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桑达A(00003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深桑达深桑达(SZ:000032)2022-04-21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427.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21%[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48%[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64%[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28%[18] - 总资产为44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0.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02%[18] - 整体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6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69.48%[62]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47.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3.28%至9401万元[9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现金净流出94,802万元[9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现金净流入169,558万元[9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加133,770万元[93] - 合同资产同比增长64.20%至123.55亿元[95]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34.35%至13.97亿元[95] - 使用权资产同比增长33.26%至1.67亿元[95] - 租赁负债同比增长74.39%至1.35亿元[95] - 报告期对外股权投资额同比下降43.25%至5.38亿元[1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投入超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5%[2] - 数字与信息服务营业成本33.68亿元同比增长155.68%[67][71] - 数字与信息服务毛利率22.70%同比下降6.61个百分点[67][71] - 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设备及分包成本309.63亿元,同比增长149.22%,占该业务营业成本比重91.92%[78][81] - 产业服务业务设备及原材料成本162.12亿元,同比增长39.21%,占营业成本比重43.10%[78] - 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分包成本136.93亿元,同比增长29.44%,占该业务成本比重39.99%[79] - 数字与信息服务人工成本同比增长328.73%至1.35亿元,占该业务成本比重4.01%[78][81] - 货运代理成本同比增长114.68%至7.10亿元,占产业服务成本比重1.89%[78][8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2.72%至8.56亿元,主要因业务增长及市场拓展导致团队扩张[8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96%至12.55亿元[87]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1.57%至2.90亿元[8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25%至10.11亿元,因持续加大自有产品和技术投入[87] - 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0.1126亿元,同比增长40.25%[9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7%,较上年增加0.12个百分点[9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聚焦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项主责主业[2] - 公司构筑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个业务板块[2] - 公司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2] - 公司2021年业务聚焦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大主责主业[14] - 公司形成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布局[14] - 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收入43.58亿元,同比增长133.80%,占营业收入比重10.20%[62] - 产业服务业务收入383.46亿元,同比增长27.00%,占营业收入比重89.80%[62] - 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收入354.68亿元,同比增长30.23%,占营业收入比重83.06%[62] - 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2.41%,占营业收入比重4.42%[62] - 数字与信息服务营业收入43.58亿元同比增长133.80%[67][71] - 产业服务营业收入383.46亿元同比增长27.00%[67] - 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营业收入354.68亿元同比增长30.23%[67] - 总承包业务收入178.05亿元毛利率9.75%[68] - 专业承包业务收入156.48亿元毛利率9.64%[68] - 数字业务承载中国电子云计算及存储 数据创新等四项主责主业[55] - 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布局为"1+1+N"模式,聚焦安全数字底座与数据创新[42] - 中国电子云具备全栈安全、一云多芯能力,支持ARM和X86架构芯片[43][44] - 公司数据创新业务包含数据基础设施、安全合规及认知智能三大产品体系[45] - 公司数据要素工程在湖北武汉、四川德阳开展试点[45] - 公司数字政府业务重点打造"通系列"产品,涵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解决方案[46] - 数字供热业务覆盖供热面积超过9000万平方米[51] -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51] - 公司政务云市场成为主要厂商 数据治理市场排名前五[48] - 公司数字城市方案已覆盖17个场景域 200余个细分场景 1000余个子方案[47] - 公司服务覆盖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能源领域头部客户包括京东方 中芯国际 宁德时代等[49][50] - 数字政府2.0解决方案覆盖17个场景域,包含200余个细分场景、1000余个子方案[59] - 公司研发推出新一代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132] - 公司自研推出中国电子云数字底座基于PKS底座构建[132] - 公司计划在数字政府及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打造示范性"灯塔项目"[2] - 公司基于PKS体系自研推出安全先进绿色的中国电子云产品[56] - CECStack专属云平台3.0版本已交付,提供全栈信创云服务能力[88] - 云原生操作系统CCOS支持单集群10万级服务器超大规模部署[88] - 分布式存储产品性能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88] - 数据中台研发项目已构建全栈数据治理工程能力体系[89] - 繁星城市数字平台实现城市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运营[89] - 交通大脑具备多源数据快速接入及全生命周期治理能力[89] 各地区表现 - 境内收入426.29亿元,同比增长35.18%,占营业收入比重99.83%[62] - 境外收入7441.51万元,同比下降85.75%,占营业收入比重0.17%[62] - 境内整体营业收入426.29亿元同比增长35.18%[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顺利完成与中国系统重组融合[2] - 公司联合国内一流高校开展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研究[2] - 公司发布基于云原生的新一代云计算技术架构[2] - 公司以健全完善"五位一体"风控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2] - 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中国系统96.7186%股权事项[14]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需追溯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数据,原因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17] - 公司收购中国系统产生非经常性损益1.18亿元人民币[21] - 公司完成对中国系统的并购导致报告期资产负债率较并购前提升[133] - 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133] - 公司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机制[134] - 公司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每年拟订应收账款压降目标[133] - 按月按项目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回收责任人[133] - 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133] - 公司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地市级的销售网络增强本地团队配备[131] - 公司聚焦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四项主责主业[122] - 2022年公司将加强自有产品研发投入以提高竞争力[123] - 在云计算领域将自研云操作系统并完善安全产品[124] - 在数据创新领域将研发数据智能、数据安全等产品体系[124] - 产业服务板块将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125] - 公司薪酬政策坚持与经营状况和绩效挂钩,利润与职工薪酬总额同向增长[178] - 公司培训体系要求人均不少于50课时的学习需求[179] 研发投入与进展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2183人,同比增长33.84%[91]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数量显著增长,其中硕士学历807人同比增长45.67%[91]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916人同比增长40.49%,30-40岁研发人员851人同比增长49.3%[92] - 锂电洁净厂房高精度湿度控制研发项目进入第一阶段调研阶段[91] - 半导体切片拉晶炉厂房环境控制技术研发项目处于第一阶段资料收集阶段[91] - 纯水制备工艺研发项目旨在实现12寸半导体超纯水国产化替代[91]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保持0%[92] - 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11%,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91] 重大投资与资产交易 - 公司收购中国系统投资金额为7.43亿元持股比例96.72%[101] - 公司新设中国电子云公司投资金额2亿元持股比例100%[101] - 公司收购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投资金额3635.5万元持股比例29.92%[101] - 公司投资中电聚信股权投资基金1.03亿元持股比例19.96%[102] - 公司重大股权投资总额达8.1亿元[102] - 中电洲际供热复线工程本期投入5606.41万元累计投入1.84亿元项目进度97.43%[103] - 中电洲际东热西输供热管线建设本期投入2971.67万元项目进度10.25%[104] - 公司持有天津港股票期末账面价值7.3亿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2839.14万元[105] - 公司持有华环电子股票期末账面价值1.6亿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1.38亿元[105] - 公司证券投资期末总账面价值9.15亿元[105]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10.004亿元人民币[107] - 募集资金总额为10.1亿元人民币,发行费用为959.2万元人民币[107] - 截至2021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6.79亿元人民币,占募集资金总额的67.9%[107][111] - 现代数字城市技术研发项目累计投入3.81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54.43%[111] - 偿还金融机构贷款项目累计投入2.98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99.39%[111]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为3.239亿元人民币[107][110] - 募集资金专户产生利息收入56.15万元人民币[110] - 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3.649亿元人民币已完成置换[112] - 调整后募投项目总投资额从20亿元人民币降至9.998亿元人民币[109] - 高科技工程服务项目原计划投入8亿元人民币,调整后未使用募集资金投入[109] - 中国系统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12.22亿元,净利润11.07亿元[119] - 中国系统总资产414.43亿元,净资产66.98亿元[118] - 中电二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68.30亿元,净利润6.87亿元[118] - 中电四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70.47亿元,净利润6.59亿元[118] - 出售中电三公司71%股权获得交易价格3.16亿元,贡献净利润296.64万元[116] - 出售中电任丘科技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80%股权获得交易价格5007.57万元,投资损失38.85万元[116] - 出售无锡桑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获得交易价格3065.84万元,投资损失9.77万元[117] - 处置河北房地产确认投资收益5909.78万元[119] - 处置中电任丘科技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确认投资收益1513.06万元[119] - 中电洲际2021年营业收入8.75亿元,净利润8712.55万元[118] - 中国系统实现营业收入4122.19亿元,同比增长34.89%,净利润11.04亿元,同比增长52.30%[120] - 中电二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30亿元,同比增长27.36%,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34.53%[120] - 中电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47亿元,同比增长40.93%,净利润6.59亿元,同比增长22.02%[120] - 中电洲际净利润8712.55万元,同比增长38.80%[120] - 桑达设备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18.16%,净利润6618.56万元,同比下降17.32%[121]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士刚[10] - 2021年12月21日多名高管离任,包括原副董事长曲惠民、韦海东等[142] - 2021年12月22日新任命多名董事及高管,包括董事姜军成、张向宏等[142]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股份49,942,230股[144] - 报告期内不存在任期内董事、监事离任和高级管理人员解聘的情况[144] - 2021年5月20日原总经理徐效臣离任[142] - 2021年12月21日公司副董事长、独立董事、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职工监事、总工程师、财务总监、总法律顾问等10名高管因任期满离任[145] - 2021年5月20日总经理徐效臣因工作变动解聘[145] - 2021年12月22日选举陈士刚为副董事长、赵磊、孔繁敏为独立董事、姜军成、张向宏、郑曦为董事、崔辉为监事会主席[145] - 2021年12月22日聘任王晓亮为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李知谕、马劲、朱国平为高级副总裁、李安东为总会计师[146] - 2021年5月24日聘任陈士刚为公司总裁[145] - 2022年3月28日董事会秘书钟彦因工作变动离任[146] - 公司现任董事长刘桂林同时担任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务[147] - 公司总裁陈士刚同时担任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47] - 独立董事赵磊现任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147] - 独立董事孔繁敏现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48] - 姜军成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经营部副主任及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149][153] - 张向宏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专职董事[149][153] - 郑曦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办主任助理兼数字技术处处长[150][153] - 崔辉现任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150][153] - 邹志荣现任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经理[150][153] - 陈扬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治理审计处副处长[150][153] - 李安东现任本公司总会计师代为履行董事会秘书职责[152] - 刘桂林在中电信息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期自2020年1月8日起[153] - 周浪波在中南大学商学院担任副教授及高层管理教育中心执行主任[154] - 赵磊在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15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466.78万元[159] - 副董事长兼总裁陈士刚税前报酬为472.33万元[158] - 高级副总裁李知谕税前报酬为356.42万元[159] - 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王晓亮税前报酬为332.57万元[159] - 高级副总裁马劲税前报酬为241.99万元[159] - 原总经理徐效臣税前报酬为134.82万元[159] - 原董事会秘书钟彦税前报酬为120.75万元[159] - 原总工程师何兵税前报酬为109.29万元[159] - 原财务总监李卫生税前报酬为101.75万元[159] - 高级副总裁朱国平税前报酬为102.31万元[159]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17次会议[160][161] - 董事刘桂林应参加董事会17次 现场出席2次 通讯出席15次 出席股东大会5次[162] - 董事曲惠民应参加董事会16次 通讯出席14次 委托出席2次 出席股东大会0次[162] - 董事韦海东应参加董事会16次 现场出席1次 通讯出席15次 出席股东大会2次[162] - 董事江小军应参加董事会16次 通讯出席16次 出席股东大会3次[162] - 董事宋晓风应参加董事会16次 通讯出席16次 出席股东大会5次[162] - 董事周浪波应参加董事会17次 现场出席1次 通讯出席16次 出席股东大会5次[163] - 董事谢庆华应参加董事会17次 现场出席1次 通讯出席16次 出席股东大会4次[163] -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12次会议[165]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64] 关联交易与内部控制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对中国电子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风险评估[168] - 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对中国电子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风险评估[169] -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对中国电子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风险评估[169] - 公司2021年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及会计政策变更对已披露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169] - 公司2021年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