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钢天源(002057)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中钢天源中钢天源(SZ:002057)2022-04-1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76%[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6%[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2%[17]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58,785.44万元,同比增长54.76%[32][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68.82万元,同比增长23.56%[32][36] - 扣非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7.72%[36] - 营业收入总额25.88亿元,同比增长54.76%[44] - 生产制造业收入20.54亿元,占营业收入79.37%,同比增长63.08%[44] - 工业原料收入9.37亿元,占营业收入36.21%,同比增长78.12%[45] - 电子元器件收入5.74亿元,占营业收入22.16%,同比增长79.16%[45] - 境外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02.57%[45] - 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2,522,726,780.89元,其中生产制造业贡献2,054,042,204.83元(占81.4%),服务业贡献468,684,576.06元(占18.6%)[47] - 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08%,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8.65%,毛利率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至16.61%[47] - 工业原料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12%至937,271,666.03元,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79个百分点至10.82%[47] - 电子元器件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16%至573,525,984.84元,毛利率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至16.87%[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76.23%至1,304,509,932.25元,占营业成本比重达76.16%[51] - 服务业委托加工成本同比激增877.05%至13,460,743.11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0.77%升至5.69%[51][5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6.68%,从1323.21万元降至970.23万元[59]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1.93%,从9507.79万元增至1.54亿元,主要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59]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大幅增长61.93%至1.54亿元人民币[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磁性材料产能包括电子级四氧化三锰5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5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2万吨[28] - 公司金属制品产业拥有7万吨金属制品生产能力[28] - 磁材厂电阻用四氧化三锰产品市占率达70%以上,进口替代率超50%[39] - 天源智能混改后利润翻番,产值增长1.5倍[39] -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库存量同比增长44.84%至2,634.43吨,主要因客户订单增长及备货[49] - 电子元件制造业销售量同比增长63.59%至14,480.04吨,生产量同比增长53.67%至14,727.94吨[49] - 永磁铁氧体器件产能规划达4万吨,稀土永磁器件规划达1万吨[90] - 软磁铁氧体器件产能规划达2万吨[90] - 电子级与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各新增1万吨产能,总产能达7.5万吨[90] - 金属制品产能规划从7万吨扩至10万吨[91] - 公司电池级磷酸铁和四氧化三锰已实现产业化[94] - 公司重点布局锂电材料+氢燃料电池相关材料产业链[94] - 完成对南京海天金宁三环电子有限公司的收购整合以完善磁性材料产业链[148] - 完成对吉林省正达交通建设检测有限公司的收购整合以开拓公路检测市场[148] 各地区表现 - 境外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02.57%[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全球磁性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557亿美元,3年复合增长率9.7%[27] - 中国磁材行业空间2020年约1027亿元,预计2027年达2357亿元,7年复合增长率12.6%[27]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机构数量突破5万家[28] - 检验检测市场未来5年预计复合增长率11.0%,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28] - 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目标80亿元净利润目标7.2亿元[9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目标30亿元利润总额目标3亿元[95] - 公司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目标1.3亿元[95] - 公司研发方向包括石墨烯/催化剂/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96] - 公司计划建立郑州研发中心和长沙研究院[97] - 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但风险可控[99]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99] - 公司主要产品产能扩张可能带来市场风险[9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人员340人,其中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3]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03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33] - 授权专利154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33] - 累计拥有专利339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33] - 研发费用支出1.54亿元,同比增长61.93%[41]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1.48%至340人[62] - 汽车轻量化高强度钢项目目标实现780MPa、980MPa级别DP钢及2100MPa级别弹簧钢产业化[60] - 非圆截面弹簧钢丝项目开发抗拉强度1850-2165MPa的扁钢丝和梯形钢丝产品[60] - 超级铁精矿项目使永磁铁氧体Br达430±5 mT,Hcj达368±10 kA/m[60] - 水泥熟料辊式破碎机项目实现节能降耗≥25%,出料粒度≤25mm[61] - 氢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材料电阻率小于13 μΩm,热导率大于100W/(m·k)[61] -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氧含量≤20%,石墨片电阻率<5mΩ·cm[61] - 无钴氧化物锂电池项目开发低成本正极材料[61] - 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纳米颗粒尺寸小于10 nm,比表面积大于50 m²/g[6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29%[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2.29%至1.28亿元人民币[6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300.94%至-5.99亿元人民币[6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激增5,874.66%至7.6亿元人民币[64] 资产和权益变化 - 2021年末总资产为48.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63%[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6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48%[18] - 资产总额48.63亿元,较年初增长72.63%[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6.70亿元,较年初增长66.48%[36]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增长1.49个百分点至21.42%[67]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下降4.54个百分点至19.47%[67] -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增长0.86个百分点至8.94%[67]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增长2.62个百分点至3.77%[67]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下降6.39个百分点至1.32%[67]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038元/股,同比增长1.06%[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3038元/股,同比增长1.06%[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02%,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17] 非经常性损益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4069.53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004.63万元[22][23] 利润分配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9元(含税)[4] - 2021年度拟现金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1.39元(含税),总金额105,507,640.86元[144] - 2021年度可分配利润为267,101,840.90元,现金分红占比达100%[144] 季度财务数据 - 2021年营业收入分季度分别为:第一季度4.809亿元、第二季度6.611亿元、第三季度6.787亿元、第四季度7.671亿元[21]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季度分别为:第一季度2787.11万元、第二季度7666.24万元、第三季度4980.21万元、第四季度5935.26万元[21] 募集资金使用 - 非公开发行募集近12亿资金用于产业发展[35] - 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9.5亿元[37] - 2017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569亿元,已累计使用2.079亿元(80.9%),尚未使用0.465亿元[75] - 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9.293亿元,已累计使用0.151亿元(1.6%),尚未使用7.872亿元[75] - 年产10,000吨高品质金属制品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801亿元,投资进度100%[75][79] - 新型金属制品检测检验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486亿元,投资进度61.89%[75][79] - 芴酮系列功能材料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388亿元,投资进度100%[75][79] - 年产1,000吨金属磁粉芯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291亿元,投资进度88.25%[75][79] - 年产2,000吨气雾化铁硅粉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113亿元,投资进度42.48%[75][79] - 2020年募投项目中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现全额使用1.5亿元(100%)[76][79] - 检测检验智能化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61.12万元,投资进度0.66%[76][79] - 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及永磁铁氧体项目投资进度均为0%[76][79] - 年产1000吨金属磁粉芯项目于2021年12月正式投产并开展批量化生产[80] - 年产2000吨气雾化铁硅粉项目节省资金1523.73万元,实际投入1125.10万元[81]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80] - 募集资金项目结余资金1523.73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1] - 截至2021年末尚未使用募集资金8.34亿元,其中3.88亿元用于现金管理[81] 固定资产投资 -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2亿元[37]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中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营收8.94亿元,净利润1.73亿元[85]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公司2021年共召开4次股东大会,包括3次临时股东大会和1次年度股东大会[107][108]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8.23%[107]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8.24%[107]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3.47%[107]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2.29%[108]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33.3%[103] - 公司于2021年5月19日通过全景网举办2020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100] - 公司于2021年9月1日接待东吴证券实地调研[100]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存在重大差异[105] - 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五方面保持完全独立[106]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12次会议[129][130] - 所有董事均未缺席董事会会议缺席次数为0[130][131] - 所有董事均未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130][131] - 董事毛海波出席4次股东大会[130] - 董事吴刚出席4次股东大会[130] - 董事杨阳出席4次股东大会[130] - 审计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133] - 独立董事提出的建议均被公司采纳[132] - 董事会对有关事项无异议[131] - 审计委员会会议无异议事项[133]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期初持股0股,本期增持61,700股,本期减持0股,其他增减变动700股,期末持股62,400股[111] - 监事会主席姜宝才离任,持股61,700股,因个人购买[110] - 监事邢磊报告期内增持700股,因担任公司监事[110] - 副总经理雍超于2021年12月21日离任,因工作调整[111] - 董事长王文军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2] - 董事长、总经理毛海波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2] - 董事张野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2] - 董事、副总经理吴刚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2] - 董事张功多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2] - 独立董事汪家常于2021年5月17日离任[110] - 董事虞夏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3] - 董事朱立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3] - 董事芮沅林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3] - 董事莫磊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3] - 独立董事汪家常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3] - 独立董事林钟高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3] - 监事会主席姜宝才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3] - 监事成秉任于2021年5月17日任期满离任[113] - 监事吴晓勇于2021年5月16日任期满离任[113] - 监事会主席王守业于2021年5月17日被选举[113]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报酬总额为508.58万元[124] - 董事长兼总经理毛海波税前报酬为114.94万元[126] - 副总经理余进税前报酬为59.45万元[127] - 副总经理许定胜税前报酬为57.49万元[127] - 副总经理章超税前报酬为56.92万元[127] - 副总经理洪涛税前报酬为39.39万元[127] - 财务总监唐静税前报酬为50.4万元[127] - 董事吴刚税前报酬为58.99万元[126] - 监事邢磊税前报酬为9.61万元[127] - 监事吴晓勇税前报酬为18.49万元[127]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1517人,其中生产人员680人(占44.8%),技术人员544人(占35.9%)[137]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本科及以上学历668人(占44.0%),其中博士4人,硕士203人[137] - 销售人员82人(占员工总数5.4%),财务人员61人(占4.0%)[137] - 母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人[137] - 公司薪酬政策向技术创新人才与核心关键人才倾斜[139] - 公司劳务外包工时总数192,820小时,支付报酬总额12,450,534.43元[141] 激励计划 - 公司于2021年9月24日及10月12日分别审议通过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修订稿[145]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与收入直接挂钩[146] 内部控制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于2022年4月20日披露[149]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及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49]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资产总额2%或≥营业收入总额4%[149]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财产损失>500万元或被处罚金>100万元[149] - 公司报告期内财务报告及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个[150] - 内部控制审计确认公司2021年12月31日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51]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于2022年4月20日披露并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152] - 公司完成治理专项自查整改共计4个问题[152] 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 生产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浓度27.12mg/L,排放总量2.468吨[155] - 生产废水氨氮排放浓度2.62mg/L,排放总量0.238吨[155] - 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3mg/m³,排放总量0.546吨[155] - 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7.44mg/m³,排放总量1.354吨[155] -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COD排放浓度156mg/L,排放总量5.77吨[156] - 湖南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19mg/L,排放总量0.6吨[156] - 广州市奥赛钢线科技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³,排放总量4.559吨[156] - 全公司及子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受到的行政处罚[155] - 公司废气排放中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252吨,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