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门科技(688389) - 2022 Q2 - 季度财报
普门科技普门科技(SH:688389)2022-08-19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49%至4.47亿元[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72%至9950.02万元[2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增长35.33%至9344.18万元[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9.06%至9062.76万元[27] - 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同比增长20%[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37.5%[3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8%同比增加0.57个百分点[3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0.56%同比增加0.59个百分点[30] - 总资产同比增长9.32%至16.12亿元[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2.32%至12.85亿元[27]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684.84万元,同比增长25.49%[1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0.02万元,同比增长20.72%[19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44.18万元,同比增长35.33%[195]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总额为9189.26万元,同比增长29.20%[14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56%,较上年同期增加0.59个百分点[144] - 研发人工费用支出增加913.56万元,增长比例为20.39%[145] - 2021年上半年临床检验费同比增长1715.17%,产品注册费同比增长213.95%[149] - 2021年上半年临床及注册相关费用达1810.50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447.72万元[149]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产品线包括红光治疗设备和体外诊断(IVD)设备[17] - 体外诊断(IVD)业务涵盖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等领域[17] - 公司采用免疫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技术[17][19] - 糖化血红蛋白业务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19] - 血栓弹力图平台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22] - 治疗与康复领域形成光子治疗仪等核心产品解决方案[182] - 体外诊断领域形成六大检测平台技术优势[185] - 皮肤医美领域通过并购形成激光治疗系列产品解决方案[182] - 公司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及VTE预防评估系统已在医院装机使用[88] - 公司协助5家医院获2021年第四批VTE防治中心认证优秀单位[88] 研发与技术进展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102] - 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1项[102] - 新增注册证书199项,其中8项产品获得国内注册证[102] - 完成CE及国际注册书186个[100] - 187项产品完成欧盟备案[102] - 公司研发人员达359人[106] - 高速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9000支持高达300次测试/小时[100] - 新发光平台一次在机支持多达40个试剂盒(测试项目)[100] - 公司报告期末获得授权专利174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112] - 报告期内新增注册证书199项,包括8项国内注册证和1项CE证书[112] - 187项产品完成欧盟备案,包括IVD和康复治疗产品[112] - 高速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9000系列支持300次测试/小时和80多个测试项目[117] - 基于POCT试剂技术平台完成41项产品的国际注册[118] - 新增量产供应5项荧光产品及4项胶体金核心产品[118] - 完成CE及国际注册书117个[117] - 新增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配套试剂1项(胃泌素17)[117] - 3项产品完成国内一类备案,包括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112]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占比27.3%[125][129][130] - 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1项[125][132] - 新增注册证书199项,其中国内注册证8项(5项IVD产品+3项康复治疗产品)[125] - 国内一类备案产品3项(含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125] - 获得CE证书1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自测版)[125] - 完成欧盟备案产品187项(含IVD及康复治疗产品)[125] - 新增软件著作权11项,累计获得126项[140] - 新增发明专利6项,累计获得33项[140]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8项,累计获得101项[140] - 新增外观设计专利8项,累计获得40项[140] - 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书8项,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135][138] - 新增一类医疗器械备案3项,包括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等[139] - 新增CE证书1项,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140]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181]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9000检测速度达300测试/小时,可扩展至1200测试/小时[200] - 急诊项目最快10分钟出结果[200] 研发项目投入 - 高速化学发光分析仪(I05E)累计投入3940万元,占总投资规模5000万元的78.8%[152]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R05B)累计投入6167万元,占总投资规模1亿元的61.67%[152]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013)累计投入1753万元,占总投资规模2200万元的79.68%[152] - POCT产品(R03B)本期投入580万元,占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的58%[158] - 空气波治疗仪(DVT版)本期投入510万元,占总投资规模1200万元的42.5%[155]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R02B)累计投入1383万元,占总投资规模3000万元的46.1%[152] - 冲击波治疗仪(气压双通道)本期投入277万元,占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的27.7%[155] - 分子诊断产品本期投入170万元,占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的17%[158] - 临床生化免疫试剂项目预算1,200万元,累计投入1,082万元,已提交27项注册资料[23] - 血细胞分析诊断试剂项目预算1,500万元,累计投入240万元,处于开发阶段[27] - 糖化地贫诊断产品项目预算1,000万元,累计投入63万元,国际已上市而国内处于预研阶段[28] - 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项目预算1,000万元,累计投入468万元,处于研发阶段[30]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项目预算500万元,累计投入252万元,已获得6个产品的检测报告[31] - 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盒拭子类项目预算200万元,累计投入194万元,已获证并量产[22] - 血栓标志物免疫检测抗体项目预算300万元,累计投入387万元,已筛选出两项分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24] - 呼吸湿化耗材项目预算350万元,累计投入217万元,处于注册发补阶段[26] - 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项目预算150万元,累计投入91万元,处于上市阶段[32] - 调Q激光治疗仪项目预算390万元,累计投入45万元,处于注册送检阶段[37] 市场与行业环境 - 公司所处医疗器械行业全球市场占比约20%[42] - 2020-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复合增速预计为5.6%,2024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945亿美元[46] - 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9,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0%[46] - 2022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人民币,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46] - 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至28,278家,其中可生产Ⅰ类、Ⅱ类、Ⅲ类企业分别增加12,242家、4,565家和84家[46] - 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0,935个,比上年增加8,013个,其中医院增加1,17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7,754个[46] - 广东省仅46种医疗设备可选择采购进口产品,四川省仅有59种医疗设备可选择进口产品[48] - 到2025年医疗装备要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47] - 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上市资质耗时通常为二到三年[51] -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研发需具备医学、电子工程、机械制造等综合知识[54] - 行业发展对资金要求高,产品开发周期长且推广难度大[55] -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6年450亿元增长到2021年1243亿元[63] - 预计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1460亿元[63] - 预计2024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逼近2000亿元[63] - 免疫诊断市场份额最大占38%生化诊断占19%分子诊断占15%POCT占11%[64] - 2021年中国生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2亿元预计2022年达96亿元[66] - 生化诊断国产试剂进口替代率已完成60%以上[66] - 2021年免疫诊断市场规模达387亿元预计2022年达445亿元[67] - 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国外厂商占据70%以上份额[67] - 年收入超过10亿的医院每天样本量超过1000个[68] - 应用流水线可使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缩短64.1%[69] - 临床应用流水线可使差错率下降62%[69] - 2020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92亿元[72] - 预计2022年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27.9亿元[72] - 2016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61.75亿元,2021年增至176.5亿元[76] - 预计2022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将达191.5亿元[76] - 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7年225亿元增长至2021年450.3亿元[82] - 预计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511亿元[82] - 2021年中国因骨科疾病住院手术治疗患者超过400万[90] - 2020年中国光电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为191.73亿元[94] - 2019年中国光电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为215.01亿元[94] - 预计2022年中国光电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亿元[94] - 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4.4万个较2020年增长1.22万个[95] - 预计2022年国内医院数量将达到29.3万个[95] - 全国公共财政医疗健康支出2021年保持较高投入[95] - 医疗新基建预计持续5-10年时间[95] 公司市场地位与销售 - 公司位居2021年度深圳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亿元榜第15位较上年提升10位[61] - 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增速居全国A股体外诊断相关上市公司前列[61] -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国内16000多家医疗机构,包括1900余家三级医院[105]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105] - 营销体系建立产品线为核心的管理结构,配套CRM系统强化商机管理[123] - 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推行区域协同管理[123] - 海外渠道推行多经销商发展策略,重点开发大经销商合作[124] - 公司市场销售人员310人,国内办事处覆盖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186] - 线上系列讲座参会人员超过2万人次[186] - 报告期内开展业务培训75次,培训2268人次[193] - 售后服务人员配备104名,覆盖30个省会城市的服务网络[192]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6,058,435.85元人民币[35] - 政府补助金额为5,316,607.57元人民币[32] - 软件收入退税款为5,495,049.38元人民币[38]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收益为425,471.70元人民币[35]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357,361.11元人民币[35] - 税收返还及减免金额为879,489.19元人民币[32]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为141,676.01元人民币[32]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损失为34,361.61元人民币[35]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744,456.10元人民币[35] 公司治理与基本信息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7] - 公司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拥有多家子公司,包括深圳普门生物、普门信息、广东普门等[15]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刘先成先生[15] - 公司注册代码为688389,简称为普门科技[2] - 公司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80] - 公司资产总额161,184.12万元,净资产128,458.38万元[195] 研发团队构成 - 研发人员数量为359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6.99%[1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394.39万元,平均薪酬为15.03万元[177] - 研发费用为9189.26万元,同比增长29.2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56%[181] - 研发人员中硕士学历128人占比35.65%,本科学历201人占比55.99%[17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20-30岁为主(216人,占比60.17%)[177]