稳定批量供货[58] - DQ200-LC9.5项目预计2023年11月进入SOP[58] - DQ200 EU项目预计2024年5月进入SOP[58] - MagotanB9项目预计2024年2月进入SOP[58] - Entry NB项目预计2023年3月底进入SOP[58] - NMS B9项目预计2024年7月进入SOP[58] - VW313/2项目预计2025年6月进入SOP[58] - HAD项目预计2023年4月进入SOP[59] - 新增项目1预计2023年11月进入SOP[59] - X项目1计划2023年3月开始批量供货[59] 子公司表现 - 天津天海同步科技2022年营业收入为6.7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5,302.75万元人民币[106] - 威海世一电子2022年营业收入为5,893.23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16,958.36万元人民币[107] - 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注册资本为1.08亿元人民币,总资产9.7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4.39亿元人民币[105] - 威海世一电子注册资本为9.9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4.1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8,064.99万元人民币[107] - 公司合并范围减少威海高亚泰电子有限公司[76] 现金流和资产结构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0,852,967.94元,同比上升18.01%[8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7,139,429.99元,同比增长88.63%[86] - 总资产为27.1295亿元,同比增长1.8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4748亿元,同比下降12.89%[21] -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13.1729亿元[21] - 存货增至405,945,144.96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84个百分点[90] - 固定资产增至1,089,858,173.85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6.78个百分点[90] - 短期借款增至528,020,672.81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22个百分点[90] - 资产减值损失达-35,993,936.48元,占利润总额13.48%[89]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各季度分别为-464.6万元、-2121.7万元、312.98万元和-11573.2万元[25]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总额占比32.93%达4.9亿元[7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占比15.99%达2.46亿元[78] 销售模式 -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服务OEM客户,通过成本加合理利润方式定价[45] - 汽车后市场采取直营与经销并举模式,并依托电商平台拓展[46] 品牌和知识产权 - 拥有"NRB"和"天鸿"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分别应用于轴承和同步器产品[51] 研发中心 - 常州研发中心拥有技术人员170余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试验中心2022年完成检验试验任务超5000次[52] - 天津研发中心拥有技术人员120余人,曾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等科技项目并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2][53] 行业数据 - 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33]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33] - 中国轴承行业2022年营业收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9.7%;轴承产量259亿套,同比增长11.2%[33] - 2022年中国轴承出口量79.02万吨,同比增长1.2%;出口金额53.63亿美元,同比增长4.3%[33] 非经常性损益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1233.7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305.8万元[27][28] 季度业绩 - 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55亿元、2.82亿元、4.13亿元和4.38亿元[25] - 2022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亏损:第一季度亏损5134.9万元、第二季度亏损3237.7万元、第三季度亏损6073.6万元、第四季度亏损8974.6万元[25]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35082.4万元[97] - 累计使用募集资金34623.92万元,占总额的98.7%[97][99]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906.06万元,包含利息净收入1447.58万元[97] - 汽车精密轴承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1104.96万元,投资进度101.58%[99] - 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518.96万元,投资进度78.76%[99] - 汽车精密轴承建设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213.51万元,未达预期[99] - 募集资金节余1632.87万元已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1] - 公司于2014年使用募集资金8237.25万元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100] - 募集资金存放专户余额将用于支付设备款及质保金[101] - 报告期内未发生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102] 公司荣誉和认证 - 光洋基地获评江苏省工业物联网示范工程"五星级上云企业"及智能车间认定[54] 投资者关系 - 2022年5月18日通过全景网召开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讨论2021年度业绩及经营情况[114] - 2022年9月1日举行电话会议,与机构讨论业务布局、产品毛利率及2022半年度业绩[114] - 2022年9月2日电话会议讨论公司业绩、业务竞争格局及在手订单情况[114]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5.76%[128]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5.75%[129]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4.77%[129]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 - 董事李树华减持股份400,000股,期末持股降至3,400,000股[130] - 董事程上楠减持股份2,324,300股,期末持股降至43,519,918股[130] - 董事兼总经理吴朝阳减持股份450,000股,期末持股降至2,100,000股[130] - 董事郑伟强减持股份325,000股,期末持股降至1,575,000股[130] - 财务总监郑伟强持有公司股份1,900,000股,其中减持325,000股,剩余1,575,000股[131] - 副总经理张建钢持有公司股份1,700,000股,其中减持399,000股,剩余1,301,000股[131] - 副总经理沈亚军持有公司股份1,550,000股,其中减持375,000股,剩余1,175,000股[131] - 副总经理翁钧持有公司股份2,303,000股,其中减持332,600股,剩余1,970,400股[131] - 副总经理黄兴华持有公司股份950,000股,其中减持197,500股,剩余752,500股[13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114,041,436股,期间减持8,177,700股,剩余105,863,736股[132] 股权激励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授予第一个限售期解除限售[124] - 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解除限售58人,解锁927.5万股[174] - 限制性股票预留授予解除限售35人,解锁230万股[174] - 董事长李树华持有限制性股票380万股,其中190万股已解锁[177] - 总经理吴朝阳持有限制性股票255万股,其中127.5万股已解锁[177] - 财务总监郑伟强持有限制性股票190万股,其中95万股已解锁[177]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统一为3.23元/股[177] - 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度业绩考核未达标[177] 公司治理和人员结构 - 王科佾于2022年05月09日被补选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132] - 公司董事长李树华为会计学博士,金融与法学博士后,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3] - 名誉董事长程上楠为高中学历,高级经济师,江苏省轴承工业协会副理事长[134] - 程上楠自1987年创办常州滚针轴承厂,从业超过30年[134] - 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朝阳自1994年9月至今在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35] - 财务总监郑伟强曾于2006至2009年在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任审计师及高级审计师[136]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天津天海同步科技、威海世一电子等5家实体[135][137] - 独立董事顾伟国曾于2007至2019年在中国银河证券任总裁及执委会主任[140] - 独立董事牛辉现任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秘书长及3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42] - 监事会主席王开放2019年3月至今任职于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44] - 监事文芳2018年至今在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任研究总监[145] - 监事蒋爱辉1995年2月进入公司历任装备部部长等职[145] - 董事王懋现任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138] - 董事王科佾2020年10月至今担任天津天海同步集团投资中心副总经理[139]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吴朝阳自1994年9月起任职于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多项管理职务[146] - 财务总监郑伟强曾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师及高级审计师(2006-2009年)[147] - 副总经理张建钢自1995年进入公司并历任装备部部长及总经理助理等职务[148] - 副总经理翁钧曾于2008年进入天津天海精密锻造股份有限公司并现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149] - 副总经理沈亚军自2016年进入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并于2021年11月起兼任子公司总经理[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