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唯赛勃(688718)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唯赛勃唯赛勃(SH:688718)2023-04-27 16:00

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78366.40元[5] - 2022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滚存至下一年度[5]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308,048,369.97元,同比减少18.76%,因国际宏观经济下行、供应链不畅致下游需求疲软[15][16]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78,366.40元,同比减少37.84%;扣非净利润26,254,924.08元,同比减少45.41%,因业务规模下降[15][1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081,172.95元,同比下降9.00%,因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5][18]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17,203,411.32元,较上年末增加4.80%[15] - 2022年末总资产848,755,077.16元,较上年末增加8.74%[15]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1806元/股,同比下降46.90%;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1511元/股,同比下降53.38%[15][19]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48%,较上年减少4.85个百分点;扣非后为3.75%,较上年减少5.14个百分点[15] - 2022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016.12万元、6967.32万元、9402.71万元、7418.70万元[20] - 2022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26.50万元、715.51万元、1551.66万元、897.17万元[2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7.83万元,2021年为 - 488.57万元,2020年为59.21万元[21]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02.94万元,2021年为801.99万元,2020年为428.45万元[21] - 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450.35万元,期末余额36.55万元,当期变动 - 413.80万元,对当期利润影响20.99万元[24]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减少18.76%[2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7.8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84%[25] - 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1.02%,较上年的34.84%下降3.82个百分点[25]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减少18.76%;归母净利润3137.84万元,同比减少37.84%;扣非净利润2625.49万元,同比减少45.41%[78] - 营业成本2.13亿元,同比下降13.74%,因销售收入下降,产品成本支出相应减少[79] - 销售费用525.09万元,同比减少14.41%,因下游需求萎缩,销售活动及费用支出降低[79] - 管理费用4235.26万元,同比增加3.03%,因公司引进专业人才,人员薪酬提升[79] - 财务费用 -560.36万元,同比下降343.71%,因借款少利息支出减少,且人民币汇率走强汇兑收益多[79] - 研发费用2130.12万元,同比减少10.42%,因引进先进研发设备,研发效率提高,材料消耗减少[7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708.12万元,同比下降9.00%,因产品销售收入下降,流入现金减少[79]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18.69%;营业成本2.13亿元,同比减少13.74%;综合毛利率31.02%,较去年减少3.82个百分点[81] - 主营业务中,复合材料压力罐营收1.16亿元,较上年减少24.60%;反渗透及纳滤膜片收入7623.79万元,较上年减少34.70%;反渗透及纳滤膜元件收入5853.81万元,较去年增长30.67%;膜元件压力容器收入4369.81万元,较去年下降12.44%[84] - 境内收入1.5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9.73%;境外收入1.5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27%[85] - 直销收入2.36亿元,占总收入的76.51%;经销收入7231.75万元,占总收入的23.49%,销售仍以直销模式为主[85] - 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片生产量574.02万米,销售量398.84万米,库存量366.89万米,分别同比变动-25.67%、-33.88%、91.38%[86] - 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元件生产量68.16万支,销售量64.31万支,库存量16.69万支,分别同比变动11.25%、17.61%、29.98%[86] - 膜元件压力容器生产量5.12万只,销售量3.57万只,库存量3.48万只,分别同比变动-11.11%、-14.59%、80.31%[86] - 复合材料压力罐生产量50.19万只,销售量48.07万只,库存量10.08万只,分别同比变动-34.66%、-37.09%、26.63%[86] - 新材料行业直接材料成本1.63亿元,占总成本76.72%,同比下降9.39%;直接人工成本1689.46万元,占总成本7.96%,同比下降32.05%;制造费用3254.94万元,占总成本15.33%,同比下降22.58%[88] - 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片直接材料成本3167.46万元,占总成本14.92%,同比下降30.19%;直接人工成本369.72万元,占总成本1.74%,同比下降28.86%;制造费用1377.14万元,占总成本6.48%,同比下降19.64%[8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536.0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0.98%,关联方销售额为0 [90][9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176.8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0.90%,关联方采购额为0 [92][93] - 销售费用本期525.0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41%;管理费用本期4235.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3%;研发费用本期2130.1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42%;财务费用本期 - 560.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3.71% [9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3708.1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 - 5744.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86%;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239.0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8.71% [94] - 货币资金期末1.19亿元,较上期下降8.92%;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36.55万元,较上期下降91.88%;应收票据期末376.66万元,较上期下降25.75% [95] - 应收账款期末6974.93万元,较上期下降15.38%;应收账款融资期末52.78万元,较上期增长427.75%;存货期末9591.33万元,较上期增长13.33% [95] - 固定资产净额期末2.87亿元,较上期增长44.36%;在建工程期末1.43亿元,较上期增长5.87%;无形资产期末6621.41万元,较上期下降2.37% [95] - 短期借款期末1980.40万元,较上期增长32.20%;应付票据期末1096.99万元,较上期增长695.26%;应付账款期末4231.86万元,较上期增长50.96% [96] - 合同负债期末463.10万元,较上期增长25.45%;其他应付款期末473.02万元,较上期增长8.65%;其他流动负债期末2458.28万元,较上期增长21.86% [96] - 境外资产1972.95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28% [97] - 津贝特(汕头)环保制造有限公司2022年净利润446.77万元,营业收入3410.65万元[99] - 广东奥斯博膜材料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净利润2247.01万元,营业收入1.31亿元[100] 审计与合规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3]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处于膜产业上游,为下游提供核心部件[28] - 公司反渗透膜片分为大产水通量家用膜、苦咸水膜、海水淡化膜、抗污染膜等[29] - 公司已成功研发并可量产4类反渗透膜元件产品,规格多达30余种[32] - 公司定制开发适用于多种物料分离领域的纳滤膜产品[33] - 公司掌握5 - 63英寸较全系列复合材料压力罐的研发和制造能力[34] - 膜元件压力容器有端开和侧开两种型号,分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3个规格,适用压力涵盖150 - 1500psi[35] - 公司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销含自有品牌和ODM销售模式,经销可利用渠道扩大市场[36] - 公司围绕下游应用领域开发新型膜材料及复合材料装备,建立了完备研发体系[36] - 公司在膜材料研制等方面积累核心技术和经验,提锂业务开发相关膜及系统,压力容器开发符合国际认证产品系列[36] - 公司属于“新材料”领域高性能膜产业,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37][38] - 膜材料按孔径大小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各有不同过滤效果[38] - 国外高性能分离膜领域起步早、较成熟,美国、日本在高性能卷式分离膜领域领先[38] - 中国膜技术应用自2000年后发展迅速,1999年产业总产值约28亿元,占全球1.7%,2020年超3000亿元,占全球32%以上[38] - 中国膜产业近五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0% - 12%左右,预计2025年产值有望达5000亿元[38] - 公司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指标进行年度考核,优化供应商结构[35] - 公司处于膜产业链上游,掌握膜材料及相关配套装备核心技术,具备多种产品先进生产能力[41] - 国产膜在普通家用膜细分市场占比约70%,公司是工业膜和物料分离膜领域优秀内资企业代表[42] - 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对国产膜企业国内外销售和服务有影响,中国膜市场规模将跃居世界首位[43] - 我国从事膜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左右[44] - 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左右[44] - 公司自2011年起进行膜材料产品自主研发,形成完善反渗透膜、纳滤膜产品体系[46] - 公司拥有膜材料研制、膜元件生产和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设计与加工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46] - 公司协同设计并建设反渗透膜生产线,布局合理、空间占用少、生产效率高[46] - 公司通过改良配方生产的聚酰胺反渗透膜/纳滤膜材料具有高透水性[46]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膜/纳滤膜配方设计、高分子改性技术、精密涂布技术等多项技术,且报告期内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重大变化[47][49] - 膜/纳滤膜配方设计具有脱盐率高、产水通量高、稳定性强等特点,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47] - 高分子改性技术能改善膜的亲水性、耐久抗污染性、物化稳定性等[47] - 膜元件生产机构设计优化了切边、涂胶、焊接等工艺流程,提高了膜元件生产效率和成品性能[48] - 公司在高性能卷式分离膜领域走出自主化研发路径,完成多种膜的研发及产业化[66] - 公司产品获得NSF、ASME和KTW等国际权威机构测试或认证[66]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开展三大类产品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产品规格齐全[67] - 公司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市场形象,获多项荣誉称号[67] - 2022年公司完成开发适用于膜法锂资源提取及回收的膜系列产品[25] - 公司在锂资源提取领域完成从单一膜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过渡[25] - 公司盐湖和矿石(黏土)膜法提锂中试项目在西藏和青海进展顺利[26] - 公司推广膜法技术在锂电池回收、钛白粉及磷化工更多场景的应用[26] 研发情况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91%,较上年增加0.64个百分点[15] - 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2130.12万元,与2021年度基本持平[26] - 2022年公司新获得专利32项,在海水淡化及膜法提锂领域积累研发成果[27]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2项,截止期末累计申请研发成果220项、获得授权研发成果167项[50] - 本年新增知识产权申请数41个、获得数32个,累计申请数220个、获得数167个,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5个[51]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21301244.17元,上年度为23778861.78元,变化幅度-10.42%,研发投入合计变化幅度相同,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从6.27%上升0.64个百分点至6.91%[51] - PE基材RO膜项目预计总投资1400000元,本期和累计投入均为741966.56元,实验室完成配方和工艺探索,中试线基本调试到位[53] - 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