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36,063,153.91元同比增长28.46%[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82,633.54元同比增长35.80%[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7,465,242.08元同比增长18.34%[1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8.46%[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增长35.80%[31] - 营业总收入23,606.32万元,同比增长28.46%[85][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8.26万元,同比增长35.80%[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746.52万元,同比增长18.34%[85] - 医疗器械制造业营业收入234,152,172.58元,同比增长27.42%[94] - 齿贝产品营业收入30,195,314.56元,同比增长135.75%[94] - 华北地区营业收入44,980,758.43元,同比增长112.73%[9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4.08%同比增加5.37个百分点[21] - 销售费用2,308.34万元,同比增长100.66%,主要因社保减免政策取消及营销人员增加[89][90] - 研发费用3,323.19万元,同比增长107.59%,主要因研发人员增加及在研项目投入增长[89][90] - 医疗器械制造业营业成本33,833,481.21元,同比增长13.69%[94] - 主营业务成本3,383.35万元,同比增长13.69%[98] - 直接材料成本24,221,613.35元,同比增长20.41%[96]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2308.34万元,同比增长100.66%[105]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3323.19万元,同比增长107.59%[105]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83.44万元,同比减少[105] - 公司2021年费用化研发投入33,231,942.69元,较上年增长107.59%[65][6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4.08%,较上年提升5.37个百分点[6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9,764,601.13元同比增长52.89%[19]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30亿元,同比增长52.89%[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976.46万元,同比增长52.89%,主要因销售收入回款增加[89][9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021.34万元,同比增长11,483.50%,主要因上市募集资金增加[89][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2.89%[10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1483.50%[106]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1,426,076,280.49元同比增长77.1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44,274,503.90元同比增长99.83%[19] - 货币资金达4.11亿元,占总资产28.84%,同比增长1847.73%[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达6.54亿元,占总资产45.85%,同比增长38.92%[108] - 应收账款为2784.73万元,同比增长50.10%[109] - 在建工程为6084.96万元,同比减少56.21%[109] - 受限资产总额为2.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抵押1.03亿元[112] - 公司资产总额达142,607.6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4,427.45万元[85] 业务运营和市场表现 - 终端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近25%[31] - 2021年新增代理商60家,新开发医院近100家[31]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500多家医院,临床使用超过100万例[39] - 公司产品覆盖骨科、口腔或整形外科、神经外科三大领域,拥有3个中国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 - 公司拥有我国首个且唯一获得美国FDA 510(k)市场准入许可的国产人工骨修复产品[39] - 公司采用经销模式为主,存在少量直销医疗机构情况[43] - 公司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已进入终端医院500余家[52] - 本年度新增终端医院百余家[52] - 公司产品覆盖除港澳台外全部省、市、自治区[52] - 公司在骨科人工骨修复材料领域已成为龙头企业[53] - 口腔科骨植入材料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53] - 神经外科高值耗材除人工硬脑/脊膜外仍以进口为主[54] - 公司产品线覆盖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和整形外科[52] - 产品适应症包含四类科室的各类植骨应用[52] - 矿化胶原颅骨修复材料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增加[54] - 报告期新增经销商60余家[76] - 产品进入全国500余家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与260余家经销商建立合作[86] - 骼金产品销售量344,605盒,同比增长17.46%[95] - 齿贝产品销售量135,677盒,同比增长115.60%[9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6,798.6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9.04%[9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020.1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81.38%[101]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研发方面申请发明专利9项,获得发明专利7项[33] - 在研项目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0] - 在研项目胶原蛋白海绵已完成全部临床试验病例入组[40] - 公司建立了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体外仿生矿化技术平台[38] - 公司针对不同科室临床需求研发产品,主要成分为Ⅰ型胶原蛋白及羟基磷灰石[38][39] - 公司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项,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5项[62][63] - 公司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儿童骨缺损再生植入器械项目进展顺利[62] - 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及胶原蛋白海绵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1][62] - 研发项目总投入规模为39,096.12万元,累计投入5,580.39万元[70] - 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2,685.04万元,累计投入1,203.46万元[69] - 胶原蛋白海绵项目预计总投资1,900.46万元,本期投入624.40万元[69] - 新一代功能型仿生矿化胶原人工骨材料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6,000万元,累计投入1,321.66万元[70] - 针对美国市场的脊柱用矿化胶原人工骨项目预计总投资1,446.11万元[69] - 针对欧盟市场的矿化胶原人工骨项目预计总投资2,497.08万元[69] - 公司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7项,共拥有发明专利45项[77] - 新申请发明专利9项,获得发明专利7项[86] - 公司组建多领域复合型研发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研发项目[172] - 公司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策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护城河[186] 研发团队构成 - 研发人员数量19人,占总人数比例12.67%[7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807.59万元,人均薪酬42.5万元[73] - 研发人员中博士4人、硕士6人、本科5人[73]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最高达13人[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2年计划重点投入产品研发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业绩增长空间[117] - 公司计划通过营销政策创新与渠道精细化运营提高营销效率[117] - 公司计划加强技术升级以提升产品技术档次和设计质量[118] - 公司计划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规范性[118] - 种植牙集采政策将提升骨修复材料市场需求及渗透率[59] -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常态化推进,覆盖骨科、种植牙等领域[58][59] 公司治理与高管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Eric Gang Hu(胡刚)[13] - 董事会秘书仇志烨,联系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永旺西路26号院[14]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Eric Gang Hu(胡刚)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36.09万元[123] - 公司董事兼首席科学家崔福斋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23.06万元[123]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黄晚兰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26.06万元[123] - 公司监事会主席兼行政总监张鑫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56.28万元[123]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薪酬总额为1,366.71万元[124] - 离任董事兼总经理李洪景2021年薪酬为438.08万元[124]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仇志烨2021年薪酬为116.49万元[124] - 财务负责人兼副总经理于秀荣2021年薪酬为115万元[124] - 监事兼研发总监宋天喜2021年薪酬为80.02万元[124] - 离任副总经理刘洋2021年薪酬为102.73万元[124] - 新任副总经理田国峰2021年薪酬为72.9万元[124] - 公司董事长Eric Gang(胡刚)自2016年8月起兼任总经理职务[124] - 首席科学家崔福斋教授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24] - 金豫江自2017年8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26] - 刘建自2009年3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26] - 栾依峥自2019年1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26] - 慕景丽自2019年1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26] - 顾磊敏自2022年1月起担任苏州元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126] - 金豫江拥有清华大学物理学士及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26] - 栾依峥为美国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126] - 刘建持有香港永久居留权[126] - 顾磊敏曾任职于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126] - 公司独立董事自2019年11月任职[128] - 公司监事会主席自2018年9月任职客服部经理[128] - 公司监事宋天喜自2017年9月任职研发总监[128] - 公司监事郗砚彬自2015年8月任职深圳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128][131] - 公司副总经理仇志烨自2015年7月任职[128] - 公司财务负责人于秀荣自2019年4月任职[128] - 公司副总经理田国峰自2021年10月任职[128] - 公司前总经理李洪景任职期为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29] - 公司前董事会秘书李洪景任职期为2016年4月至2021年8月[129] - 股东郗砚彬在深圳同创伟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合伙人[131] - 黄晚兰在北京奥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经理、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任期自2017年3月起[132] - 黄晚兰在北京银河九天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任期自2016年6月起[132] - 黄晚兰在潍坊兰顿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任期自2018年1月起[132] - 黄晚兰在山东奥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任期自2018年1月起[132] - Eric Gang Hu(胡刚)在海南奥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任期自2021年9月起[132] - 崔福斋在北京奥精康健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任期自2019年8月起[132] - 刘建在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任期自2002年11月起[132] - 刘建在北京天助盈通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经理,任期自2016年11月起[133] - 金豫江在海南华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董事,任期自2010年5月起[134] - 栾依峥在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任期自2019年7月起[134]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人民币1,366.71万元[137]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人民币449.88万元[137]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决策程序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137] - 总经理李洪景因个人原因离任,辞去董事、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职务[138] - Eric Gang Hu(胡刚)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138] - 于秀荣被聘任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138] - 田国峰被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138] - 仇志烨被聘任为公司董事会秘书[138] - 刘洋因工作调整卸任副总经理,转任子公司山东奥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38] 公司基本信息和资质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开拓路5号3层A305,无历史变更[13] - 公司网址www.allgensmed.cn,电子信箱information@allgensmed.com[13]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状态为否[4]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4] - 公司属于科创板重点推荐的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科技创新企业[46] - 公司产品已获得3项中国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1项美国FDA 510(k)市场准入许可[74] -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重新审查发证[78] - 公司产品属于第III类医疗器械,生产需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78] - 公司通过ISO 9001及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符合中国GMP要求的生产线[179] - 公司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75] 子公司情况 - 公司子公司海南奥精、北京奥精器械等7家子公司均未实现盈利[81] 行业背景与市场数据 - 中国每年因骨科疾病导致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超过600万人[47]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5年4800亿元增长至2020年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8%[56] - 预计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56] 非经常性损益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93.07万元,2020年为354.53万元[26] -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1491.88万元,2020年为452.38万元[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1438.62万元[29]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331.74万元,2020年为658.22万元[27] 季度业绩表现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81,309,833.84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4]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27,200.89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4] 生产运营 - 生产周期为45天/批次,生产计划按季度调整[45] 股东分红政策 - 公司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2元(含税),总股本133,333,334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6,266,666.85元[5] - 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03%[5]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要求最近三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51][152] - 重大现金支出标准:单笔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或累计达到净资产30%的投资计划[152]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80%[153]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40%[153]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20%[153] - 公司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2元(含税)[155] - 公司总股本为133,333,334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6,266,666.85元(含税)[155] - 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03%[155]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且决策程序完备[157] - 公司不存在对已制定的现金分红政策进行调整的情况[156] 公司荣誉与奖项 - 公司参加的"骨盆髋臼骨折核心救治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75] - 公司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一代功能型仿生矿化胶原儿童骨缺损再生植入器械的研究及临床转化"项目[75] 员工构成 - 公司员工总数146人,其中母公司115人,主要子公司33人[147] - 生产人员38人,占比26.0%;销售人员47人,占比32.2%;技术人员19人,占比13.0%;行政人员36人,占比24.7%[147] - 员工教育程度:博士4人(2.7%),硕士11人(7.5%),本科42人(28.8%),专科66人(45.2%),大专以下23人(15.8%)[147]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1531小时,支付报酬总额32,619.42元[150] - 员工持股人数为2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19.86%[177] - 员工持股数量为776.000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5.82%[177]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已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有效治理结构[120]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变更注册资本及公司章程的议案[121] - 公司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
奥精医疗(68861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