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2%[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33%[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80%[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元/股,同比增长40.35%[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64%,同比上升3.21个百分点[26] - 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14.54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二季度最高达3.98亿元人民币[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贡献最高达1.09亿元人民币[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3亿元人民币[30] - 公司营业总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27.30%[39] - 营业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2.74%[39] - 利润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42.90%[3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41.33%[3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36.80%[3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2%至14.54亿元[57] - 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14.75亿元,同比增长27.30%[113] - 2021年营业总收入略低于预计15亿元目标[11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87%至1.75亿元[5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98%至1.765亿元[7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36%至5.96亿元[73] - B2B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1.26%至2.072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7.67%[65] - 保险业务成本同比下降54.51%至849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36%[65][68] - 商品贸易成本同比增长37.99%至9616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6.77%[65] - 商业服务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35.27%至4357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2.13%[65] - 中国制造网业务成本达1.992亿元,同比增长23.04%,占营业成本55.45%[68] - 跨境业务成本同比大幅增长62.55%至1.395亿元,占营业成本38.84%[6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中国制造网业务收入109,110.72万元,同比增长32.39%[43] - 中国制造网国际站会员数21,772位,较2020年末增加1,388位[43] - B2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68%至11.19亿元,占总收入76.94%[59][62] - 中国制造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39%至10.91亿元,毛利率81.74%[61][62] - 跨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19%至1.78亿元,毛利率21.73%[61][63] - 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64%至1.57亿元,毛利率94.57%[61][62] - 直销模式收入同比增长27.34%至14.20亿元,占比97.68%[61][63] - 新一站保险业务已实现财产险和人身险全产品线覆盖[118]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39.73%至7.58亿元,占比52.15%[61][63] - 公司在美国洛杉矶设有海外仓[115] - 境外资产中InQbrands Inc.规模为110,926,382.28元,占净资产5.36%,亏损17,871,855.58元[83]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5%[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6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大幅回升至3.09亿元人民币[3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35%至5.16亿元[5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48.46%至-4.30亿元[5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148.46%至-4.30亿元[77][7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143.15%至-7704.14万元[7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激增587.83%至1025.56万元[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的情况被明确否认[27] - 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122] - 美国货币超发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122] - 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汇率波动与贸易风险[122] - 全球海运价格上涨和港口拥堵影响贸易时效[122] - 公司跨境业务运营超过20年面临多国政策文化融合挑战[123] - 在线交易平台与传统信息平台存在产品交付和物流体系差异[123] - 公司上线交易平台涉及跨境支付和小额信贷等金融领域[124] - 在线交易面临拒付申诉失败和跨境资金流转风险[124] - "50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已培养近百名业务骨干[192] 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1320.53万元人民币[3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3471.18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处置润和软件股票所致[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9,021,522.43元[86]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95,683,305.68元[86] - 投资收益达2858.59万元,占利润总额10.42%[81] - 润和软件(300339)投资实现收益26,490,584.12元,期末账面价值清零[90] - 慧择(HUIZ)投资期末账面价值71,082,255.38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83,494,905.31元[90]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118,484.07万元,其中超募资金87,247.07万元[95] - 截至2021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35,924.43万元[95]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为14,450.40万元,占比7.66%[95] - 中国制造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项目投资进度66.39%,累计投入9,184.72万元[97] - 中国制造网客户服务支持中心项目投资进度56.52%,累计投入12,646.2万元[97] - 焦点科技研究中心项目投资进度92.57%,累计投入24,244.24万元[97] - 新一站保险代理公司投资10,000万元,实现收益-1,018.32万元[98] - 南京市焦点互联网科技小贷公司投资49,862.77万元,实现收益1,917.49万元[98]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累计投入89,706.69万元[98] - 募投项目因焦点科技大厦建设延迟,至2020年9月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8] - 公司终止中国制造网销售渠道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9075.82万元人民币全部投入焦点科技大厦建设[100] - 公司授权使用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03] - 中国制造网销售渠道项目总投资规模为9218.4万元[105] - 项目剩余募集资金9075.82万元全部转入焦点科技大厦建设[107] - 变更后中国制造网销售渠道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为142.58万元[110] - 截至期末该项目实际累计投入金额为142.58万元[110] 对外投资 - 报告期投资额21,056,820.00元,同比下降36.82%[88] - 对上海孚盟软件有限公司投资12,700,000元,持股12.70%,报告期亏损111,735.53元[88] - 新一站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达1.15亿元人民币 公司持股比例86.96%[100] - 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折合1.94亿元人民币)于美国子公司InQbrands Inc 含汇兑损益差异142.65万元人民币[100] - 公司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焦点互联网科技小贷公司 持股比例75%[100] - 公司投资576.5万美元(折合3670.11万元人民币)于DOBA Inc 含汇兑损益差异-9.41万元人民币[100] - 公司出资1.8亿元人民币参与设立新一站在线财产保险公司 持股比例18%[103]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对焦点小贷增资3亿元人民币[103]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4862.77万元人民币收购焦点小贷少数股东股权[103] - 公司对焦点小贷减资3亿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从5亿元降至2亿元[10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境内外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28][29]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2次股东大会和8次董事会会议[134][136] - 公司监事会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含1名职工代表监事[138]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2.65%[146]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6.69%[146] - 董事长沈锦华持股从155,715,158股减持至150,247,358股,减少5,467,800股[149] - 董事迟梦洁通过股权激励自主行权增加持股75,000股至75,000股[149] - 董事李磊持有股票期权90,000股[149] - 董事谢志超持有股票期权84,000股[149] - 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指定《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为披露渠道[140] - 公司建立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机制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机制[140] - 公司资产独立完整,不存在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现象[141][143] - 公司财务独立设立专门部门,拥有独立银行账户和纳税资格[145] - 高级副总裁成俊杰股权激励自主行权持有80,000股[150] - 财务总监顾军股权激励自主行权持有70,000股[150] - 监事黄良发持有4,480,000股公司股份[150] - 监事李丽洁持有104,522股公司股份[150] - 监事王静宁持有181,672股公司股份[150]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合计155,143,172股[153] - 报告期内股权激励行权总数达5,467,800股[153] - 2021年8月13日徐波被聘任为高级副总裁[153] - 报告期内不存在董事、监事离任或高级管理人员解聘情况[153] - 公司总裁沈锦华同时担任董事长职务[15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733.07万元[171] - 独立董事年度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0万元(含税)[169] - 董事长兼总裁沈锦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0.59万元[170] - 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李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5.88万元[170] - 财务总监顾军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9.17万元[171] -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成俊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6.16万元[171] - 高级副总裁徐波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5.22万元[171] - 2021年公司共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179] - 所有董事均未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179] - 公司2021年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议案[174]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6次会议,审议各季度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评价[182][184]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激励对象名单[184] - 提名委员会审议通过高级管理人员聘任议案[184] 分红政策 - 公司以306,044,080股为基数,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00元(含税)[6]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244,835,264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99] - 2020年度现金分红152,750,000元,以总股本305,5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5元[193]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524,218,511.16元[199] - 2021年利润分配股本基数为306,044,080股[199] 人员与组织 - 公司员工总数2,363人,其中销售人员1,042人(44.1%),技术人员1,009人(42.7%)[187] - 母公司员工1,566人,主要子公司员工79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49人(6.3%)[187]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5.40%至648人,占比下降3.45个百分点至27.42%[76] - 公司通过租赁方式设立近30个分支机构[105]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1年全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为4.49万亿元,同比下降0.79%[117]
焦点科技(00231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