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浩欧博(68865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浩欧博浩欧博(SH:688656)2022-04-24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1770.75万元,较2020年增长43.2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19.27万元,较2020年增长52.24%[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330.54万元,较2020年增长71.49%[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1.4元/股,较2020年增长16.67%[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19元/股,较2020年增长32.22%[21] - 营业总收入31,770.75万元,同比增长43.20%[10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619.27万元,同比增长52.24%[103] - 医疗器械行业营业收入30,915.86万元,毛利率70.43%,同比增长43.84%[107] - 过敏试剂产品营业收入18,872.05万元,毛利率79.11%,同比增长45.69%[107] - 自免试剂产品营业收入10,652.18万元,毛利率62.68%,同比增长44.34%[107] - 国内销售收入30,453.77万元,毛利率70.85%,同比增长43.50%[107] - 国外销售收入462.09万元,毛利率43.06%,同比增长71.08%[1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9,854.64万元,同比增长28.99%[103] - 研发费用3,178.56万元,同比增长31.72%[10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5.88%至6804.99万元,主要因业务推广费及销售人员薪酬增加[118]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3.49%至3126.42万元,主要因IPO中介费及管理人员薪酬增加[11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72%至3178.56万元,主要因研发材料及人员投入增加[118] - 原材料成本占医疗器械行业成本比例64.18%,同比增长31.74%[1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79.28万元,较2020年增长79.98%[20]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46.14万元,显著高于其他季度[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000.17万元,较2020年末增长273.09%[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9.98%至10479.28万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长[1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扩大340.72%至-15439.20万元,主要因新基建工程及子公司投入[120]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664.86%至44985.51万元,占总资产52.07%,主要因募集资金到账[123]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418.50%至12888.24万元,主要因募投项目基建增加[123] - 长期待摊费用同比增长412.42%至1027.23万元,主要因装修及产品注册费用增加[123] - 存货余额6,820.49万元,占资产总额比例7.89%[95]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748.4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8%[96] - 对外直投及租赁的检测仪器账面价值7,243.88万元,占固定资产比例60.49%[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2021年主要产品线包括酶联免疫法产品、捕获法产品和化学发光产品,涵盖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11] - 公司过敏检测产品包括欧博克(定性)、符博克(定量)、食博克(定性)、食博克+(定性)和敏博克(定性/半定量)[12] - 公司自身免疫检测产品包括诺博克(定性)和纳博克(定量),后者采用纳米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12] - 公司产品技术平台涵盖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捕获法和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11] - 公司检测方法包含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检测三种类型[12] - 过敏试剂生产量36.46万盒,同比增长49.68%;销售量33.57万盒,同比增长47.76%[108] - 自免试剂生产量21.28万盒,同比增长44.17%;销售量19.09万盒,同比增长41.41%[108] - 自免化学发光产品收入占比较低且毛利率低于公司整体水平[93] - 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产品存在学术争议且未被部分省份纳入医保目录[92][93] - 公司酶联免疫法产品存在被化学发光产品替代的风险[92] - 2021年公司尝试B2C业务,建立过敏专科诊所和互联网医院[88] 研发投入和项目进展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较2020年减少0.88个百分点[21] - 费用化研发投入3,178.56万元,同比增长31.72%[74] - 研发投入总额3,178.5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00%,同比减少0.88个百分点[74] - 公司已取得注册证进行销售、正在注册及立项研发阶段的过敏原合计94种[30] - 2021年完成申报注册的新增IgE过敏原13种[30] - 立项在研的过敏原有25种[30] - 过敏原单点检测及组合检测可涵盖111项过敏检测项目[30] - 公司过敏产品覆盖69种IgE过敏原及80种食物特异性IgG过敏原[30][36] - 报告期内取得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产品2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31] - 公司化学发光平台已覆盖44个自身免疫检测项目及1项PCT检测产品[31] - 公司在研的自免项目20个,报告期内新增4个[31][36] - 全自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过敏项目25项预计总投资3,415.00万元,累计投入2,300.22万元,已取证待上市[79] - 过敏中欧I期35项项目预计总投资955.00万元,本期投入350.95万元,累计投入746.32万元,项目开发中[80] - 酶联免疫法(IgE检测)60项项目预计总投资772.00万元,累计投入725.80万元,已取证上市[80] - 酶联免疫捕获法25项项目预计总投资924.00万元,累计投入818.16万元,已取证上市[81] - 中欧二期特定过敏原诊断试剂原材料优化及质量控制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75.50万元,本期投入487.67万元,累计投入487.67万元,项目已完成并结题[81] - 化学发光食物特异性IgG抗体15项项目预计总投资447.65万元,本期投入126.92万元,累计投入126.92万元,项目开发中[81] - 全自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自免增加机型项目预计总投资260.00万元,本期投入229.50万元,累计投入229.50万元,已全部取证结题[81] - 自免28项试剂与迈瑞仪器的匹配验证项目预计总投资308.94万元,本期投入56.28万元,累计投入56.28万元,项目开发中[81] - 全自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自免改进项目预计总投资2,227.50万元,本期投入103.36万元,累计投入1,537.20万元[78] - 全自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4项自免抗原更换项目预计总投资496.00万元,本期投入113.77万元,累计投入373.23万元[78] - 全自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自免项目四期12项研发预计总投资666.50万元,本期投入321.62万元,累计投入564.50万元[78]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合计为12,149.26万元,本期投入3,119.48万元,累计投入8,833.46万元[82] 技术和创新能力 - 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酶联免疫技术、酶联免疫捕获技术、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原材料制备基础技术[69] - 化学发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范围宽、全自动、定量等优势,是未来重要技术发展方向[68] - 公司酶联免疫捕获技术国内领先,已实现产业化[69] -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为国际先进主流技术,已逐渐实现产业化[69]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展开原材料制备,初步实现少数项目所需过敏原、抗原及质控品的自主生产[69] - 酶联免疫法过敏IgE检测产品可检测特异性IgE过敏原69种,国内领先[70] - 化学发光过敏IgE检测已获得2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71] -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灵敏度高达10⁻¹⁸摩尔/升,线性范围高达10⁵以上,较常用技术提高100倍以上[72]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新增申请2个,获得1个,累计申请90个,获得20个[73] - 公司已获189项产品注册证书,42项专利,52项产品取得欧盟CE认证[37] - 报告期内新增2个十万级净化生产厂房,总数达4个;新增1个万级净化生产厂房,总数达2个[31] 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 - 过敏检测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包括Phadia(瑞典法迪亚)、德国欧蒙及敏筛等国际企业[10] - 中国IVD市场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15%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54] -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占据全球IVD市场80%以上份额[53] - 免疫诊断是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58] - 公司是国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试剂种类较多的领先厂商之一[61] - 过敏原检测中IgE含量仅为IgG的四万分之一导致技术壁垒较高[59] - 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是当前主流免疫诊断技术[58] - 公司较早在国内实现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自身抗体检测[62] - 过敏检测需覆盖多种类过敏原检测菜单形成竞争壁垒[59] - 自免检测产品病种繁多项目众多存在技术及规模化生产壁垒[60] - 2018年国内过敏检测市场容量为4.64亿元[63] - 外资企业占国内过敏诊断试剂市场份额合计51%[63] - 公司2018年过敏试剂产品收入1.44亿元,市场份额约30%[63] - 国内过敏检测市场预计年增长率在10%以上[63] - 自免检测国内市场中,外资企业(以欧蒙为主)市场份额仍高达80%左右[64] - 国际过敏诊断市场容量较大,公司与赛默飞在检测种类数量及研发实力存在较大差距[137] - 自免诊断市场因发病率上升及检测手段提升,带动自身抗体检测试剂使用量上升[137] - 医保控费及统一招标政策加剧行业竞争,促使医院采用性价比更高产品[138] - 中国有3亿以上过敏疾病患者,过敏检测市场刚起步[87] - 过敏诊断市场处于发展早期,检测率及市场规模显著偏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135] 销售模式和客户分布 -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47] - 通过仪器出售、租赁和直投方式带动试剂销售[47] - 公司拥有持续合作的经销商约500家,覆盖全国30余个省份[88] - 销售和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超过150人[8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6,845.1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1.55%[112] 供应链和采购管理 - 采购内容分为试剂生产原料(如抗原、抗体)和检测仪器及配件两类[44] - 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并保证安全库存量的方式[47] - 供应商管理实行年度审核机制,评估生产环境、质量管理和储存运输等条件[4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5,583.7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8.46%[11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为否[4]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7] - 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67.92%表决权[102] - 公司向关联方苏州外润提供1700万元资金拆借,占2021年6月30日净资产的2.33%[184] - 关联方借款于2021年7月28日偿还1200万元,7月30日偿还500万元[185] - 苏州外润于2022年2月16日按3.7%年化利率向公司支付利息9,630.14元[186]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188] - 公司202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188] - 报告期内子公司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规范运作,建立了相应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187] - 公司近三年未受证券监管机构处罚[163]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涉及2人离任和6人新增聘任,包括董事李淑宏和监事柳乐离任,王凯任董秘等新增人员[162] - 2021年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其中现场会议6次占比85.7%,通讯方式会议1次占比14.3%[165]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及财务预决算等议案[16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1年度董事及高管薪酬议案[170] - 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1年公司主要计划投资报告[171]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增补监事及豁免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通知等议案[172] - 所有董事2021年均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情况[165] 子公司和地区表现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浩欧博销售、西瑞玛斯、浩欧博(美国)、浩欧博湖南、浩欧博四川等[10] - 境外资产规模681.1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79%[125] - 新设两家全资子公司:湖南浩欧博(投资1000万元)和四川浩欧博(投资2500万元)[128][129] -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总资产10424.83万元,营业收入18562.92万元,净利润291.07万元[133] - 苏州西瑞玛斯化学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27.66万元,净利润亏损19.18万元[133] - 浩欧博(美国)有限公司总资产681.16万元,营业收入483.16万元,净利润亏损16.50万元[133] - 湖南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资产2014.65万元,营业收入34.29万元,净利润亏损246.09万元[133] - 四川浩欧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769.14万元,净利润亏损184.06万元[133] - 公司自免检测产品已完成欧洲市场准入并与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客户签订合作协议[62] 管理层和关键人员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JOHN LI,董事会秘书为王凯,证券事务代表为谢爱香[14][15]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JOHN LI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50.34万元[151] - 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凯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25.08万元[151] - 离任财务总监兼董秘李淑宏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32.58万元[151] - 董事周俊峰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60.68万元[151] - 监事会主席焦海云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44.75万元[151] - 监事马飞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33.50万元[151] - 离任核心技术人员柳乐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5.86万元[151] - 新任监事宋风霞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4.89万元[151] - 离任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张合文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05.43万元[151] - 财务负责人李翊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14.71万元[151]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202.68万元[161]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405.95万元[161] - JOHN LI通过海瑞祥天持有公司722,295股[155] - 其他董监高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苏州外润间接持有公司合计2,932,500股[155]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决策程序由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160]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确定依据结合个人考核履职情况及公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160]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JOHN LI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上海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学位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53] - 董事会秘书王凯自2013年10月起历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职务[153] - 财务总监李淑宏曾任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153] - 应用和服务总监周俊峰自2015年7月起担任现职 曾任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经理[153] - 独立董事李超宏拥有中科院光电所光学工程博士学位 并完成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州医学中心博士后工作[153] - 监事会主席焦海云自2015年4月起担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2017年7月至今任监事会主席[153] - 监事马飞2009年加入公司 现任设备工程部经理[153] - 高级研发总监柳乐曾任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组长 2013年6月至2021年2月担任公司高级研发总监[153] - 董事张合文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53] - 独立董事陆骄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曾任苏州明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及金光集团内审经理[153] - 黄晓华曾在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制造运营中心副总至2021年5月18日[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