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31,839,447.37元,同比增长0.73%[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147,206.88元,同比下降6.59%[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0,300,130.47元,同比下降12.23%[27] - 2021年营业总收入531.8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3%[3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9.1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9%[37] - 扣非归母净利润60.3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3%[3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20.88百万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31] - 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38.45百万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31] - 公司营业收入53,183.94万元,同比增长0.73%[110]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914.72万元,同比下降6.59%[110] - 公司营业收入531,839,447.37元,同比增长0.73%[113][11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67,462,238.14元,同比增长6.83%[113][114] - 销售费用22,829,062.60元,同比下降19.84%[113] - 财务费用-124,113.34元,同比下降109.11%[113] - 研发费用26,547,706.58元,同比下降10.26%[113]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84%至22,829,062.60元[12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09.11%至-124,113.34元,主要因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利息收入增加[12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26%至26,547,706.58元[123] -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毛利率面临下降风险[109] 利润分配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0元(含税)[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36,109,184股[5]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7,165,857.28元(含税)[5] - 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80%[185]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40%[185]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20%[185] - 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188] - 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88] - 调整现金分红政策需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187] - 利润分配政策需经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股东大会过半数通过[186]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且决策程序完备[190] - 股利派发须在股东大会后2个月内完成[186] 业务线表现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生产线已达到量产阶段[40] - 储能变流器设备通过第三方型式试验验证且部分产品生产线达量产阶段[40][46] - 避雷器产品在35kV-750kV国家电网招标累计中标台数位居前列[45] - 自主研制10kV及35kV C-GIS充气柜快速实现销售收入[40] - 电阻片生产全线实现自动化生产[41] - 复合避雷器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到出厂试验全线自动化[41] - 压敏电阻通流密度达200J/cm³且直径覆盖7-25mm[45] - 充电桩产品包含480kW/240kW分体式直流桩及160kW一体式直流桩[45] - 公司参与修订3项行业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41] - 通过MES系统实现生产加工全程跟踪及设备数据实时采集[49] - 公司通过系统性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坏账比例[51] - 公司避雷器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60] - 公司压敏电阻直径覆盖7-25mm,电压覆盖18V-1800V,通流密度达200J/cm³[61] - 公司电化学储能系统综合充放电效率高于96%[62] - 公司研发的储能变流器产品PCS兼具并网与离网功能[62] - 公司充电桩产品具备低故障率、低噪音和智能化特点[61] - 公司2021年完成电化学储能电池系统、变流升压系统等研发并开始生产销售[61] - 公司采用簇级全氟己酮降温灭火系统保障储能系统安全[62] - 公司充电桩产品在充电控制、功率分配和接入光伏/储能电池方面发力[61] - 特高压交流避雷器用电阻片方波通流容量达9090A(四柱并联),1/5μs、20kA下陡波冲击残压1761kV(标准要求≤1782kV),8/20μs、20kA下雷电冲击残压1605kV(标准要求≤1620kV),30/80μs、2kA下操作冲击残压1405kV(标准要求≤1460kV)[67] - 高梯度电阻片配方实现110kV罐式避雷器三相共罐、220kV-750kV单柱单罐及1000kV单柱单罐(4柱并联代替原12柱)小型化,方波通流容量达2500A(单柱),1/5μs、20kA下陡波冲击残压1181kV(标准要求≤1238kV),8/20μs、20kA下雷电冲击残压1085kV(标准要求≤1106kV),30/80μs、2kA下操作冲击残压867kV(标准要求≤907kV)[67][69] - 500kV及以下复合外套避雷器用硅橡胶配方方波通流容量1200A,1/10μs、20kA下陡波冲击残压1032kV(标准要求≤1172kV),8/20μs、20kA下雷电冲击残压983kV(标准要求≤1050kV),40/100μs、2kA下操作冲击残压816kV(标准要求≤822kV)[69] - 直流避雷器用电阻片能量吸收能力达整支22.2MJ,1/3μs、20kA下陡波冲击残压1647kV(标准要求≤1751kV),8/20μs、20kA下雷电冲击残压1599kV[69] - 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拥有4项专有配方或专利技术,全面应用于公司产品[67][69] - 特高压交流避雷器技术2009年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鉴定,满足1000kV交流特高压避雷器技术规范[67] - 高梯度电阻片技术2009年通过国家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型式试验[69] - 复合外套避雷器硅橡胶技术2009年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鉴定[69] - 国内仅少数厂家具备特高压及直流避雷器用电阻片研发生产能力,公司技术参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67][69] - 高梯度电阻片技术实现罐式避雷器结构优化,1000kV产品芯体从12柱螺旋上升缩减至4柱并联[69] - 多柱并联避雷器电阻片柱电流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03以内(标准要求小于1.1)[70] - 电阻片2ms方波性能从600A提升至800A(D5型号)[72] - 电阻片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从65kA提升至100kA(D4型号)[72] - 电阻片直流参考电压波动范围从±0.5kV优化至±0.3kV[72] - 电阻片泄漏电流波动范围从±8μA优化至±5μA[72] - 操作冲击残压测试值为1359kV(标准要求≤1371kV)[70] - 环网柜产品可在零表压工况下正常运行[72] - 行业内具备大容量多柱产品研制能力的厂家仅4家[70] - 避雷器底座采用柔性连接结构降低风振影响[70] - 采用DCS系统实现窑炉温度超差10℃自动报警[72] - 环网柜等充气产品年泄漏率低于0.01%[75] - 开关设备雷电冲击电压满足110kV,局放低于10pC[73] - 开关柜产品局放可低于20pC[73] - 小电流接地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74] - 2019年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获单项冠军产品认定[75] - 特高压避雷器收入从6,912.44万元降至6,593.05万元,同比下降4.6%[107] - 特高压避雷器毛利率从66.97%降至61.27%,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107] - 避雷器产品毛利率43.59%,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115] - 配网产品毛利率19.95%,同比下降3.94个百分点[115] - 避雷器库存量25,285.33支,同比增长51.12%[116][117] 研发投入与项目 - 公司2021年费用化研发投入为26.5百万元,同比下降10.26%[78][7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9%,较上年减少0.61个百分点[79] - 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7项,软件著作权15项[76] - 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5项,授权36项;新申请发明专利8项[76] - 新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授权5项[76] - 超特高压复合外套型避雷器特性深化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505万元,本期投入390万元,累计投入390万元,已结题[81] -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430万元,本期投入150万元,累计投入150万元[81][83] - 玻璃釉及电阻片新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3万元,本期投入26.59万元,累计投入45.91万元[81] - 特殊环形电阻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万元,本期投入7.5万元,累计投入22.01万元[81] - D48电阻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5万元,本期投入16.88万元,累计投入33.44万元[81] - D71高梯度电阻片梯度及方波提升项目预计总投资32万元,本期投入6.39万元,累计投入34.19万元,已结题[81] - 高性能D52电阻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万元,本期投入2.83万元,累计投入13.54万元[81] - D32新国标电阻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4万元,本期投入40.62万元,累计投入52.03万元,已结题[81] - D42电阻片方波提升、大电流提升项目预计总投资18万元,本期投入18.05万元,累计投入32.41万元[81] - 电阻片新配方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万元,本期投入64.37万元,累计投入64.37万元[81] - 10kV环网柜肘形避雷器、出线终端插拔接头项目投入670万元,完成86.6%进度,支出529.85万元,开发600A结构并通过厂内试验[87] - 直流可控避雷器研发项目投入445万元,完成59.39%进度,支出419.55万元,完成厂内及外部验证试验[87] - 新结构高压避雷器研发项目投入960万元,完成231.07万元支出,累计支出814.78万元,完成多型号电阻片性能试验[88] - 直流接地极线路自熄弧防雷间隙项目投入55万元,完成18.46万元支出,累计支出30.46万元,完成型式试验[88] - 35kV长寿命重负载避雷器研发投入50万元,仅支出0.3万元,累计支出37.18万元,通流能力达800A(常规400A),耐受冲击100kA(常规65kA)[88] - 标准化避雷器研发投入115万元,完成23.48万元支出,累计支出83.51万元,标称放电电流10kA避雷器完成型式试验[90] - 无线远传监测装置研发投入86万元,完成7.81万元支出,累计支出61.48万元,实现雷电流峰值/波形/阻性电流监测功能[92] - 分体式无残压液晶显示监测器研发投入74万元,完成2.4万元支出,累计支出44.74万元,满足插拔式避雷器配套需求[92] - 浆料高分散体系研究投入35万元,完成7.33万元支出,通过新设备降低球磨时间提升均匀性[86] - 电阻片配方研究通过4次添加料试验解决功耗低/能量耐受高/冲击能力强度低问题[86] - 直流换流阀避雷器研发项目已结题,完成型式试验并投入挂网运行,项目预算80万元,实际投入75.36万元,完成率94.2%[94] - 新一代智能高压开关柜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670万元,实际投入668.09万元,完成率99.7%[94] - 新一代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515.3万元,实际投入345.11万元,完成率67%[94] - 一二次深度融合环网柜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594万元,实际投入535.12万元,完成率90.1%[94][96] - 40.5kV高压开关柜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595万元,实际投入536.79万元,完成率90.2%[96] - 预装式智能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375万元,实际投入508.01万元,完成率135.5%[96] - 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及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220万元,实际投入229.78万元,完成率104.4%[96] - 智能配电自动化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已结题,预算310万元,实际投入178.04万元,完成率57.4%[98] - 压敏电阻研发项目完成小样试验并进入大批量试产阶段,预算150万元,实际投入6.7万元,完成率4.5%[98] - 公司研发项目总预算7236.3万元,总实际投入5949.78万元,整体完成率82.2%[9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46人减少至42人,同比下降8.7%[101]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从450.25万元增至571.55万元,同比上升26.9%[101]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从9.79万元增至13.61万元,同比上升39.0%[10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加快片式压敏电阻、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设备等产品的成果转化[136] - 公司计划建立片式压敏电阻、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设备的生产线[136] - 公司将持续引进高精尖技术研发人才提升研发团队水平[137] - 公司计划通过自动化产线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可控性[136] - 公司计划进行股权激励计划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潜力[137]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面临风险因素详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4] - 应收账款余额占收入比例较高,存在运营资金压力风险[106] 市场与行业趋势 - 电化学储能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3269.2MW[55] - 2020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1.56GW[55] - 电化学储能年复合增长率达91%[55] - 充电桩需求随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加进入密集建设期[52] - 高端压敏电阻需求随5G/汽车电子/物联网市场增长[52] - 特高压交直流避雷器需多年技术积累[56] - 35kV C-GIS产品核心单元技术掌握厂家较少[57] - 大功率充电模块技术受制于欧美企业[59] - 储能系统安全与成本控制是重要技术门槛[59] - 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总投资3800亿元,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63] - 国家电网2022年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63] 公司治理与股东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担保情况[7] - 董事会监事会保证年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2021年召开了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39]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40]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140] - 公司2021年共召开了7次董事会会议[140] - 公司2021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并修改经营范围[143]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5] - 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并修改公司章程[165]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170]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172]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173] - 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174] - 公司设有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五个董事会下属专业委员会[197] 现金流与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144,883.93元,同比下降34.08%[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12,553,971.18元,同比增长59.19%[27] - 总资产1,056,568,246.85元,同比增长23.49%[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4.08%[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期初增长59.19%[2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4.08%至16,144,883.93元,主因供应商付款增加[124][125
金冠电气(688517)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