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8.57亿元,同比增长121.1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7.91万元,同比增长72.11%[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1184.56万元,同比改善132.79%[21] - 总资产达7.23亿元,同比增长42.10%[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4%,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22]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2.87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5] - 公司营业收入合计857,387,370.37元,同比增长121.18%[7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132.79%至1184.56万元[90][9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上升129.40%至9.17亿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9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大幅上升107.67%[9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显著增长132.79%[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92.83万元,同比减少267.34%[9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骤降99.95%[9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87.83%[92]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267.34%[9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上升44.23%[9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39.15%[9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54.64%[92] - 存货同比大幅增加至1.37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7.59个百分点[95] - 报告期投资额130,062,106元,较上年同期110,727,338.69元增长17.46%[100] 成本和费用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52.59%至4476.52万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86] -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82.85%至355.11万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增加及汇率波动[86]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7.58%至931.91万元,主要因研发项目增加[86]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加34.68%至931.91万元,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至1.09%[88] - 内存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69.20%至1.92亿元人民币,成本上升262.41%[73][7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半导体存储芯片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3,956.7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34.94%[46] - 智能终端业务2021年营业收入42,889.65万元,同比增长131.67%[47] - 汽车业务2021年营业收入7,718.23万元,同比增长87.42%[49] - 半导体存储芯片业务收入339,567,484.56元,同比增长134.94%,占营业收入39.60%[70]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业务收入196,443,534.25元,同比增长179.33%,占营业收入22.91%[70] - 手机及配件业务收入232,453,004.65元,同比增长102.48%,占营业收入27.11%[70] - 汽车制造业收入77,182,300.82元,同比增长87.42%,占营业收入9.00%[70] - 内存条产品收入192,196,101.74元,同比增长269.20%,占营业收入22.42%[70] - 闪存产品收入120,108,540.62元,同比增长50.81%,占营业收入14.01%[70] - 半导体存储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4.94%至3.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7.91%[73] - 其他汽车零部件收入同比暴涨912.20%至3,891万元人民币[71][73] - 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收入同比增长179.33%至1.96亿元人民币[73] - 手机及配件收入同比增长102.48%至2.32亿元人民币[71][73] - 闪存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0.81%至1.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7.35%[73] - 新并购子公司四川欧乐贡献手机业务收入1.09亿元人民币[81] - 公司汽车缓速器产量本报告期5,424台,同比下降0.93%[58] - 公司汽车缓速器销售量本报告期5,119台,同比下降2.01%[58] - 汽车制造业库存量同比增长84.96%至664台,主要因备货需求[75] - 公司汽车缓速器出货量与上年同期持平[125] - 公司汽车缓速器业务是中国汽车缓速器产业的创立者和开拓者,是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以及金龙客车等国内主要大中型客车的电涡流缓速器标配零部件主要供应商[43] - 半导体存储芯片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条、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和移动存储[50] - 智能终端业务产品涵盖通信设备配件、光电模组、显卡及面向新兴市场的手机[51] - 汽车业务核心产品为电涡流缓速器和液力缓速器,重点开拓重型货车及特种车辆市场[52] - 半导体存储芯片采用以销定产模式,聚焦研发设计与品牌运营环节[53] - 智能终端业务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具备完整手机独立制造能力[54] - 汽车业务采用订单驱动加安全库存生产模式,原材料受铜铝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55][56] - 四川欧乐手机制造厂于2021年6月正式投入试生产运营[47] - 大为弘德2022年1月取得民用改装车生产企业资质,计划年内实现新能源专用车生产销售[48] - 自有品牌Wi-Fi6路由器已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认证(SRRC)和中国强制认证(CCC)[131] 各地区表现 - 境外市场收入同比激增1,437.59%至3.83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44.72%[71][74] 销售和采购模式 - 经销模式收入同比增长132.57%至6.16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71.82%[71][74]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4.9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8.09%[82] - 第一名客户销售额为2.2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5.64%[82]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8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4.48%[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1年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 不送红股 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2022年度未提出现金红利分配预案 因考虑盈利状况 行业特点 现金流状况及资金需求等因素[187] - 公司留存未分配利润将用于支持日常经营发展需求 包括技术研发 核心平台升级和市场部门建设[187] - 公司2020年12月董事会通过《未来三年(2021-2023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86] - 公司2022年3月董事会通过《未来三年(2022-2024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86] - 重点发展NAND Flash和DRAM产品,对标江波龙、朗科科技等行业领先企业[129] - 力争在工规级、车规级等企业级存储产品领域实现突破[129] - 提升消费级存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通讯产品、商显产品、mini主机等产品行业应用[129] - 巩固和提升在缓速器细分行业的优势地位,确保传统缓速器业务稳中有进[132] - 积极推动参股公司新能源专用车业务,重点发展胎压芯片、显示模组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132] - 存储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存在技术风险及关键技术人员流失风险[133] - 存储晶圆等原材料供应集中度高,存在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135] - 智能终端业务面临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及原材料供应集中风险[136] - 汽车业务面临缓速器产品结构单一风险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产品价格下降风险[138] 投资和并购活动 - 公司于2021年12月收购大为微电子少数股东股权,实现100%控股[46] - 对四川欧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增资36,000,000元,持股比例60%[102] - 四川欧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本期投资盈亏为盈利1,726,513.45元[102] - 收购深圳市芯汇群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40%股权,投资金额60,000,000元[102] - 深圳市芯汇群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本期投资盈亏为盈利3,011,083.41元[102] - 重大股权投资合计金额96,000,000元,合计投资收益4,737,596.86元[103] - 公司以3600万元人民币增资四川欧乐智能技术获60%股权[113] - 大为巨鲸(湖北)创新科技公司以400万元人民币出资获40%股权[113] - 公司收购大为微电子少数股东股权使持股比例增至100%[113] - 公司2021年12月收购芯汇群少数股东股权 持股比例从60%增至100%[192] - 公司已完成对四川欧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工作[191] - 公司已完成对深圳市芯汇群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工作[192] 子公司表现 - 大为微电子是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子公司,在成为上市公司子公司后综合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都有较大提升[46] - 公司子公司特尔佳信息2021年营业收入为106,400,100元,净利润为7,626,818.62元[112] - 大为微电子子公司存储芯片业务收入为3.7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967.08万元人民币[113] - 四川欧乐智能技术子公司手机业务收入为1.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13.63万元人民币[113] - 汽车科技公司子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为868.58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83.32万元人民币[113] - 芯汇群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境外电子业务收入为1.9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073.04万元人民币[117] - 深圳市大为盈通科技子公司收入为2244.18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54.9万元人民币[116] - 特尔佳海讯科技公司资产总额为556.05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43.56万元人民币[114] - 江苏特尔佳科技公司收入为959.11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100.08万元人民币[115] 衍生品和外汇交易 - 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69.33万元[93][98] - 远期结售汇报告期实际损益金额62.62万元(2021年10月29日到期)[106] - 远期结售汇期末投资金额2,503.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6.55%[106] - 远期结售汇期末投资金额4,026.9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10.54%[106] - 远期结售汇报告期实际损益金额66.12万元(2021年12月30日到期)[106] - 公司与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2021年3月30日至2022年5月27日期间合约金额为3,376.95万元,占总额度8.84%[107] - 公司与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签订另一远期结售汇合约,2021年3月30日至2022年3月30日期间合约金额为1,010.1万元,占总额度2.64%[107] - 公司与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2021年3月30日至2022年4月28日期间合约金额为3,036.33万元,占总额度7.95%[107] - 公司衍生品投资总额度为17,295.73万元,已使用额度为13,953.94万元,使用比例达36.52%[107] - 公司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未涉及诉讼情况[107] - 公司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为2021年3月26日,股东会公告披露日为2021年6月3日[107] - 公司衍生品公允价值核算依据金融机构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日未到期远期结售汇合同报价与合约约定汇价差异确认[108] - 公司衍生品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原则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无重大变化[108] - 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旨在降低外汇汇率波动风险,禁止任何风险投机行为[108] - 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与日常经营相关[177][178]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331.01万元,占净利润17.86%[27]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98.07万元,占净利润43.07%[27]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5次股东大会审议33项议案[144] - 董事会设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召开12次会议审议46项议案[145] - 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代表召开8次会议审议23项议案[146] - 公司修订《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等多项治理制度[145] - 公司修订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等四项治理制度[195] - 公司于2020年5月接受深圳证监局现场检查并就发现问题完成整改[195] - 公司具备独立完整的研发生产供应和销售系统[148] - 公司资产产权界定清晰拥有生产经营场所及主要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148] - 公司指定四大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媒体[147] - 公司治理状况与证监会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47] - 公司2021年共召开5次股东大会,包括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4次临时股东大会[150]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9.59%[150]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1.36%[150]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2.19%[150]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9.59%[150] - 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9.59%[150] - 公司财务完全独立,拥有独立银行账户和财务核算体系[149] - 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健全合理 执行基本有效 不存在重大遗漏[190]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00%[193]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0%[193]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94]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94]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94]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94] - 公司已建立涵盖财务 人力 行政及证券等各维度的重大事项沟通机制[191][192] 管理层和人员变动 - 公司2021年管理层发生多项变动,包括聘任连宗敏为总经理[153]、何强为董事[153]、全衡和连浩臻为副总经理[153],以及解聘蒋晖总经理职务和连耀武副总经理职务[153] - 连宗敏自2021年4月2日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并兼任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及多个子公司董事职务[154] - 何强自2021年8月24日起担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并进入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156] - 李文瑾于2021年5月14日被选举为公司职工代表监事,现任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助理[160][161] - 公司监事会主席陈卉佳同时担任总经济师、党支部书记及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多个子公司管理职务[159] - 独立董事孙东升担任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林卓彬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肖林担任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席[157][158] - 宋卓霖担任公司监事及多家子公司执行董事或监事职务,持有董事会秘书及多项金融从业资格[160] - 连松育担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金利丰集团(香港)董事长等外部职务[155] - 高薇担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现任深圳市安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155] - 马凤云和简良分别于2021年5月14日和6月2日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工代表监事及董事职务[153] - 报告期内有4名高管离职,包括副总经理连耀武、总经理蒋晖、职工代表监事马凤云和董事简良[152]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显示,除连浩臻外均无持股变动[151][152] - 副总经理连浩臻本期增持200股,期末持股200股[152] - 公司2021年董事会共召开12次会议,包括10次通讯会议和2次现场会议[171][172][173] - 董事连宗敏、连松育、高薇、孙东升、林卓彬、肖林各参加12次董事会会议[173] - 董事何强参加4次董事会会议,简良参加6次董事会会议[173] - 董事出席股东大会次数:连宗敏5次、连松育3次、高薇5次、孙东升5次、林卓彬4次、肖林1次、简良2次[173]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415人,其中母公司66人,主要子公司349人[181]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195人,销售人员51人,技术人员70人,财务人员24人,行政人员75人[181] - 员工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14人,本科65人,专科79人,其他学历257人[181]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180,071小时[185] - 劳务外包支付报酬总额3,018,756元[185] - 2021年新增培训课程34期,涉及消防安全、绩效管理等领域[183] - 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并补充雇主责任险[182] - 薪酬政策采用按岗定薪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182] 高管薪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连宗敏2021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5.36万元[169]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
大为股份(00221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