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全食品(00221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三全食品三全食品(SZ:002216)2022-04-18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69.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5%[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55%[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4%[3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05%[3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3元/股,同比下降16.09%[3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12%,同比下降8.27个百分点[33] - 总资产为65.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9%[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1%[3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694,343.99万元同比增长0.3%[56] - 公司经营净利润58,051.07万元同比增长1.8%[56]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8.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02%[38]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4%[38]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4%[54] - 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9.02%[54] - 公司总营业收入69.01亿元,同比微增0.10%[63] - 营业成本合计50.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0%[72] - 直接人工成本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6%[72] - 制造费用4.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8%[72] - 总生产量654,555.59吨,同比增长2.50%[72] - 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69.01亿元,同比增长0.10%[83] - 营业成本50.41亿元,同比增长4.23%[80] - 原材料成本37.31亿元,同比增长2.84%,占营业成本73.78%[85] - 制造费用4.90亿元,同比增长13.58%[85] - 销售量65.78万吨,同比微降0.38%[84]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9.78%至9.012亿元,费用率下降1.4%[92]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5.91%至1.968亿元,费用率下降0.5%[9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72%至5487.14万元[92]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下降18.72%至9626.9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39%[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4.05%至9.627亿元[9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16.51%至-5.68亿元[9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90.74%至-4.914亿元[97] - 货币资金为11.15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6.94%较年初下降0.41个百分点[101] - 应收账款为4.07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6.18%较年初上升1.07个百分点主要因新业务合同账期未到[101] - 存货为12.70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30%较年初下降0.61个百分点[101] - 长期股权投资为2.52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3.83%较年初上升2.26个百分点主要因购买股权[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9.05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5564.88万元[107] - 应付职工薪酬为1.48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26%较年初下降1.57个百分点主要因人员薪酬变动[104] - 固定资产为17.66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6.84%较年初下降1.10个百分点[104] - 合同负债为7.87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1.96%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10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餐饮市场营业收入117,107.11万元同比增长24.6%[56] - 零售及创新市场净利润50,774.06万元同比增长0.8%[56] - 餐饮市场净利润7,277.01万元同比增长9.5%[56] - 速冻食品行业近十年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50] - 煎炸点心类产品保持高速增长[49] - 电子商务及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快速增长[49] - 经销模式营业收入51.24亿元,同比增长4.94%[63] - 直营模式营业收入16.17亿元,同比下降15.78%[63] - 直营电商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76.15%[63] - 经销模式毛利率27.02%,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63] - 直营电商毛利率27.81%,同比下降3.89个百分点[63] - 公司总毛利率26.95%,同比下降2.90个百分点[63] - 速冻面米制品营业收入60.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9%[77] - 速冻调制食品营业收入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7%[77] - 餐饮市场营业收入11.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4%[77] - 冷藏及短保类产品营业收入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5%[77] - 直营电商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76.15%,增速显著[80] - 经销模式收入51.24亿元,同比增长4.94%,占收入73.80%[80] - 速冻调制食品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29.67%[80] - 餐饮市场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24.64%[80] - 公司餐饮业务一季度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98%[133] - 公司涮烤汇系列产品成为新供应品类[133] - 公司鲜食业务营业情况受关注[133][136] 各地区表现 - 北区收入25.80亿元,同比增长7.36%,占收入37.16%[80] 成本和费用 - 原材料采购金额30.62亿元,占采购总额71.15%[69] - 原材料成本37.31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成本比重73.78%[7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9.78%至9.012亿元,费用率下降1.4%[92]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5.91%至1.968亿元,费用率下降0.5%[9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72%至5487.14万元[92] - 公司销售费用率2020年后可能增加[133] 产能和供应链 - 实际产能654,555.59吨,设计产能769,371.00吨[73] - 公司2020年总产量未显著增加且产能利用率未达100%[133]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额为4.85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1.27%[89] -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肉类、面粉、糯米粉、蔬菜、芝麻、花生等农副产品,存在价格变动导致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127] - 公司通过加强材料库存管理、适时调整库存量、锁定采购订单及战略性储备等措施对冲原材料成本波动影响[127] - 公司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有具体措施[136] -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肉类面粉糯米粉蔬菜芝麻花生等农副产品[136] 渠道和客户 - 经销商总数5,638家,较上年增加16家[65] - 前五大经销商销售额合计1.35亿元,占总销售额1.94%[6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为6.72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9.69%[89] - 公司与河南7-11便利店有合作[133] - 公司电商业务发展情况受关注[133][136] 研发和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2.45%至151人,占比2.07%[94] - 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新品类、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126] - 公司围绕新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新渠道、新业态,市场效果良好[126] 投资和子公司 - 公司存在多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包括河南全惠、成都全益等[20] - 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0,606,917.83元,净利润8,229,804.87元[123] - 成都全益食品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7,654,765.51元,净利润102,175,665.41元[123] - 天津全津食品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8,845,462.80元,净利润24,950,768.04元[123] - 公司对锅圈供应链投资1.096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6.72%使用自有资金[109] - 公司新设天津山河仁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投资额39,600,000元,持股比例99.00%[112] - 公司新设天津山河美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投资额257,400,000元,持股比例99.00%[112] - 鸿道鼎胜1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初始投资35,000,000元,报告期收益5,191,931.94元,期末账面价值40,191,931.94元[116] - 朱雀穿越恒远资产管理计划初始投资15,000,000元,报告期收益156,878.52元,期末账面价值15,156,878.52元[116] - 中欧阿尔法混合A基金初始投资3,990,250元,报告期收益18,249.09元,已全部出售[116] - 鹏华匠心精选混合A类基金初始投资4,188,050.84元,报告期亏损362,061.58元,已全部出售[116] - 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基金初始投资4,000,000元,报告期亏损570,022.43元,已全部出售[116]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已披露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6] - 公司产品为速冻食品,对储藏、运输、销售环节温度环境有特殊要求,升温解冻会造成变质发霉[129] - 公司建立产品溯源机制和应急预案机制,采用温度监控仪、电子化标签、温度超限报警及多采点智能温度仪等技术手段加强冷链监管[129] - 年度报告由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真实准确完整[5] - 审计报告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不断完善产能布局,着力提升生产效率[126] - 公司继续优化内部管理,不断挖潜成本空间[126] - 公司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126] - 公司以消费者满意为导向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126] - 公司2021年一季度收入增加5%但利润下滑31%[136]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总股本为879,184,048股[6] - 公司曾于2008年1月首次公开发行2,350万股A股[23] - 公司曾于2011年7月非公开发行14,054,383股普通股[23] - 董事长陈南期末持股数增至87,677,249股,增幅10%[147] - 副董事长贾岭达期末持股数增至75,680,000股,增幅10%[147] - 董事陈泽民期末持股数增至81,661,348股,增幅10%[147] - 总经理陈希期末持股数增至87,032,000股,增幅10%[147] - 财务总监李娜期末持股数增至86,708股,增幅10%[147] - 副总经理仇晓康期末持股数增至24,750股,增幅10%[151] - 报告期内副总经理苏玲因个人原因离任[151] - 独立董事臧冬斌因任期届满离任[151] - 陈南先生自2009年7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152] - 贾岭达女士自2001年6月起担任公司副董事长[152] - 陈泽民先生现任公司董事并担任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55] - 陈希先生自2009年7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155] - 李娜女士自2014年12月26日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55] - 张雷先生自2001年6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56] - 沈祥坤先生自2017年5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56] - 郝秀琴女士自2018年5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56] - 任彦君女士自2021年11月30日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56] - 李玉女士自2013年1月起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157]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480.5万元[168] - 董事长陈南税前报酬为50万元[168] - 副董事长贾岭达税前报酬为45万元[168] - 总经理兼董事陈希税前报酬为45万元[168] - 财务总监李娜税前报酬为40万元[168] - 副总经理王凯旭、张宁鹤、朱文丽、庞贵忠、李鸿凯、仇晓康税前报酬均为40万元[168] - 独立董事沈祥坤和郝秀琴税前报酬均为5万元[168] - 离任副总经理苏玲税前报酬为10万元[168] - 离任独立董事臧冬斌税前报酬为4.58万元[168] - 独立董事任彦君税前报酬为0.42万元[168]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包括审议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及高管聘任等事宜[171] - 所有董事(陈南、贾岭达、陈泽民等)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9次,现场出席率超过88%[171][174] - 董事陈南现场出席董事会9次,出席率100%,无缺席记录[171] - 董事贾岭达现场出席8次,以通讯方式参加1次,出席率100%[171] - 独立董事任彦君仅参加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股东大会0次[174] - 审计委员会在2021年召开5次会议,审议季度财报及审计机构聘任等议案[177][180] - 提名委员会于2021年11月1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聘任任彦君为独立董事[180]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核薪酬标准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180]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所有建议均被采纳[175][176] -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审计/提名/薪酬)均无异议事项及其他履职问题记录[177][180]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9.63%[14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4.61%[144] 利润分配和激励计划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6] - 公司实施2020年度现金分红4.8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193] - 2021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4.89亿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4,888.77万元[197] - 2021年拟现金分红1.76亿元,每10股派息2元(含税),占可分配利润的31.2%[194][197] - 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5.63亿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100%[194]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获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198]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271名激励对象授予1513.25万份股票期权[4] - 股票期权首次授权日为2021年12月13日[4]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2月13日审议通过授予议案[4] - 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同步审议通过授予事项[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1月30日审议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3] - 独立董事对股票期权授予事项发表同意意见[4] - 监事会核实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4] - 2021年12月21日完成股票期权首次授予登记[5] - 披露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公司股票自查报告[3] 人力资源和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7,652人,其中生产人员2,434人(31.8%),销售人员3,265人(42.7%),技术人员862人(11.3%)[185]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862人(24.3%),大专学历3,826人(50%),中专及以下1,964人(25.7%)[188] -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30人[185]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483.92万小时,支付报酬总额1.61亿元[19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6] - 报告备查文件存放于公司证券事务部[17] - 受限货币资金余额为1.825亿元人民币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3020.1万元及定期存款1.523亿元[108] - 公司总股本8.79亿股,资本公积金转增后股本增加至8.79亿股[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