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泰(001217)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华尔泰华尔泰(SZ:001217)2022-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65.02%[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147.45%[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66.76%[16] - 基本每股收益1.54元同比增长129.85%[16] - 营业收入较2019年增长50.66%[16] - 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84.38%[16]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58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0]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20] - 扣非后净利润第四季度为9783万元[20]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7.46亿元,增幅65.02%[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2.48亿元,增幅147.45%[6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2.52亿元,增幅166.76%[66]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8.94亿元,同比增长65.02%[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管理费用5894万元,同比增长72%,主要因环保费用投入加大[81] - 研发投入金额为6024.76万元,同比增长46.55%[8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8%,同比下降0.40个百分点[8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5亿元同比增长242.22%[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2019年增长194.73%[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达2.15亿元,环比显著提升[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5亿元,同比增长2.58亿元,增幅242.22%[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65亿元,同比增长242.22%[86]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为7.78亿元,同比增长8942.97%[8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为7.81亿元,同比增长2502.98%[8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894.18%[8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7225.19万元,同比增长60604.21%[86] 资产和净资产变化 - 总资产23.01亿元,同比增长122.76%[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22亿元,同比增长146.92%[17] - 公司净资产19.22亿元,较上年末净增11.44亿元,增幅146.92%[66]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4.2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5.57%升至18.58%,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92] - 存货增加至1.328亿元,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储备[92] - 固定资产增加至5.719亿元,双氧水项目转固金额9604.56万元[93] - 在建工程增加至1.584亿元,主要投入热电联产和吗啉项目[93] - 资产受限总额6090.35万元,包括货币资金1650万元作为承兑汇票保证金[96][97] - 短期借款全部归还,期末余额为零[93] 盈利能力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41%[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5.41%[66] - 基础化工毛利率32.61%,同比上升3.88个百分点[74] - 精细化工毛利率29.95%,同比上升33.59个百分点[74] 业务线收入表现 - 基础化工业务收入14.80亿元,占总收入78.15%,同比增长53.82%[71] - 精细化工业务收入4.14亿元,占总收入21.85%,同比增长123.15%[71] - 大宗化学品收入16.53亿元,占总收入87.31%,同比增长61.68%[71] - ML氨基复合材料收入1.49亿元,占总收入7.86%,同比增长216.44%[71] - 终端客户销售额13.40亿元,占总收入70.75%,同比增长100.68%[71] 产能和产能利用率 - 公司合成氨年产能12万吨[32] - 公司硝酸年产能25万吨[32] - 公司硫酸年产能60万吨[32] - 公司双氧水年产能30万吨[32] - 公司三聚氰胺年产能3万吨[32] - 公司碳酸氢铵年产能22.2万吨[32] - 公司甲醛年产能5万吨[32] - 公司密胺树脂年产能2万吨[32] - 合成氨(液氨折100%)设计产能1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93.91%[55] - 浓硝酸(硝酸折100%)设计产能2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21.00%[55] - 硫酸(硫酸折98%)设计产能6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6.48%[55] - 双氧水(双氧水折27.5%)设计产能3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07.42%[55] - 三聚氰胺设计产能3万吨,产能利用率为96.29%[55] - 碳酸氢铵设计产能22.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8.55%[55] - 甲醛设计产能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7.88%[55] - 密胺树脂设计产能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4.95%[55] 原材料采购和成本 - 无烟块煤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25.21%[53] - 硫磺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15.25%[53] - 尿素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为14.03%[53] - 无烟块煤上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1048.57元[53] - 无烟块煤下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上涨至1781.47元[53] - 硫磺上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1202.41元[53] - 硫磺下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上涨至1665.20元[53] - 尿素上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为2061.81元[53] - 尿素下半年平均采购价格上涨至2503.31元[53] - 公司上游受全球能源及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生产成本[41] 研发投入和人员 - 研发投入金额为6024.76万元,同比增长46.55%[84] - 研发人员数量为132人,同比增长26.92%[84]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2人,同比增长100%[84]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19人,同比增长72.73%[84]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7.61亿元[67] - 募投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11亿元[67] - 募集资金总额7.609亿元,本期已使用4.107亿元[101]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资金2.543786亿元[107] - 热电联产项目投资额2.954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投资进度26.66%[106] - 15万吨双氧水(二期)项目投资额1.6亿元,投资进度100%,实现效益951.45万元[106] - 年产1万吨N-甲基吗啉-吗啉联产项目投资额1.33527亿元,投资进度38.19%[106]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额5099万元,投资进度0%[106] - 补充流动资金1.209358亿元,使用进度100%[106] - 募集资金总投资额7.608958亿元,累计实现效益951.45万元[106] 投资项目和未来规划 - 新建项目总投资额近20亿元,包括5万吨环已胺项目(1.8亿元)和合成氨升级改造项目(15亿元)[69] - 公司获得年产1万吨N-甲基吗啉-吗啉联产项目环评批复(池环函〔2021〕5号)[55] - 公司获得年产2万吨苯二胺项目环评批复(池环函〔2021〕163号)[55] - 公司计划"十四五"末实现年产值60亿元,利税10亿元[112] - 年产2万吨苯二胺项目计划2023年5月投产[113] - 年产5万吨环己胺/二环己胺项目将于2022年开工建设[113] - 公司2022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及消化吸收新技术能力,优化升级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114] - 公司立足合成氨、硝酸、硫酸等主产品,在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高端精细化学品领域开展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布局[114] - 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根据已投产的吗啉项目及双氧水新增产能情况科学布局市场[115] 生产工艺和技术 - 公司合成氨生产采用无烟块煤为原料间歇法气化制取半水煤气[34] - 硝酸生产采用双加压稀硝酸工艺氨氧化率高且尾气NOX排放浓度低[36] - 硫酸生产采用硫磺制酸方式SO2转化率达99.894%且总吸收率达99.994%[36] - 三聚氰胺生产线尿素反应转化率高并运用碱法脱硫工艺减少排放[36] - 双氧水采用蒽醌法生产工艺具有能耗低和污染小的特点[38] - 碳酸氢铵通过CO2与浓氨水在碳化塔内反应生成[39] - 密胺树脂通过甲醛与三聚氰胺缩聚后经干燥球磨得到成品[39][40] - 甲醛生产过程中未吸收气体可回收至合成氨装置减少环境污染[41] - 碳纤维脱附非甲烷总烃高消除技术年降低芳烃费用6万元[192] - 碳纤维脱附技术年创造额外利润60万元[192] - 碳纤维技术改造投资回收期0.45年[192] - 过氧化氢浓品生产技术年节约蒸汽费用144万元[192] - 过氧化氢浓品技术投资回收期0.14年[192] - 氧化残液回收装置年节约磷酸费用26.4万元[192] - 氧化残液回收年增加过氧化氢收益165万元[192] - 氧化残液回收投资回收期0.034年[192] - 新型碱洗塔装置节约蒽醌成本15.3万元[192] - 新型碱洗塔装置年节约污水处理成本3.2万元[192] 环保投入和排放 - 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29] - 公司2022年将全面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推进安全环保标准化建设[114] - 公司面临环保投入进一步增加风险,因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导致环保治理成本上升[116] - 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保证"三废"达标排放,持续投入环保设施[117] - 废水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28.003吨[186] - 废水氨氮年排放总量0.8597吨[186] - 废气二氧化硫最高年排放量79.672吨[186] - 废气氮氧化物最高年排放量52.0976吨[186] - 废气颗粒物最高年排放量2.1589吨[186] - 三废混燃炉处理能力为21万Nm³/h,使用氨法脱硫、SNCR+SCR联合脱硝及电袋除尘工艺[188] - 35吨锅炉废气处理能力为7.5万Nm³/h,采用脱硝、碱液脱硫及布袋除尘工艺[188] - 10万吨硝酸尾气处理能力为6万Nm³/h,使用氨还原工艺处理氮氧化物[188] - 15万吨硝酸尾气处理能力为10万Nm³/h,采用氨还原工艺处理氮氧化物[188] - 60万吨硫酸尾气处理能力为12万Nm³/h,采用动力波双氧水尾气处理工艺处理二氧化硫[188] - 15万吨双氧水尾气处理能力为2.4万Nm³/h,使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处理重芳烃[188] - 2万吨氨基模树脂废气处理能力分别为8万Nm³/h(甲醛)和2.5万Nm³/h(粉尘),采用二级水吸收、二级活性炭吸收及布袋除尘[188] - 末端水处理能力为40t/h,终端水处理能力为60t/h,均采用污泥生化法处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188] - 酸性水中和处理能力为150t/h[188] - 公司所有在产、在建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符合环保政策并取得环评批复[189] - 公司严格按照环保法规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有效综合治理[200] 客户和销售 - 下游行业涉及房地产汽车纺织业家电农业等重要领域[4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4.26亿元,占总销售额22.48%[78] - 公司商品浓硝酸产能与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32] 物流优势 - 公司拥有年吞吐总量63万吨的长江码头[32] - 公司拥有年吞吐量63万吨的长江码头货运优势[45] 利润分配 - 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4] - 总股本基数3.32亿股[4] - 2021年半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3318.7万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177] - 2021年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6637.4万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176] - 2021年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75]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6.26亿元[175]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3.32亿股[175]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及监管要求,分红标准和比例明确[174] - 2021年半年度利润分配已于2021年12月1日实施完成[177] - 2021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76] 非经常性损益 - 全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61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432万元[2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128万元[2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2.75万元,占利润总额0.23%[90][95] - 投资收益亏损12.32万元,主要因应收款项融资贴现利息支出27.81万元[90] - 营业外收入460.26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和供应商赔款[90]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33.3%[127] - 公司设有4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战略、提名、审计、薪酬与考核)[127]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含1名职工监事[128] - 公司确认不存在与控股股东的同业竞争情况[137]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要求不存在重大差异[131] - 2021年公司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161][162] - 所有董事均未连续两次缺席董事会会议[162]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138]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138]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5.03%[138] 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总薪酬为23,023,250元[140] - 董事兼总工程师汪孔斌2021年薪酬为547,580元[140] - 董事兼安全环保职业健康(EHS)总监周润良2021年薪酬为273,790元[140] - 监事会主席吴澳洲2021年薪酬为547,580元[140] - 职工监事王海雄2021年薪酬为547,580元[140] - 监事黄文明2021年薪酬为13,689,500元[140] - 副总经理杨卓印2021年薪酬为547,580元[140] - 副总经理徐方友2021年薪酬为547,580元[140] - 事业部总经理徐根松2021年薪酬为273,790元[140] - 事业部总经理徐玉银2021年薪酬为273,790元[140]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04.72万元[159] - 董事长吴李杰税前报酬为120.79万元[159] - 副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吴炜税前报酬为52.4万元[159] - 董事兼总经理陈玉喜税前报酬为66.76万元[159] - 董事兼总工程师汪孔斌税前报酬为53.83万元[159] - 监事会主席吴澳洲税前报酬为68.13万元[159] - 董事朱贵法税前报酬为8.84万元[159] - 董事周润良税前报酬为24.18万元[159] 董事、监事及高管背景 - 董事长吴李杰持有公司股份4,679,320股,任期内无变动[139] - 董事兼总经理陈玉喜持有公司股份547,580股,任期内无变动[139] - 公司独立董事陈广垒于2020年3月就任,兼任西藏宁算科技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及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47] - 公司独立董事陈军自2020年3月任职,具有律师资格及证券、基金从业资格,曾任多家券商投行部门总监[148] - 公司监事会主席吴澳洲自2020年3月任职,曾于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担任华泰有限总经理[149] - 公司监事黄文明自2017年6月任职,现任安徽省池州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150] - 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成员陈玉喜兼任[152] - 公司总工程师由董事会成员汪孔斌兼任[153] - 公司安全环保职业健康(EHS)总监由董事会成员周润良兼任[154] - 公司副总经理杨卓印自2019年11月兼任化肥事业部总经理,曾任化工事业部总经理[154] - 公司财务总监汪洋自2020年3月任职,曾历任财务部经理助理、副经理及众泰小贷副总经理[156] - 公司董事吴李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