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恒生物(68863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华恒生物华恒生物(SH:688639)2022-04-19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简称为华恒生物,股票代码为688639,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1,14]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郭恒华,注册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工业区,办公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长安路197号[11] - 董事会秘书为樊义,联系电话为0551 - 65689046,电子信箱为ahb@ehuaheng.com[12]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13] 审计与治理情况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上市时已实现盈利[2]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954,096,078.53元,同比增加95.81%,主要因缬氨酸及丙氨酸产品产销量增加[17][18]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235,540.04元,同比增加38.92% [1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5,322,411.47元,同比增加50.20% [1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83,125,104.94元,比期初增长141.56%,系首次公开发行收到募集资金所致[17][19] - 2021年末总资产1,474,106,341.41元,比期初增长98.43%,系首次公开发行收到募集资金所致[17][19]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1.70元/股,同比增加13.33% [18]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12%,较上年减少10.09个百分点 [18]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54%,较上年减少0.64个百分点 [18]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2,913,128.57元 [23] - 2021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341,062,644.44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6,546,185.40元 [2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47,410.6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98.43%;负债总额29,098.1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4.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额118,312.51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41.56%[70] -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409.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23.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2%[70] - 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9,570.2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66%;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51,18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3.40%;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47,697.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805.04万元[70] - 生物制造行业营业收入841,863,189.45元,同比增减80.49%;营业成本544,961,724.42元,同比增减101.19%;毛利率35.27%,较上年减少6.66个百分点[74] - 氨基酸产品营业收入805,832,221.79元,同比增减92.01%;营业成本519,303,012.95元,同比增减108.88%;毛利率35.56%,较上年减少5.20个百分点[74] - 境外营业收入398,862,789.16元,同比增减68.88%;营业成本252,602,200.93元,同比增减92.50%;毛利率36.67%,较上年减少7.77个百分点[75] - 境内营业收入443,000,400.29元,同比增减92.40%;营业成本292,359,523.49元,同比增减109.36%;毛利率34.00%,较上年减少5.35个百分点[75] - 氨基酸产品生产量48,999.67吨,较上年增减95.66%;销售量47,942.49吨,较上年增减78.68%;库存量2,889.59吨,较上年增减32.58%[76] - 氨基酸产品生产量由上年25,043.18吨增加至48,999.67吨,同比增加95.66%;销售量从26,830.80吨增加至47,942.49吨,同比增加78.68%;库存量为2,889.59吨,较上年同比增加32.58%[77] - 生物制造行业直接材料成本本期金额384,650,724.31元,占比70.58%,较上年同期变动140.15%[80] - 氨基酸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本期金额367,726,708.11元,占比67.48%,较上年同期变动153.82%[8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8,530.7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0.38%[8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9,944.3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0.89%[85] - 销售费用本期数15,255,936.10元,较上年同期变动118.17%[87] - 管理费用本期数64,670,996.00元,较上年同期变动80.80%[87] - 研发费用本期数52,842,997.97元,较上年同期变动75.42%[87] - 财务费用本期数 -207,331.04元,较上年同期变动 -102.87%[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95,702,545.78元,较上年同期变动 -12.66%[8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476,976,813.75元,上年同期 -21,073,587.79元[89]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21,788,199.27元,占总资产比例8.26%,较上期期末变动95.80%,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91]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175,796,277.40元,占总资产比例11.93%,较上期期末变动98.67%,因期末应收信用期内货款增加[91]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06,208,331.17元,占总资产比例7.20%,较上期期末变动125.47%,系经营备货增加[91]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为463,104,707.97元,占总资产比例31.42%,较上期期末变动18.61%[91]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65,330,018.93元,占总资产比例4.43%,较上期期末变动208.58%,因研发及投资项目增加[91]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18,499,124.64元,占总资产比例1.25%,较上期期末变动 - 66.41%,因借款融资减少[91]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17,570,747.01元,占总资产比例1.19%,较上期期末变动946.05%,因预收合同款增加[91] - 境外资产为9,561,526.67元,占总资产比例0.65%[93] - 2021年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合计期初余额63,000,000.00元,本期增加538,848,750.00元,期末余额601,848,750.00元[95] 公司发展规划 - 2022年公司将推进募投项目、巴彦淖尔基地和长丰基地项目,提高产品产能[26] - 公司销售体系变革,重新划分为5个事业部[28] - 公司计划未来三至五年内,持续保持对研发高投入,推动经营规模稳步提升[103] - 公司以致力成为全球工业生物产业领军者为企业愿景[102] - 公司坚持“两个替代”发展路径,实现现代生物制造企业目标[103] - 公司将继续保持对技术研发创新的持续性投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水平[103] - 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搭建产业生态圈,获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回报[104] - 公司将持续推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推动主营业务多元化扩展[105] - 公司将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整体运作效率[108] - 公司募投项目“交替年产2.5万吨丙氨酸、缬氨酸项目”和“发酵法丙氨酸5000吨/年技改扩产项目”,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105] - 公司以巴彦淖尔华恒为主体投资不超2.5亿元建设年产16000吨三支链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项目,2021年6月18日获杭锦后旗发改委备案[162] - 公司投资不超2亿元建设生产beta丙氨酸衍生物项目,2021年9月6日获长丰县发改委备案,2022年3月9日通过合肥市环保局专家评审会[16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从事生物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丙氨酸系列、L - 缬氨酸等[29] - 公司L - 丙氨酸市场份额全球第一[30] - 公司在巴彦淖尔基地逐步大规模量产发酵法L - 缬氨酸产品[30] - 公司实现发酵法生产β - 熊果苷技术产业化[30] - 公司采购制定了《采购管理规范》等制度,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31] - 公司生产采取“以销定产”与“合理库存”相结合的模式[31] - 公司销售制定了《销售部工作标准化手册》等制度[31] -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在报告期内稳定,预计未来无重大变化[31] - 公司主要产品属于“生物产业之生物制造产业”领域,所处行业为“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化工制品制造”行业[32] - 公司是合成生物学领域领先企业之一,已建成全产业链的技术领先优势[33] - 公司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 - 丙氨酸产品[33] - 公司DL - 丙氨酸产品酶法工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处于行业领先水平[33] - 公司β - 丙氨酸生产技术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绿色环保,代表行业领先水平[33] - 公司α - 熊果苷酶法生产工艺解决传统工艺问题,具有技术领先优势[33] - 公司实现发酵法生产β - 熊果苷产品,完善产品结构,竞争优势明显[33] - 公司采用酶法生产β - 丙氨酸制备D - 泛酸钙,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优势[33] - 公司实现发酵法生产L - 缬氨酸技术,产能位居行业前列,市场占有逐步提升[33] - 每生产1吨L - 丙氨酸理论上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到0.5吨[34] - 2021年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新增申请47个、获得5个,累计申请121个、获得35个;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13个、获得11个,累计申请47个、获得34个;合计新增申请60个、获得16个,累计申请168个、获得69个[42] - 公司L - 丙氨酸产品于2019年被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41] - 公司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 - 丙氨酸,厌氧发酵法生产L - 丙氨酸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9] - 公司应用生物制造技术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工艺,实现发酵过程二氧化碳零排放[40] - 公司L - 丙氨酸产品拥有多种核心技术,如高产L - 丙氨酸的XZA26菌株及构建方法与应用等多项专利技术[36] - 公司DL - 丙氨酸拥有酶法DL - 丙氨酸产酶菌株的构建技术等相关技术[37] - 公司β - 丙氨酸拥有合成酶法β - 丙氨酸发酵产酶和转化提取技术等相关技术[37] - 公司D - 泛酸钙拥有D - 泛解酸内酯的无溶剂分离提取技术等相关技术[37] - 公司α - 熊果苷拥有α - 熊果苷酶法生产的高效菌株构建技术等相关技术[39] - 公司产品通用技术涵盖生产装置工艺技术等多项技术,如氨基酸的干燥装置等相关专利[39] - 公司建成发酵法和酶法两大技术平台,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 - 丙氨酸产品[50] - 公司掌握与主要产品相关核心技术,围绕两大生产工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布局,形成核心技术集群[51] - 公司依托技术和成本优势,服务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多个境内外优质客户,境外与巴斯夫、味之素等保持良好合作[52] - 公司厌氧发酵法规模化生产L - 丙氨酸使产品成本降低约50%[54] - 发酵法工艺下每生产1吨L - 丙氨酸可减少0.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55]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面临技术更迭、核心技术泄露、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核心竞争力风险[58][59][60] -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受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有一定涨幅,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61] - 公司生产存在安全生产风险,若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且面临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投入增加风险[62] - 公司生产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面临环保合规及环保成本增大风险[63] -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销售规模扩张可能使应收账款继续增长[64] -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变化会影响经营业绩[65] - 公司所处行业可能出台产品限制性规定,影响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66] - L - 丙氨酸行业新增产能竞争加剧,L - 缬氨酸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需求下降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67][68] 公司人员情况 - 董事长、总经理郭恒华年初持股21,411,194股,年末持股21,511,194股,年度内股份增加100,000股,获税前报酬89.96万元[116] -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张学礼年初持股3,586,369股,年末持股3,686,369股,年度内股份增加100,000股,获税前报酬26.14万元[116] - 副总经理、董事张冬竹年初持股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