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达环保(68850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青达环保青达环保(SH:688501)2022-08-22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67%至2.138亿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0.41%至637.74万元人民币[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64.43%至419.88万元人民币[20] - 基本每股收益0.07元/股,同比增长40%[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84%,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19] -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384.74万元同比增长23.67%[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7.74万元同比增长70.4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9.88万元同比增长464.43%[6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67%至2.138亿元[69] - 净利润为994.0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去年同期730.36万元)[172]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增长36.1%至994.09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增长70.4%至637.74万元[173] - 基本每股收益从0.05元/股提升至0.07元/股,增幅40%[1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4.43%至1.385亿元[69] - 管理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0.42%至2546万元[6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87%至1669万元[69] - 研发投入金额1669.82万元较2021年上半年同期增长33.87%[63] - 研发费用为1669.8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9%(去年同期1247.31万元)[171] - 母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4%至1.58亿元[175] - 母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6%至1350.89万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0%至1961.03万元[175] - 母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69.2%至306.3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上升315.4%至129.01万元[176] - 母公司营业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13.83万元转为盈利272.84万元[176] - 利息费用同比微降1.3%至632.39万元,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85.8%至123.06万元[175] - 所得税费用为154.7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7.7%(去年同期31.09万元)[17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78.68%至-1868.99万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78.68%至-1869万元[69] - 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息收入为123.5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9%(去年同期33.48万元)[17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同比增长27.7%至3.12亿元,其中销售商品收款增长40.6%至2.68亿元[178] - 购买商品支付现金同比下降25.8%至1.29亿元,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长20.9%至5535.94万元[178]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增长63.4%至88.69万元[17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869万元,较去年同期改善约78.7%[17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254万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现金2.21亿元[17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024万元,主要因偿还债务1.56亿元[17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264万元,较期初减少45.9%[180]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2亿元,其中购买商品支付1.38亿元[181]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24亿元,主要来自收回投资2.21亿元[181] - 母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1.46亿元,同比减少38.2%[182] - 母公司支付各项税费2226万元,同比减少17.8%[181] - 合并报表支付职工现金4681万元,同比增长12.6%[179] - 汇率变动对现金影响为负13万元,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17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增长1.98%至14.416亿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下降1.4%至7.475亿元人民币[20] - 公司总资产144162.1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749.76万元[61]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7.67%至2.135亿元[74] - 应收款项较上年末下降13.23%至3.887亿元[74] - 存货较上年末大幅增长40.99%至3.668亿元[74] - 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增长25.55%至9740万元[7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135亿元,较期初减少1.737亿元(降幅7.5%)[16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7682万元,较期初增加86.8万元(增幅1.1%)[16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887亿元,较期初减少5925万元(降幅13.2%)[164] - 存货期末余额为3.668亿元,较期初增加1.065亿元(增幅41%)[16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2.619亿元,较期初减少1807万元(降幅6.5%)[164]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为1.062亿元,较期初增加9170万元(增幅631%)[164]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2723万元,较期初减少939万元(降幅25.6%)[16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7.475亿元,较期初减少1062万元(降幅1.4%)[166]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2.796亿元,较期初减少1066万元(降幅3.7%)[166] - 少数股东权益期末余额为1519万元,较期初增加330万元(增幅27.8%)[166] - 公司总资产为14.3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4.06亿元增长2.3%[168][169] - 短期借款为2.6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80亿元减少6.4%[168] - 应付票据为1.0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452.91万元大幅增长631.2%[168] - 合同负债为2643.5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3662.39万元减少27.8%[168] - 固定资产为9319.9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7644.19万元增长21.9%[168] - 公司实收资本为94,670,000元,与上年期末余额一致[185] - 资本公积为340,524,682.13元,与上年期末余额一致[185] - 未分配利润本期减少10,663,152.42元,期末余额为279,559,406.21元[185][18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10,621,017.19元,期末余额为747,497,633.41元[185][189] -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3,304,661.18元,期末余额为15,199,441.05元[185][189]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减少7,316,356.01元,期末余额为762,697,074.46元[185][189] - 综合收益总额为6,377,447.58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为3,563,476.34元[185]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减少17,040,600元[186]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1,406,900.21元,使用1,364,764.98元,净增加42,135.23元[189] - 2021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02,166,911.69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09,528,611.30元[189] - 合并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509,528,611.30元[190]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增加3,742,453.75元[190] - 专项储备本期减少99,598.15元[194]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746,988.10元[194] - 专项储备本期使用846,586.25元[194] - 合并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增长至516,732,604.78元[194]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747,170,418.44元[197] - 母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1,930,183.06元[197] - 母公司利润分配减少所有者权益17,040,600.00元[197]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减少15,068,281.71元[197] -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9467万元,较期初7100万元增加2367万元或33.3%[198][200]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3.405亿元,较期初1.638亿元增加1.767亿元或107.8%[198]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2.642亿元,较期初2.357亿元增加2859万元或12.1%[198]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7.321亿元,较期初4.987亿元增加2.334亿元或46.8%[198]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140.69万元,本期使用136.48万元[198]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24.56万元,较期初49.36万元减少24.8万元或50.2%[198]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3249.8万元,与期初2765.85万元相比无变动[198][200] - 综合收益总额为亏损209.38万元[198] - 专项储备变动额为净减少9.96万元[199] - 其他权益工具期末无余额[1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清洁能源消纳系统、脱硫废水环保处理系统及零配件[28] - 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分为干式系统和湿式系统,用于处理高温炉渣并实现余热回收[28] - 干式炉渣处理系统通过炉膛负压和风机引入冷却风对高温炉渣进行冷却,同时实现炉渣残碳燃烧回收热能[29] - 湿式炉渣处理系统依靠冷却水对高温炉渣进行冷却和粒化,结构简单可靠且工况适用范围广[29] - 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针对锅炉排放烟气(温度140℃–160℃)含有粉尘/SOX/NOX等有害物质的问题,实现余热回收和减排[29][30] - 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核心设备为烟气深度冷却器(低温省煤器),采用翅片管换热元件实现节能降耗与增效减排[30] - 公司开发新型烟水双隔离相变式烟气深度冷却器,通过相变换热管实现烟气侧与循环冷却水侧零接触,确保无泄漏[31] - 脱硫浆液余热利用技术利用脱硫塔上层喷淋浆液作为换热介质,通过闪蒸和溴化锂热泵提高城市供暖能力[32] - 细颗粒物去除系统通过烟气冷凝装置将脱硫塔出口烟气降温,使细颗粒物与水蒸汽凝结去除,并可联合其他设备消除有色/白色烟羽[32] - 全负荷脱硝系统通过省煤器水侧调节技术提高SCR进口烟气温度,满足全负荷范围脱硝要求,解决低负荷运行时烟温低于300℃–420℃最佳范围的问题[33][34] - 电极锅炉电能转换效率接近100%[35] - 蓄热器过渡层厚度约1米[35] - 公司业务模式以EP产品设计制造为主[36]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订单式生产模式[37] - 采购按订单执行仅预期原材料价格重大变化时提前储备[37] - 销售主要通过参与客户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取得[38] - 国内营销按地域划分四个事业部[39] - 国际业务由独立国际事业部负责[39] - 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可能调整产品结构[40] 研发与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81%,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7.81%[63] - 科技成果来自产品研发通过自主研发及产学研结合[41] - 轴心链技术提高干渣机出力和使用寿命,解决网带和圆环链传动打滑、跑偏、故障率高、耐磨性差等问题[42] - 鳞斗输送带技术满足45°大倾角、大出力输送要求,具有自清扫功能不需另配清扫装置[42] - 鳞斗式干渣输送技术提高设备张紧同步性和稳定性,避免输送带磨损不均匀和跑偏,提高安全系数[42] - 闭式自清扫技术简化设备结构,去掉独立清扫系统,降低设备高度、造价和功耗[42] - 穿透冷却技术余热回收率高,设备布置灵活可根据出力设置换热流场,可采用强制换热提高冷却效果[42] - 量化控风技术与锅炉负荷连锁控制,智能控制风量和入炉风温避免锅炉热效率降低[42] - 大渣分离破碎技术提高下游设备冷却性能,复合格栅技术提高设备抗冲击能力[42] - 分级冷却排渣系统技术实现高温固体燃料炉渣余热回收梯级利用,提高余热利用效率[42] - 管圈式滚筒冷渣技术焊接量减少三分之一,换热效果提高[44] - 重力卸料提升技术物料返料率几乎为零[44] - 模锻链捞渣机技术关键部件模锻链可代替进口圆环链[44] - 真空脱水技术在渣仓中进行污水脱除,不增加占地面积[44] - 污水零溢流技术依靠高热值大渣预冷却实现零溢流,提高入炉蒸汽温度[44] - 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废水可100%处理,污染物可完全固化收集[44] - 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设备造价低且运行经济性好[44] - 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可回收烟气余热发电节煤[44] - 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可减少脱硫工艺用水[44] - 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可用余热进行褐煤干燥提高炉效[4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6,698,214.10元,同比增长33.87%[4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1%,较上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48] - 公司新增2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及4项软件著作权申请[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及软件著作权12项[46] - 公司烟气细颗粒物去除技术可实现细颗粒物脱除效率高达60%-70%[45] - 半浸没式电极锅炉技术将热启动状态下满负荷调整时间从60秒缩短至30秒[45] - 平底承压蓄热器技术相比传统技术耗材更少且占用空间更小[45] - 布水器技术使蓄热器过渡层厚度降至约1米,低于市场同类产品[45] - 热水再循环技术可使脱硝入口烟温升最高达50℃[45] - 公司曾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6] - 新增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4项[6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2项[63] - 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57] - 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拥有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57] 研发项目进展 - 风水联合淬钢渣及移动气流床余热锅炉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171.61万元,累计投入508.52万元,目标淬渣后粒径≤φ5mm含量≥92%,排渣温度≤200℃,出力≥30t/h[51] - 散粒物料内外水干燥提效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200万元,本期投入174.39万元,累计投入427.27万元,目标外水脱除率≥65%,漏风率≤15%,出力300t/h~450t/h[51] - 基于热风分流输送的干式除渣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152.77万元,累计投入373.95万元,研究已完成[51] - 采用液压破碎挤压式关断门的湿式除渣系统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191.15万元,累计投入396.00万元,研究已完成,可拦截≥300×300mm大渣[51] - 防磨防积灰的低温省煤器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143.86万元,累计投入143.86万元,目标延长低温省煤器使用寿命2~3年[51] - 基于多效蒸发的脱硫废水浓缩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193.30万元,累计投入193.30万元,目标废水浓缩倍率不低于5倍,能耗0.3t蒸汽/t废水[51] - 研发项目总预算为7,090万元,累计投入3,305.22万元[53] - 真空脱水渣仓项目预算400万元,已投入158.56万元[52] - 宽负荷脱硝省煤器项目预算600万元,已投入165.26万元[52] - 变工况热压机供汽项目预算260万元,已投入216.96万元[52] - 特殊阀门研发项目预算380万元,已投入202.93万元[52] - 运行控制优化系统项目预算390万元,已投入177.54万元[52] 研发团队与投入 - 研发人员数量为16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1.85%[5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956.86万元,平均薪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