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禾信仪器(68862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禾信仪器禾信仪器(SH:688622)2022-04-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66%[23] - 营业收入464,237,256.58元,同比增长48.66%[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57.4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3%[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574,746.75元,同比增长13.13%[3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78,574,746.75元,同比增长13.13%[100] - 基本每股收益1.38元/股,同比增长4.55%[24] - 公司营业收入464,237,256.58元,同比增长48.66%[102][1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224,377,321.58元,同比增长102.26%[102][105] - 研发费用50,527,024.23元,同比增长44.88%[102] - 销售费用96,412,846.61元,同比增长37.72%[102] - 管理费用41,973,183.79元,同比增长61.58%[102] - 财务费用3,058,920.45元,同比增长41.44%[10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7.72%至9641.28万元,主要因公司强化市场开拓投入[119]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1.58%至4197.32万元,系公司规模扩大导致管理成本增加[11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88%至5052.70万元,反映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19]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16.65%至1.46亿元,占仪器仪表制造总成本比例84.64%[1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92.8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71%[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928,899.58元,同比下降76.71%[10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0,822,803.75元,同比扩大66.10%[10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5,708,931.44元,同比增长455.10%[10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45%[23] - 总资产9.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35%[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6.71%至1492.89万元,因人员规模扩大及产品线扩张[12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1.31亿元,同比增加66.10%,主要因广州质谱基地持续投入[121]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00.60%至3.40亿元,主要由于IPO募集资金到账[123]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5.13%至1.09亿元,与营业收入增长48.66%相关[123]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289.58%至1.99亿元,因质谱产业基地投入使用[123]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35.23%至5305.18万元,受疫情影响信用政策放宽[123]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101.17%至6049.67万元,因采购规模扩大及产业基地投入[123][12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聚焦大气环境监测(PM2.5、VOCs、O3监测)并拓展至水质监测、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39] - 公司产品包括SPAMS系列(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可实现PM2.5在线源解析并提升至小时级别实时监控[41] - SPIMS系列(VOCs在线监测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VOCs在线监测,实时获取物质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42] - 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线监测预警系统(DMTS-1000)获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项,处于市场拓展阶段[43] - 全自动核酸质谱检测系统(NucMass 2000)应用于SNP基因分型检测、遗传病检测、CNV分析等医疗领域[43] - 气液两相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EMUSV 1000)可实时秒级获取水中及空气中VOCs数据,用于水质监测及污染绘图[44] - 技术服务包括PM2.5在线源解析、VOCs在线走航分析、臭氧源解析等数据分析服务,依托质谱源解析技术[44] - 技术运维服务提供仪器检修保养及远程状态监看,保证质谱仪检测准确性[45] - 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48.66%,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2.81个百分点至51.67%[107] -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45.08%,但成本增速达92.55%导致毛利率下降12.58个百分点至49.00%[107] - 医疗仪器及耗材收入67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84.49%,毛利率提升8.36个百分点至23.16%[107] - 实验室分析仪器收入706万元,同比增长1229.33%,但成本增速更高达1625.47%,毛利率下降14.39个百分点至37.30%[107] - 数据分析服务收入9848万元,毛利率60.03%,但同比下降11.51个百分点[107] - AC-GCMS产品系列销售量31台,同比增长138.46%,库存量同比下降22.22%[109] - SPIMS产品系列生产量70台,同比下降33.33%,库存量同比大幅增长138.46%[10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6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5.28%,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11.42%[11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540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4.42%,其中三大供应商为新增供应商[116][11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1.46%,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53,219,249.98元,同比增长36.56%[35] - 研发投入总额为5321.92万元,同比增长36.56%[70] - 研发人员薪酬增加812.62万元,增长幅度达37.86%[71] - 研发人员总数167人,较年初增加32人[71] - 研发人员167人,占员工总数21.19%[35] - 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3项[67][68] - 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3项[67][68] - 快速检测质谱仪在研项目总投资900万元,本期投入451.86万元,累计投入890.73万元[72] - 公司拥有1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应用[64][65][66] - 高分辨串联质谱仪项目预算2280万元,实际投入2270.67万元,完成度99.6%[73] -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项目预算750万元,实际投入615.11万元,已完成工程验证并上市[73] -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项目预算640万元,实际投入581.73万元,处于工程样机测试阶段[73] - 水环境重金属监测质谱仪项目预算1000万元,实际投入858.4万元,完成原理机搭建[73] - 水体复杂污染分析溯源系统项目预算400万元,实际投入344.09万元,处于验证阶段[73] - 激光共振飞行时间质谱仪项目预算300万元,实际投入199.54万元,已完成验收[74] - W型飞行时间质谱仪项目预算1000万元,实际投入564.76万元,处于验证阶段[74] - 气液两相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项目预算366万元,实际投入224.46万元,处于系统验证阶段[74] - 所有研发项目总预算7636万元,实际总投入6549.49万元,整体预算执行率85.8%[74] - 研发人员数量167人,较上期的135人增长23.7%[7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959.02万元,较上期的2146.40万元增长37.9%[7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7.72万元,较上期的15.90万元增长11.4%[76] - 研发人员中硕士学历及以上占比25.15%[81] - 研发人员30岁以下55人,30-40岁95人,40-50岁14人,50-60岁3人[78] - 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73项[78] - 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1.19%,较上期的23.94%下降2.75个百分点[76]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博士7人,硕士35人,本科89人,专科33人,高中及以下3人[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总包项目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及研发投入加大[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因IPO后股东权益增加而下降[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76,097,344.04元,但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为负值[2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23,540,488.75元,占全年营收48.2%[29] - 广州质谱产业化基地扩建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7,552.34万元[36] - 国内质谱仪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中高端质谱仪主要依赖进口[135]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产品类型以飞行时间质谱仪为主属于单质谱产品[139] - 公司推进AC-GCMS-1000 GCMS 1000 GCMS 2000 GGT-0620 DT-100的产业化应用[139] - 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推进全自动微生物检测质谱仪市场开拓并进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研发[139] - 公司在食品安全领域持续推进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热辅助等离子体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产业化进程[139] - 公司在材料分析领域推动单聚焦磁质谱仪双聚焦磁质谱仪等专用高端质谱产品开发[139] - 公司在工业过程检测领域进一步开发专用的便携质谱仪在线质谱仪[139] - 公司未来需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并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142] 公司治理与人员 - 公司负责人周振、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邓怡正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邓怡正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5]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4] - 公司报告期内召开了15次董事会12次监事会7次股东大会[144]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144] - 公司2021年共召开6次临时股东大会和1次年度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获审议通过,无议案被否决[145] - 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振持股14,609,675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4.86万元[148]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傅忠持股9,465,447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8.29万元[148]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陆万里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8.78万元[148] - 董事高伟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7.04万元[148] - 财务总监邓怡正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3.00万元[148] - 核心技术人员朱辉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0.29万元[148] - 副总经理蒋米仁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5.23万元[148] - 核心技术人员李梅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4.01万元[148] - 核心技术人员洪义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2.50万元[148] - 副总经理邵奇明离任,持有公司股份111.71万股[150] - 核心技术人员吴曼曼离职,持有公司股份18.98万股[150]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数量为24,075,122股[150] - 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振自2004年6月起任职,现任任期至2022年5月[150]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傅忠自2004年8月起任职,现任任期至2022年5月[150]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陆万里同时担任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50] - 董事高伟兼任多家子公司高管,包括台州大谱总经理及山西大谱执行董事[150] - 董事方芝华自2011年5月起任职昆山国科总经理助理[150] - 公司董事李旼自2010年5月至今任职于盈富泰,担任高级投资经理、投资总监、副总经理[152] - 公司独立董事刘桂雄自2003年4月至今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52] - 公司独立董事叶竹盛自2015年至今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52] - 公司独立董事熊伟自2011年至今任职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历任高级经理、合伙人[152] - 公司监事会主席黄渤自2014年2月至今任职于公司,担任应用开发部主管[152] - 公司监事梁传足自2018年3月至今任职于公司,历任副总经理助理、营销中心营销办部门副总监[152] - 公司监事申意化自2020年4月至今任职于科金创投,担任股权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152] - 公司副总经理黄正旭自2009年7月至今任职于公司,担任研发中心总监[152] - 公司副总经理蒋米仁自2016年5月至今任职于禾信仪器,担任总经办主任[152]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振、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傅忠、副总经理黄正旭同时担任核心技术人员[15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共青城同策、同策二号、禾信仪器资管计划等多平台间接持股[155] - 财务总监邓怡正自2016年5月任职至今,并通过共青城同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54][155] - 核心技术人员李磊自2014年7月起任禾信康源研发部经理及监事[154] - 原监事刘勇曾于2001年10月至报告期末任科金创投股权投资事业部总经理[154] - 原监事孙浩森曾于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担任盈富泰克高级投资经理[154] - 原副总经理邵奇明曾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担任公司首席战略官[154] - 原研发副总监吴曼曼于2021年8月离职,其共青城同策财产份额已转让给周振[154][155] - 周振在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担任所长至今(2013年7月起)[159] - 周振担任共青城同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至今(2015年7月起)[158] - 周振担任广东至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22年3月至今)[160] - 周振担任广东至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22年4月至今)[160] - 傅忠担任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0年4月至今)[160] - 高伟担任6家医疗科技公司高管(2018-2021年任职)[160] - 李旼在10家不同行业公司担任董事/监事职务(2012-2020年任职)[160] - 方芝华在6家电子科技类公司担任董事职务(2007-2016年任职)[161] - 刘桂雄担任3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2020-2021年任职)[161] - 熊伟担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2011年12月至今)[161] - 申意化担任7家投资/科技公司董事/监事职务(2014-2021年任职)[161][162] - 黄正旭担任5家医疗科技公司高管(2017-2019年任职)[162]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460.04万元[166]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270.64万元[166] - 董事刘勇因个人原因辞职离任[167] - 监事孙浩森因个人原因辞职离任[167] - 副总经理邵奇明因个人原因辞职离任[167] - 核心技术人员吴曼曼因个人原因辞职离任[167]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15次会议,其中现场会议7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8次[171]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2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及授信额度等事项[173][174][175] - 董事周振、傅忠、陆万里、方芝华、李旼、刘桂雄、叶竹盛、熊伟均亲自出席全部15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70] - 董事刘勇出席董事会14次(应参加14次),出席率100%,出席股东大会6次[170] - 独立董事刘桂雄、叶竹盛、熊伟均通过通讯方式参加8次董事会会议[170] - 高伟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列席7次股东大会,但未以董事身份参加董事会[170]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熊伟、刘桂雄、陆万里[172] - 战略委员会成员包括周振、傅忠、刘桂雄[172]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刘桂雄、叶竹盛、周振[172]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刘桂雄、叶竹盛、傅忠[172] - 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质谱仪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投资[17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0年度董高薪酬确认及2021年薪酬标准[177] - 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通过提名高伟为第二届董事会董事[176]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元(含税),总股本69,997,606股,拟派发现金红利合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