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44.54%[3] - 净利润为-92,505.74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30.40%[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2,198.80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33.1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6,952.55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35.89%[3] - 营业收入为14.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54%[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2亿元人民币,同比亏损扩大33.17%[16]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2亿元人民币[2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54%至14.56亿元人民币[92] - 净亏损同比扩大30.4%至9.25亿元人民币[172]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4.5%至14.56亿元人民币[170] - 母公司营业收入1.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17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68%,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17] - 三费(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1.19%,同比下降16.95个百分点[20] - 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营收占比分别为52.68%、56.25%和22.56%[65]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5.38%至5.34亿元人民币[9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3.65%至8.19亿元人民币[9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40%至7.67亿元人民币[9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5.4%至5.34亿元人民币[17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4%至7.67亿元人民币[17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3.6%至8.19亿元人民币[170] - 母公司研发费用1.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174] - 母公司管理费用1.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1.8%[174]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50%[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6,846.51万元,同比减少41.50%[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41.50%至-12.68亿元人民币[9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6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17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4.5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176] - 支付给职工现金15.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17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8%[176]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0.8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0%[17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4.799亿元人民币,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4.799亿元人民币[17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854亿元人民币,其中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217亿元人民币[17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45亿元人民币[1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642亿元人民币,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7.721亿元人民币[17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10亿元人民币[17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398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支付的现金为31.527亿元人民币[179] - 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05亿元人民币,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9.908亿元人民币[179]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196亿元人民币[179] 资产和负债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2.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1%[16] - 总资产为13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1%[16]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8.47%至48.27亿元人民币[93] - 存货同比增长28.45%至7.78亿元人民币[93] - 短期借款激增10,239.21%至13.99亿元人民币[94] - 境外资产占比1.70%达2.23亿元人民币[95] - 长期股权投资增加23.34%至7.89亿元人民币[94] - 货币资金为48.2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减少8.5%[164] - 应收账款为20.0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8.0%[164] - 存货为7.7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8.5%[164] - 短期借款为13.9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激增102.4倍[165] - 应付职工薪酬为2.85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减少23.2%[165] - 未分配利润为-34.21亿元人民币,亏损较年初扩大36.9%[166] - 母公司货币资金为11.2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大幅减少65.6%[167]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为17.0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激增102.4%[167] - 母公司应收账款为1.8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减少48.2%[167] - 母公司存货为1.0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46.3%[167] - 长期股权投资较期初增长26.1%至100.76亿元人民币[168] - 短期借款激增94.9倍至9.44亿元人民币[168] 业务线表现 - 新赛道安全产品收入占主营产品收入比例超过70%,同比增长近60%[67] - 数据安全相关产品整体收入超过2.8亿元,同比增长超100%[67] - 泛终端安全产品收入规模超过2.7亿元,同比增长近70%[67] - 边界安全产品合计收入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67] - 公司核心产品主要为网络安全领域的新赛道产品[3]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网络安全产品、网络安全服务、硬件及其他三大类[28] - 网络安全产品分为终端安全、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实战型态势感知四大类[28] - 终端安全产品包括终端安全EDR、移动终端安全、云场景服务器和云虚机安全等[28] - 边界安全产品包括防火墙及下一代防火墙、统一威胁管理、入侵防御与检测等[28] - 数据安全产品包括零信任数据安全、大数据安全交易沙箱、数据库安全等[28] - 实战型态势感知产品包括安全监管态势感知、安全运营态势感知、安全攻防态势感知[28] - 安全服务包括安全咨询与规划、评估与测试、分析与响应、订阅式威胁情报与远程托管式安全运营[29] - 硬件及其他业务涉及政企客户信息化配套改造类项目和第三方硬件产品外采销售[2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总额为7.6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40%[4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68%,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44] - 费用化研发投入7.6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40%[44] - 研发人员数量及薪资上涨导致薪酬增加,且新增股份支付费用[45] - 研发人员数量为2,93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5.89%[5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5,489.71万元,平均薪酬18.89万元[52]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9.41%(博士0.61% 硕士20.69% 本科68.11%)[53]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54.36%,31-40岁占比39.55%[53] - 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73人(增幅10.24%)[52]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同比增长8.25%(上期17.45万元)[52] - 41岁以上研发人员占比仅6.09%[53] - 发明专利本期新增申请41个,获得89个,累计申请840个,获得563个[43] - 软件著作权本期新增申请44个,获得35个,累计申请974个,获得965个[43] - 公司专利申请合计本期新增96个,获得128个,累计申请1,825个,获得1,581个[4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563项网络安全发明专利和965项软件著作权,另有840项专利申请在审核中[70] 市场地位和行业认可 - 公司2020年网络安全行业营业收入迈入40亿大关,成为国内首家达到此规模的网络安全公司[21] - 公司产品线覆盖13个一级安全领域和94个二级细分领域,连续多年蝉联入选安全牛全景图细分领域最多的企业[21] - 公司以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数473件、全球发明专利数量1,299件位列科创板上市企业专利排行榜第五[24] - 公司在2021年CCIA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50强评选中位居榜首[24] - 2020年公司获得IDC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市场份额第一、终端安全软件市场份额第一、安全咨询服务第一、安全管理平台第一[25] - 公司核心产品奇安信天擎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获得赛可达优秀产品奖[27] - 公司被评为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企业100强(安全牛)和中国十大网络安全企业(等级保护测评)[27] - 公司获得2020年中国威胁检测与响应市场领导奖(沙利文)和安全服务企业服务奖(艾瑞咨询)[27] - 奇安信天眼以15.3%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威胁检测与响应产品市场第一[72] - 奇安信以10.7%市场份额夺得2020年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市场第一名[73] - 2020年中国安全资源池市场规模超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公司云安全管理平台以18.3%市场份额连续两年第一[74] - 公司终端安全检测与响应(EDR)产品获IDC市场份额和策略双第一[75] - 公司服务器虚拟化安全管理系统成为国内首个通过VMware NSX-T认证的安全产品[80] - 在中国移动2020-2021年硬件防火墙集采中,公司以20%份额入围需求最多的防火墙品类[81] - 2020年公司安全咨询服务市场份额居国内首位[82] - 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安全托管服务供应商,入选Forrester亚太中等规模MSS供应商榜单[82] - 公司在大数据安全分析市场以25%的份额位列行业第一[57] 技术能力和创新 - 研发模式采用"产品开发+平台研发"横向分层和委员会纵向技术管理的"纵横"协同体系[30] - 补天漏洞平台在2017至2020年累计为CNVD报送漏洞数十万个[35] - 公司威胁情报中心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商用网络安全威胁情报中心[35] - QOWL引擎支持Windows、Linux、Mac及国产化操作系统和x86、mips、arm等多种CPU架构[35] - 零信任方案通过环境风险感知实现访问权限实时调整[36] - 云安全技术可降低虚拟机整体资源消耗并提高部署密度[36] - 源代码安全缺陷分析技术采用全路径约束求解剪枝算法减少误报[36] - 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技术通过基线分析和机器学习检测异常行为[36] - 大数据流式关联分析引擎实现海量安全数据的实时分析[37] - 文件指纹技术支持语句级匹配检测处理[37] - 第四代SecOS技术实现IPv4/v6双栈性能差距不超过5%[37] - 千星平台使前端研发效能提升20%,开发成本降低10%[39] - 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产品SOAR3.0使安全处置效率提升十倍以上[41] - 锡安云控平台每日处理亿级文件与URL数据,存储文件百万级,域名千万级,分析扫描安全数据亿级以上[39] - 公司研发的补丁修复自动编排引擎可管理数百万台终端[57] - 产品体系覆盖29个安全域场景,包含130多个信息化组件和79类网络安全组件[54] - 公司发现100多个大型厂商产品安全漏洞,修复70多个开源项目安全缺陷[55] - 威胁情报中心首发披露超过8个APT组织[55] 客户和项目 - 公司客户主要来自政府、公检法司及军队军工部门,收入占比超过40%[89] - 截至2020年末公司拥有超过2,700名技术支持及安全服务人员[21] - 2020年疫情期间为全国600家以上重要系统提供安全防护,成功拦截网站Web应用攻击超过150万次[22] - 公司在国家级网络攻防演习中为超过60%(200余家单位中)的单位提供主力防护[60] - 公司完成包括国庆70周年等30余项国家级网络安全保卫任务[60] - 补天漏洞响应平台拥有超过7万名白帽子会员并提交超过50万个漏洞[61] - 补天漏洞平台影响企业数超过12000家且入驻企业达5900多家[61] - 公司销售体系包含32个省区矩阵和百城计划覆盖100个城市[61] - 公司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网络安全服务赞助商[61] 风险因素 - 截止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42,079.11万元[3] - 公司持续亏损主要原因是高研发投入且人员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3] - 研发平台开发具有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3] - 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预计未来仍可能持续亏损[3] - 公司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3] - 系统集成项目硬件采购导致毛利率较低,存在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风险[88] - 公司人员规模快速扩张造成人力成本占营业总成本比例较高[85] - 公司收入主要集中于四季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85] 子公司和投资 - 网神信息技术总资产68.01亿元净资产36.00亿元营业收入14.24亿元营业利润-1.92亿元净利润-1.92亿元[100] - 奇安信安全技术集团注册资本12.87亿元总资产11.11亿元净资产9.44亿元营业收入0.45亿元营业利润-1.20亿元净利润-1.20亿元[100] - 网神信息技术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13%[100] - 奇安信安全技术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73%[100] - 公司全资子公司奇安信网络科技出资人民币175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35%[140] - 合资公司中电车联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140] 关联交易 - 向中国电子及其控制下的企业购买商品及服务发生额671.33万元[138] - 向蓝信移动购买商品及服务发生额1,064.00万元[138] - 向上海犇众信息技术购买商品及服务发生额1,192.60万元[138] - 向中国电子及其控制下的企业销售商品及服务发生额1,007.63万元[138] - 向北京谷安天下科技销售商品及服务发生额18.30万元[138] - 租赁中国电子及其控制下的企业房屋发生额8.15万元[138]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4.11855亿元,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362664亿元[147] - 云和大数据安全防护与管理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8.492575亿元[148] - 云和大数据项目本年度投入金额为人民币1.470031亿元,累计投入人民币1.678284亿元[148] - 云和大数据项目投入进度为19.76%,目前处于建设中[148]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542,106.38万元,累计投入155,684.18万元,投资进度28.72%[150] - 安全服务化建设项目投入26,784.27万元,投资进度28.10%[150] - 基于零信任的动态可信访问控制平台投入10,268.54万元,投资进度32.66%[150] - 网络空间测绘与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投入15,298.22万元,投资进度22.51%[150] - 营销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投入21,766.27万元,投资进度33.59%[150] - 集团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5,792.94万元,投资进度21.22%[150] - 使用1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50][151] - 获准使用2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51] - 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151] - 使用超募资金投资集团数字化管理平台及营销网络体系建设项目[151]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4,652,902股至605,389,118股,占比从89.76%降至89.08%[153] - 国有法人持股增加15,721,925股至68,372,149股,占比从7.75%升至10.06%[153] - 其他内资持股减少20,347,324股至537,016,969股,占比从82.01%降至79.02%[153] - 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减少20,347,324股至387,455,329股,占比从60.00%降至57.01%[153] - 外资持股减少27,503股至0股,占比从0.00%归零[153]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4,652,902股至74,226,882股,占比从10.24%升至10.92%[15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6,181户[156] - 第一大股东齐向东持股149,561,640股(22.01%),均为限售股[158] - 第二大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明洛投资持股121,962,240股(17.95%),均为限售股[158] - 无限售条件股东中葛贵兰持股数量最高,持有5,315,065股流通股[158]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有1,917,803股人民币普通股[159]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万家自主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1,3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59]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有998,104股人民币普通股[159] - 齐向东持有149,561,640股有限售条件股份限售期至2023年
奇安信(688561)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