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10.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17.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92%[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2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84%[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44%[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5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66%[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15%,同比减少10.86个百分点[22] -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7%[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17.3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92%[90]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7%至10.37亿元人民币[110]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2.1万元人民币[25]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16%至7.55亿元人民币[110] - 管理费用大幅下降38.65%至8404万元人民币[110] - 研发费用增长13.22%至7308万元人民币[110] - 财务费用增长15.45%至3199万元人民币[110] - 管理费用84,043,519.85元,同比下降38.65%[130]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21][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4,399,266.85元,同比增长不适用(2019年为负值)[13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3,186,753.02元,同比下降2,641.68%[13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激增359.98%至3.86亿元人民币[1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1.04亿元人民币[1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2641.68%至-4.13亿元人民币[110] 资产和负债关键数据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61%[21][23] - 货币资金275,312,118.63元,占总资产10.13%,同比增长63.16%[135] - 交易性金融资产287,013,821.49元,占总资产10.57%,上年同期为0[135] - 存货1,232,232,870.08元,占总资产45.36%,同比增长6.11%[135] - 合同负债661,531,824.57元,占总资产24.35%,上年同期为0[136]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59,340,341.60元,较期初减少22,310,607.61元[30] - 境外资产总额为8849.94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为3.26%[86] - 受限资产总额478,310,127.64元,包括货币资金50,930,818.51元等[137]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87,013,821.49元,全部为银行理财产品[140] - 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上年年末余额为0元[140] 业务订单和客户 - 500万元以上在手订单总额为24.04亿元人民币[90] - 新能源汽车领域500万元以上在手订单金额为7.41亿元人民币[90] - 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总额为11.94亿元人民币[90] - 新能源汽车领域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金额为5.13亿元人民币[90]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金额30891.37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92] - 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金额13200.00万元[92] - 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金额6577.24万元[93] - 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500万元以上新签订单金额636.00万元[9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592,147,342.05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7.13%[122] - 公司产品按客户需求定制,依靠技术优势、品牌知名度和项目经验获取客户[200] - 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商、动力总成厂商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厂商,通过招投标和议标获取订单[55] - 公司获上汽通用最佳供应商奖等客户奖项[69] 分业务线收入 - 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营业收入10.35亿元,同比下降1.36%,毛利率27.21%,下降0.89个百分点[114] - 发动机智能装配线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下降12.65%,毛利率25.04%,下降3.22个百分点[114] -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营业收入4.00亿元,同比下降22.79%,毛利率25.19%,下降3.4个百分点[114] - 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14.56%,毛利率31.49%,下降7.65个百分点[114] - 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营业收入354.80万元,同比下降75.57%,毛利率33.82%,下降10.58个百分点[114]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85%达10.35亿元人民币[112] 分地区收入 - 国内营业收入10.28亿元,同比增长0.57%,毛利率26.89%,下降0.79个百分点[114] - 国外营业收入714.65万元,同比下降73.79%,毛利率73.47%,上升29.97个百分点[114] 分业务线成本 - 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总成本7.53亿元,同比下降0.14%,其中直接材料成本5.73亿元占比76.12%[117] - 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成本1.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07.46%,其中直接材料成本1.39亿元占比77.31%[118] 生产和交付 - 公司当年产销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23条,同比增长15%[116] - 公司累计交付超过140条大型成套产线项目[33] - 公司完成超过50条发动机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服务超20家客户包括上汽通用、华晨宝马、康明斯[43] - 公司完成超过30条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服务超10家客户包括上汽通用、华晨宝马、采埃孚[44] - 发动机智能装配线累计服务超20家客户,完成超50条整线项目[95] -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累计服务超10家客户,完成超30条整线项目[95] 研发投入和技术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05%,同比增加0.91个百分点[22] - 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总额为73,077,257.93元,同比增长13.22%[7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05%,较上年增加0.91个百分点[77] - 费用化研发投入73,077,257.93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77]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0件,其中2020年新增授权专利19件[75] - 累计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83件,其中2020年新增12件[75] - 2020年新增专利申请33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9件[75]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5.26亿元人民币,占预算总额84.8百万人民币的62.0%[83] - 研发人员数量为21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3.93%[85]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5441.36万元人民币,人均薪酬为25.91万元人民币[85] - 公司研发设计人员597人,占员工总数39.62%[101] - 公司已获专利授权共计90项[101] - 公司拥有12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智能柔性装配单元技术、MES系统、在线测量测试技术等[72][73] - 核心技术覆盖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变速箱智能装配线、驱动电机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及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等产品领域[72][73] - 智能柔性装配单元技术通过机器人软浮动精度补偿、离线编程控制及物料自动供给技术实现产品种类与工艺多样性需求[72] - MES系统实现设备监控、单工位工艺逻辑控制及生产计划执行管理[72] - 在线测量测试技术是测量设备核心专项功能技术体现于软件著作权专利[72] - 多机型机器人柔性拧紧技术提高整线工艺规划柔性及模块化程度[72] - EOL测试台架采用恒扭矩与恒角加速度控制技术、NVH技术及配方形式控制技术实现定制化测试[73] - 动力锂电池领域拥有6项专项技术包括多仓串联式热压整形、HIPOT测试技术、保护膜自动分离技术等[73] - 氢燃料电池领域开发电堆自动堆叠技术集成机器人视觉吸盘及质量数据追溯技术[73] - 氢燃料电池三腔自动一体化气密性检测技术包含测试管路联通自动切换及气体压力控制技术[73] - 公司MES产品应用于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驱动电机、动力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46] - 公司通过IOT&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设备预测性运维,减少非计划性停机[96] - 研发采用平台管理+业务实施模式,通过设备结构优化和柔性化集成提升毛利率[56] - 使用自研Aras PLM和ERP系统管理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环节[57] 具体研发项目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制造技术攻关项目总投资14,180,000元,本期投入8,297,713元[79] - 高效低油耗乘用车发动机智能装配技术项目总投资13,180,000元,本期投入9,810,833元[79] - 汽车关键件在线测试技术项目总投资10,680,000元,本期投入7,204,106元[79] - 混动直喷双机型混合动力总成智能装配技术项目总投资8,660,000元,本期投入4,396,270元[79] - 9速变速箱柔性智能装配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预算6,380,000元,实际投入3,983,135元,完成技术研发及验证阶段[81] - 燃料电池装配技术研发项目预算5,080,000元,实际投入2,910,962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1] - 动力总成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预算4,000,000元,实际投入2,760,230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1] - 智能柔性模块化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680,000元,实际投入1,573,246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1] - 新能源汽车高速驱动电机测试技术项目预算3,680,000元,实际投入1,265,781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2] - 混动变速箱柔性智能装配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580,000元,实际投入1,886,054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2] - 重型商用车变速器智能柔性装配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080,000元,实际投入2,384,126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2] - 重型发动机柔性智能装配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000,000元,实际投入2,758,145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2] - 白车身智能生产线产能提升技术项目预算1,580,000元,实际投入1,025,002元,完成部分技术研发及验证[82] 产品与市场拓展 - 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获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订单[39] - 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已获取上汽通用、沃尔沃、长安福特、上海龙芯等客户订单[40] - 公司自2016年起获上汽通用、长安福特、盛瑞传动、吉利汽车等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订单[40] - HSMOM平台独立开拓新能源、机加工、模具、注塑、冲压等行业市场[49] - Aras PLM解决方案获国际客户验证,是微软在PLM领域唯一金牌合作伙伴[50] - 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覆盖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51] - 公司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专注于装配式建筑行业,与智能化产线和智能装备工艺规划具有技术协同性[52] - 公司智能生产线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发动机装配线、变速箱装配线、白车身焊装线,以及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变速箱、动力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和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54] - 公司通过软硬结合一体化制造解决方案获取收入和利润[54] - 在美国、印度、德国设立子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并分设动力总成、动力锂电池、驱动电机、氢燃料电池四个经营部[55] - BIM产品服务90家国家甲级设计院[99] - 公司通过扩大营销队伍规模和拓展新区域网点布局提升客户订单获取能力[148] - 公司持续研发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化产线及智能装备技术,包括测试台、电机3in1生产线等关键工艺装备[148] - 公司通过展会、论坛、客户拜访及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市场营销[200]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约2500万辆[41] -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达17776亿元,2021年预计达22650亿元[62] - 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2531.1万辆(同比-1.9%),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创历史新高[62] - 2021年汽车销量预计超2600万辆(同比+4%),行业呈复苏态势[63] - 2020年传统燃油车销量占年度汽车总销量94.60%[64] - 2020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5.7%和49.5%[64] - 2020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64] - 2021年预计汽车销量超2600万辆同比增长4%[65]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80万辆同比增长40%[65]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目标占汽车总销量20%左右[70] - 商用车发动机和变速箱营收占比显著提升且毛利较高[71] - 氢能需求预计未来30年增长8倍[71] -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目标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2025年)[70] - 短期商用车增量市场仍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40] - 2020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84万辆和283.1万辆,同比增长5.7%和6.4%[143] - 2020年1-12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和1.9%[143] - 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143]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智能制造装备)和50%(工业软件)[143]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上[143] 利润分配和股利政策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93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4,704,000元,占2020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6%[5] - 公司总股本为128,000,000股[5] - 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5] -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5] - 公司上市后三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15%[156] - 公司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最低占比20%(有重大支出)至40%(无重大支出)[157] - 公司2020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93元(含税),总股本1.28亿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470.4万元[159][160]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06%[159][160] - 2019年度现金分红总额1.14亿元,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33.49%[160] - 2018年度现金分红总额875万元,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1.10%[160] - 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217.3万元[160] - 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3410.86万元[160] - 公司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2813.6万元[160] - 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159] - 公司上市前滚存利润分配方案规定由发行后新老股东按持股比例共享累计未分配利润[17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 - 公司报告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2]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 公司已详细阐述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4] - 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不包括对子公司)为0元[189]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为6.7亿元[190]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为9.35亿元[190] - 公司担保总额(A+B)为9.35亿元[190] - 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89.47%[190] - 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的债务担保金额为9.35亿元[190] - 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的金额为4.11亿元[190] - 公司聘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报酬为750,000元[184] - 公司建立供应商考核制度和综合评估体系,定期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册[200] - 关联交易需遵循市场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并依法披露[175] - 公司股东承诺避免不必要关联交易并履行回避
豪森智能(688529) - 2020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