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1元(含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股本为12800.00万股,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420.80万元,占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75%[5] - 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5]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5] 审计与声明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公司上市与合规情况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15.67亿元,较2021年增长31.29%,新能源领域智能产线收入占全年收入的55.49%[19][2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21.44万元,较2021年增长28.57%[1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977.70万元,较2021年增长113.49%[19]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77.60万元,2021年为 - 1.34亿元[1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9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9.36%[19] - 2022年末总资产41.5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8.94%[19]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70元/股,较2021年增长27.27%[20]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7%,较2021年增加1.28个百分点[20] - 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3%,较2021年增加3.67个百分点[21]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6.68%,较2021年减少0.25个百分点[21] - 2022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898亿元、3.995亿元、3.607亿元、4.167亿元[23] - 2022年各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718万元、3048万元、2421万元、834万元[2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37596.28元,政府补助7100228.2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6525579.51元[2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银行理财产品)期初余额1.894亿元,期末余额4557万元,当期变动 - 1.438亿元[28]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78亿元,同比增加31.2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21万元,同比增加28.57%[31] - 扣除股权激励影响,2022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加47.5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031亿元,同比增加145.14%[3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1.530亿元,同比增加38.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1.995亿元,同比增加9.36%[32] - 2022年研发费用1.046亿元,同比增长26.53%,占营业收入比例6.68%[33]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长32.28%,且存在客户回款逾期情况[144] - 公司营业收入本期数为1,566,778,677.81元,上年同期数为1,193,362,599.23元,变动比例为31.29%[152] - 公司营业成本本期数为1,114,629,784.43元,上年同期数为888,293,046.83元,变动比例为25.48%[152] - 公司销售费用本期数为43,159,885.84元,上年同期数为29,560,310.64元,变动比例为46.01%[153] - 公司管理费用本期数为137,658,026.69元,上年同期数为86,303,163.73元,变动比例为59.51%[153] - 公司财务费用本期数为49,732,567.42元,上年同期数为29,202,728.54元,变动比例为70.30%[153] - 公司研发费用本期数为104,648,437.38元,上年同期数为82,704,996.80元,变动比例为26.53%[15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加31.31%;主营业务成本11.14亿元,同比增长25.51%;毛利率为28.86%,同比增加3.29个百分点[154] - 2022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46.01%、59.51%、70.30%、26.53%[172][173]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477.60万元,2021年为-13355.86万元,主要因报告期内收到的货款增加[175]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346.19万元,2021年为9019.70万元,同比减少137.10%,主要因截至报告期末现金管理金额大幅增加[175] - 2022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9718.83万元,2021年为-1706.05万元,主要因报告期内公司银行借款金额增加[175] - 2022年末货币资金为57710.7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3.90%,较上期期末增加172.81%,主要因报告期内收到客户预付货款增加[178] - 2022年报告期投资额为8825.35万元,上年同期为17296.91万元,变动幅度为-48.98%[18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其他类别期初数为18940.41万元,期末数为4557.45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0.22万元[188] - 境外资产3870.0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88%[180]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受限资产合计43757.18万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融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181] 业务订单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项目金额500万元以上在手订单合计38.116亿元,新能源汽车领域22.906亿元[34] - 2022年公司项目金额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合计21.787亿元,同比增长10.63%;新能源汽车领域18.454亿元,同比增长104.80%[34] - 2022年公司传统燃油车装备制造领域项目金额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32,087.06万元(含税)[35] - 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领域项目金额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184,537.28万元(含税)[35] 各条业务线产品技术与市场情况 - 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涉及100 - 400种零件装配[41] - 公司已对4层、6层和8层扁线电机做完整交钥匙工程,10层Hair - pin电机定子量产线订单进入交付阶段[42] - 10层扁线电机相比8层电机功率密度提升20% [42] - 公司率先掌握800V高压电机生产线技术,已承接多条相关产线订单[43] - 公司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覆盖圆柱、刀片、方形、软包电池全领域及多种电池集成方式装配技术[38] - 公司锂电池智能生产及物流线产品获比亚迪、上汽通用等整车厂和电池厂商订单[40] - 公司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获上汽通用、沃尔沃等客户认可[44] - 公司混合动力总成智能生产线获上汽通用、长安福特等国内外一流客户认可[46] - 公司氢燃料电池智能产线自2019年首批产品交付后持续获头部客户订单,在国内外受认可,技术可向制氢端迁移[48] - 2023年开始电解槽招标明显增加,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在氢能源领域迎来更广阔空间[49] - 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可装配130 - 450种零部件,公司该业务起步早,覆盖全领域和全类型装配技术,客户多为高端客户[50][51] -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可装配200 - 500种零部件,公司产品覆盖全领域和全类型装配技术,客户众多[52] - 公司产品还包括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缓速器装配线、缓速器测试台等[53] - 公司信息化、数字化团队已超过200余人,为客户提供多种软件系统及服务[55] - 数据孪生技术可用于数智研发,已应用于潍柴等项目及锂电池、驱动电机等项目[56] - HSPLM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可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是产品研发有效软件管理工具[56] - HSMES生产管理系统应用于多领域,可单独销售用于老旧产线数智化升级,获国内外一流整车厂及主机厂认可[57]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咨询管理+软件设计”的非标管理系统和面向未来的数智工厂[54] - 汽车制造装备按工艺划分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类,投入占比分别为20%、25%、35%、20%,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总装工艺[67] - 传统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占整车成本约25%,国内该行业已成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成长期[68] -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占整车成本约50%,高精度、高可靠性、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制造装备是未来趋势[69] - 公司通过提供汽车生产制造“软硬结合”一体化解决方案获营收及利润,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领域[60] - 公司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核心部件厂商,通过公开招投标和客户议标获订单[61] - 公司分别在美国、印度、德国设立海外子公司开拓市场,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业务分设多个经营部负责市场开发[62] - 公司产品为非标定制化,研发结合市场和项目需求,采用“平台管理 + 业务实施”模式[63] - 公司通过自研的Aras PLM和ERP系统对项目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进行管理,追踪进度和控制质量[64] - 公司根据项目订单和生产安排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原材料包括外购件和定制加工件,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和质量检验程序[65] - 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处于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中游[66] - 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76%左右,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空间[70] - 驱动电机占整车价值的5%-10%,扁线电机需求爆发拉动设备端需求增长[71] - 202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占比仅为0.1%,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占比有望达到22% [74] - 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626辆和3,367辆,同比分别增长105.4%和112.8% [74]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行业动力总成智能智能制造供应商,在传统能源领域维持龙头地位,在新能源领域走在前列[77] - 公司是动力总成智能生产线领域行业龙头,已在国际市场与国际龙头竞争并交付多个项目[78] - 公司自2015年进入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领域,列属锂电模组PACK及物流智能生产线领域第一梯队[79][80] - 公司锂电池智能生产线全领域、全类型覆盖,能满足多种电池模组PACK产线工艺需求[79] - 公司是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行业领先企业,可提供一体化交钥匙工程服务[81] - 公司率先突破10层Hair - pin扁线电机关键技术,进入量产线交付阶段[81] - 10层扁线电机相比8层电机功率密度提升20%,公司突破10层扁线电机定子生产关键技术,具备量产能力[82] -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份额27.0%,上汽15.4%,特斯拉10.3%,合资车企电动化加速或为公司带来市场机会[88] - 传统汽车爆款车型生命周期5 - 10年,新能源时代车型迭代加快,新增设备需求增加[89] - 公司获得“旺材金球奖 - 2022年度中国国际扁线电机优质供应商”等多项奖项[87] - 公司在高压电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斩获多条产线订单[82] - 公司预计今年在X - PIN技术方式上率先实现突破[82] - 公司成熟掌握氢燃料电池智能组装、压合和测试技术,布局全面[84] - 公司软件产品为客户提供多种管理系统,助力客户转型,应用广泛[86] - 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等压缩交付周期,用数据孪生技术提前验证生产线[90] - 公司MES系统应用于多领域,为客户减少数据接口和协调成本[90] 行业市场趋势 - 全球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20%,预计2027年超35%[94] - 2021 - 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量从7GW增至41.3GW,复合增长率55.85%;中国从1.8GW增至23.3GW,复合增长率89.68%[95] - 2022/2023年美国电化学储能预计装机6.0/16.6GW,同比+71.4%/+168.0%,至2025年累计装机超75GW,2021 - 2025CAGR预计+88.4%[95] - 2022/2023年欧洲电化学储能预计装机5.1/7.0GW,同比+70.0%/+37.3%,至2025年累计装机接近40GW,2021 - 2025CAGR预计+53.7%[95] - 扁线电机渗透率从2020年的10%升至2021年的25%,预计2025年超90%[97] - 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出货量超1000万台[97] - 预计我国2025年扁线电机生产线市场规模约为134.7亿元[98] - 我国2
豪森智能(688529)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