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硕世生物(68839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硕世生物硕世生物(SH:688399)2022-04-14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8.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19%[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59%[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83%[23] - 基本每股收益20.36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64%[24]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8.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19%[3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83,903.63万元,同比增长63.19%[8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321.43万元,同比增长45.59%[81] - 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8.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19%[83][85] - 主营业务收入23.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51%[83]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79%[83][85] - 主营业务成本4.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99%[83] - 销售费用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1%[85] - 研发费用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97%[85] - 体外诊断行业总成本同比增长124.99%至4.8575亿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大增139.91%至4.2629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7.76%[89] - 诊断试剂产品总成本同比激增187.04%至3.9533亿元,直接材料成本暴涨220.01%至3.4866亿元,占比升至88.19%[89] - 诊断仪器产品总成本下降6.14%至5910.84万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减少4.75%至5418.34万元,占比91.67%[8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0.11%至4.1673亿元,主要因收入增长导致销售薪酬及费用增加[96] - 管理费用同比大增75.06%至1.1739亿元,主要因管理人员薪酬增长[9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7.97%至1.0664亿元,主要因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96] 业务线表现:诊断试剂 - 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相关产品收入大幅增长推动业绩[24] - 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营业收入10.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06%[34] - 核酸提取试剂营业收入7.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30%[34] - 非新冠常规诊断试剂业务(不含核酸提取试剂和仪器)营业收入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50%[34] - 诊断试剂收入20.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97%[86] - 核酸分子诊断试剂生产量1.81亿人份,同比增长351.27%[87] 业务线表现:诊断仪器 - 诊断仪器业务营业收入6.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19%[34] 业务线表现:技术平台与产品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磁珠、核酸纯化、PCR、荧光定量PCR、多重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11][12] - 公司检测方法涵盖HC2、干化学、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12] - 公司产品涉及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等病变诊断[12] - 公司产品适用于两癌筛查(宫颈癌和乳腺癌)[12] - 公司业务涵盖POCT(即时检验)领域[12] - 公司拥有600多个产品,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防控、临床检测等领域[40] - 公司拥有600多个产品,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防控、临床检测、大规模人口筛查和优生优育管理等领域[50] - 公司形成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干化学技术平台、自动化控制及检测平台三大技术平台[50] - 公司研发的多通道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有效提高检测通量,降低检测成本[50] - 公司基于干化学技术平台开发了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干化学酶法)等产品[51] - 公司依托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研发出HPV分型检测试剂盒,并进一步开发了HPV定量检测技术[50] - 公司已成功研发诊断试剂冻干技术,部分疾控领域产品已推出冻干剂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产品[111] - 公司POCT领域已有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等产品推出并实现收入[110] - 公司参与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YY/T1596-2017)的起草全过程[196] - 公司参与B族链球菌国家参考品的研制并正在制定其核酸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196] - 公司HPV检测试剂完全覆盖国家药监局对HPV检测型别的要求[196] - 公司推出阴道炎自动检测工作站实现女性生殖道微生态检测智能化[196] - 公司HPV检测试剂及仪器已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196] - 公司POCT领域已有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产品并实现收入[196] - 公司部分疾控产品已推出冻干剂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产品[19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76%,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为106.638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97%,占营业收入3.76%[36] - 研发人员164人,占公司总人数21.4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4人占研发人员总数32.93%[36] - 新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6项、备案6项,新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37] - 累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82项,其中第III类22项、第II类15项[37] - 累计国内授权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9项[37] -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获得欧盟CE、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及WHO应急使用清单认证[37]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066亿元,同比增长47.97%[56][5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76%,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56][57] - 新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6项、备案6项[52] - 新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52] - 累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82项,其中III类22项、II类15项[52] - 累计取得国内授权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33项[52] -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和WHO应急使用清单认证[53] - 研发总投入预算为3.596亿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066亿元人民币,累计收益2.746亿元人民币[64] - 研发人员数量164人,同比增长57.69%,占总员工比例21.43%[67]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4319.8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2%[67] - 研发人员中博士6人,硕士48人,本科77人,专科30人[67] 市场与销售 - 客户覆盖300多家地级市疾控中心和5000多家临床客户[38] - 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销售模式,加强全国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37] - 公司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区300多家地级市疾控中心,有500多个产品品种[46] - 公司是国内疾病预防控制核酸类检测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基本涵盖国内已发或国外已发、国内未发的传染病[46] - 公司HPV检测试剂自2016年起成为多个地区"两癌筛查"项目的重要供应商[46] - 公司对外销售及投放的仪器已覆盖5000余家医疗机构[114] - 公司将通过优化整合经销商和完善直销终端布局来拓展市场[114] - 公司计划有计划地选择重点海外市场区域进行集中营销,推行全球化战略[114] - 公司计划加快试剂类产品的欧盟CE认证以打开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197]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分子诊断市场增长率维持在20%-25%之间,是发展最快的诊断试剂市场[43] - 新冠疫情推动分子诊断行业市场容量急速放大,全行业出现数倍增长[44] - 新冠疫情带动分子诊断行业国产替代,并推动行业加速出海,体外诊断设备及出口额均大幅增加[45] 资产与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9%[23] - 总资产34.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64%[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8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5.30%至9.8552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97][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激增109.02%至6.2333亿元,主要因银行理财产品增加[99]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7.57%至3.43亿元,占总资产9.79%[100] - 预付款项同比增长69.02%至2419.34万元,主要因新冠相关产品采购[100] - 存货同比增长53.72%至2.50亿元,因新冠产品备货[100] - 固定资产同比激增710.14%至6.80亿元,因产业园项目转固[100]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91.32%至2071.68万元,因项目转固[100]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99.71%至1.50亿元,因银行借款增加[100]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224.60%至3.53亿元,因材料及设备款增加[100]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112.82%至16.43亿元,因净利润增长[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3.25亿元至6.23亿元,贡献利润1200.88万元[105] - 境外资产规模318.7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9%[102] 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7亿元,第四季度为1.97亿元[27]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为5.31亿元[27] 非经常性损益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5358.65万元[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219.12万元[31]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3071.69万元[29] 供应商与客户集中度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51.13%达5.0116亿元,最大供应商采购额2.7902亿元占比28.46%[9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9.35%为2.6556亿元,最大客户销售额6558.31万元占比2.31%[9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未来战略 - 公司计划加速上游酶、抗原、抗体等核心原材料的研发,形成全产业链布局[111]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着重投入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且市场容量大的项目[113] - 公司泰州总部产业园项目已完成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正在办理生产许可及产品注册变更[113] - 公司超募资金投资项目《硕世生物快速检测产品生产项目》已达使用条件,将解决产能不足问题[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因素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净值达34,257.84万元,存在回收风险[75] - 新产品研发周期长达3-5年,存在研发失败或终止风险[70] - 新冠检测产品收入增长具有偶发性,未来高增长不可持续[79] - 行业政策变化可能导致部分检测项目价格下调[73] - 海外原材料供应受国际贸易环境和疫情影响[78] - 新冠检测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79] - 经销商管理难度加大可能引发区域性销售下滑[73] - 仪器与试剂联动销售模式下存在仪器成本无法收回风险[74]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负责人王国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昌久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李伟霞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5]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包含3名独立董事[119] - 董事变动涉及吴青谊离任董事及董事会秘书职务,秦莹离任董事职务[136] - 高管变动涉及白星华聘任董事会秘书及董事,张昌久聘任财务总监[136] - 全体董事均未出现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情况[138]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其中通讯方式召开3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4次[139]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季度报告及年度审计等事项[14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董事薪酬方案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确认[144] - 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补选董事及高管聘任议案[143]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59] - 公司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保障投资者权益[181] - 公司2021年召开两次业绩说明会分别为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和2021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181] - 公司官网设置投资者关系专栏网址为www.s-sbio.com[181] 高管与董事薪酬及持股 - 董事长房永生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189.9万元[123]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强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688.9万元[123] - 董事兼副总经理及技术总监刘中华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900.15万元[123] - 离任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吴青谊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64.08万元[123] - 董事兼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白星华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56.79万元[123]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强持有公司股份494.52万股[123] - 董事兼副总经理及技术总监刘中华持有公司股份145.44万股[123] - 离任董事吴青谊持有公司股份40.0002万股[123]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4716.57万元[135]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2727.98万元[135]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际支付情况为1040.19万元[135] - 公司董事长房永生通过闰康生物等实体持有公司股份139.42万股[128] - 核心技术人员沈海东通过泰州硕科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9511万股[128] - 职工监事严浩荣通过泰州硕和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6674万股[128]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714人[147]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51人[147] - 在职员工总数合计为765人[147] - 生产人员数量为174人,占总员工数22.7%[147] - 销售人员数量为178人,占总员工数23.3%[147] - 技术人员数量为164人,占总员工数21.4%[147]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90人,占总员工数11.8%[147] - 本科学历员工324人,占总员工数42.4%[148]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659,152.25小时[151] - 劳务外包支付报酬总额15,212,925.50元[151] - 员工持股人数为8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的10.46%[175] - 员工持股数量为14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2.46%[175] 分红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00元(含税)[4] - 公司总股本为58,620,000股[4]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86,200,000.00元(含税)[4]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已达4.89亿元占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的80%[169] - 公司承诺若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199] - 公司承诺若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达到利润分配的20%[199] - 公司承诺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99]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80%[199]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40%[199]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20%[199] - 利润分配政策调整需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200] - 公司优先采用现金分红方式分配利润[199][200] - 股利分配政策于2019年3月28日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98][199][200] 承诺与锁定期安排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86] - 控股股东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86] - 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87] - 除实际控制人外的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87] - 所有承诺方均报告期内严格履行承诺且无延期情况[186][18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89] - 其他股东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89] - 核心技术人员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89] - 持股5%以上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数量不超过持股量的100%[191] - 控股股东承诺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加权均价低于最近审计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