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2%[1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6.46亿元同比增长10.42%[41] - 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26.456亿元,同比增长10.42%[6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2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21.22%[4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56%[18] -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同比下降21.43%[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6%同比下降1.10个百分点[18]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9亿元,第二季度增长27.8%至6.25亿元,第三季度增长14.6%至7.17亿元,第四季度增长13.7%至8.15亿元[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为2396万元,第二季度增长10.9%至2657万元,第三季度大幅增长84.5%至4903万元,第四季度为4626万元[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3.18亿元,同比下降11.08%,研发费率12.02%[53] - 研发费用支出3.18亿元,同比下降11.08%[71] - 期间费用同比降低10.71%[58] - 研发投入金额降至3.23亿元同比下降12.64%[75]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1788万元同比增长27.22%[75] - 软件及服务营业成本1.16亿元,同比增长65.68%[68] - 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在战略新兴行业同比增长60.98%[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打印扫描产品业务实现收入7.61亿元同比下降1%[42] - CIS产品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11.26%[43] - 智能自助终端业务收入8.21亿元,同比增长56.31%[44] - 自助售货类产品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103.38%[45] - 智慧金融场景解决方案收入4.04亿元,同比下降38.47%[46] - 智能物流场景解决方案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43.94%[48] - 智能自助设备收入10.177亿元,同比增长25.01%,占营收38.46%[63] - 自动化装备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43.94%,占营收15.99%[63] - 软件及服务收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46.48%,占营收5.61%[63] - 关键基础零部件收入4.005亿元,同比下降16.12%,占营收15.14%[63] - 智能自助设备营业收入101.77亿元,同比增长25.01%,营业成本81.97亿元,同比增长41.64%,毛利率19.46%[65] - 自动化装备营业收入42.30亿元,同比增长43.94%,营业成本31.71亿元,同比增长51.53%,毛利率25.03%[65] - 智能设备/装备行业销售量238.28万台,同比下降0.84%,库存量42.93万台,同比下降9.94%[66] 各地区表现 - 海外打印扫描产品市场实现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11.90%[42] - 海外市场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539.45%[44] - 智能快递柜海外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5.44倍[44] - 海外金融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99%[46] - 国外市场收入6.425亿元,同比增长31.93%,占营收24.29%[63] - 国外市场营业收入64.25亿元,同比增长31.93%,营业成本39.55亿元,同比增长47.80%,毛利率38.45%[6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2年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聚焦打印扫描、金融、自动化产品线的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升级[125] - 公司2022年将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改善盈利能力,提高资产运营和组织运行效率,改善现金流[126] - 公司推进生产自动化改造和工艺优化,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127] - 公司着重改善物流自动化业务生产和工程实施的短板,提高交付能力[127] - 公司密切跟进供应市场变化,调整采购策略应对供应链风险,加大供应商开发和管理力度[127] - 公司开展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专项管理优化,改善经营性现金流[127] - 公司未来资金需求将持续增加,主要由于持续的研发投入、生产能力扩充及相关项目开展[129]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包括钢材、触控屏、塑料原料、芯片等价格高位,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紧张[132] - 公司产品出口销售区域主要为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进口采购区域主要为美国日本等,采用美元欧元等外币结算[135] - 公司因股权收购形成商誉的资产组,如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将计提商誉减值[136]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8.18%[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为-1.37亿元,第二季度转正为1271万元,第三季度为-4093万元,第四季度为1907万元[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46亿元同比下滑188.18%[77][7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为正数2059万元同比增长104.38%[77][7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6.62亿元同比增长135.61%[77] - 存货金额增至9.9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36个百分点[81] - 投资收益达1.46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81.06%[79] - 应收账款增至9.4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66%[81]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至6.58亿元(占比10.23%),同比增长4.75个百分点[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000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54万元[84] - 衍生金融负债期末余额为92.23万元[84]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67.12万元,较期初下降0.03个百分点[82] - 使用权资产下降至672.15万元(占比0.10%),减少0.06个百分点[82] - 合同负债小幅增长至6789.37万元(占比1.06%)[82] - 长期借款下降至5706.94万元(占比0.89%),减少0.12个百分点[82] - 租赁负债减少至431.81万元(占比0.07%)[82] - 本期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6400万元,出售5515.31万元[84] - 公司2021年衍生品投资报告期实际损益总额为-45.73万元人民币[93]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衍生品投资[93] - 报告期内已交割远期外汇合约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0.54万元人民币[93] - 报告期内已交割远期外汇合约确认投资收益5.96万元人民币[93] - 尚未交割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为-92.23万元人民币[93] - 2019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85,978.80万元人民币[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期使用募集资金17,453.15万元人民币[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4,747.48万元人民币[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募集资金31,231.32万元人民币[96] - 募集资金无变更用途情况,变更比例为0.00%[96] - 自助智能零售终端设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为66.78%,本报告期投入金额为17,453.15万元,累计投入54,747.48万元[98]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为100.00%,投入金额为4,000万元[98] - 自助智能零售终端设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4,419.69万元[98]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总额为1.96亿元[98] 非经常性损益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1899万元,较2020年的2130万元下降10.9%,较2019年的7948万元大幅下降76.1%[24] - 2021年政府补助收益2066万元,较2020年的2301万元下降10.2%,较2019年的3147万元下降34.3%[23] - 2021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收益136.7万元,较2020年的250.6万元下降45.5%[23] - 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1.7万元,而2019年收益22.3万元[24] - 2021年其他营业外收入83.4万元,较2020年的9.0万元增长826%,较2019年的17.7万元增长370%[24]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变更为无控股股东[17] - 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149] - 公司第一大股东北洋集团持有92,738,540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13.93%[149] - 公司2021年共召开股东大会3次[145] - 2020年度股东大会股东出席比例46.03%[152]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出席比例44.34%[152]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出席比例44.83%[152] - 公司2021年共召开董事会会议9次[146]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4名[146] - 公司监事会由7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3名[146] - 公司2021年共召开监事会会议8次[146] - 公司董事会设立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四个专业委员会[146]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中国证监会及深交所规范性文件要求[145][148]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挂钩[147] - 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147] - 公司实现与相关利益者权益的协调平衡[147] - 公司资产独立,拥有完整法人资产和生产经营所需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150] - 公司财务独立,设有独立财务部门和核算体系[150] - 公司业务独立,与股东无同业竞争关系[149] - 公司机构独立,与股东无混合经营或交叉办公情形[150] - 董事丛强滋、宋森、荣波现场出席全部9次董事会会议[174] - 董事陈福旭、曲国霞、姜爱丽以通讯方式参加7次董事会会议[174] - 董事曲斌委托出席1次董事会会议[174] - 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放弃参股子公司增资扩股优先认购权[178] - 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事项[178] - 战略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178] - 审计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议2020年业绩快报及年度报告等事项[178] - 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178] - 审计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2021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178]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占合并财务报表比例100%[196]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营业收入占合并财务报表比例100%[196]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数量0个[196]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数量0个[196]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数量0个[198]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数量0个[198] - 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以营业收入2%以上认定为重大缺陷[196] - 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以资产总额1%以上认定为重大缺陷[196] 管理层和关键人员 - 董事长丛强滋持有公司股份24,619,400股[153] - 董事兼总经理宋森持有公司股份2,780,600股[154] - 董事兼财务总监荣波持有公司股份20,000股[154] - 监事会主席张永胜持有公司股份494,208股[154] - 监事袁勇持有公司股份720,500股[155] - 监事丛培诚持有公司股份368,200股[155] - 副总经理姜天信持有公司股份1,498,500股[155] - 副总经理孙建宇持有公司股份20,000股[155] - 副总经理秦飞持有公司股份20,000股[155] - 副总经理陈大相持有公司股份20,000股[155] - 总工程师王春涛持有公司股份228,000股[155] - 公司2021年存在董事及高管变动包括副董事长陈福旭离任[156] - 副总经理徐志刚于2021年1月13日解聘[156] - 2021年5月6日独立董事宋文山与李军任期满离任[156] - 2021年5月6日监事会主席邱林与监事徐晓东任期满离任[156] - 张永胜2021年5月6日职务变更为副总经理[156] - 刘丙庆2021年5月7日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56] - 季振洲与钱苏昕2021年5月7日被选举为独立董事[156] - 张永胜2021年5月7日被选举为监事会主席[156] - 公司董事长丛强滋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57] - 公司高管团队年龄结构以1970年代出生为主,其中姜天信、荣波、孙建宇、秦飞、陈大相等5位高管均出生于1975年[164][165] - 技术研发团队资历深厚,袁勇(1964年生)任首席技术专家,王春涛(1973年生)任总工程师,均具备工程硕士学历及高级工程师职称[163][165] - 管理层普遍具备技术背景,10名高管中8位有工程师职称,6位拥有工程硕士或EMBA学位[163][164][165] - 股东单位任职人员中,威海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党委书记曲斌、财务部经理刘俊娣均在该单位领取报酬[165] - 独立董事曲国霞在4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在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担任教授[166] - 子公司布局广泛,涉及华菱光电、荣鑫科技、正棋机器人等9家关联企业,高管交叉任职现象显著[165][166] - 国际业务存在管理架构,丛强滋担任新北洋欧洲有限公司董事,陈大相曾任北美办事处总经理[165] - 研发体系分级明确,设立技术开发部副部长、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等多级技术管理岗位[163][164][165] - 监事会成员袁勇、丛培诚均在2002年12月入职,具备20年以上司龄[163] - 高管团队存在内部晋升路径,孙建宇从研究室副主任逐步晋升至副总经理,经历6个岗位变动[16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570.9万元[170] - 董事长丛强滋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1.72万元[169][170] - 董事兼总经理宋森获得税前报酬47.64万元[170] - 董事兼副总经理荣波获得税前报酬35.64万元[170] - 独立董事曲国霞和姜爱丽各获得税前报酬10万元[170] - 独立董事季振洲和钱苏昕各获得税前报酬6.67万元[170] - 监事会主席张永胜获得税前报酬40.26万元[170] - 监事袁勇获得税前报酬49.16万元[170] - 副总经理刘丙庆获得税前报酬56.68万元[170] - 总工程师王春涛获得税前报酬35.82万元[170] 研发和创新能力 - 研发人员1,257人占员工总数比例接近30%[36] - 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达到10%以上[36] -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993项其中发明专利521项[36] -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年产能超过500万支[37] - 专用打印扫描等智能整机终端产品年产能超过120万台[37] - 自助终端产品智能化生产工厂年生产能力达30万台[37] -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至1257人同比下降16.37%[74]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减少28.14%至424人[75] 子公司表现 - 新北洋欧洲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53亿元,净利润为28.85万元[102] -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9.36亿元,净亏损为1,388.94万元[102] - 威海新北洋荣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3.38亿元,净亏损为2,067.99万元[102] -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2.53亿元,净利润为8,513.47万元[102] - 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5.90亿元,净利润为1.25亿元[103] - 山东通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7.98亿元,净利润为3.57亿元[103] 市场和行业趋势 - 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1083亿件,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2年将达到1225亿件[30] - 2021年国内自动售货机市场规模约64万台,保持稳步增长[30] - 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30%[111] - 保守估计2022年快递业务量将达1225亿件[112] - 2021年国内自动售货机市场规模约64万台[113] - 智能取餐柜预计市场规模超10万台[113] - 大型银行90%以上非现金业务通过自助设备办理[110] - 物流自动化装备需求增长受人口红利消失推动[112] - 现金处理设备市场稳步增长因TCR/UCR方案普及[110] - 数字货币试点推动相关技术储备需求[110] - 条码打印机中高端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107] - 金融行业维保服务通常免费提供3-5年[109] - 电商物流行业面单打印需求平稳增长 互联网教育
新北洋(002376)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