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材科技(00208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中材科技中材科技(SZ:002080)2022-03-1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8%[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40%[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2%[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2.0102元/股,同比增长65.39%[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29%,同比提升8.79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2,953,909,225.40元,同比增长7.58%[49] - 公司特种纤维复合材料行业营业收入202.95亿元同比增长7.58%[51] - 风电叶片产品收入69.76亿元同比下降22.29%占比降至32.48%[51] - 玻璃纤维及制品收入87.51亿元同比增长27.75%占比提升至40.74%[51] - 锂电池隔膜产品收入11.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41%[51] - 国外地区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49.26%[51] - 直销模式收入194.46亿元占比95.82%[51]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73.7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6.34%[57][58]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39.10亿元[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成本为142,074,949,022.50元,同比增长3.65%[49] - 公司期间费用为27,274,664,780.90元,同比增长3.74%[49] - 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60.59%达84.71亿元[55] - 能源成本增长16.74%至14.71亿元[5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7.81%至2.83亿元[61]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13.04%至9.96亿元[61]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96%至4.87亿元[61]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14%至9.61亿元[6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泰山玻纤玻璃纤维年产能约120万吨[27] - 公司累计销售玻璃纤维及其制品111万吨 实现营业收入约89.7亿元 净利润28.9亿元[29] - 玻纤纱产量85.77万吨同比增长26.71%[30] - 玻纤纱销量84.80万吨同比增长7.97%[30] - 玻纤纱库存4.72万吨同比增长10.54%[30] - 玻纤制品产量22.30万吨同比下降4.74%[30] - 玻纤制品销量23.31万吨同比下降8.44%[30] - 玻纤制品库存0.71万吨同比下降8.97%[30] - 玻纤纱毛利率45.94%同比增长12.97个百分点[30] - 风电叶片销售11.4GW实现销售收入70.5亿元净利润5.1亿元[34] - 锂电池隔膜销售A品6.8亿平米同比增长76%销售收入11.7亿元净利润0.88亿元[35] - 锂电池隔膜产销量分别增长64.78%和76.19%至7.14亿平方米和6.85亿平方米[53][54] - 风电叶片海外销售同比增长106.4%[34] - 国内销售90%采用直销方式 海外销售70%采用直销方式[27] - 风电叶片子公司营业收入70.54亿元,营业利润5.74亿元,净利润5.08亿元[86] - 玻璃纤维子公司营业收入89.69亿元,营业利润34.43亿元,净利润28.94亿元[86] - 锂电池隔膜子公司营业收入11.67亿元,净利润0.88亿元[86] - 中材金晶玻纤收购后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净利润1.23亿元[87] 各地区表现 - 国外地区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49.26%[51] - 西北地区收入30.36亿元同比下降26.14%[51] - 公司产品行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建设N个10亿平米级锂膜产能生产基地[26] - 风电叶片产业面临主机大型化与低成本转型趋势[24] - 锂电池隔膜行业将向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方向发展[25] - 公司计划加速锂电池隔膜产能布局,提升产能规模并推进海外布局[88] - 风电叶片产业将推进国际化经营,开展百米级柔性叶片技术攻关[88] - 玻璃纤维产业将开发第三代高强高模玻纤及5G/6G用低介电产品[88] - 公司存在汇率风险,海外业务以美元或当地货币结算[90] -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通过新建与并购满足资金需求,预计存在投融资风险[9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277项[37] - 全年研发投入10.7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重5.30%[3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220项,其中发明专利465项,实用新型755项[38] - 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19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37] - 公司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37] - 获得省部级以上工程设计和咨询类奖励125项[37] - 公司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37] - 公司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分站4个[37] - 2006年至今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198项[37] - 专利涉及领域包括新能源材料、玻璃纤维技术、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38][39] - 公司2021年新增专利数量为63项,涵盖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玻璃纤维、锂电池隔膜等多个核心业务领域[40][41] - 风电叶片相关专利数量为8项,占专利总数约12.7%,包括叶片成型、腹板灌注优化、退役处理等关键技术[40] - 玻璃纤维相关专利数量为9项,占专利总数约14.3%,涉及低介电纤维、成膜剂制备、COD值降低等工艺创新[40] - 复合材料容器与氢气瓶专利数量为7项,占专利总数约11.1%,包括缠绕固化、铝瓶旋压、热处理等制造工艺[40] - 国际专利数量为3项,占专利总数约4.8%,覆盖天然气瓶、复合材料容器等产品的海外技术保护[40] - 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43项,占专利总数约68.3%,主要集中在生产设备优化和工艺改进方面[41] - 环保技术专利数量为6项,占专利总数约9.5%,包括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环保装备[41] - 锂电池隔膜相关专利1项,涉及复合隔膜制备技术,支撑新能源业务发展[40] - 高硅氧玻璃纤维专利3项,涵盖烧结、浸胶、酸沥滤等特种纤维生产工艺[41] - 检测与试验装置专利5项,占专利总数约7.9%,包括性能检测、加载试验等质量控制技术[41] - 公司2021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63项,涵盖风电叶片、玻璃纤维等核心业务领域[42][43] - 风电叶片相关专利数量达45项,占新增专利总数71.4%[42][43] - 中材叶片子公司获得专利28项,占风电叶片专利总数62.2%[42][43] - 邯郸叶片子公司获得专利13项,占风电叶片专利总数28.9%[42][43] - 玻璃纤维制造领域专利9项,全部由泰山玻纤及泰玻邹城获得[42][43] - 风电叶片生产工艺专利涵盖灌注系统(ZL202021287002.0)、涂胶装置(ZL202021526676.1)等关键环节[42][43] - 叶片运输相关专利4项,包括陆运支架(ZL202120433179.5)和叶尖固定结构(ZL202120433218.1)[42][43] - 北玻有限、北玻滕州及苏非有限共获得非风电领域专利6项[42] - 专利覆盖9家子公司,体现公司技术布局的广度[42][43] - 酒泉叶片、阜宁叶片等生产基地均获得至少3项专利,显示生产网络的技术积累[42][43] - 公司玻璃纤维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33项,主要涉及生产设备与工艺优化[44] - 公司锂电池隔膜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33项,覆盖隔膜生产、萃取及回收等关键环节[45] - 泰玻邹城基地在玻璃纤维生产环保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包括废气处理及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44][195][198] - 中材锂膜开发了湿法隔膜生产过程中的二氯甲烷回收装置,提升溶剂回收效率[45][231] - 公司开发了锂电池隔膜NMP回收再利用系统,实现原料循环使用[45][236] - 玻璃纤维生产线实现了多项自动化升级,包括自动连续纱管去皮水切割装置等[44][184] - 公司在隔膜品质控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新型锂膜质检取样设备及干燥温控装置[45][225][226] - 锂电池隔膜生产节能技术获得突破,包括余热利用系统及萃取液分离节能装置[45][223][218] - 公司针对隔膜生产过程中的油污处理开发了专用防油挡板及除水装置[45][234][241] - 高浸润特性锂电池隔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提升产品性能[45][230]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10,747,364,205.10元,同比增长15.60%[49] - 研发投入金额为10.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0%[6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0%,较上年增加0.37个百分点[66]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13%[66] - 公司自立研发项目425余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75项[62] - 环氧树脂玻纤拉挤板材拉伸强度达到1300MPa,拉伸模量超过63.5GPa[64] - 超细电子玻璃纤维直径不超过5.5μm,超薄布基重中心值不超过31g/㎡,厚度不超过0.032mm[64] - 低介电电子级玻璃纤维介电常数DK(10GHz)不超过4.7,损耗因子Df(10GHz)不超过3*10⁻³[64] - 第三代高模纤维浸胶纱模量达到93-95GPa,强度达到3200-3500MPa,单向布层压板模量超过52GPa[64] - 超耐热动力锂电池隔膜闭孔温度不超过135℃,破膜温度不低于180℃,热收缩率(150℃,0.5h)MD不超过3%,TD不超过2%[64] - 超薄锂电池隔膜厚度为5±1.0μm,穿刺强度不低于180,拉伸强度MD不低于170MPa,TD不低于160MPa[65] - 耐高温芳纶涂覆隔膜吸液率不低于100%,热收缩(120℃,1h)MD不超过3%,TD不超过2%[65] - 70MPa三型氢气瓶完成国内认证并实现批量装车示范应用[65] - 70MPa四型氢气瓶完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正在开展第三方试验[65] - 管束式集装箱运氢单元完成20-30MPa国际国内认证,实现国际市场批量交付[65]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1%[14] - 2021年末总资产为37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3%[15]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2%[1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2亿元人民币,显著高于其他季度[18]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21,227,903.80元,同比增长12.21%[4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1%[6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3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22.28%[6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5.54%[68]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为7.00%,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69]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为47.53%,同比上升3.13个百分点[69]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为8.96%,同比下降7.18个百分点[70] 投资与项目进展 - 报告期投资额为1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56%[74] - 公司收购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金额为9,486.5万元,预计收益为9,855.82万元[75] - 年产4.08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累计投入10.09亿元,进度85%,预计收益3.20亿元[77] - 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年产10.4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投入158.41万元,资金来源32%自有资金68%银行贷款[77] - 内蒙古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投入1,292.91万元,进度1%,预计收益1.18亿元[77]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建设项目投入7,312万元,进度40%,预计收益2,121.64万元[78] - 年产4000吨高硅氧玻纤制品生产线项目投入186.5万元,资金来源30%自有资金70%银行贷款[78] - 年产1.2万吨玻纤滤纸生产线项目投入61.1万元,预计收益8,308.79万元[78] - 年产5,000吨超细电子纱玻璃纤维生产线累计投入3.93亿元,进度79%,预计收益1.04亿元[78] - 年产6,700万米电子布生产线累计投入5.02亿元,进度100%,实现收益2,761.56万元[79] - 水性新材料项目累计投入2.43亿元,进度79%,预计收益8,471.45万元[79] - 年产6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353亿元,已完成投资3.367亿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32%和银行贷款68%,工程进度35%[80] - 年产9万吨新一代高模高强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总投资7.187亿元,已完成投资7.187亿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31%和银行贷款69%,工程进度75%,已实现收益2620.67万元[80] - 年产12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冷修改造项目总投资5031.78万元,已完成投资5059.28万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31%和银行贷款69%,工程进度5%[80] - 巴西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68.44万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70%和银行贷款30%[81] - 公司在内蒙古落地10亿平米锂电池隔膜产能项目[47]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强化装备战略合作以推动产能扩大[47] - 公司风电叶片产业与战略客户合作实现海外市场扩张[47] - 公司玻璃纤维产业联合上游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原材料战略协同[47]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12]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208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8]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彤天路99号,邮政编码211100[8]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远大南街鲁迅文化园创作展示中心1号楼,邮政编码100097[8]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000710929279P[11]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陈志斌,证券事务代表为贺扬、曾灏锋[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远大南街鲁迅文化园创作展示中心1号楼证券部[10]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10]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签字注册会计师为郑卫军、丁慧春[6][13] - 公司拟以总股本1,678,123,58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35元(含税)[4] - 2021年3月26日公司举行网络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沟通[91] - 2021年4月22日公司通过电话会议接待长江证券等100余位机构投资者[91] - 2021年8月18日公司召开电话会议接待90余位机构投资者[91] - 2021年10月20日公司组织电话会议接待天风证券及240位机构投资者[91][93]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75.43%[99]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77.63%[99]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68.57%[100]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70.63%[100] - 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68.56%[100] - 公司设有独立财务部门并建立独立核算体系[97]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数据均为0股,包括期初持股数、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数量、本期增减持股份数量及其他增减变动[101][103] - 报告期内存在董事、监事离任和高级管理人员解聘情况,涉及7名人员离任[103] - 董事宋伯庐于2021年5月18日离任,原因为工作变动[104] - 2021年新聘任董事3名:黄再满(1月5日)、张奇(1月5日)、余明清(6月3日)[104] - 2021年新聘任监事会主席苏逵及监事曹勤明,均为1月5日任职[104] - 董事长薛忠民56岁,任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