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59.31亿元,同比增长17.19%[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5亿元,同比增长92.28%[2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35亿元,同比增长97.78%[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1亿元,同比下降12.06%[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1.21元/股,同比增长94.22%[28] - 总资产为121.25亿元,同比增长18.67%[28]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6.91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33]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2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33] - 政府补助为8687.44万元,同比增长41.12%[34] - 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7732.46万元[34] - 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9.31亿元,同比增长17.19%[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增长92.28%[75] - 薄膜制造业毛利率32.79%,同比增长10.43个百分点[91] - 光学材料毛利率35.07%,同比增长11.63个百分点[91] - 新能源材料毛利率34.93%,同比增长10.69个百分点[91] - 光伏材料膜销售量11.06万吨,同比增长48.99%[92] - 光学材料膜库存量4843.93吨,同比增长224.90%[92]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4.44%至29,129,400.64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104]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56.07%至173,068,516.27元,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增加[104]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7.58%至14,136,213.09元,主要因汇兑损失减少[104]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70%至266,889,660.90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加大[104]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159人增加至2021年353人,同比增长122.01%[109] - 研发人员占比从2020年9.99%提升至2021年17.04%,增加7.05个百分点[109]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0年1.57亿元增至2021年2.67亿元,同比增长69.70%[11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0年3.11%提升至2021年4.50%,增加1.39个百分点[1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1亿元,同比减少12.06%[11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9亿元,同比改善11.51%[11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3.29亿元,同比激增513.66%[1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4亿元,同比减少54.91%[113] - 货币资金增加至15.9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19%,较年初增长0.64%[117] - 存货增长至15.62亿元,占比12.88%,因原料储备增加导致比重上升1.34%[117] - 在建工程增至12.58亿元,占比10.38%,因二亿平米项目投建导致比重增长1.95%[11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年初4.65亿元降至零,占比减少4.55%[117] - 应收票据增至5.79亿元,占比4.78%,因未终止确认票据增加导致比重上升1.89%[117] - 其他应付款增至5.71亿元,占比4.71%,因工程设备款增加导致比重上升1.79%[120] - 其他流动负债增至4.92亿元,占比4.06%,因未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增加导致比重上升2.00%[12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7732万元,期末余额5.24亿元[12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光学膜基膜领域具备开发及量产能力 复合膜使客户安装成本下降30-40% 相关专利达12项[45] - 背光模组用聚酯薄膜基膜需求量超10亿平米 偏光片保护离型膜市场规模约10亿元 合计市场容量约100亿元[44] - 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150亿元 年增15-20% 其他离型膜市场约70亿元 合计约220亿元[47] - 窗膜市场规模约20亿元 车膜市场容量约50亿元 年增20% 合计约70亿元[47] - 光学膜总市场规模约300-400亿元 公司光学材料营收21.47亿元 同比增长34%[47] - 光伏背板膜市场需求增长 公司新能源材料销售收入12.48亿元 同比增长77% 市占率达30%[49] - 可变信息材料收入3.85亿元 同比增长62% 市场占有率超50%[50] - PETG热收缩膜市场需求约50亿元 年需求增幅超30% 公司目标市占率超30%[53] - 聚酯功能膜市场规模约240亿元 公司该业务收入18.20亿元[54] - 公司五大板块产品总市场容量近千亿元 各板块市占率均居行业前列[54] - 新材料业务毛利贡献占比超过75%[65] - 聚酯薄膜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66] - 光学材料板块复合膜片月产量超百万片[67] - 公司拥有6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产品[66] - 五大新材料业务板块包括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窗膜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56][59] - 终端用户数量超过5000家[66] - 光学基材生产线实现量产打破国外垄断[68] - 公司拥有全套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开发/挤出拉伸/精密涂布/磁控溅射等[69] - 产品应用覆盖液晶显示/太阳能电池/汽车贴膜/智能建筑等多元领域[56][59] - 通过规模化制造降低生产成本保持行业领先制造能力[67] - 光学材料板块销售收入21.46亿元,占比36.19%,同比增长33.68%[80] - 新能源材料板块销售收入12.48亿元,占比21.04%,同比增长76.5%[80] - 可变信息材料板块毛利率高达45.41%[80] - 光学材料收入21.47亿元,同比增长33.68%,占营业收入比重36.19%[88] - 新能源材料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76.50%,占营业收入比重21.04%[88] - 可变信息材料膜成本总额为210,291,636.51元,其中原材料占比最高达82.48%[99] - 热缩材料膜成本总额为213,807,570.67元,其中原材料占比81.59%[99] - 聚酯功能膜成本总额为1,339,610,706.06元,其中原材料占比81.02%[99] - 磁控车窗隔热防爆膜研发取得突破,隔紫外率达99%以上,节能率达27.8%[109] - 低密度PETG收缩膜研发完成,横向热收缩率≥70%[109] 各地区表现 - 国内收入51.10亿元,同比增长24.40%,占营业收入比重86.16%[88] - 国外收入8.21亿元,同比下降13.90%,占营业收入比重13.84%[88] - 外贸出口年销售8.2亿元,电商平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80] 成本和费用 - 可变信息材料膜成本总额为210,291,636.51元,其中原材料占比最高达82.48%[99] - 热缩材料膜成本总额为213,807,570.67元,其中原材料占比81.59%[99] - 聚酯功能膜成本总额为1,339,610,706.06元,其中原材料占比81.02%[9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2,472,280,451.06元,占年度采购总额74.99%[103] - 供应商一采购额占比最高达47.40%,金额为1,562,565,359.03元[103]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4.44%至29,129,400.64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104]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56.07%至173,068,516.27元,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增加[104]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7.58%至14,136,213.09元,主要因汇兑损失减少[104]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70%至266,889,660.90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加大[10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推进二期高功能膜项目和年产10亿平米精密涂布项目建设[149] - 公司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并聚焦五大板块快速发展[148] -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149][158] - 公司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成本管控提升产线效能[152] - 公司加速建设双星长三角百万吨新材料产业基地[148]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涉及MEG和PTA[157] - 公司推进节能降耗和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53] - 公司通过扩大外贸市场寻求新增长优势[152] - 公司存在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降的风险[157] - 公司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项目预期收益[157] - 公司严格执行标杆采购以优化库存,增加采购次数减少单次采购数量,目标提高存货周转率并提升盈利能力[159] - 石油市场不稳定及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可能降低公司毛利率并影响盈利能力[159] - 公司产能利用率达93%,产品良率超过95%[74] - 各类能耗单位同比下降5%[74] - 已建成分布式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56MW,2022年新增发电量6000万度,减少碳排放4.6万吨[78]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156,278,085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5]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5]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均为宿迁市彩塑工业园区井头街1号[22]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258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审计机构为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 - 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培服[22] - 公司董事会秘书吴迪,联系方式0527-84252088[23]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董事会秘书办公室[24] - 公司电子信箱002585@shuangxingcaisu.com[22] - 公司网址http://www.shuangxingcaisu.com[22] - 前五名客户销售总额为1,412,226,863.81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3.81%[100] - 全年科技研发投入超过2.6亿元,同比增加70%[74] - 2017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使用18.67亿元,累计使用181.96亿元[127] - 2014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变更用途1.8亿元,占总额13.16%[127] - 年产3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累计投入66,192万元,投资进度100.04%,实现效益15,998.67万元[133] - 年产10000万平方米光学膜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118,793.94万元,累计投入120,298.03万元,投资进度101.27%[133] - 年产20000万平方米光学膜项目本报告期投入18,668.88万元,累计投入181,960.28万元,投资进度92.48%[133] - 年产5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累计投入64,870.55万元,投资进度98.57%,实现效益22,612.06万元[133] - 年产12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及18万吨功能性膜级切片项目累计投入144,936.6万元,投资进度104.51%,实现效益34,769.75万元[133] - 超募资金总额204,497.97万元,累计支付209,807.15万元,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及聚酯薄膜项目[136] - 2017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二亿平米的光学膜项目"未达预期效益,因仅部分产线投产[136] - 公司2011年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315,102,774.23元[136] - 2014年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140,652,078.81元[136] - 2017年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234,265,776.92元[136] - 使用2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从2012年2月24日至2012年8月23日[140] - 使用2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从2012年8月28日至2013年2月27日[140] - 使用3720万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从2014年3月26日至2014年12月26日[140] - 使用不超过4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从2019年6月5日至2020年6月4日[140] - 首次发行募集资金项目结余资金173,046.34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40] - 2014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项目结余资金18,441,909.46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40] - 使用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南京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2021年12月27日到期[140] - 使用4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建设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2021年6月30日到期[140] - 变更募集资金18,000万元用于收购江西科为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143] - 江西科为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效益86.8万元[143] - 报告期内公司共接待33次机构调研活动[160] - 2021年1月13日接待国信证券、信达证券等8家机构实地调研,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3] - 2021年1月14日接待安信证券等2家机构实地调研,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3] - 2021年3月31日通过电话沟通接待中信建投证券等20家机构,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3] - 2021年4月7日接待西部证券等3家机构实地调研,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3] - 2021年4月22日通过电话沟通接待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机构,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3] - 2021年4月23日接待中信证券、重阳投资等16家机构实地调研,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5] - 公司2021年4月28日与高瓴资本等机构进行电话沟通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69] - 公司2021年5月27日与天弘基金等多家机构进行电话沟通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70] - 公司2021年6月7日与信达证券等机构进行电话沟通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71] - 公司2021年6月10日与国联证券等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74] - 公司2021年7月6日与中信证券等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74] -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170] -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173] -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17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1-008[16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1-011[174] - 公司2021年8月10日至9月10日期间在宿迁通过电话沟通和实地调研方式与多家投资机构进行了多次投资者关系活动[177][183][186][188] - 参与活动的机构包括中信建投证券、颐和久富投资、淳厚基金、拾贝投资、安信基金、中欧基金、信达证券、南方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管理公司[177][183] - 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等主题展开[177][183][186][188] - 2021年8月10日进行电话沟通活动编号2021-013[177] - 2021年8月11日进行电话沟通活动编号2021-014[183] - 2021年8月12日进行实地调研活动编号2021-015[183] - 2021年8月26日进行实地调研活动编号未明确但属于投资者关系记录[183] - 2021年8月31日进行实地调研活动编号2021-017[186] - 2021年9月8日进行实地调研活动编号2021-018[186] - 2021年9月10日进行实地调研活动编号未明确但属于投资者关系记录[188] - 公司于2021年9月14日与信达证券、中邮基金、中银基金等多家机构进行电话沟通,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89] - 公司于2021年11月12日接待兴业基金、石锋资产、金松资本等机构实地调研,交流生产经营情况[192] - 公司于2021年12月2日与淳厚基金、海宁拾贝投资、财通证券等机构进行电话沟通,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92] - 公司于2021年12月2日与高盛(亚洲)、弘盛资本、D1 Capital Partners等国际投资机构进行电话沟通[198]
双星新材(00258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