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0.47亿元,同比增长82.4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84.57%[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226.78%[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93亿元,同比增长183.83%[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16%,同比提升13.21个百分点[21] - 公司营业总收入204,696.51万元,同比增长82.49%[5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28.23万元,同比增长184.57%[52] - 公司营业收入20.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44%[62] - 公司营业成本17.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9%[6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855,715,848.60元,同比增长46.84%[7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62,868,499.01元,同比增长38.69%[7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847,349.59元,同比增长183.83%[7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263,077.83元,同比增长712.02%[7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606,670.05元,同比增长84.40%[7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94,211,423.67元,同比增长213.38%[75]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94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5]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6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5]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钛白粉系列产品和磷酸铁系列产品[19] - 钛白粉产品收入1,614,767,207.50元,占营业收入78.88%[59] - 磷酸铁产品收入413,803,018.10元,占营业收入20.22%,同比增长219.40%[59] - 钛白粉产品收入1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37%[62] - 磷酸铁产品收入4.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9.40%[62] - 钛白粉产能利用率达105.35%,产量同比增长20.54%[52] - 钛白粉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8.65%,国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5.89%[53] - 磷酸铁产量同比增长163.17%,销量同比增长139.29%[57] - 磷酸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9.93%,净利润同比增长242.08%[57] - 钛白粉年产能8万吨,产能利用率105.35%[47] - 磷酸铁年设计产能5万吨,产能利用率64.79%[47] - 钛白粉销量101,921.72吨,同比增长17.99%[64] - 磷酸铁销量30,521.93吨,同比增长139.29%[64] - 磷酸铁产量32230.9吨,较上年增长163.17%[95] - 磷酸铁营业收入4.14亿元,较上年增长219.93%[95] - 磷酸铁净利润5923.18万元,较上年增长242.08%[95] 成本与费用 - 原材料燃料动力成本14.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78%,占营业成本83.23%[66] - 研发费用6719.7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06%[71] - 研发投入金额为66,580,549.31元,同比增长80.18%[7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5%,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73] - 钛精矿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29.35%[45] - 硫酸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7.86%[45] - 钛精矿上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2094.27元[45] - 钛精矿下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2272.02元[45] - 硫酸上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389.20元[45] - 硫酸下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618.77元[45] - 硫酸下半年采购均价较上半年上涨58.99%[45]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不适用[45] 研发与创新 - 钛白粉生产研发累计专利24项,其中实用新型18项,发明专利6项[46] - 报告期内钛白粉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46] - 磷酸铁生产研发累计专利18项,其中实用新型17项,发明专利1项[47] - 报告期内磷酸铁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47] - 从事技术开发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25%以上[47] - 研发人员数量为101人,同比下降4.72%[73]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数量为5人,同比增长66.67%[73] 产能与项目进展 - 在建磷酸铁产能5万吨,预计2022年四季度投产[47] - 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规划10万吨/年高压实磷酸铁产业化升级改造项目[48] - 公司5万吨/年塑料油墨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升级改造工程获环评批复[48] - 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改扩建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总产能达5万吨/年[94] - 子公司铜陵纳源推进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改扩建项目[97] - 2022年计划磷酸铁产量4.5万吨,钛白粉产量10万吨[98] - 2022年计划磷酸铁销量4.5万吨,钛白粉销量10万吨[98] 子公司与合资企业 - 公司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负责磷酸铁项目生产运营[13] - 公司孙公司铜陵安伟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由湖南裕能持股35%[13] - 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材料科技总资产3.55亿元,净资产2.2亿元,营业收入4.14亿元,净利润5923.18万元[93] - 铜陵纳源材料科技营业利润5948.48万元[93] - 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出资7,800万元合资设立铜陵安伟宁持股65%[185] - 合资公司铜陵安伟宁注册资本12,000万元[185] - 湖南裕能出资4,200万元持股35%[185]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2亿元,铜陵纳源现金出资7800万元占比65%,湖南裕能现金出资4200万元占比35%[94] 市场与行业数据 - 金红石型钛白粉年末价格较年初上涨22%[31] - 全国钛白粉总产量达到379万吨,同比增加28万吨,增幅8%[32] - 金红石型钛白粉产量312.6万吨,占比82.5%[32] - 锐钛型钛白粉产量49.4万吨,占比13%[32] - 钛白粉出口量131.17万吨,同比增加9.75万吨,增幅8.03%[32] -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7万吨,同比增长277%[32] - 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0GWh,其中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117GWh,同比增长270%[32] - 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37GWh,同比增长110%[32] - 磷酸铁锂电池全年装机量80GWh,占比52%,同比增长227%[35] - 氯化法钛白粉产量达37.6万吨,占当年综合产量9.9%[33] - 钛白粉行业总产能从1998年19.8万吨/年增加到2021年437万吨/年[3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3.77亿元,同比增长35.2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19亿元,同比增长21.30%[21] - 货币资金增至2.25亿元,占总资产16.3%,较年初提升3.2个百分点[81] - 存货增至1.66亿元,占总资产12.06%,较年初提升3.17个百分点[81] - 应收票据增至1.23亿元,占总资产8.92%,较年初提升4.64个百分点[82]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1.84亿元,占总资产13.34%,较年初提升3.6个百分点[82] - 受限资产总额2257.05万元,含货币资金157.05万元及票据质押2100万元[84] 关联交易 - 关联方有机化工采购蒸汽交易金额3,530.2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34.20%[191] - 关联方通华物流客运及货物运输交易金额3,437.73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79.78%[191] - 关联方嘉尚能源采购蒸汽交易金额6,791.41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65.80%[191] - 关联方鑫克化工采购磷酸交易金额11,813.17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59.31%[191] - 关联方国泰化工采购过氧化氢交易金额808.29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31.70%[191] - 日常关联交易总额26,380.86万元获批总额度30,100万元[191] - 通华物流关联交易超获批额度但幅度在规定允许范围内[19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于2019年由铜陵市国资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19] - 控股股东铜化集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持有公司29.9999%股份[13] - 公司董事会成员5人,其中独立董事2人[108] - 公司监事会成员3人,其中监事会主席1人[108] -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4个专门委员会[108]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专职在公司任职并领取薪酬[111]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未在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任何职务[111] - 公司资产均产权完整、明确,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场所[111] - 公司拥有独立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资产[111] - 公司拥有独立的采购和销售系统[111]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公司资金、资产及其它资源的情况[111] - 公司财务独立且未与控股股东共用银行账户[112] - 公司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和办公场所[112] - 公司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及专职财务人员[112] - 间接控股股东安徽创谷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安徽鹤柏年投资有限公司承诺避免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重大实质性同业竞争[169][170] - 间接控股股东安徽创谷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安徽鹤柏年投资有限公司承诺关联交易将遵循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以公允合理的市场价格进行[171] - 间接控股股东安徽创谷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安徽鹤柏年投资有限公司承诺与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方面保持完全独立[172] - 控股股东铜化集团承诺逐步减少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并保证交易依据市场规则公平合理进行[172] 股东回报与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15,02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7] - 现金分红总额32,253,000元,占可分配利润237,998,671.36元的13.6%[140][142] - 每10股派息1.50元(含税),分红股本基数为215,020,000股[140] - 母公司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142,960,529.89元,提取盈余公积14,296,052.99元[142] - 现金分红政策要求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10%或三年累计不低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39] 风险管理与金融工具 - 出口业务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外币收入规模逐年扩大[100] - 衍生品投资实际损益为18.57万元,占期末净资产比例0%[87] - 报告期内衍生品投资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89万元人民币[89] - 外汇远期合约单笔最高损益金额3897万元(单位:人民币)[89]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使用自有资金[89] - 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为2021年10月23日[89] - 报告期衍生品投资合计损益金额9万元[89] - 外汇远期合约单笔实现收益1496万元(单位:人民币)[88] - 外汇远期合约单笔实现收益1266万元(单位:人民币)[88] - 外汇远期合约单笔亏损508万元(单位:人民币)[88] - 投资收益为122.8万元,占利润总额0.56%,源于远期结售汇业务[79]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9.74万元,占利润总额-0.14%,因衍生金融资产价值变动[79] - 信用减值损失324.48万元,占利润总额-1.48%,因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79] - 资产处置损失665.52万元,占利润总额-3.04%,因固定资产拆除产生[79] 内部控制与审计 - 公司建立安全环保、资金管理、采购销售及人力资源等内控制度体系[144][145][146]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148]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100%[149] - 公司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支付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报酬50万元[186] - 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连续年限为19年[186] 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 公司COD年排放总量为227.72吨,核定排放总量为487.23吨[154] - 公司NH3-N年排放总量为34.46吨,核定排放总量为95.75吨[154] - 公司SO2年排放总量为50.18吨,核定排放总量为504.09吨[154] - 公司NOX年排放总量为73.79吨,核定排放总量为213.93吨[154] - 公司报告期累计环保投入11,498.04万元[155] - 公司年产30kt/a锐钛型钛白粉项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竣工环保验收[155] - 公司年产5000吨磷酸铁项目于2016年1月18日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并正常生产[155] - 公司5万吨/年塑料、油墨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升级改造项目未建设[155] - 公司10万吨/年高压实磷酸铁产业化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建设[155] -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编号为340700-2021-008-H[155]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环境问题相关行政处罚[157] - 公司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57] - 公司制定多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环保设施分级控制管理办法》等[157] - 公司2021年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158] - 公司2021年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率达到97%[161] - 公司2021年投入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高峰村乡村振兴工作[164] - 高峰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73.87万元,同比增长18.78%[164] - 公司2021年采购扶贫村农副产品共计33.31万元[165] - 公司春节慰问43名帮扶干部送出慰问金1.79万元[163] - 公司为12人次申报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8万元[165] - 公司为15户脱贫户申请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3.6万元[165] - 公司2022年春节期间采购扶贫村农副产品17.59万元[163] - 公司2021年组织9名脱贫户在公益性岗位就业[165] - 公司2021年组织7名脱贫户劳务输出[165]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执行新租赁准则调整2021年1月1日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各985,965.92元[183] - 新租赁准则下2021年1月1日租赁负债总额为985,965.92元[183] - 2020年12月31日重大经营租赁最低付款额为1,441,441.43元[183] - 调整后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313,526.98元[184] - 调整后租赁负债(非流动部分)672,438.94元[184] - 2021年1月1日增量借款利率加权平均值为4.75%[183] - 会计政策变更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影响金额为0[183] 员工与薪酬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697人,其中母公司570人,主要子公司127人[136] - 生产人员占比72.9%(508人),技术人员占比7.2%(50人),行政人员占比14.3%(100人)[136] - 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38.5%(26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14人[136] - 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225人[136] - 董事长姚程税前报酬总额为4.44万元[126] - 董事董泽友税前报酬总额为80.96万元[126] - 监事闵小龙税前报酬总额为56.26万元[126] - 监事崔红玲税前报酬总额为16.34万元[126] - 副总经理李科生税前报酬总额为69.36万元[127] - 总工程师蒋岳平税前报酬总额为68.47万元[127] - 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王先龙税前报酬总额为68.47万元[127]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376.3万元[127] - 独立董事胡刘芬税前报酬总额为6万元[126] - 独立董事吕斌税前报酬总额为6万元[126] - 董事董泽友持有公司股份392,400股[115] - 总工程师蒋岳平持有公司股份359,
安纳达(002136)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